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年级上物理经典易错题
71
例(带答案)可打印
1
、小明搬新居,在测量窗户玻璃的长度和测量窗帘的长度时应分别选用分度值是多少的刻
度尺?(
)
A
p>
.
cm
,
dm
2
、测量一个人的脉搏时
,1min
跳动了
75
次
,这个人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是
_____S.
p>
3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8S
p>
通过的路程是
20m
,那么它在前
1.75s
时的速度大小是(
)
A.12.5m/s
B.2.5m/s C.0.4m/s D.1.25m/s
< br>4
、小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5m
/
s
,小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4m
/
s
,这说明(
)
A.
上学时,小骑车比小快
B.
小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家到学校的距离远
C.
小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少
D.
任何时候小骑车的速度都比小快
B
.
mm
,<
/p>
cm
C
.
um
,
mm
D
.
mm
,
m
5
、物体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已知该物体在第
1s
运动了
2m
,第
2s
p>
运动了
4m,
,第
3s
运动了
6m
,第
< br>4s
运动
了
8m
,以此类推,则物体在整个过程中(
)
A
.
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
B
.
先做变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D .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6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如图
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
图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b
图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7
、三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
A
、
B
、
C
< br>,速度大小分别是:
V
A
=18
0m/min
,
V
B
< br>=12m/s
,
V
C
=3.6km/h
,其中运动速度最快
的是
______
,运动最慢的是
______<
/p>
.
8
、飞机沿直线,快慢不变地飞行了
15min
,通过的路程是
270km
,则它的飞行速度是
______km/h
,合
______m/s
.
9
、在学校的橱
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
(
1
)降落伞下落得越慢,说明其运动速度越
________
(
2
)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要测量物理量有
_____
、<
/p>
_____
;
(
3
)用的实验器材是:
______
__
、
________
;
4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
格.
5
)在这次比赛中也可以通过相同
___________
比较
__________
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6
)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
明家离学校
600m
远,他步行到学校要花
10min
,那么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
A
.
60 m/s
11
、甲
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
2
:
3
,路程之比为
4
:
3
,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是
A 3:2
;
B 2:3 C 9:8 D 8:9
.
B
.
6 m/s
C
.
1 m/s
D
.
1 m/min
.
12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
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2
:
3
,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1
:
2
,则甲、
乙的速度之比是(
)
< br>A
.
3
:
2
13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1.2
米每秒,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p>
________________
1
4
、甲从
A
地到
B
地走了
10cm
用了
3
秒,甲的速度是
______m/s
15
、如图为一小球从
A
点沿直线运动到
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
球
从
A
点
到
F
点
作
的
是
___________
(
选
填
“
匀<
/p>
速
直
线
”
或
“
变
速
直
线
”
)
运
动
.
理
由
是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3
:
1
C
.
3
:
4
D
.
4
:
< br>3
16
< br>、设计一个测定圆盘蚊香的燃烧速度的实验,要求:
(
1
)写出所需器材;
(
2
)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
3
)写出燃烧速度的表达式(用所测
量的字母表示)
17
、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
1
)用嘴
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_______________
,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只填对应序号).
(
2
)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p>
_______________
,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
.(只填对应序号)
.
.
1
8
、下列两图是探究声音特性的两个实验,图甲是用弹性塑料片分别以快、慢的速度来拨
动书页;图乙是改变不
同力度来敲击音叉,并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
图甲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
_______
与
______
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
图乙探究的实验是:声音的
_______
与
_______
的关系.
该实验所得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
19
、判断对错: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
20
、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
听诊器运用了
____________
(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
;
来自患者体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耳朵中,从物理学
的角度分析利用听诊器可以
_________________
21
、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实质是声波传递
________
_;
举出几个超声波探伤的应用实例。
22
、写出声波的两方面利用: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乐音是
______
振动发出的声音,噪音则是
_________
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24
、物理学中,噪声是指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5
、
P25
第
2
题实验
26
、
下
图
1
中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
.
A.
响铃时,不断抽出瓶的空气
p>
B.
室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
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简短
D.
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27
、仔细观察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哪些区别?
p>
3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
.
p>
-40
℃的水银变成
0
℃的水银
B
.冰变成水
C
.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
.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33
、游泳后上岸会感觉到冷,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34
、
冰箱里拿出的水杯的杯壁上有水珠,
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杯壁上发生
的
____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
名称)现象。
35
、
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中的水,
水沸腾后,<
/p>
让水蒸气沿玻璃导管通入空试管中
(试管竖立在冷水槽中)
:
(
1
)
p>
水蒸气通入试管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底部有
__________<
/p>
出现;
(
2<
/p>
)实验中还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升高,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槽中
水温是
________
℃;
(
3
)本实验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一
条:
__________________
.
.
36
、当你在家洗澡的时候,也会涉及不少物理知识。请你总结出其中
3
条跟汽化和液化有关的知识。
37
、开水”常常与“烫手”联系在一起,这是由于在通常情况下开水的温度高达
100
℃,远比皮肤的温度高.
但是,当你在高山上烧水时,明明看到水沸腾了,却不一定烫手.在海拔
3
km
的高原,水的沸点为
91
℃;在海
拔
6km
的山上,水的沸点为
80
℃;而在海拔
8848m
< br>的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
72
℃.在几万米的高空,
水的
沸点居然会低到
11
~
18
℃,那里“开水”的温度,比地面上冷水的温度还要低.因此,在高山
会出现许多怪现
象:“开水”不烫手、鸡蛋煮不熟、“开水”不消毒.
