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签
:
标题
]
篇一: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太清宫导游词
在我们前面的就是崂山太清宫牌坊,
高
8
< br>米,
宽
16
米,
由白色花岗岩架构,
分上中下三段,
庄重大气,
造型别致,
自上而下雕有
“事事如意”
“福禄寺”
“鹤鹿同春”
“十二生肖”
“龙形”
等雕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排放前面是太清湾。
现在在大家面前的这棵高大的树是银杏树,
银杏树还有白果树和公孙树等的别称。为什么
又称“公孙树”
呢
?原来,
是因为它生长的非常缓慢,爷爷种的树到了孙子那一代才能吃到
果实,所有在民间又有“桃三杏四梨五年,无儿不种白果树”的说法。
现在大家已经到了太清宫,
太清宫总
占地约
3
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2500
余平方米。
以三官
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咱们现在进入的是三官殿的正门,也是太清宫的正门,门朝南
< br>开,
符合北方建筑中坐北朝南的基本原则,
但是暂满看到
的这个门是后来修的,
三官殿最初
的正门是咱们右手边的这个小
门,
这个门是朝东开,
这其中是有讲究的,
在道教经典
《道藏》
中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道教始祖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
守关的官员叫尹喜,
他远远望
见有一团紫气滚滚而来,
他断定一定是有高人前来
,
于是命人将道路打扫干净,
在路旁迎候
高人。
老子来了之后与尹喜交谈甚欢,
觉得跟尹喜非常有缘,
就将自己写的两卷书赠给了尹
喜,这两卷书就是流传至今的《道
德经》
。从此以后,
“紫气东来”就成了我国民间迎神求吉
p>
的高雅用语。崂山是道家仙境,
不必讲究权势,在这里把门向东开是
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即
来到这里的都是神仙高士,而且会给这里带来吉祥。
两旁的树是银杏树,树龄有一千多年,是宋代开
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重修太
清宫时所植,
银杏树最
大的特点是雌雄异株,
有性别之分,
大家可以猜一下这两棵树哪
颗树
是雄树,哪颗树是雌树。
(五分钟即可)其实,这两棵树都
是雄树(可以讲一下全真教的教
义:不娶不嫁,故道观中的树都是雄树,似乎有些牵强…
…)
。在整个崂山风景区内,甚至
在整个北方,无论是道观还是
庙宇,
都普遍种植银杏树,
这里有两个原因:
< br>一个原因是这种
树的树龄很长,
人们认为这是一种维系长
久的象征,
另一个原因是全真道教不杀生,
这种树
有特殊的树液,一般不生虫害。宗教庙宇多载此树,解决了“杀虫是杀生行为,不杀虫害树
也是杀生行为”
这一矛盾,
遵从了既不杀生又能保
住树木的原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颗耐冬
树,耐冬又叫山茶,花期从每年
12
月份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
5
月份,长达半年的时间,因
其花开时正值隆冬季节,
别的花都
已经凋谢,
而她却能迎风怒放,
所以被称为耐冬。耐冬和
月季是青岛市的市花,
右手边的这棵耐冬树树龄有
600
多年,
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渡海从
附近长门岩岛移植的,隆冬季节,满树红花,下雪的时候,像是在树上落了一层红色的雪。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在崂山住过,看到这种美景,灵感油然而生,写下了《聊斋志异》
中的《香玉篇》
。文章中的红衣花神指的就是这棵耐冬,树名叫绛雪。左手
边的这棵耐冬,
是耐冬中的名贵品种
---
重瓣白雪塔,树龄有
400
多年,开花的季节与旁边的绛雪
交相辉映,
争奇斗艳,是太清宫冬季一大景观,很可惜,这两棵耐冬都死掉了。
《香玉篇》说的是书生黄某同牡丹花神香玉
的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在崂山太清宫,有一
个叫黄生的读书人,
在次读书期间遇到了两貌美如仙的姑娘,
一位是白牡丹化做的仙女叫香
玉,
一位是红耐冬化做的仙女叫绛雪。
香玉原为青楼女
子,
活泼可爱,
心地聪明,
敢爱敢恨,
绛雪性格内向,温文尔雅,善解人意,黄生爱上了香玉,两个人相爱之后,情深意长。绛
雪
是香玉的姐姐,是他们的好朋友,三个人在一起非常愉悦。好景不长,有一天,香玉哭
了,
不再说话,悲伤痛哭,与黄生度过了一夜,第二天就惆怅的离开了。原来,即墨县令
蓝氏到
太清宫游览,看到白牡丹,心生喜爱,挖移出来,竟然带着走了。白牡丹到了蓝氏
家,一天
天枯萎,很快死去。黄生听说后,非常悲痛,悔恨极了,在这段时间里,绛雪经
常过来陪伴
黄生,有时一起饮酒作诗,有时一起到香玉墓前痛哭一场。最后,花神被他的
深情所感动,
又让香玉回到了太清宫。
从此以后,
香玉和黄生彼此相爱,绛雪也和他们经常相聚,日子过
得幸福美满,是一个典
型的王子与公主的故事。
三官殿是崂山最早的道教庙殿,
p>
是一座布局工整的三进院落,
虽不是富丽堂皇,
却不乏古朴
庄严。
三官殿内供奉的是天官、
地官、水官,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三位部落首领
< br>尧舜禹。相传,尧敬天爱民,上应天象,风调雨顺,被人尊称为“天官”
;舜在位
时,民风
