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第十四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15:54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猫叫)


第十四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概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rimary


aldoste-ronism


)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最常见的 继发性高


血压病因之一。


该疾病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发生病变从而 分泌过多醛固酮,


导致钠水潴留,



容 量增多,肾素


-


血管紧张素的活性受抑制,典型临床表现为顽固 性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


特征的综合症。


大多数是由肾上腺醛固 酮腺瘤引起,


也可能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其他


原因等。< /p>




流行病学



原醛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之一。


早于


20


世纪


40


年代人们 已经证明肾


上腺有一种具有潴钠作用的物质,


1953


年分离出醛固酮,


1955


年合成了这一激素。 同年,


Conn


对一位


34

< p>
岁女性高血压、低血钾患者。否定了“失钾性肾炎”的诊断,而提出是有肾


上腺皮质腺瘤分泌醛固酮增多所致,并得到了手术证实。


Conn


首先发现并报道这一种内分


泌高血压类型,并命名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故又称


Conn


综合症。


Conn


早年曾推测约


20%


高血压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致 ,但以后在美国其发病率占同期高血压患者的


0.05%~2%


,上海瑞金医院于


1957~1989


年共收治原醛症


314


例,占同期住院患者的


2%



但随着肾上腺生理、


生化及高精检出技术的进步,


精确的实验室检查和先进的影像学诊断以


及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提 高,


使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更加容易和有效,

< p>
偶发瘤患者检出


率明显提高,


肾上腺疾病所致的继 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有外国学者已经提出,



醛已经成为继发性高血压中除肾脏病以外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生率可达


15%~20%


。按此比


例推算在中国有高血压患者近


1.3


亿,其中应该约有


1%

< br>的原醛患者,则应有


130


万,这部

分患者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高血压,


因此早期诊断,


早期治 疗极其重要。


该症发病年龄高峰



30 ~50


岁,女性较男性多见。




病因及病理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生化 特征,原醛可分为以下


5


型:



1


、肾上腺醛固酮腺瘤(


aldostero ne-producing


adenoma



APA


)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


带并分泌醛固酮的良性 肿瘤,即经典的


Conn


综合征。是原醛的主要病因,临床最多 见的类


型,占


65%~80%


,以单一 腺瘤最多见,左侧多于右侧,双侧或多发性腺瘤仅占


10%


;个 别


患者可一侧是腺瘤,


另一侧增生。肿瘤多为圆形或卵圆形,与 周围组织有明显的边界,


腺瘤


主要由大透明细胞组成,


这种细胞比正常束状带细胞大


2~3


倍。


光镜下显示肾上腺皮质球状


带细胞、


网状带或 致密细胞,


以及大小不同的杂合细胞。


杂合细胞表现了球状带和 束状带细


胞的特点,


有些腺瘤细胞可同时存在球状带细胞弥漫增 生。


电镜下瘤细胞的线粒体嵴呈小板


状,


显示球状带细胞的特征。


醛固酮瘤的成因不同,


患者血浆醛固 酮水平浓度与血浆


ACTH


的昼夜节律呈平行关系,

< p>
而对血浆肾素变化无明显反应。


此型患者其生化异常及临床表现较


其他类型典型。



2


、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diopathic


hyper-a ldosteronism



IHA



,即特发性肾上腺皮质


增生,发病率占成人原醛症的

< p>
10~30%


,占儿童原醛症之首。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其病理变化为双侧肾上腺球状带的细胞增生,


