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福建省质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
< br>年
3
月
13
日,联合国发布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目前,
42%
< br>的陆地无脊椎动物、
34%
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和
25%
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濒临灭绝,
人类行为对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材料二:
2020
< br>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
易行为,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
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切实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三:
2020
< br>年
3
月
3
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
我国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写一篇演讲稿,
以“增强法制意识,
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
在班会上演
讲。
②写一篇倡议书,
倡导广大
网民
参
与“向野味说‘不’!”的主题公益活动。
要求:结合材料,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优秀作文展评
坚守法律底线,维护生态和谐
高三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非常荣幸能在班会这么富有教育意义的场合发表我的看法。
此次抗
疫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
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
更警醒人类,
唯有坚守法律
底线,维护生态和谐,方能构建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全球环境展望报告》
p>
指出,
多种无脊椎动物濒临灭绝,
人类行为
正严重危
害着动物多样性乃至人类健康。
痛心之余揆诸现实,<
/p>
漠视法律规则、
违背自然规
律的现象层出
不穷。
人类一面打着热爱自然的旗号,
一面不知节制肆意开发掠
夺,
反噬人类自身的背后,
是法制观念淡薄与生态意识的缺失。
黑格尔曾说:
“历史
是一堆灰烬,
p>
而灰烬深处有余温。
”过往的惨痛给予人类深刻的教训,
我们深知,
践行法治观念,维护生态和谐刻不容缓。
法制意识是人人心中的一杆秤,
衡量道德与规则的厚重分量
。
俗话说,
无规
矩不成方圆。
个人行事准则需法律的约束,
社会有序运行更需法律的规范。
新冠
肺炎疫情折射出的不仅是野味滋补观念的大行其道,
< br>更是部分人面对法律管束时
的漠然与不以为意。
日前,<
/p>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
易行为。
p>
此举当为人类敲响警钟,
也应在社会上掀起全民守法的蔚然之风。<
/p>
增强
法律意识,以法律约束个人行为,方可称是无愧于社会,无愧
于国家。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维护生态和谐,
共同建设家园风貌。
费孝通曾
说:“敬畏天命,使人类安分,使人类自知自己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之所可及
之处。”诚如其言,共建和谐家园,需对法律规则的严格遵守,也需时刻保有敬
畏之心,
尊重并热爱自然的一草一木。
中国在野生动植物日上明确主题:
维护全
球生命共同体,展现大国的责任担当。的确,自然为全人
类共同生存栖息之地,
亦为人类享有利用的宝贵资源。
合理开发
利用,
遵循和谐共处准则,
方能走好生
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学们,
卢梭曾
说:
“人生而自由,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在我看来,
“枷
锁”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
是个人内心的行事准则,
亦是自然告诫人类的万物
规律。在“枷锁”的制约之下,我们方能赢取更多自由生存的权利。
< br>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未来发展建设重担的承担者,我们更应坚守法律底线,
凡事三思而后行;
遵守法律发展,
不破坏其和
谐运行,
一同用法律准绳的万钧之
力,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态家园
。同学们,若我们能汇聚旭日薄发,百卉萌动的青
年力量,维护生态和谐的共同目标便不
至于口号。让我们携手并行,规范自身,
向追求更完备的法律意识与共建和谐家园的目标
不懈迈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老师:
这篇文
章最大的示范价值在于
情境契合度高
。
这里的情境契合度包括
材料内容的契合与交际语境要素(任务指令)的契合。
开篇作者关涉演讲场合,结合发言主题,落脚材料三内涵——生命共同体
,
给出明确观点:
坚守法律底线,
维护
生态和谐,
方能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命
运共同体,
先声夺人。
接下来援引材料一的调查报告,
分析
人类对自然破坏行为
危害,指出践行法治观念,维护生态平衡的紧迫性。逻辑上能够回应
中心观点。
随后更进一步,
基于法律观念淡薄与新冠肺炎肆虐的
逻辑关联,
援引材料二立法,
落脚到践行法治观念的意义。
p>
再接下来,
文章宕开一笔,
结合自然对人类
的重要
性,
援引费孝通与卢梭的道理论据,
关切材料三的内涵,
论证维护生态和谐的重
要性,
回应了中心观点。
最后,
从青年人角色身份的角
度号召自己的演讲对象携
起手来践行法治底线,维护生态和谐,再次回应中心观点,关切
演讲文体特征。
当然,
文章虽然层次
丰富,
也颇具章法,
但是在具体意义的说理上逻辑性还
有待加强,在有效论证上还有提高空间。
向野味说“不”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
林钰莉
各位网民朋友们
:
大家好
!
前些日新冠肺炎传播迅猛;澳大利亚森林火灾连烧数月。值此第七
个世界野生动物日来临之际,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时代的钝痛中投注理
性的思考,
反思人类与其他生物间的关系,共筑全球生命共同体!