< br>
请回答:(
1
)水的沸点随高
度的升高而降低,请你针对这一变化情况,提出一种猜想.
(
2
)按你的猜想推理,在比地面低得多的矿井底部,水的沸点将
会怎样变化?
38
、无论是盛夏还是
严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
)
A
.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表面
B
.小水珠总是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C
.夏天和冬天小水珠分别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和表面
D
.夏天和冬天小水珠分别附着在玻璃的表面
和外表面
39
、
2
.℃,氮
196
℃.氦
268
℃,利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
度升高,液态空气蒸发时,首先分离出来气
体(
)
A
.氧
C
.氦
<
/p>
40
、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_________
,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
p>
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
__________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41
、如图所示,
B
.氮
D
.不能分离这些气体
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________
形成的;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
可以采
取的措施有:
________
.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___________ <
/p>
42
、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
.
C
.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43
、小美同学对冰加热,
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
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E
.
图象中
的
DE
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AB
、
CD
段物质在吸热
,
BC
、
DE
段物质没有吸热
水的凝固点是
O
p>
℃
BC
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能不变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来水是晶体
44
、)“小孔成像”时,对小孔的要
_________;;;
;小孔成像说明光具有
____________
的特点.
45
、
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反射面上某一点可有
___________
条入射光线,
对应每一条入
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有
___
条.
46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
,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
(
1
)用玻
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
.<
/p>
(
2
)在玻璃
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
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厚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________
的玻璃板做实验.
(
3
)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的
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
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p>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7
、一束与水面成
5
0°夹角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则(
)
.
.
A
.反射角为
40°
< br>
C
.折射角小于
40°
48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
B
.反射角为
50°
< br>
D
.折射角小于
50°
(
1
)为了看清光
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甲实验小组采取向水中注入几滴牛奶的方法,请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2
)乙实验小组将光从空气分
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空气中的入射角
i
60°
45°
30°
0°
水中的折射角
r
40°
32°
22°
0°
玻璃种的折射角
r’
30°
24°
17°
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三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p>
)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如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
射角的大小,
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你猜想,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可能出<
/p>
现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一束光线
AO
以与水面成
30°的角斜射到水面.试在下图中画出光线
AO<
/p>
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
50
、如
图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
AB
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
砖
AC
面射出.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
.
51
、自己看课时练
55
页能力拓展
1
、
2
52
、天然紫外线最重要来源是
____________
53<
/p>
、为了粗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拿一白纸和一把刻度尺,利用太作光源进行了实验.请将
以下实验步骤的每
一步叙述补充完整.
(
1
)拿一个凸透镜
_________________
着太;
(
2
)
再把一纸放在它的
p>
__________,
,
改变透镜与
_________
的距离,
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
__________
、
______
。
(
3
< br>)最后测量这个光斑到
__________
的距离.
<
/p>
54
、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
(
1
)平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2
)灯泡的作用是: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
< br>)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55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
1
)实像是实际光线
_________
而成的,而虚像不是
________
而是
______
______
会聚
成的;
(
2
)实像
_______
呈在光屏上,虚像
_______
呈在光屏上;
(
3
)实像是
__________;
立的,而虚像是
________
立的.
56
、
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
第一次
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
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_______
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
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______
像(以上两格填<
/p>
“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
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
图乙所反
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____________
_______
.
57
、
下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
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
摔掉一块
(图中阴影部分)
,
则所成的
像将
(
)
P66
第
8
题
.
.
A
.像的
A
部
分消失了
B
.像的
< br>B
部分消失了
C
.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
.像
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58
、将蜡烛、凸透镜
、光屏一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蜡烛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的围了.
59
、如图所示,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点
燃蜡烛依次放在
a
、
b
、
c
、
d
四处,其中蜡烛放在
_______
处得到的实像离凸<
/p>
透镜最远,放在
_______
p>
得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
______
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61
、近视眼镜镜片是一个
____
____
透镜,某同学所戴的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
-0.5m
,该同学的眼镜度数是
______
__
;远视眼镜镜片是一个
___________
透镜,某人所戴的远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
0.5m
,该人的眼镜度数
是
______________.62
、.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
.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
.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
.增大观察的视角
63
、实验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自己制作了临时切片,右图是他们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物像.我们认为三位同学的物 象
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
1
)要让甲同学看到的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应
该将装片向
_____________
移动一定距离.
(
< br>2
)乙同学看到的物像下侧很模糊而上方比较清晰,你认为这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___
(
3
)丙同学的最大问题是视野太暗,怎样才能调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
.
.
65
、
66
、某同学在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时,得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
量(
m
总
)和液体的体积(
V
)的几组数据,画出有
关图线,在图中能正确反
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是(
)
.
B
.
C
.
D
.
67<
/p>
、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三个杯
子里,则从杯子里
溢出水量最多的是(
)
A
.放铜块的杯子
C
.放铝块的杯子
< br>3
3
B
.放铁块的杯子
D
.溢出的水一样多
3
68
、甲物质的密度为
5g/cm
,乙物质密度为
2g/cm
,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
3g/cm
.假设混合
前后总体积
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A
p>
.
5
:
2
69
、
B
.
2
:
5
C
.
5
:
4
D
.
4
:
< br>5
.
-
-
-
-
-
-
-
-
-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下一篇:电气英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