可为弥漫性或局灶性。


增生的皮质可见微结节


和大结节。


增生的肾 上腺体积较大,


厚度、重量增加,大结节增生于肾上腺表面可见金色结

< br>节样隆起,小如芝麻,大如黄豆,结节都无包膜,这是病理上和腺瘤的根本区别。光镜下可


见充满脂质的细胞,


类似正常的束状带细胞。


结节大都 呈散在分布,也可呈簇状。


特醛症的


病因尚不清楚。

< p>
特醛症组织学上具有肾上腺被刺激的表现,


而醛固酮合成基因并无突变,< /p>



该基因的表达增加且酶活性增加。


特醛 症患者的生化异常及临床症状均不如


APA


患者明显,


其中血浆醛固酮浓度与


ACTH


的昼夜节律不平 行。



3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 增多症(


glucocorticoid-remediable aldostero nism



GRA


< br>又称为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


dexamethasone


suppressible


hyperaldosteron ism



DSH


。自


1966



Suther- land


DjA


报道第一例以来,至


1990


年国外文献报道了


50


余例 ,


国内也有个别报道和家系报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醛症,约占


1%


。多于青少年起病,可


为家族性或散发性,


家族性患者多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遗传。


肾上腺呈大、

< br>小结节样增


生,其血浆醛固酮浓度与


ACTH

< p>
的昼夜节律平行。本症的特点是,外源性


ACTH


可持续刺


激醛固酮分泌,


而小剂量的地塞米松可抑制醛固酮的过 量分泌,


并使患者的血压、


血钾和肾


素 活性恢复正常。其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编码醛固酮合成的基因编码和编码


1 1


β


羟化酶的基因发生非对等交换,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嵌合基因 ;嵌合基因的


5'


端为


11


β


羟化酶受


ACTH


调 节的序列,



3 '


端为醛固酮合成 酶的编码序列。


嵌合基因转录翻译产物


具有醛固酮合成酶的活性 ,但因其


5'


端含有受


ACTH


调节的序列,可导致醛固酮的合成和


分泌受


ACTH


的调节并主要在束状带表达。当使用外源性皮质激素时,因反馈抑制了垂体


ACTH


的分泌,


嵌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


醛固酮的分泌也降低,


故给患者外源性的地塞米


松,可较满意的控制病情。



4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primary adrenal hyperplasia



PAH

< p>


约占原醛症的


1%


。< /p>


Kater



1982

< br>年发现有


4


例介于


APA



IHA


之间的病理,其病理形态上与


IHA


相似,可为单侧


或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 生,但其生化改变与


APA


相似。本症对螺内酯治疗有良好的反 应,


肾上腺单侧或次全切除可纠正醛固酮过多的症状和生化异常。



5


、醛固酮生成腺癌(


aldos terone-producing


carcinoma


,< /p>


APC


)它是肾上腺皮质腺癌



adrenal


cortical


carc inoma


)的一种类型,约占原醛症的


1%~2%

< p>
,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



30~50

< p>
岁多发。


在文献报道中也有将异位醛固酮分泌瘤和癌



ectopic 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


)归入原醛症中的一个类型,极为罕见,可发生于肾脏、肾上腺 残余组织或卵巢。




病理生理



不论任何病因或类型所致的 原醛,其病理生理变化均由超生理需要量的大量醛固酮所


致,主要表现为高血钠、低血钾 、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抑制、以及碱中毒。



临床上醛固酮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盐皮质激素,


主要生 理作用是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泄。

< p>
原醛患者可分泌大量醛固酮,


发挥上述效应:


(< /p>


1



使钠离子重吸收增加,尿钠排出减少 ,钠代谢呈现正平衡。体内钠潴留导致细胞外液增多、


血容量增多;


2


)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增高后,钠离子向细胞内转 移,


血管壁细胞内的


钠离子浓度增高,


可使管壁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等加压物质的反应增强;