基于此,我发出如下几点倡议:
第一,剔除文化糟粕,不抱猎奇心理。有人将
“山珍野味”
视作
财力与地位
的象征,
为获得野味一掷千金,
只欲满足个人虚荣心;
也有人将其当作战胜疾病
的“灵丹妙
药”,
宁可道听途说,
相信民间“土医生”,
< br>也不愿咨询医院进行科
学查证。
或许这样的现象不普遍,
但此次疫情恰恰放大了那些真实存在着却未得
到重视的不良行为
。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我可曾目睹身边人有过类似的做法?或<
/p>
者,
我是否也曾误入其中?我希望此次作出的改变不是出于惊惧而
暂时停止交易
野生动物,
而是每个人能在今后生活中长期秉持警
惕观念——科学求真,
明确食
用野生动物的危害;理性求实,及
时制止身边的非法行为!
第二,坚守道德底线,不抱侥幸心理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
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
但
不足以满足每一个人的欲望。
”确实如此,
每一次无节
制的索取,
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
如果此次疫情
,
人类能够像战胜“非典”一样
打败它,
但这场战役是建立在人心惶惶与无数生命丢失之上,
早已不能用输赢来
定论!庄子有言:“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从古人的思想中挖掘生
态智慧,我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中华文明追求的境界就是和谐。保护动物、
珍爱生命
,
不是应对疫情的“亡羊补牢”,
而是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
从而
繁衍延续、生生不息的应有态度!
因此,
我希望各位网民朋友们能够积极参与“向野味说‘不
’”的主题公益
活动,为“拒绝野味”发声!小流汇集,必将奔涌成河,推动时代前进,
发出时
代最强音!
在各种磨难中走出
来,
精神上强大起来,
是一个民族焕发青春活力的重要保
证!愿我们在对饮食文化的反思中,与时代同频共振!
福建省
厦门第一中学王坚老师
:
文章文脉流畅,
洋洋洒洒,
立足于倡议书的
体式特点,
从倡议提出背景、
倡议具体内容以及倡议措
施建议三个维度展开行文,
思维拾级而上,坡度设计合理。语言较有感召力,大开大合,
视野开阔。不过文
章结构形式过于呆板,
交际对象——网友的身
份识别不够突出,
因此在畅谈建议
时只能流于形式——口号式的
呼吁,
缺乏针对性与实操性。
部分素材的使用有待
斟酌,如开头部分的澳大利亚山火。
莫让城池的沦陷,始于舌尖上的沦陷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高三
黄萍萍
各位网友:
林鸟啼啭,山川相繆;沙
鸥翔集,锦鳞游泳;虎啸猿啼,流水悠扬。我们欣
喜于自然的声音,感喟于生灵之灵动,
但一声枪响,众生皆噤。本应于林野间欢
纵的动物们成了餐桌上的菜肴,
杯盘觥筹之间无人在意动物的悲鸣,
自然的哭泣
被掩盖
在人类的大快朵颐之下。
何其哀!莫让城池的沦陷,始于舌尖上的沦陷!
大自然既已向我们供给家畜,
我们为何要将枪口转向
野生动物?饕餮之徒的
恶手为何总要伸向无辜的生灵?地球对我们的恩赐早已超越各路神
明,
我们为何
不能像呵护眼睛一样善待地球?要知道,
人类不是地球的主宰,
动物与人类是命
运与共、
心手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对野味的消费就是对人类自身的消费,
野生动
物的沦亡也是城市生病的开始。
我们亟需行动起来!
向野味说“不”!
喊口号不能代替实实在在的行动,
举措的落实才能展现我们反对
野味的决心
与信念。在此我倡议:
广
大网民参与到“向野味说‘不’”的公益活动中来,
用群众的力量为野生
动物筑起铜墙。
第一,克己之欲,立己之身。从自己
做起,不贪口腹之欲、不贪唇舌之欢。
个体自制是拒绝野味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应有对动物的同情与共感,
穿越形式感
知下与动
物的依偎相连是敬畏生命的源头。失去对生命的敬畏不仅是个体之失,
更是社会之殇。<
/p>
第二,
督他人之过,
< br>明他人之非。
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惩治不能只靠相关
部
门,社会公民的监督举报就是最好的“警报器”,惩治乱象不能一阵风吹过,
雨过地皮湿
。
“迎检式”检查、
“作秀式”保障要不得,
< br>我们再做好自己的同时,
也要互相监督,勇于举报,敢于反对,才能还我们一个河
清海晏的盛世!
