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p>
2
、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
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
、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
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
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
不能
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
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二、长度
1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
(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
dm
)、厘米(㎝)、毫米(
mm
)、微米
(μ
m
)、纳米(
nm
)
2
p>
、单位换算:
1km=10
3
m
1m= 10 dm =
10
2
㎝
=
10
3
mm= 10
6
μ
m=
10
9
nm
3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
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
< br>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
尺面垂直
p>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
分度值
< br>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
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
p>
、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说明:
< br>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
②改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
其它常用单位:小时(
h
)、分钟(
min
)、
毫秒(
ms
)、微秒(μ
s
)
2
、换算
关系:
1h=60min=3600s
1s=10
3
、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
、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p>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的长短: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p>
2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
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
v= s/t
注意:
该
公式
只能
用于计算速度,
不能说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p>
单位:国际单位:米
/
秒
< br>
符号:
m/s
换算关系:
1m/s=3.6km/h
通过公式:
s =
vt
可得:
(
1
)路程
与
时间
的关系: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
)路程与
速度
的关系:时间
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3
、两种运
动:①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都
不变②变速运动:速
度大小或方向至少其中一个发生了变化
4
、
S-t
和
V/t
图像
精选
word
3
ms=
10
6
μ
s
公式变换:
s = vt
t=
s/v
.
精选
word
.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既:一切发声的物体都
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真空不能传声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桥梁作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太空和月球)
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
音在
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3
< br>、声音三特征:
音色
: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
和结构决定的。应用:能够分辨发声的是什么物体
响度
:声
音的强弱,单位:分贝:
dB
,主要由发声体的
振幅
决定(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还由声音的分散程度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
音调<
/p>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单位:赫兹,单位符号:
HZ<
/p>
)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回声与运用: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p>
p>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
0.1
s
(人的反应时间)以上,所以得相距
17m
< br>以上
③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5
、乐音与噪声: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让人心烦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在
声源
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远离声源。
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隔音墙、使用吸音材料、消声器,关门,关窗。
在
人耳
处减弱,如:带耳罩、耳朵塞棉花。
6
、超声和次声:超声:频率超过
20 000
< br>Hz
的声音。
特点
:频率高、穿
透力强,
应用
:
B
超、消毒、探伤、声呐、超声雷达等
次声: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
特点
: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次声危
害
: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
生命。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p>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
源: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说明:
月亮、星星不是光源
2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
<
/p>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说明:
光的传播不需
要介质,光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3
、光
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3.0
< br>×
10
m/s.
光在水中的传播
速度是真空中的
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
p>
2/3
二、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倒影,潜望镜)
1
、概念:一点:入射点。
两角:入射角、反射角。
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2
、反射定律:
p>
(
1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三线共面)
(
2
p>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p>
(
3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p>
说明:不能说成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为先有入射角,再有反射角
3
、反
射分类
:
(
1
)镜面反射:反射面平滑。例如:平面镜、平静的湖面
p>
(
2
)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例如:黑
板、幕布、毛玻璃
4
、
平面镜
成像实验:
8
实验器材: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一张
A4
纸,透明很薄的玻璃片
实验步骤:
1
、
将
A4
纸放在水平做面上,在中间
画一条线,在线的一边随便找三
个不同点(如图乙:
A
、
B
、
C
三点)
2
、
将带有脚透明的很薄的玻璃片与
A4
纸的画线完全重
合,把点燃的
蜡烛
A
放在
A
点,
把未点燃的
B
蜡烛放在另一边,
眼睛在
A
< br>蜡烛这边
观察
A
得像,用手移动
B
,让
B
与<
/p>
A
得像重合
说明:
1
、
图甲:
A
是点燃的蜡烛,
B
是未点燃的蜡烛
2
选择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
应选较薄的玻璃板
3
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
像不能重合
精选
word
.
4
选择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目的是为
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精选
word
.
5
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是等距的
6
移去后面的蜡烛
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这是成虚像
7
< br>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
8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
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
烛像
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
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的问题。
9.
点燃
< br>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
到与
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
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
验,进一步观察
A
、
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
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结论:平面镜成像定
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成像是虚像
p>
6
光的反射作图
(
1
)平面镜成像作图
p>
(
2
)潜望镜光路图作图
< br>
三、光的折射:(现象有
:池水看上去比实际浅、一半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海市蜃楼、透镜成像,早上看到的大红太阳)
折射定律:(
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
2
)折射
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
3
)折射
角随入射角改变而改变
p>
(
4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两角不相等)
1
、折射光路图
2
、常见的视觉错误
(
1
)从空气中看到水中物体的像比实物要
浅
(
p>
2
)从水中看到空气中的物体得像比实物
高
说明: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光路都是可逆的
精选
word
.
四、光的色散
定义:太阳光经三棱镜
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
/p>
三基色
:红、绿、蓝
原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五、透镜成像与视力的矫正
1
、凸透镜:对光线起
会聚
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
发散
作用
2
、典型光路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
(
1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
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
),下面放一张白纸,调
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
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
2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
、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
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
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物距(
u
)与焦距(
f
)的关系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成像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距
(
υ
)
与焦距(
f
)的关系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机、幻灯机
μ
>2f
μ
=2f
f<
μ
<2f
μ
=f
μ
2f>V>f
V=2f
V>2f
不成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u<|v|
放大镜
物距减小
物距减小
像距
增大
像
变大
实像:
虚像:
像距
减小
(
增大
)
(增大)
(
减小
)
(
变小
)
(增大)
像
变小
(
变大
)
<
/p>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4
、
(
1
)
眼睛的晶状体
相当于凸透镜,
< br>视网膜
相当于光屏(照相机的胶卷也相当于光屏)
(
p>
2
)
近视眼及其矫正:
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
(
p>
3
)
远视眼即老花镜:
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精选
word
.
精选
word
.
光的反射作图
1
、
平面镜成像
2
、根
据<
/p>
入
反
射
光
线
光
线
画
出
3
p>
、入射光线过点
s
,反射光线过点
A
光的折射光路图
1
、光疏到光密或光密到光疏
精选
word
射光线画出
< br>或根据反射
入射光线
.
2
、透镜
精选
word
.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精选
word
-
-
-
-
-
-
-
-
-
上一篇: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整理
下一篇:常用的电气专业英语词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