3



动脉血管壁平


滑肌细胞内的钠离子浓度增 加,


导致细胞内钠水潴留、血管壁肿胀、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增


加。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


最终导致血压顽固性升高,按原发性高血压治疗,


应用非醛


固酮拮抗剂类降压药物不能将患者的血压控制于目标水平。< /p>



当血钠浓度增高和细胞外液扩张达到一定程度时,


心房内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


心房肌


分泌心钠素(< /p>


ANP




AN P


是一种排钠、利尿、降血压的循环激素,它的分泌受血中钠浓度


和血容量的影响,


血钠浓度升高或者血容量增减均能刺激心房内压力感受器,


使心房肌细胞


释放


ANP



ANP


分泌增多继而抑制肾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使达到 远曲小管的钠离子浓


度增加,


超过醛固酮作用下远曲小管对钠的 重吸收能力,


尿钠排泄增加,


从而代偿了大量醛


固酮的钠潴留作用,


使钠的代谢达到近乎平衡的状态,


不再继续钠水潴留,


因而避免或减少


细胞外液进一步扩张所致的 恶性高血压、


水肿、


心力衰竭等的发生。


此种在大量醛固酮作用


下,肾小管摆脱醛固酮的影响,不再继续出现显著钠潴留,成为 对盐皮质激素的“脱逸”现


象。


ANP


还可以抑制肾小球旁细胞肾素的分泌及肾上腺皮质醛固酮的分泌,并能对抗血管


紧张素Ⅱ 的缩血管作用。



醛固酮的排钾作用与其钠重吸收的作用密切相 关。


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排钾作用,



到远曲小管钠离子浓度的影响,


远曲小管内钠离子含量越高,


尿中钾离子排除越多。


反之肾


远曲小管内钠离子的含量减少,< /p>


钾离子分泌减少,


尿中的钾离子排出亦减少。

所以当钠摄入


减少或近曲小管钠重吸收增加,达到远曲小管的钠减少时,醛固酮的排 钾作用即明显减弱。


尿钾排出是一个被动过程,


当远曲小管腔内 的钠离子被重吸收后,


肾小管腔内液的电离子呈


负性状态,


此时,


小管细胞内的阳离子钾离子和氢离子即随着电化学梯度被分泌 至小管腔内


液中而随尿排出。


原醛患者由于大量醛固酮促进远曲 小管的钠重吸收增加,


故钾排泄亦增加,


尿中大量失钾,导致机 体严重缺钾,出现一系列因缺钾而引起的神经、肌肉、心脏、肾脏及


胰腺的功能障碍。而 且,钾的排泄不受“脱逸”的影响而减少,这是由于钠“脱逸”是在


ANP


的作用下,近曲小管的钠重吸收减少,而并非远曲小管中钠重吸收减少所致,故远曲

< br>小管中钠重吸收以及钠


-


钾交换不变,钾仍然不断丢失。 因此原醛患者高血钠不明显,但低


血钾却非常普遍。细胞内大量钾离子丢失后,此时细胞 外液的钠离子和氢离子进入细胞内,


钠离子和氢离子由细胞内排除的效能降低,


故细胞内钠离子和氢离子增加,


细胞外液氢离子


减少,引起细胞内液


pH


下降呈酸性,细胞外液的


pH


上升,呈碱性。



在临 床常见由其他原因(如厌食、呕吐、腹泻)引起体内缺钾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钾


离子含 量减少,于是远曲小管内的钠


-


钾交换减少,钠


-


氢交换增加,尿呈酸性,而在原醛患


者中,尽管肾小 管上皮细胞内缺钾,但由于醛固酮的保钠排钾作用,远曲小管中钠


-

钾交换


仍被促进,钠


-


氢交换则被 抑制,肾小管细胞分泌氢离子减少,故尿不成酸性,而呈中性,


甚至弱碱性。

< p>
因此细胞内液酸中毒,


细胞外液碱中毒及碱性尿就成为原醛症的特征之一。



中毒是细胞外液游离钙减少,


加上醛 固酮促进尿镁排除,


故血镁降低。


同时原醛症患者高血


容量,使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的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高,抑制肾小球旁器细胞分泌肾素,


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故呈现典型的低肾素原醛症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不论何种原因的原醛症,


其临床表现均是由于醛固酮分泌过量所致。

原醛症的发展可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早期,仅有高血压期,此期无低血钾症状,醛固酮分泌增多及肾素系

< p>
统活性受抑制,导致血浆醛固酮


/


肾素比值上升, 利用此指标在高血压人群中记性筛查,可


能发现早期原醛症病例;



2


)高血压、


轻度钾缺乏期,血钾 轻度下降或呈间歇性低血钾或在


某种诱因下(如使用利尿剂、或因腹泻)出现低血钾;< /p>



3


)高血压、严重钾缺乏期。出现肌< /p>


麻痹。



1


、高血压




是原醛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临床表现酷似原发性高血压,


有头痛、


头晕、


乏力、耳鸣、弱视等,患者 多在门诊内科就诊,较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可早于


低血钾症


2~7


年出现,大多表现为缓慢发展的良性高血压过程,早期呈轻


-


中度高血压



150~1 70/90~109mmHg



,随着病程的进展,血压逐渐升 高,典型患者的血压呈现顽固性


高血压,


有的患者舒张压可高达


120~150mmHg



少数表现为 恶性进展


,


使用除安体舒通以外


的常规 降压药物通常疗效不明显。


眼底病变常与高血压程度不相平行,


但同样可引起心、


脑、


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原醛患者虽然因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增高,但因“脱逸”