高尚地不生灾,被尊称为“地官”
;大禹继承父业,治
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理所当然
被尊称为“水官”
。在民间
有“天官赐福,地官敕罪,水官解厄”的说法。
在大家面前的是棵黄杨树,树高
8
米多,这棵树看
起来不是很粗,但已经有
800
多年的树
龄了。
黄杨树最大的特点是生长缓慢,
所以木质就特别坚硬细
腻,
是雕刻艺术品的上等材料,
在民间有“写中之王称凤凰,木
中之王是黄杨”的说法。据说,慈禧太后就非常喜欢黄杨木
质的梳子。
< br>
经过黄杨树,我们可以看到一棵弯弯曲曲的榆树,因
为他是唐朝道士李哲玄亲手种植的,
所以称它为
“唐榆”
,
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了,
榆树叶面上有一层沙质,
摸上去比较粗
糙,所以它的学名叫“糙叶树”
,又因为它树干弯曲,形状似龙头,故又
被称为“龙头榆”
。
现在这棵树高约
1
9
米,树冠东西长
25
米多,南北约<
/p>
33
米,这样面积达一亩多地。
在龙头榆的对面有一方大石头,上
刻“逢仙桥”三个大字,旁边还有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在
召见并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为“华
盖真人”的记事,传说,当年刘若拙,在一个雪后的除夕
清晨,
在这个地方看到一个老人,真人起初并不在意,老人在与他交谈几句后转身走了,真
人忽
然想起没问老人从哪里来,
只好寻找他在雪地上的脚印,
哪知半
尺深的厚雪中只有老人
在这树下站立时踩出来的两个脚印,
再也
找不到第三个脚印,
至此,
刘若拙方才醒悟到自己
遇到神仙了,事后在此刻石以记此事。
“逢仙桥”向西,走过的第一座院落是太清宫道长及道士的住所,这里在文革以前是“坤
道院”
,也就是女道士修行和居住的地方。文革后,太清宫基本没有女道
士常住。
穿过坤道院的大门,咱们
来到的是太清宫的第一大主殿
---
三清殿。三清殿是由一个正
殿和
两个偏殿组成。
正殿供奉的是道教的三清尊神,分别是玉清
元始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上清
灵宝天
尊。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把
它演变成为“洪元”
“浑元”
“太初
”
,
表示三个不同的世纪,
认为
“道”
无所不在,
无所不包,
是一切的开始,
有了
“道”
才
有了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构成天地阴阳而产生万物,这三个世纪是“道”的演化,再
把道人格化,化为神,称为“玉清”
“上清”
“太清”三神,也
可以理解为他们是道的三个化
身,所以又有太上老君一气化三清之说。
< br>
在配殿供奉的是“东华帝君”在祖传说中他是天上阳
神的总管。团友中如果有没有男朋友
的女孩子,可以诚心拜一下东华帝君,他会赐给你一
位白马王子。西配殿供奉的是西王母,
神话传说中她是天上阴神的总管,居住在昆仑山的
瑶池,民间称她为“王母娘娘”
,西王母
是她的官称。
团友中没有女朋友的可以去拜一下西王母,
她会赐给你一位如花似玉的妻
子
(这
段大家自由发挥)
走出三清宫向东拐,我们看到的这个殿堂叫关岳祠,又名忠义
祠。这里供奉的是关于和岳
飞。
道教之所以供奉他们,
一是因为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必然吸引一些民族精神民
族传统,其中就包括忠和义,而这两人就是古代忠和义的代表,于是就将二人供奉在此。旁
边这面墙据说就是当年崂山道士练习穿墙术的地方。
相传,
蒲松龄到崂山时,
曾在这里写书。
《聊斋志异》共
有
400
多篇故事,其中
8
篇是以崂山为题材构成以崂山为背景的,
如《崂山
道士》
《香玉》等等,郭沫若生前曾对蒲松龄作过深刻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
刺
虐入骨三分。
< br>崂山矿泉水,驰名中外,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长。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泉就是崂山
< br>四大名泉之一的
“神水泉”
。
“
神水泉”
这三个字据说是宋代华盖真人刘若拙的亲笔手迹。
之<
/p>
所以叫他神水泉,是因为它有“三神”
:一神为水质清澈甘甜,矿
物质含量丰富,杂质少,
据
说,
p>
崂山道士用过多年的暖水瓶从来没有生过水垢;
二神是大旱三年水不
涸,
大涝三年水也
不溢,无论怎样取水,水平面始终与井口保持
一致,只可惜,在这几年的一次修复中,因为
施工方面的原因,水位发生些变化;三神为
引用此泉水,有助于治疗胃溃疡等多种慢性病,
达到有病医病无病健身的效果(旁边为许
愿池)
从神水拾级而上大门朝东的
这座院落是始建于唐代的三皇殿,唐代以前,太清宫只有三官
三清两座主殿,
道士出身的李哲玄来到崂山太清宫之后,
见到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极佳,筹
资兴建这座殿堂。
中间那手里擎着太极图的天皇,
也就是伏羲氏,
旁边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
农氏,另一
位手握
板的是人皇轩辕氏。关于三位老祖先的传说有很多,如
伏羲制八卦,神
农尝百草等。
他们都是开创中华文明的始祖。<
/p>
三皇殿两侧供奉的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其中
有创始诊病四法
(望闻问切)
的扁鹊,
有发明麻沸散的华佗,
有著
《伤寒杂病论》
的张仲景,
