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易俗明星耀百年(六)——演员(4)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6 08:51
tags:

-

2021年2月16日发(作者:poweroff)


易俗明星耀百年(六)——演员(


4









侯崇华(


1915-1970


)秦腔旦角演员、导演。长安人,


十多岁入 易俗社学艺,


共武旦、


青衣。


坐科期间 即崭露头角,


与陆三民、


范玉华合称“小三元”



大三元为王天民、


王文华、


杨实易)



出科后留社演戏,


1949


年参军,


1950


年随军入疆。


先后在猛进秦剧团担任业务研究室副主任、导演、演员。







侯崇华先生后期主要以导演工作为主,一生导演剧目几十部,


尤以新 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见长。


导演的主要剧目有


《软玉屏》



《美人换马》



《白 蛇传》



《嫦娥奔月》



《姑娘心里不平静》



《党的女儿》



《风雪梅》等,其中《风雪梅》曾获自治区多


项奖。 他是将易俗社秦腔带到新疆,并能发扬光大的代表。






72


)杨 实易















杨实易,秦腔刀马旦、花旦、武生演员,秦腔教练。长安韦< /p>


兆人,


9


岁时经易俗社冯居易(武生演员 )先生介绍,到易


俗社第七期学生班学艺。由著名武生呼延鑫先生开蒙,排演

< p>
了《姬家山》


(饰纪鸾英)


《破宁国》

< p>
(饰朱亮祖的女儿)


