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南北朝
宋
鲍照
<
/p>
《梅
花落
·
< br>中庭杂树多》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
译文
]
虽然你(杂树)到隆冬时节花叶凋零,还能在寒
风中挺立,但是空有霜一般的光色却没有耐寒的品质。
[
出典
]
南北朝
宋
鲍照
《梅花落·中庭杂树多》
注:
1
、
《梅花落》
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来?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2
、注释:
《梅花
落》属《横吹曲》
,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这首《梅花落》
还算是较早的一首。
中庭:庭院中。
咨嗟:赞叹声。
君:
指<
/p>
“偏为梅咨嗟”
的诗人。
这句是假托杂树
的问话: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
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尔:指
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
。这三句
是说杂树只能在
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
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
质。
3
、
译
文
1
:
p>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
问你为何会如
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
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
的,你一定会飘
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
质。
译文
2
:
庭院之
中杂树众多,而我却偏偏赞叹梅花。问我为何惟
独赞美梅花?那是因为它不畏严寒,能在
霜雪之中开花,能
在冷露之中结果。而你们(杂树)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
春日,即使有的偶尔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凋零,终究
没有耐寒的品质
。
4<
/p>
、
鲍照
(
约
p>
414
~
466)
,
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
p>
;一说上党(今属
山西)
,可能是指东海鲍
氏的祖籍。
鲍照的
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
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
他现存的作品中
所占的比重很大,
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
《拟行路难》
18
首。他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
p>
鲍照是南朝诗坛最亮的一颗诗星,和当时的谢灵运、
颜延之一起被誉
为“元嘉三大家”
,成就高于二者。又被后
人誉为“七言诗之祖
”
。朱熹云:
“鲍明远才健??李太白专
学之”
;且鲍照的乐府歌行,直接影响了李白的乐府歌行,
为
李白尊崇之“先师”
。
5
、
p>
在东晋末至刘宋时期的诗人
群中,鲍照可算得是佼佼者。鲍照的诗,
以乐府见长,五言
诗也不少,但成就不及乐府诗。他的诗多有讽谕慷慨之辞,
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和不平,这可能是和
他出身家世贫塞
、
仕途遭遇坎坷有关。
这首诗是托物言志的,
< br>写的是梅花,说的是人。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梅花向来被认
为是高洁、馨香的品格
的象征,是凌霜傲雪的气骨的写照,
但鲍照却另是一种寓意,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开头两句就点出诗人与众不同的构思:庭中杂树很多,
为什么偏偏要为梅花而咨嗟呢?诗人自己设问说:
“问君何
独然?”读者也期待他作出解答。
“念其霜中能作花”以下
各句,全部是诗人的议论,但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把说理
寓于具体形象的描述
之中。
“念其”
、
“念尔”是两个层次
的
