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书馆》导学案
环节一:知人论世
1.
了解作者—王佐良
王佐良
(1916
—
199
5)
,
、
、教授、英国文学研究
专家,浙江上虞人。
1929
年至
19
34
年,在
武昌文华中学读书。
193
9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
(
原清
华大学外语系
)
,留校任教。
1947
年赴英国牛津大
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
1949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
2.
了解写作背景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在创
作和翻译
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
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
热爱。
3.
了解“随笔”
< br>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这类文章,
或讲述文化知识,
或发表学术观点,
或评析世态人情,
启人心智
,
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
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因此,富有
“理趣”是其突出特色。<
/p>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
景抒情,可以睹物说理,可以读书谈感想,
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综合议
论,且不受字数限制。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
明确字音
音讯
.
( )
苍穹
.
( )
白炽
.
灯
(
)
间
.
隙
(
)
吟啸
.
(
)
2.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豁然开朗:
牵强附会: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
】划分层次
【思考
2
】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
?
【思考
3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
几个图书馆的?请明确并简述理由。
环节三:文本研究
【思考
1
】文章开篇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有什么用意?
< br>
【思考
2
】
“公书林”有什么特点?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公书林”图书馆有哪些收获
p>
?
【思考
3
】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清华
大学的图书馆?
【思考
4
】第
7
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
,联系创作背景,思考“真
实的世界”指什么?
【思考
5
】第
8
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思考
6
】第
9
段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含意?
【思考
7
】请根据文本内容梳理一下作
者不同阶段的读书选择和读书的感受与思考。
【思考
8
】
作
者写自己上图书馆之乐
,
感情基调是愉悦的。
< br>可是,
作者却选择自己在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里
“一<
/p>
灯如豆”下的苦读情景来写
,
思考其缘由
并分析随笔写法的灵活性。
【思考
9
】鉴赏语言
< br>
1.
但是仅仅摸着那些书,
看着它们的封面、目录和插图之类也使我高兴。
2.
果然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的书,拿下来
翻了几本,虽然只记得了它们的书名,那个下午却
消磨得很愉快。
3.
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
。它比公书林更神气……
4.
“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它们在一个
< br>19
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
“进入到
了一个知识上
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
”
【思考
10
】分析手法
1.
试分析本文引用论证的作用。
2.
找到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赏析。
【思考
11
】阅读与思考
理想的下午
①在这之前
,我对和顺一无所知。更不知这个地处滇西的“极边古镇”其实早已声誉日隆。它有
60
0
年的
历史,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有火山温泉、古刹祠堂
、月台深巷老宅洗衣亭……被誉为“中国第一魅力名
镇”。
<
/p>
②因为被视为美的东西短暂脆弱,根本经不起一次次地被探看、被惊扰——比如幽僻不受人
访的小村小
镇,一旦观光客追逐滥游,难保幽境不被践踏。所以日本作家水上勉在《京都
四季》一文中说及一株三百多年
的樱花树,只说在“京都北面
山村的古刹里……”,“关于此刹我得保密”。
③每个远游者
,都有过极其个人、极其不愿与他人共享的“秘密角落”。遗憾的是,都只是“有过”。而
所谓“秘密”,也大有可能在你是惊喜,在他人却是平常。我的所谓“秘密角落”,就是在冬日暖阳的午后,<
/p>
一个人在老街的图书馆里驻足。
④这图
书馆,我只简单交代几句,若正面写它,哪由我来代笔!网上早已美誉充斥。所以这几句,大抵就
是它的历史:和顺图书馆,前身为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威新社”和
1924
年成立的“阅书报社”,
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
,于
1928
年扩建为图书馆,
193
8
年新馆落成;馆内藏书七万多册,内有胡适、
熊庆来、廖承志
等题书的匾额。
⑤其中胡适所题“和顺图书馆”,最是印象深
刻。只觉这五字楷书,清正而雅奇,合该出现在如斯佳美之
地。
⑥进这图书馆,须得拾级而上。十数级台阶后,过大门,至中门,门内庭院花木扶疏。穿
过庭院才是馆舍
主楼和藏书楼。主楼是二层五开间的木结构房,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
门窗造型为西式设计。整个建筑群为
中西合璧式,布局典雅,结构新颖。
⑦如此奢侈的“乡村图书馆”,出现在侨乡,不足为奇。然而还是惊异,在我
的有限的行走里,视域所
及,这般豪气的建筑不是辟为收取门票的展览馆、纪念馆,就是
早已几度装修扩建成了酒家饭店。而和顺的先
贤,却将它用作了图书馆。从此,那天堂般
的图书馆的模样啊,又多了一种!
⑧古旧的老房子,没一个人
。阳光打在读报阅览室的一张张木桌子上、长条椅凳上,真是静呵。以前看小
说,总不明
白“被梦摄住”是怎么回事。这一刻,见木桌子上阳光斑驳的影子,突有醒悟。
⑨借阅室的门虚掩着,亦没人。轻手推开去,屋内昏昏,那一架子一架子的书啊,全动了起来!
感觉真有
被梦摄住的诡异。待适应了屋内的昏黑,才看清那些书其实很普通,中外名著、
期刊杂志,符合一个乡、县级
图书馆基本的配备。然而仍有不同,我所知道的很多的乡、
县,乃至区图书馆,它们的藏书都很新,新得像一
躯躯空壳。有些书,也泛黄有折痕,可
那是被寂寥时光催老的。而这里的书,若不立在书架上互为倚靠的话,
恐怕它们都老旧得
站不起来了。你只有亲眼见过那些书,才能体会它们是如何被一双双田地里劳作的手,夜灯
下熏染过、汗水里浸泡过。
⑩那些书都有灵魂。不止作者的
灵魂,更有被一双双劳作的手摸索过的灵魂。这些灵魂,一次次地和书一
起生活、一起做
梦、一起回到田地里劳作。于是这些被摸索过的书,被一次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视的书,和
那些空被寂寞时光催老的书,便有了质的不同。
?
庭院里阳光充沛,草木繁盛。白的,粉的,紫的,一派烂漫。此时,你刚好站在一棵花树下,抬
头看粉
-
-
-
-
-
-
-
-
-
上一篇:关于垃圾分类的倡议书英语
下一篇:毛泽东诗词赏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