《快


活林》

< br>(饰蒋门神的妻子)等武旦戏,


11


岁时即在西安梨园< /p>


界崭露头角。








1926


年以后,孙仁玉、高培支诸先生见杨实易表演细致、


身段优美、嗓音嘹亮、做戏认真,便让陈雨农、党甘亭二先


生给他排演 《平安春》


《红娘子》


《当头棒》


《玉 虎坠》


《打金


枝》


《望春楼》


《女诸葛》


《新诗媒》等花旦戏,演出后极受


观 众欢迎。


相继又演出了


《大婚姻谈》


《 庐山奇遇》


《宫锦袍》


等本戏。








1932


年元月,西安《新秦日报》 举办《菊部春秋》


,在“秦腔


青衫榜”上,

杨实易先生名列第六。


当时因他声带出了点问题,


观众叹息 曰:“美人姿首,合是倾城,风华倜傥,顾盼娇生,


若非珠喉失润,定擢以前茅。”19 32


年随社赴北平演出,演


出回来以后,嗓音状况更差,因有演 武旦的基础,于是正式


改习武生。








杨实易先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排演了《连营寨》


< br>《阳平关》



《铁公鸡》



《三岔口》



《一箭仇》

< br>、


《花蝴蝶》等二十余出武


生戏,为秦腔武戏增色不少。


1937


年以后,他逐渐转入幕


后,社 里认为他在武旦、花旦、武生等各个行当中有二十余


年的的演出积累,

< br>决定让他开始当教练,


教学生练功、


排戏。








抗战爆发以后,西安烽火连天,杨 实易先生为避战火,应甘


肃平凉平乐社社长高希中先生(易俗社第四期学员,著名须


生)之邀,到该社当教练,在此期间排导了《武王革命》


《抗


战五部曲》


《美人换马》


《三知己》


等数十出戏。


1943


年冬,

< br>经刘易平先生介绍到陕西高陵化民社当教练,


1945


年 后又


到过几个剧社任教。








1949


年十月,易俗社招收了第十四期学员,当时社里缺少


教练,


宋上华先生便推荐杨实易先生返社任教,


他和田少易、


鲁义民等为十四期学生最早的教练,随后刘毓中、李可易、


王天民、凌光民等先生先后返社,形成了强大的教练队伍,


杨实易先生为教练 组组长。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造就了十


四期一大批优秀学员。








杨先生为


14


期学员所排剧目:为张咏华排过《花木兰》


;为


全巧民排过《 慈云庵》


;为刘棣华排过《祭江》


;为惠焜华排


过《别窑》


;为曹玉华排过《平安春》


;为任慧中排过 《岳家


庄》



《白水滩》


;为薛庆华排过《两将军》


《杀四门》


;为李


箴民排过《红娘子》


《花木兰》


《十三妹》< /p>


《捡柴》


《青梅传》


等。





73


)姜能易











姜能易 ,秦腔须生演员。陕西长安人,


1925


年生,易俗社


第十一期学员,先由郑香亭教演小生戏,后受高天喜、田畴


易、张秀民、 李可易、杨觉民、刘毓中等名家教诲,专工须


生。出科后,往河南巩县劲整剧团搭班,以 演《辕门斩子》


享名。


两年后重返易俗社,


40


年代后期易俗社须生台柱。








1950


年,


姜能易先生调甘肃省玉门油矿秦剧团并任副团长,


后至酒泉地区秦剧团。


他常演剧目有


《大报仇》


《将相和》


《游


龟山》


《斩马谡》


《盗宗 卷》


《盗虎符》


《鱼腹山》等,编演的


新戏有


《红灯记》


《三世仇》


《祁连风 雨》


等。


他从艺数十年,


为边陲地区秦 腔事业献出了毕生心血。







姜能易和孙省国演出《将相和》剧照







74< /p>


)米钟华










米钟华(


1925-1991


)秦腔须生演员、导演、剧作家。陕西


人,


易 俗社第十一期学员,


嗓音洪亮,


气势雄健,

与白少华、


凌光民、邓维民合称“白、米、凌、等”,红极一时,擅演《杀


驿》



《拆书》


等做唱 并重的戏,


1935


年百代公司曾为其


《杀


驿》唱段录音。








50


年代以后,


米钟华先生转入幕后任导演 及编剧工作,


经他


创作、改编的剧目有《李宸妃》



《断肠桥》



《八义图》 等。


后调甘肃玉门油矿秦剧团任编导,整理、改编、导演了多种


传统剧目,创作了大型现代戏《祁连风雨》


。八十年代,重


返易 俗社任编剧,培养新生一代,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秦腔


和易俗社。






7 5


)邓维民















邓维民 ,秦腔旦角、教练。易俗社第十一期学员,工花衫,


与白少华、米钟华、凌光民齐名,合 称“白、米、凌、邓”。


以唱功见长,常演剧目有《双锦衣》



《蝴蝶杯》



《三回头》



《豪曹剑》



《瑗玉佩》 等,在四十年代红极一时。五十年代


以后,从事教练工作,指导学生排戏。






邓维民先生《瑗玉佩》剧照






76


)凌 光民












凌光民,秦腔旦角、导演、教练。 生于


1923


年,陕西灞桥


人,


易俗社第十一期学员,


主花衫。


40


年代初,



《紫金冠》


《青梅传》


《三滴血》


《软玉屏》等戏驰名秦坛,与白少华、< /p>


