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邾国简史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20:56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seve)


邾国



邾国是今天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先秦古国,


故址在今


邹城市


周围地区。

< p>
邾,


文献中又称之


为“邾娄”,

< br>战国之后称邹。


“邾娄”为春秋以前的古读音,


连读后就 读为“邹”了。


邾国,


曹姓,相传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


陆终


娶于鬼方,生有


6


子,第


5


子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


即 为曹安之后。



1



概述




< /p>


邾国是子爵国,


也史称邾子国,


东周时期 著名方国之一。


邾国的先祖是晏安,


晏安的五

< br>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


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去各国奔走联


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

< p>
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





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


公元前


678


年,


周王诛杀夷父颜,


《左传》


庄公十六年载有“邾


子克卒”,

< p>
时为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


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 。叔


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是位贤明有德的人 ,


族人称他为群公子。


叔术代位


十多年 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





这时,


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 给了他的侄子、


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后史


称邾文公。邾 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


614


年,邾文公迁都


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



。约在公元前


643


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 ,滥在今


滕州市


东南


30


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


说 的“邾分三国”。



2



都城




< /p>


邾国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


,公元前


614


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


东南纪王城)< /p>


。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据《左传》



<


史记


>



<


汉书


>


等古籍载:西周始封

< p>
邾,至邾文公十三年(公元前


614


年)始迁于峄 ,至二十九世为楚所灭


(


公元前


261



256




)


,在此建都


350

< br>余年。邾灭后,故城仍为当地政治、经济中心。秦置驺县,属薛郡,汉属


鲁国,历 经晋、刘宋、元魏,直至北齐年间迁徙在


铁山


之阳,故城逐渐沦 为废墟。邾国故城


自春秋建立,至北齐迁徙共延续了


1100< /p>


余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邾国故城北枕峄山,南依廓山,地势开阔,南北高中部低,平 面近似长方形。东西横距


2530


米,南北纵距


2500


米,城周长约


10


公 里。故城构筑利用山间高地,具有战略防御特点。


现存城墙


40 00


米,残高


3


4


米,最高处约


7


米。墙基宽


20



30


米,夯 筑。城内中部偏北处有


一高地,发现大片夯土、础石、花纹砖等建筑材料,经考证是邾国 宫殿区。此外在故城东北


发现邾国贵族墓地


,

< br>在城西南金水河两岸发现邾国手工业作坊区。





1977



12



23




,公布为


山东省


重点

< br>文物保护


单位。


2006



5



25


日,中国 国务院公


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起源






古帝< /p>


颛顼



zhuan

xu


)的玄孙陆终有


6


个儿子,第 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


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建立邾国,附庸于 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


今山东费



、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





在西周之前,邾国的历史属于传说的时代。至


西周


始,邾国才有信史。史载,


周武王



商后,


邾国臣服于周,


成为 周的附庸国,


初封之君是曹侠。


邾国可能早已存在,

< p>
先依附于商,


商灭又依附于周。曹侠之后,其子曹非继立。之后的世系为: 曹非生曹成,曹成生曹车辅,


曹车辅生曹将生,曹将生生曹訾父,曹訾父生夷父颜。夷父 颜亦即曹颜,夷父是他的字。曹


颜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国君。


时值 西周末年,


曹颜因有功于周王室,


周王室封其少子曹肥于郳


(今山东滕州东)为附庸,初称郳国,后


齐桓公

尊王攘夷称霸,郳君曹肥的曾孙曹犁追随有


功,被封为小邾子。曹颜恃功触怒周王, 被周诛杀,其弟叔术被立为邾君。叔术为人仁义,


将君位让给了长大成人的曹颜之子夏父 ,自己出居于滥(今山东滕州东南)


