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现象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每小题有且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p>
1
.下列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
件的是
(
)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
,铃声明显减小
②使正在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
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br>
(
)
A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灌水
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
越来越小
3
.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
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
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
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
A
.响度较大
C
.音调较低
B
.音调较高
D
.响度较小
4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
着
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p>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
.用嘴
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
.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5
.小明游览一座古寺发现这里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
高亢。分析原因可能是(
)
A
.香火
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
.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
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
.香火使钟振动的振幅加大,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D
< br>.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
6
.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下列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
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旋转
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B
.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
为了改变音调
C
.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
D
.换一
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7
.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
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
的是
(
)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
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
瓶胆中进行比较
8
.下表列出了相同
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
提供的信息,可以得
出的结论是
(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
增大而增大
B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
.声音
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它
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9
.物理小组的
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
是几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
)
A
.记录
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
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
C
.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
A
< br>、
B
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
D
.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
A
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
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
值后,再乘以声速
10
.关于“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
1m/s
,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这一问题的讨论
,一位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B
.教室
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C
.管弦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
变差
D
.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飞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p>
二、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36
分)
< br>11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1)
这个钓鱼的小儿
面对路人的询问,
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
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
不
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_______
< br>中传播。
(2)
小儿招手
p>
_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
)
产生声波,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12
.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_
;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
内的结石
,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_
;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
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
板上,
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
通过硬棒来
“听”
钢琴声,
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13
.
“掩耳
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
阻止声音的
_______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_
______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4
.根据表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