递进,首先是颂扬梅树的正面品格,在风霜雨露之中,众芳
芜
秽,独有梅花盛开,果实累累,故人们赞美“十月先开岭
上梅”
的高超风韵。
“霜中能作花”
,
“露中
能作实”
,
在春天,
又“摇荡春风媚春
日”
,都赞誉梅树有经风雨,抗霜雪而顽
强生长的活力。
但是,这些描写只不过都是铺垫。全诗的
主题是“念尔零落
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两句。前面“念其”句是第一个
转折,这里“念尔”句是第二个转折,这一转折才点出了诗
人的本意。尽管
梅树有上述种种优秀品格,但可惜傲雪凌霜
的梅花,也不能长久开放,最终仍逃不脱“零
落逐寒风”的
命运。这就是诗人“为梅咨嗟”的原因,因为它“徒有霜华
无霜质”
,所以,虽然能抗傲一时,但难善始善终,最后还
是“零落”了!花开花谢,属自然现象,梅花自然也不可能
常开。鲍照只不过是藉物
拟人,借题发挥,用以讽刺那些曾
想修持节操而又不能坚持到底的人。
< br>
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知识分子常
因真言谠谏而遭横
祸,所以,许多人往往不能保持晚节而同流合污。在晋代,
这种情况是不少见的,根据鲍照的为人和性格,可知他对这
种不能保持节操
的人是很看不起的,在蔑视的同时又带有几
分惋惜。这首诗以梅花作比喻,揭示了这样一
个道理:一个
人的节操,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也不是表面的伪饰,而是
要名副其实,恪守终身。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首哲理诗,它
讲的是人生哲理,但
是,这种哲理是以比喻的手法表现出来
的,
诗人塑造了梅花的形
象,
我们从梅花形象的艺术感受中,
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也可以
说是理在趣中。
6
、古人爱
梅也赞梅,文人骚客吟梅无数,鲍照的咏梅诗却别有一番风
味,以物喻人,由物及人,通
篇以梅为线,却处处令读者感
到的是诗人自身的品格特性——不随波逐流,不落入流俗,
更令人由此萧然起敬的是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不拔。
p>
梅花落,鲍照人格的升华。鲍照出身贫寒,一生很不得
意,受压抑,
遭排挤,对社会的各种不合理现象,他都极其
憎恶,然而他却不能为受压迫者反抗,只能
坚定自己不流入
流俗,这些在那个大环境下极其难能可贵的。
全诗共八句,共分两层,一二句为
第一部分,表达作者
对梅花的偏爱,三到八句为第二部分,诗人自问自答。道出
了梅花的可爱,值得爱之处。诗句语言流俗,情感丰富,形
象非常鲜明。
“中庭
杂树多,偏为梅咨嗟”庭中树多而杂,诗人却惟
独对梅钟情不贰,此句点明了诗人爱憎分
明,更暗喻了他在
“杂”的世间,却依然坚定不移,不被各种俗媚所左右。
接下来
诗人来了个设问“问君何独然”
,为什么要独爱
梅呢?其后诗人
作出了回答,能抵御霜、露而不倒,还“作
花”
,
“作实”
,春天到来时还“媚春日”
。将梅花不畏寒
,不
畏冻的品性写出,留给读者的是“傲梅”的形象。
最后两句诗人又作出对比,梅花难
能可贵的是敌寒风,
而杂树却空有华丽的外表,诗人一爱一憎十分明显,诗人个
人品格也暗藏其中,不得不让读者敬佩。
梅花落,鲍照形象的完美体现,鲍照品格的宣扬。
7
、最早的梅花诗出自南京
南京与梅花的渊源很深。梅花的栽培历史约有
3000
年,
南京最早何时开始种植梅花,专家说,这
很难考证,但有明
确文字记载的是,
1500
< br>多年前,南京人已经很爱赏梅,并广
植梅花。
宋代陈
从古编了一部梅花诗专辑,他指出第一
首梅花诗是南朝宋诗人陆凯赠给友人范晔的“江南
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但是,中山陵园管理局的老专家刘维才
对历
朝历代的咏梅诗做了考证,他发现,最早的梅花诗,应该诞
生于
1500
多年前的南京,是当时南朝刘宋年间的诗人鲍照<
/p>
所作的《梅花落》
。
刘老先
生介绍,这首诗记载在宋朝
郭茂倩著作的《乐府诗集.汉横吹曲》中,全文如下:
“中
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
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
霜质。
p>
”据了解,鲍照大概生于公元
414
年,死
于公元
466
年。
比起陆凯还要早了几
十年。
而与鲍照差不多同时期,
还有个著名的典故,出处也在南京。传
说南朝宋武帝的爱女
寿阳公主,一日卧于含章殿檐下小憩,梅花恰好落在额上,
拂之不去,号“梅花妆”
,宫女一时俱仿效之。后人因此说
公主是梅花精灵所化,于是将正月初七定作梅花生日,而寿
-
-
-
-
-
-
-
-
-
上一篇:2020年最新令人心碎的句子
下一篇:学会放弃作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