现象


的产生,使多数原醛患者的高血压呈良性经过,且不出现水肿。


APA


患者夜间血压呈“杓


型”下降,似乎存仍存在昼夜节律,


GRA


型患者常有母系高血压病史。



2


、低血钾





在顽固性高血压病例中伴有自发性低血钾,且不明原因尿钾异 常增高者,


应首先考虑原醛的诊断。


血钾在疾病早期可正常或持 续在正常低限,


临床无低血钾症状,



着病情的进展,病程延长,血钾持续下降,


80%~90%


的患 者有自发性低血钾,在


APA


型患


者中 较为突出,而在


IHA


和地塞米松可抑制型的原醛患者中可不明 显或缺如。部分患者血


钾正常,


但很少


>4.0mmol/L



进高钠饮食或服用含利尿剂的降压药物 后,


可诱发低血钾发生。


在临床可见到原醛的患者由于服用噻嗪 类利尿剂或吲哒帕胺而诱发的严重低血钾。


多数患者


由于低血钾 缓慢发生,临床无任何低血钾的症状出现,仅少数患者有低血钾临床症状发生,


血钾多低 于


3.0mmol/L








1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 br>低血钾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表现为肌无力和周期性麻痹。

< br>常突然发生,初发有麻木感、蚁走感,继而多在清晨起床时突然感双下肢不能自主移动,反


射降低或消失,双侧对称,重则可累及双上肢甚至发生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难。


当胃肠平滑肌也呈迟缓状态,患者有食欲不振、腹胀、嗳气,亦为低血钾的常见症状。上述

< p>
症状持续时间不定,短则数小时,长则数日至数周不等,发作较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必


须及时抢救,给予口服或静脉补钾治疗,方可缓解。血钾越低,麻痹发生的概率越大。当细


胞外液低钾明显,细胞内液低钾不明显时,则更容易出现麻痹。部分患者可以有肢端麻木,


手足搐搦及肌肉痉挛,


亦可与阵发性麻痹交替出现。


在低血钾严重时,


由于神经肌肉应激性


降低,


上述症状不出现或比较轻微,


而经过补钾后,神经肌肉应激功能恢复,手 足搐搦和痉


挛变得明显。体检可见


Trousseaus


征及


Chvostek


征阳性。这是由于低钾 引起的代谢性碱中


毒。代谢性碱中毒使血中游离钙减少,加之醛固酮有促进钙镁排泄的作 用。




2


) 肾脏表现:由于长期大量失钾。细胞内低钾、高钠和酸中毒,使近曲小管细胞空


泡变性,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颗粒样变性,形成失钾性肾病。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引起多 尿、夜尿增多。夜尿增多还与原醛患者尿钠排泄的昼夜规律颠倒有关。正常状态下,


因体 位关系,


大多数钠在白天排泄,


而原醛患者多在夜间排泄。


醛固酮过多使尿钙及尿酸排


泄增多,易发生肾结石及泌尿系感染。< /p>




3


)心血管 系统表现



①心肌肥厚:


原醛患者较原 发性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而且发生早于其他


靶器 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与患者年龄、


平均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浓度相 关。


有研究者发现原醛


患者血浆中内源性洋地黄物质

< p>
(EDLS)


升高,


而病因去除后,


EDLS


恢复正常,


心肌肥厚亦逐

< br>渐得到改善,因此认为


EDLS


可能与心肌肥厚有关。< /p>



②心律失常:低血钾引起心律失常,


如 室性早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


发生心室纤颤。 心电图主要为低血钾表现,如


Q-T


间期延长、


T


波增宽、低平或倒置、


U



明显、


T-U


融合成双峰等。



③心肌纤维化与心力衰竭;


研究表明,


醛固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会引起心肌重 构、心腔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4


)糖耐量异常:低血钾可抑制胰岛


β


细胞释放胰岛素,


20%~50%


的患者胰岛素分泌


不足,


多数表现为糖耐量降低,


少数可出现糖尿 病。有研究表明,


醛固酮过多可接影响胰岛


素活性,即使血钾正 常,增多的醛固酮亦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 p>
5


)儿童原醛症:可因长期缺钾而出现生长发育障碍,患儿瘦小、肌力差。 一半高血


压较为严重,病情往往呈恶性发展,除视网膜血管病变外,还可以有视神经乳头 水肿。





诊断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 p>
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患者,


继发性高血压较多见。


顽 固性高血压患者


如果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效果不佳;


同时伴有多饮 ,


夜尿多;


特别是伴有自发性低血钾及周期

性麻痹等临床表现时;


高血压患者使用排钾利尿剂易诱发低血钾者;