有著《千金方》的孙思邈,有修《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总之,三
皇殿里供奉的都是对我
国和历史文明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在三
皇殿屋檐下有两块碑刻,
东边是成吉思汗敕给丘处
机的护教文,
西边是成吉思汗颁发给丘处机的金虎符文。
文革期间,
太清宫的碑刻大都被毁,
这两块碑刻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据说,是当时有
人在上面用油漆写下了“万岁”
,所以才没
有人敢轻举妄动。<
/p>
两块碑刻的文字大意是:
让丘处机总领天下道教,
皇帝所有的地域丘处机
都可以居住,天下的官府都要给他保护和方便,他所主持
的官观都不派差,不纳税。
东配殿
又名救苦殿,供奉的是太乙救苦天尊。据说,凡是被打入地狱的人,只要他们的亲
人带着
太乙救苦天尊传的神符,向神祈祷,下地狱的人一定可以得救。
西配殿又称耿祖祠,供奉“扶教真人”耿义兰道士。耿义兰是
明代万历年间崂山白云洞的
道士。为什么将崂山道士供奉在这里?待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
解。
现在大家看一下这棵树,它是
一棵桧柏树,由汉代道士张廉夫亲手所植,距今已有
2000
多
年的历史了。很早以前,在桧柏树上寄生了一棵凌霄树,这一奇观被称为“汉柏凌霄”
。
过了若干年后,
又在这棵树上长出一棵盐肤来,
现在在树上又长出一棵刺楸。
我想大家已经
明白了,原
来这棵树非同一般,它是由四棵树长在一起的,是为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这块刻有“海印寺遗址”的石刻,用的是原先修建海印寺的石
头,明代万历十一年,憨山
和尚慈宁宫五台山来到崂山太清宫,
起初,
只是在简陋的草棚里居住,
后来发现这里地势优
越,是建佛寺的好地方,于是开始设法筹集资金,万历
18
年建成了海印寺。再说太清宫,
据史料记载,在海印寺建成之前,道观已经开
始败落,殿堂几乎倒塌废弃,道士分散他地,
只剩几个道士守着,
生活也没有着落,甚至要出卖产地。
尽管如此,憨山和尚在道观前面修
建寺庙,对道士来说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刺激。他们觉得守不住基业脸上无光。于是,
< br>由道
士耿义兰出面驱逐憨山和尚。
憨山凭借当时的地位和
势力,
根本不加理睬,
耿义兰状告打官
司,没有获准,反而被诬告治罪。耿义兰便进京,通过北京白云观主持王长月的关系,将状
子送到了皇帝面前。在明万历
23
年,皇帝下逾,逮憨山进京
问罪,万历
28
年,毁祠件官,
憨山被
发配雷州。这样,
历时多年的僧道之争,以道教的胜诉而告终,
皇帝还敕逾赐给太清
宫《道藏》一部。
憨山在发配到雷州期间,住在曹溪宝林寺,宣扬禅宗,主张释
道儒一致,圆寂于曹溪,时
年
78
岁。
篇二:最新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1)
[
太清宫
的由来
]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
个道观是崂山的太清宫,
它是崂山历史最久,
规模最大的一处道
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
140
年)距今已有
2140
多年历史。太清
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
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
取名
< br>"
三官庙
"
。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
"
三
皇殿
"
。宋朝时
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刘若拙武艺高强,宋
太祖听说他修道高
深,于公元
960
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
刘若拙坚决
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
"
华盖真人
"
,由此给他巨款,敕建
"
上苑
"
和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
规模。
太清宫主要有
"
三官殿
"
、
&qu
ot;
三清殿
"
、
"
三皇殿
"
等多间
建筑。
[
太清牌坊<
/p>
]
这里是太清宫牌坊,
1997
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
8
米,宽
16
米,由底座、
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
,
为四柱三门式。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
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
"
小品<
/p>
"
,
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
和极为丰富的人文
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
气氛渲染的风格,自
然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
/p>
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
装饰美化、
纪念颂扬
的作用。太清石坊阳面
"
