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垒球的专业术语
垒球运动的诞生完全是处于一种需要,由于恶劣的天气和拥挤的
城市影响,棒球运动转移到室内,就形成了垒球运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垒球的专业术语,
< br>欢迎阅读
!
垒球的简介
:
垒球诞生于
19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芝加哥,这项运动很快发展起来,
并逐渐又转移
到室外,现在全世界有
2,000
万人进行这项体育运动。
p>
同美国三大
运动之一的棒球相比,垒球所需的场地小、球体大、
球速慢
(<
/p>
因为垒球运动的规则规定在抛球过程中,手必须要在肩下
)
。
由于以上诸多优点,垒球运动很快风靡美国各地。
垒球运动分为两种
——
快速垒球和慢速垒球。
垒球的这两种形式都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势力的
扩张,垒球运动在全世界得到
了推广。
此后,垒球逐渐成为女子运动。
1950
年代,垒球项目也从大众游
戏转变成为竞技体育项目。
p>
澳大利亚早在
1947
年就举办了第一届全
国女子垒球锦标赛,
而相
应的男子比赛直到
1984
年才开始。
1965
年,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
行的第一届女子垒球世锦赛决赛
中,东道主澳大利亚队以
1-0
击败了美国队,夺得了世界冠军。
这次比赛后,快速垒球很快成为了垒球运动的主流。
第二届女子垒球世锦赛举行于
p>
1970
年。
此后,
每隔四年,
< br>便分别举办一次男子、
女子、
青年垒球世锦赛。
时至今日,在垒
球运动产生百年之后,垒球仍然是全美最受欢迎
的运动之一。
世界垒球联合会也有了一百一十多个成员国。
垒球运动发展初期,包括四名游击手,每方有十名上场队员。
慢速垒球又被称为
kittenball
和
mushball,
由于慢速垒球的规则要求
投手掷出的球必须要有一弧线,从而有效的限制
了球速,使得比赛的
比分通常很高。
与此相反,快速垒球则是低分投手的竞争,比赛中也只有九名
上
场队员。
注:
(
慢式
)
若投手有意投四坏球时,仅告知司球裁判即可。
不必投球就可以保送击球员上一垒。
2.
垒道
(BASE
PATH)
:即是在各垒间线的两侧各距
1
公尺
(3
)
的假想
p>
路线区域。
3.
变造球棒
(ALTERED
BAT)
:即是合法球棒之棒体被改造。
例如金属球棒使用木质握柄、或使
用异质胶带握柄、或插入其他
物质于球棒内、或握柄部卷贴两层以上的胶带,或涂漆于球
棒,但标
记于棒头或底部除外。
若仅另外更换合法的握柄套,则不在此限。
但
“
p>
牵牛花状或圆锥形的握柄头,亦视为变造球棒。
4.
申诉
(APPEAL PLAY)
:
即是在比赛中或死球时,裁判员未接受防守
< br>球员、指导
(COACH)
或教练
(MANAGER)
请求前,不得作出判决。
惟申诉必须在投手投出次一球之前提出,无论其投球合法与否。
若在攻守交换或比赛结束所有防守
队员离开界内区时提出,则不
予接受。
若是防守球员提出申诉时,其必侍在内野区。
5.
跑垒
员
(RUNNER)
:即是跑垒的球员
(
不包括击跑员
)
。
< br>
6.
击出之球
(BATTED BAL
L)
:
即是投出之球触着球棒,
或被球
棒击中
之后,无论落在界内区或界外区者。
其无意之击球亦同。
7.
击球区
(BATTER'S
p>
BOX)
:即是限制击球员的打击区域,击球员在
< br>该区内得意图协助队友得分,其区域的边线亦包括在内。
在投球之前,击球员之双足必须完全在击球区线之内。
8.
击跑员
(BATTER-BASE
RUNNER)
:即是球员在完成打击之後,尚未
到达一垒,亦
未被判出局的球员。
9.
打击顺序
(BATTING
p>
ORDER)
:即是进攻队正式上场比赛的球员名
< br>单,其球员必须依此顺序上场打击,且名单上必须记载各球员的防守
位置及球衣号
码。
10.
障碍球
(BLOCKED BA
LL)
:
即是击出或传出之球,
被未参
与比赛的
人触着、
挡住、
抓住或触着非
正式比赛用具
;
或非比赛球场之任何物体。
11.
触击
(BUNT)
:即是击球员不挥棒击球,使击出之球缓
慢的滚动
于内野区域。
12.