。故邾与小邾、


滥史称“三 邾”。曹叔术三传至邾仪父。


《春秋》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关于《春秋》称“邾仪父”而不称其


爵位



《左传》解释说:由于邾仪伯尚未受到周王室的


正式册封,所以只有 直呼其名。又据


杜预


《春秋左传集解》说:其后仪父服事齐桓公 ,以尊


奖王室,被赐爵为邾子。所以邾国国君称邾子,是在春秋的齐桓公时期。



4



政法形势






邾国西湖风光




春秋时期,在今山东境内,邾国是仅次于 齐、鲁的


国家,


与之相当的还有莒国。邾国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今 邹城的全境和周边的


济宁



金乡、





兖州



费县


的部分地区。其国力也比较强,春秋末 年仍有


600


乘战车的军事力量,是今


山东境内众多小国家中的佼佼者。


邾国在北边与鲁国接壤,


“击 柝之声相闻”,


两国的毗邻


关系,


既有 利害矛盾,


又有相互的影响,


所以邾国与鲁国的关系成为邾国发 展史的重要内容。





从春秋初年开始,


邾国与鲁国的关系就不和睦。


因为 鲁为周的同姓国,


在周代各诸侯国


的位次排列顺序上,亦即所谓 “周班”,有“鲁之班长”的说法。鲁国的地位高,影响大,


又与邾国为近邻,为了自己 的生存,


邾国千方百计地要搞好与鲁国的关系。


在春秋时期,邾


国国君多次到鲁国结盟朝见,


以结好于鲁。

但鲁为了扩展领土,


将邾国视为“夷”而经常加


兵于邾。仅


<


左传


>


记载 ,短短的二百余年里,


鲁国


对邾国的入侵就达十几次之多,先后 夺


取了邾国大量的土地。


邾有时也不示弱,

经常与当时的强国如晋、


齐、


楚相交结,

< br>求得保护,


与鲁国对抗。





公元前


639


年,邾国灭须句(今山东东平)而并其地,须句国君流亡到鲁国。因为鲁僖


公母亲的母 家是须句,所以第二年鲁国出师伐邾,


夺取须句,


并让须句国君 复国。


邾国


心有


不甘

< br>,出师伐鲁。鲁僖公看不起邾国,竟然“不设备而御之”。大夫臧文仲劝谏说:“国无

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希望僖公不要轻敌,认真做好战备,但鲁僖公不

< br>以为然。两军交战于升陉,鲁国大败,连僖公的头盔也成了邾军的战利品,


被悬挂 在城门之


上。


须句又被邾国所灭。


但毕 竟两国间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


公元前


627

< br>年,


为报升陉之役,


鲁军征伐邾国夺取了訾娄(今山东济 宁)之地。前


620


年又伐邾夺取须句,所以在两国的矛


盾斗争中,


占上风的主要是鲁国。之后,


邾国 统治者随着国势的逐渐衰微,


改变了对鲁国的


态度,从公元前< /p>


585


年始,多次朝鲁以求维持友好关系。之后邾国与鲁国的关系 ,随着彼此


间力量的消长和当时大国争霸等外部环境的变化,


时 战时和,


这种状况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5



文化





尽管邾国与鲁国的关系长期处于对 立状态,


但两国地缘接近,


在文化上彼此影响,


所以


在许多方面尤其是道德文化方面表现出某种趋同性。


由于这种价值观方面的共同性,


后人以


“”称之。

< p>
邹与鲁立国之地的原居民为东夷族,东夷族的文化传统是邾


(邹)和


鲁文


化共同


的源头。东夷人以讲究礼让、崇尚 仁德而著称。




< br>《说文》有“夷俗仁,


仁者寿


,有君子不死之国”的说法 。所以“邹鲁文化”的基本特


征是崇尚仁德。


此外,鲁文化作为 周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重民”思想尤具特色。


鲁文化是


一种当 时社会的主流文化,


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邾国与鲁国毗邻而 居,


受到鲁文化的影


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邹鲁文化”的另一 个内容是“以民为本”的思想。





“邹鲁文化”的这些特点内容,


在邾国的政治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


如春秋前期,


邾文公


在位期间,


政治清明。


邾文公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公元 前


614


年,


鉴于鲁国不断地征伐侵扰 ,


邾文公准备把国都从平原地区迁到地处山区的绎(今山东邹城东南)

< br>。当时的制度规定,国


家在做出重大的决策前要占卜以问吉凶。

< br>而邾国史官对迁都的占卜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


君”。对此邾文公说:“苟利于 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


必与焉。”意思说,


如果迁都有利于民众,那么也就有利于我。上天生育了民众然后为他们


树 立了统治者国君,


国君的建立归根结底是为民众的利益着想。


民 众得利,


实际上就是我得


利。遂毅然决定迁都。群臣们劝谏说: 还是不迁都的好,这样国君您可以获得长寿。但邾文


公却回答说:“国君之所以活着,就 是要服务于民众。生命的长短,与时命有关。如果迁都


对民众有利,

这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情!


”最终邾国的国都还是迁到了绎地。

从邾文公的这


段话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邹鲁文化中的“民本 ”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的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


文化氛围中,邹地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


< br>


6



结局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20: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2728.html

邾国简史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