以上几种情况应高度怀


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做进一步检查予以确诊或排除原 醛。



由于许多药物和激素可影响


RA AS


系统的调节,故在检查前须停服所有药物,包括安


体舒通和 雌激素


6


周以上,赛庚啶、吲哚美辛、其他利尿剂


2


周以上,血管扩张剂、钙离子


拮抗剂、拟交感神经 药、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


1


周以上。个别 病人如果血压过高,在检查期间


可选用


α


受体拮抗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等药物控制血压,以确保患者安全。



1


、确诊条件




当患者具有高血压


(一般血压呈现顽 固性升高)



影象学有或无肾上腺形


态 的改变,又同时具备以下三项条件则原醛症可确诊:




1


)低血钾及不适当的尿钾排泄增多: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患者的血钾 在


2~3mmol/L


或略低于


3.5 mmol./L



但病程短且病情较轻者,

血钾可在正常范围内。


血钠多处于正常范围


或略高于正常。 血氯化物正常或偏低,但总钙正常。血镁常轻度下降。



①平衡 餐试验:由于发病早期或病情较轻及钠盐摄入量的不足,血钾水平可明显波动。


高钠摄入 时血钾偏低,


严格限制钠时血钾上升。


为排除不同饮食习惯的干 扰,


可采用本试验。


即普通饮食条件下,将每日钠、钾摄入量分 别控制在


160mmol



60mmo l



8


天。于第


5



6



7


日抽血检测,查电解质等,分别留


24h


尿检测尿钾、尿钠、


ph


值;第


8< /p>


日清晨抽血测


血浆醛固酮浓度及尿醛固酮浓度。原醛患者血钠为正 常高水平或略高于正常,尿钠小于


150mmol/L


,也可大 于


160mmol/L


,表现为脱逸现象。同时血钾代谢呈现负 平衡,血钾小于


3.5mmol/L


、尿钾大于


25mmol/24h


(或血钾小于


3.0mmol/ L


、尿钾大于


25mmol/24h


) 提示患


者存在不适当尿钾排泄增多,尿路失钾。此外血中


PH< /p>


值可高于正常,而尿


pH


值呈中性或


弱碱性,表现为反常性碱性尿。



②高钠试 验;


有资料报道,



APA

< p>
患者中有


12%


和在


IH A


患者中有


50%


血钾水平可高



3.5mmol/L


,故平衡餐试验如无明 显低血钾,但又高度怀疑原醛时,应采取高钠试验激发


低钾发生。


将每日钠摄入量增加至


240mmol


血钾仍为


60mmol



连续


7


天,


每日监测血压,


5



6



7


天抽血,测血中电解质,并留


24 h


尿检测尿中的钠、钾、


pH


值,第七 天同时测


血及


24h


尿中的醛固酮含量 。


原醛患者醛固酮的分泌呈高度自主性,


不受钠摄入的抑制,< /p>



钠摄入量增加时,到达肾远曲小管的钠离子量增加,在醛固酮作 用下钠重吸收增加,钠


-



交换促进尿 钾排泌增加,血钾下降,血压增高,原醛的症状及生化变化变得显著,血及


24h


尿醛固酮不受抑制。


严重高血压患者给予高钠试验时应注意监测血压及 心功能,


避免发生危


险。


< p>
③低钠试验;


低尿钾或平衡餐试验有明显低血钾,


则应进行低钠试验。


将患者每日的钠


摄入量限制在


10~20mmol


,钾为正常摄入量


60mmol


,连续


7


天,每日监测血压,第


5



6


< p>
7


天抽血,测血中电解质,并留


24h

< p>
尿检测尿中的钠、钾、


pH


值,第七天同时测血及


24h


尿中的醛固酮含量。原醛患者在低钠条件下到达肾远曲小 管的钠量很少,钠


-


钾交换减少,


尿钾 排出减少,


血钾有所上升。


单纯肾脏疾病而伴有失钠失钾症状的 患者,


因肾小管功能已


经破坏,无能力潴钠,故即使限制钠的摄 入量,尿钠排泄仍不减少,尿钾排泄的较少也不显


著。



④安体舒通试验;在平衡餐试验后,如患者低钾,则应进行此试验。口服安体舒通


25~75mg



4



/


日,连续


7


日, 每日监测血压,第


5



6



7


天抽血,测血中电解质,并留

< br>24h


尿检测尿中的钠、钾、


pH


值,第七天同时测血及


24h


尿中的醛固酮含量。安体舒通可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15: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1132.html

第十四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