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源期刊网
英文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文体效果
作者:杨桂兰
来源:《现代交际》<
/p>
2013
年第
02
期
[
摘要
]
英文诗歌通常句子短小,语言精练,诗者运用有限的字数表达其无限
的思想情感。
在诗歌中运用修辞的目的就是要表达出所有的思想和内涵,并且避免赘述。
笔者在本文中将分
析英语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这些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文体效果。
[
关键词
]
诗歌
修辞
文体效果
[
中图分类号
]H31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9-5349
(
2013
)
02-0080-01
p>
英文诗歌与英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等相比较,是有明显不同的。首先,诗歌的格式以短
p>
句为主,并不十分注意上句与下句之间的衔接,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在英文诗歌中
作者注重节律,押韵和格式的整齐。但是也有一些诗歌体现出的是作者奔腾的思绪,并不
注重
韵律和格式。可以说诗歌的灵魂的表达就是其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作者通过这些
恰当甚至
是巧妙的修辞,达到了不平凡的艺术效果,令所作诗篇世代相传,百读不厌,每
一次阅读,都
会有新的体验和收获。下面将介绍英文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
这些修辞手法所达
到的文体效果。
明喻(
simile
)是将两种拥有共
同特征的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常写作:
A
像
p>
B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明喻句子就是: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
译
为: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骄阳?这种明喻手法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本体与喻体之间的
相同
之处,若诗中将人比作夏日骄阳,那诗中所描述的这个人必将是热情温暖的,像夏日的太
阳一般明亮。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
·
彭斯在其诗作《红红的玫
瑰》中也运用明喻的手法为读
者展示了其爱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多情
画面,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拥有花般
容颜和乐曲一般的甜美声音的苏格兰少女。
隐喻(
metaphor
)又称暗喻,句子中没有明显的关联词和表示对比的词汇,在诗歌中
,通
常运用一些打破常规的搭配,把看似没有关联的本体和喻体联系在一起,例如莎士比
亚曾写
道:
the world’s a stage.“
p>
世界
”
和
“
舞台
”
本是没有联系的两个事物,但是莎士比
亚这样的结合手
法,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如果世界是舞台,那么舞台上面的人就是演员,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的
生活都是一场表演,但是我们的舞台是整个世界。这样的隐喻手法增
添了诗句的情趣,引发读
者的深思,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用典(
allusi
on
)即引用典故或者史实,通常是众所周知的故事或寓意,此手法可以增加
词句的含蓄与典雅。例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道:
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
!
yea
,
a
Daniel
!
在英文中指能用机智的手段解决棘手问题的人,莎士比亚在这一句中用典,
-
-
-
-
-
-
-
-
-
上一篇:高中英语M6U1单词
下一篇:英语优美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