米仲华、邓维民并称为“白米凌邓”。


50


年代开始执教,排导


剧目,培养的十四期学员陈妙华、张咏华、全巧民等都成了


后来的秦腔名角。








凌光民先生天性聪慧,但由于被分到旦角行,心理有抵触情


绪,不愿 意好好练功排戏,在入社的第三年,党甘亭先生见


没有教练愿意管他,就激将:“我给你 排个戏你敢不敢


演?”“敢!”于是三天排了《软玉屏》


《三滴 血》


《青梅传》三


本戏,他演红了三本戏,一位名角就这样诞生 了。








陆续他又演出了《双锦衣》



《木兰从军》



《 紫金冠》等戏,


由于他善于创造,每个角色都能演出新意,极受群众欢迎,


先生生性耿直,就在艺术如日中天的时候,他选择了退出舞


台,于

< p>
1947


年离开易俗社,在城里开了一个小铺面,弃艺

从商。









1949


年,易俗社招收了第


14


期学员,社里组成了强大的教


练班子培养他们。李可易先生多次找到凌光 民先生拉他入社,


由此他于


1952


年 二次入社任教练。他对待学生非常严肃,


教学能因人而异,


成材 率极高。


他为人纯粹,


真心为学生好,


培养的学生全巧民、陈妙华等亦待他如亲生父亲一般。








易俗社决定排演《白蛇传》


,几位导演束手无策,凌光民先


生以教练身份挺身而出,任导演兼改编剧本。该剧演出后大


获成功,西北 同行派人入驻易俗社专门观摩学习。时任文化


厅长的马健翎先生很器重他,委李正敏先生 说他入戏曲研究


院,做彻夜长谈之后,他表示:“弟生是易俗社的人,死是易

< p>
俗社的鬼。”乃拒。








熟料其 后,政治风气日紧,先生为人耿直,难免受陷,自杀


未遂以后,被调往临潼地区剧团。其 后数十年一直在临潼剧


团度过,八十年代易俗社也曾想调他回去,婉拒。如今先生


已九十高龄,孤身一人住在疗养院,退休工资多年不发,一


月一千多元 的疗养费全靠学生、亲友赞助。是健在资格最老


的易俗社学员。






凌光民先生《双锦衣》剧照






77


)牛 利民











牛利民(


1921-2011


)秦腔文武小生、须生演员。长安县铁


炉庙村人,原名牛随,


10


岁时,经陈雨农先生引荐,入易俗


社第十一 期,高培支先生为其取名牛利民,字宜农。由郑香


亭、赵杰民先生启蒙,


11


岁时以《花亭相会》一剧登台,又


经高天喜、吕通 俗、徐元民、等先生传授技艺,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文武皆能。








1938


年,应高希中(四期学员, 著名须生)之邀,搭班甘


肃平凉“平乐学社”,与高希中、刘易平、景乐民、阎更平、< /p>


李可易、王文鹏、孟遏云、李景华等名演员同台合作。细心


学习、 揣摩其他名家的表演,曾向李可易先生学习《辕门射


戟》


,向王 超民先生学习《吃鱼》等戏。








194 3


年先生离开平乐社,至


1950


年的 七、八年间,前后搭


班精诚剧社、海啸秦剧团、通俗社、福利社、文化社等,演


出于西安、平凉、宝鸡、西峰、兰州、武威、靖远、西宁等


地。


1950


年,


福利社与文化社合并,

< p>
1953


年,


经民主选举,


牛利民先生被推举为社长。


1956



7


月,文化社与新光社


合并,担任副社长。

< br>







1958


年,他遭遇不公正待遇,先后被下放到刚组建不久的


永登县剧团。


60


年代初,


他辗转参加了武威地区秦剧团。


“文


革”中,受到残酷迫害,被戴上“反社会主义”的帽子,身陷牢

< p>


9


年之久,“文革”结束后,先生即从武威剧团 退休,


1980


年返回西安老家,


20 11



8



1 7


日病逝,享年


90


岁。








牛利民先生学艺于西安,成名于兰 州,他的功底深厚扎实,


扮相英俊,嗓音挺拔嘹亮,喷口遒劲有力,表演富于激情,


规范严谨而又繁简得当,张弛有度。他通过向岳中华、赵福


海、周正 俗、刘金荣等甘肃秦腔前辈先生们学习,揣摩他们


的表演技艺,融会贯通,结合自身演出 经验,成长成为文武


不挡的名角。先生本工小生,又兼演须生,武生、红生、花


脸乃至丑角,各个行当亦能应付自如,是


50


年 代兰州舞台


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常演剧目有《辕门射戟》


《 哭祖庙》


《花云带箭》


《周仁回府》


《 拷寇》


《狮子楼》


《截江夺斗》


《出< /p>


棠邑》


《葫芦峪》


《吃鱼》


《激友》


《下河东》等。他为人急公


好义,古道热肠 ,深受业界的尊重和推崇。他嗜戏如命,胸


无城府。前半生颠沛流离,饱经人世沧桑,备 受磨难。此后


看破世事,


淡泊人生,


晚 年归隐铁炉庙,


闭门不出,


以练字、


绘 画自娱。常年坚持练功、打拳,风雨无拒,至辞世前的数


天,还在坚持练棍。

< p>





牛利民先生《辕门射戟》剧照






78


)樊 新民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6 08: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8055.html

易俗明星耀百年(六)——演员(4)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