当然,不能止于拒绝野味,许多动物正濒临灭
绝,许多生命正在逝去,野味
的防治只是第一步,
我们更要在日
常中实时关注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保护环境,
刻不容缓。
p>
我相信,
个体的努力与社会的防治“双向
联动”之下,
我们一定会看到山河
依旧,动物自在的美好图景。
莫让城池的沦陷,始于舌尖上的沦陷!
倡议人:×××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梁建忠老师
:<
/p>
在学生普遍用传统议论文进行实用类写作
的风气下,
这篇倡议书让人眼前一亮。
倡议书重在倡议,
号召读
者该怎么做才能
让生活更加美好,
当然相关的背景介绍以及意义
也要有所涉及。
这篇文章头两段
介绍了人类的贪婪欲望对野生动
物造成的伤害,
接着呼吁广大网友从自身做起,
并监督督促他人
,才能守护好美丽的家园,思路顺畅,有一定见地,符合倡议书
的要求。
在个别文辞上推敲不当,
读起来较为拗口,
但作为一篇
考场作文也是情
有可原的。
以法为盾,守望家园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三
谢可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法为盾,守望家园》。
我想从郭德纲的一段相声讲起:“泰坦尼克号沉了,对厨房里的龙虾来说,
是
生命的奇迹。
”疫情以来,
威尼斯河道重返清澈,
春和景明之时海豚水中嬉戏;
四川山区重添绿装,草长莺飞之时大熊猫国道散
步。一次沉没,一场疫情,于人
类是灾难,对动物却可能意味着新生。
< br>
人与动物、
自然之间的和谐,
维系着地球家园的和谐。
保护自然的法律施行
多年,却仍收到《
全球环境展望》的数据警告;非典祸根是食用野味,野生动物
交易行为却屡禁不止,
p>
直至疫情悲剧重演;
“保护动物,
人人有责
”的口号还在
耳畔,
澳洲大火无情蔓延。
究其根本原因,
是环保意识法制意识的双重淡薄所致。
p>
有环保意识是美德,
推助人类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p>
从某种意义
上看,
环保意识是法制意识的先
行者。
大家是否记得,
今年的
3
月
3
日是第七个
世界
野生动植物日?无论是动植物,
还是人类,
都只是地球的暂居者
。
但人类的
发展史却成了自然界的灾厄史。董卿曾说:“枪响之
后,没有赢家。”人与自然
的关系是共生,而非对立。梭罗的《瓦尔登湖》之所以极具美
感,无疑是因为实
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有一句现代诗叫: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
”人类在
谋取
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是否已将自然撕开了一个洞?在工业文明的夹击下,
我们依然怀念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的日子。
“维护地球所有生命”的
主
题并非一纸空话,灯与月的和谐,需要每一个具有强烈环保意识的人共同维护。
法制意识是底线,
控制人类破坏行为的下限
。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
制造
无尽黑
暗的也是人心。
光明与黑暗交织着,
厮杀着,
< br>构成我们无比眷恋而又万般
无奈的人世间。
卢梭的社会契
约论告诉我们,
社会性的规则能帮助人们在光明与
黑暗间找到平
衡点。疫情暴露了诸多规则缺陷,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
们可喜地看到:
今年
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
野生动物交易行为;
3
月,
兰州市就贯
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
明确禁食所有人工繁育饲养陆生野生动物,条例自今年五一起施行。毋庸置疑,
< br>上述行为将起到表率作用,大大增进人们的法治意识。
所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全球生命共同体的维护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荀子所言“人
性本恶”,
而法律将人类食用野味的贪婪关进制度的笼子,
法制
意
识将人类掠夺自然的恶意封印在潘多拉魔盒里。
法律越完善,
笼子越牢固;
法制
意识越强,封印越持
久,家园的和谐越是长长久久。
老师们,
同学们!
身为“上位者”的优越感必须消除!
竭泽而渔的生
态破坏
行为必须遏止!
让我们敬畏生命,
遵循自然法则,
不让卡伦·布里克森所言:
“我
征服了一切,却站在墓群中间。”一语成谶。
让法
制意识成为盾牌,
抵御人性中的罪恶与贪婪;
让环保意识成为利
剑,
护
野生动物一身周全,守望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李夷凌老师:
习
作标题把法制意识喻为盾,
生动强调了
法治意识在守望和谐家园
中的重要作用。
开篇以郭德纲的风趣引言和对大自然充
满生机一
派和谐的画面描述引入话题。
接着从法治意识在维护地球家园和谐、
实
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阻止人类破坏行为、
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方方
面面的具体作用条理清晰地展开深入分析
。
最后呼吁听众增强法治意识与环保意
识。
圣雄甘地曾说,
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
但不
足以填满每个人
的欲望,
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
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
本文也很好体现了这方面
的严正
告诫,
充满对环保法治意识的呼吁。
行文符合演讲稿的具体要求
,
结构完
整、扣题紧密、引言丰富、文采斐然。充分体视习作者
丰富的素材积累、灵活的
写作实践运用能力,是一篇考场作文的难得的佳作。
拒绝野味,共护生命安宁
——给广大网友的倡议书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高三
周宣杉
尊敬的广大网友:
你们好!