< br>崂山太清宫
"
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
写;阴面
"
阆苑圣德
&qu
ot;
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
"
阆
"
字意为
&q
uot;
空旷
"
,庄子外物
曾记
"
胞有重阆,心有天游
"
,意指心胸宽阔;
"
< br>苑
"
指花园,
&qu
ot;
阆苑
"
则指具有
p>
"
阆风的花园
"
p>
,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
隐《李羲山诗集》中有
"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
(
妻
)
鸾
"<
/p>
。
"
阆苑圣德
"
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
/p>
正门→钟楼→鼓楼→元辰阁→元君阁
]
我
们现在
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这个门是
2004
年
4
月完工
,
五月一日正式
开放。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
,
也称
"
山
门
",
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
隐修的痕迹。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
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进入大门,
我们首先
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和左手的鼓楼。俗话说
,
"
晨钟暮鼓
"
。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
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
,不要偷懒。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
是新建成的
&
quot;
元辰阁
"
和
p>
"
元君阁
"
。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
称斗老,
斗
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
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
也
就是掌管农业节
令的神。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
(
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
)
和地支
(
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戍亥
)
循环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
/p>
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
值年太岁。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
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
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
p>
"
老家
"
在山东泰山。碧霞元君,又叫
"
泰山<
/p>
玉女
"
,按道家之说,男子得
仙称
"
真人
"<
/p>
,女子得仙称
"
元君
"
。
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
,坤道成女,故名
"
天仙玉女
"
,又因神女身穿碧
衣红裙,所以全称为
"
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
/p>
。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
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
恩赐的,
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
左边是眼光娘娘,
传说眼
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殿内两
边供奉的是
"
八仙
&quo
t;
,
八仙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
但八仙的产生与定型却经历了很长一个过
程。
今天各位
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
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代,
而
这个班子的定型却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这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
1 2
篇三:太清宫导游词
-
-
-
-
-
-
-
-
-
上一篇:公司周年庆典标语
下一篇:垃圾分类高三高分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