接住球
(CATCH)
:即是防守球员用手掌或手套,合法的接住击出
或传出之球。
若用手臂抱或用身体与球衣的部分,
保持球不落地,
则
非接住球,
必须待球被握在手掌或手套内为止。
若防守球员接着之瞬间直接碰撞其
他球员或围栏或使球落地时,
即非接住球。
反之,
防
守球员确实持球一段时间,
然後无意或有意的使球离手,
抑是传
球时落球,则均为接住球。
p>
注:凡是正飞球触着防守球员以外的人或物时,均视与触着球场
论。
13.
捕手区
(CATCHER'S
BOX)
:即是捕手必须位于该区域内至:
a.(
快
式
)
投手投出球。
其区域之边线亦包括在内。
b.(
慢式
)
投出之球被击中、触着球场、本垒板或抵达捕手区。
其区域之边线亦包括在内。
14.
面授机宜
(CHARGED C
ONFERENCE)
:即当下列情况均可:
a.
防守
队的面授:防守队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比赛暂停,裁判员允许防守队之
p>
代表
(
非上场球员
)
进入球场,给予投手任何之授意
(
经
其他球员转达亦
是
)
。
当防守队之代表进入球
场,更换投手时,则非
“
面授机宜。
若是进攻队要求
< br>“
面授机宜,则防守队亦可乘机面授,但是时间不
得超过
进攻队所用之时间。
注:若教练从球员席出来,告知裁判员替补投手,则此为更换投
手。
更换之后,教
练未到投手位置,则不视为
“
面授机宜。
b.
进攻队的面授:
进攻队要求比赛暂停,
其球队教练或球队代表得
允许授意予击球员或跑垒员。
进攻队的投手上垒后,请求穿外套,或利用防守队的面授时,
不
视为
“
进攻队的面授。
若防守队要求
“
面授机宜时,进攻队亦可面授,但是时间不得超过
< br>防守队所用之时间。
p>
参照规则五之
9
。
15.
砍击球
(CHOPPED
p>
BALL)
:
(
慢
式
)
即是击球员持棒由上往下切击,
使
击出之球反弹得很高。
16.
垒指导员
(COACH)
:
即是进攻队之人员于指导区内,
指导其队友
之打击和跑垒。
并允许各区一位指导员进入指导区内,同时为了记录,仅可携带
纪录簿、铅笔及计球器。
17.
死球
(DEAD BALL)<
/p>
:即是比赛中之停止球,必须待投手持球于投
手圈内司球裁判宣告
“
开始比赛为止。
18.
防守队
(DEFENSIVE
TEAM)
:即是在球场上防守的球队。
19.
垒包移位
(DISLODGED
BASE)
:即是离开其原定位置的垒包。
20.
双杀行为
(DOUBLE PL
AY)
:即是防守队连续合法的刺杀两名进攻
的球员出局。
p>
21.
界内球
(FAIR BALL)
:即是击出之球为:
a.
停留於本垒至
一垒、或
本垒至叁垒之间的界内区时。
b.
由界
内区反弹过一、叁垒包之上空或其後方界内区时。
c.
触着一、二、叁之垒包时。
d.
触着
界内区线之裁判员或球员的身体或其衣服时。
e.
最初落於一、叁垒包後之界内区
时。
f.
直接飞越过界内区之外野围栏时。
注:界内飞球是依据接触球点和界线,包括界线
的关系位置来判
定,而非依据接球者之身体位於界内或界外而定。
其与球最初落於界
内或是界外均无关,只要在界外区上无触着非
球场之物体即可,否则均判为界内球。
p>
22.
界内区
(FAIR TERRI
TORY)
:即是由本垒沿一、叁垒两界线之间,
至比赛球场之
远端围栏的空间,并包括两条界线,均为比赛球场之界
内区域。
23.
假触杀
(FAKE TAG)<
/p>
:
即是防守球员无持球或未迎接球,
而阻
碍跑
垒员的进垒或返垒的行为。
24.
防守球员
(FIELDER)
:即是在球场上防守的任何球员。
25.
飞球
(FLY
BALL)
:即是为击出在空中飞行尚未落地之球。
26.
封杀出局
(FORCE-OUT
)
:
即是击球员成为跑垒员时,
造成击
跑员
-
-
-
-
-
-
-
-
-
上一篇:《欧陆风云4》怎么修改理念 欧陆风云4人权修改理念方法
下一篇:vi命令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