近日,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
对人类的生命健康、
生产生活造成
了严重破
坏。相信大家身处其中感触颇多。而联合国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指出人类行
为对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影响,
更让我们意识到维护生态的重要性
。
因此,
我倡议:
拒绝野味,共护生命
安宁。
据科学研究报告,
野生动物可
能携带多种病毒。
而这些病毒传入人群,
将具
< br>有极高的致病性与传染力。
纵观近年来的几次大规模疫情,
其病原体往往来自野
生动物。而此次疫情的原因中,呼声最高的原因还是食用野生动物
。因此,向野
味说“不”方可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切实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安全。
p>
同时,
向野味说“不”,
也是对野生动物的尊重与保护,
是人类与地球上其
他生
物和谐共处的基本前提。
本次“向野味说‘不’!
”的主题公益
活动,
正是
希望通过广大网友的参与结成同心保护野生动物的合
力,
以此为生物安全和地球
生态安全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具体
倡议如下:
首先,拒绝猎奇心理,保持清醒头脑。
在物质供应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的今天,
餐桌美味多而易得,
为何仍有许多人舍近求远追求野味呢?主要原
因正是“物以稀为贵”的偏见与人们的猎奇心理。
在当今信息时代,
< br>沟通便捷的
同时也存在着谣言传播迅速广泛的隐患。
广大
网友在看见鼓吹野生动物效果的广
告时,
也请保持清醒。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经验积累下精选出的各种食材足以满足
我们的需求,
野生动物虽是稀罕之物,却不一定符合人类对营养的需求。
其
次,从自身做起,做好拒绝野生动物的实践与监督。
一种思想和意识,只
有落实于行动,
才能使良好品行蔚然成风,
拒绝野味、
保护生态的意识也是如此。
只有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拒绝野味,
并对他人的非法食用或利用行为进行监督,
合理指正,才能共建一个生态健康、和谐文明
的社会。
再次,
关爱野生动物,
p>
树立生命共同体意识。
人与其他动物都是地球的子民,
彼此平等,
人类不应该也没有权利滥杀野生动物。
保
护野生动物才能保护地球的
生物多样性,
从而营造和谐的自然环
境,
这既是野生动物的家园,
也是人类长期
稳定发展的乐土。因此,平等地对待、真诚地关爱野生动物也是关爱人类自身。
<
/p>
生命的安宁,需要你我携手同护;和谐的家园,需要你我齐心共建。从拒绝
野味出发,让我们共同在这次的公益活动中发光发热
!
倡议者:一名关爱环境的中学生
20
20
年
3
月
2
8
号
<
/p>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蔡小燕老师
:
这是一
篇老老实实的考场作文。
首先,
老
老实
实地落实了题目所要求的倡导广大网民参与主题公益活动的写作任务。
而这
恰是很多考生忽略了或者理解错了的地方。
其次,
老
老实实地完成倡议书的规范
写作。既思路清晰地写明了倡导的缘由,也条理分明地指出了
倡导的具体内容,
高度符合文体规范。最后,老老实实说理,语言平实、简练。当然,倡
导的缘由
若能思考得深入一些,本文的说理将更能打动阅卷者的心。
法制意识需增强
和谐家园共建设
宁德一考生
各位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
< br>让我有机会在此与诸位就“增强法制意识,
共建和谐家园”这一主
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保护环境,
< br>共建美好家园”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标语。
其实,
这“
美好
家园”就是指在生活中,
我们时常听到“和谐家园”。
p>
这里的“和谐家园”,
我
要强调的是:它不
仅指人,还指野生动物。“和谐”二字,应是人与野生动物理
想的关系;这个“家园”,
指的自然是地球。而要共建这样一个和谐家园,我们
就需要增强法制意识。
早在
2019
年
3
月
13
日,联合国发
布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就指出:
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
重的影响。
这其中反映的就是人
类缺乏法制意识破坏生态环境的
问题。
人类破坏环境,
随意捕杀动物行为的残忍,
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在
2020
年之始,一场疫情已在全球扩散开来,各地人们付出了巨大惨痛的
代价。
2020
年
p>
2
月
24
日,全国
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
易行为,
革除
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
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切实保障人民
群
众生命健康安全。早在
1989
年<
/p>
3
月份,我国就已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 br>在这之后,
各地又先后出台了不少更为具体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 br>但总体执行力度
-
-
-
-
-
-
-
-
-
上一篇:励志歌词 (精选)
下一篇:英语翻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