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2013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卷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07:55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引桥)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p>



语文



(新课 标Ⅱ卷,适用地区:陕西、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新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 p>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20


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 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


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 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


鸟也。……江 中有鸑鷟,似兔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


凰 ,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 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


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


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 /p>


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 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


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 ,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


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 。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


信风迁批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 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 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


重要的环节:


变为神鸟凤凰。


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


“天命”


的重视。


《尚书》

< br>“周


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 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


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 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


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 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



以宣扬天命,归 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


之命 ”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 ——凤鸟。《国语》云:“昔武


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 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


有深意的。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 p>


1




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


世纪后期在陕西凤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 象。



B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


.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


.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 、祥瑞美丽的神鸟。



2


.下列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商 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 p>
B


.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 的图腾始祖。



C


.凤鸟知天时,九扈 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


.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后代 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


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


.周 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

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

< br>.《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


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


.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


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二、古代诗 文阅读(


36


分)


< br>(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李揆字端卿, 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


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


文 。开元末,举进士,




献书阙下,诏 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


堤 防,索其书策,深昧


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 ,请恣





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


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 /p>



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 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


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 ,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


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 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


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 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


黜官,数日,其 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


载为 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

< br>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


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 ,盖


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 宗在山南,令充


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p>







3


分)


< /p>


A


.而家于郑州,代


为冠族



代:世世。


B


.少聪敏好学,善属




属:撰写。





C


.深昧


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


.经籍在此,请恣


寻检



恣:任意。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3


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p>


A


.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 ,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 评。



B



李 揆有远见卓识,


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

< p>
盗贼杀人,


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 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


.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


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 /p>


D


.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 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


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 年。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10


分)




1


)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


)其牧 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7




1


)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 br>[


采分点:时名(当


时的名望),滞(停留),引进(推 荐),各


1


分,全句通顺


2

< p>


]



2


)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


采分点:薄(怠慢、


轻慢),迁徙(搬家、搬迁),盖(大概、 大约),各


1


分,全句通顺


2



]


提示: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


B


。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同时,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



[


参考译文


]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


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 ,善于写


..



文章。开元末年,应试 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


拾遗。乾元 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


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


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 作为大国选


..


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 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


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


..


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 大街


上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 以备巡视。李揆


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 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


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 ,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


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 ,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


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 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


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 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


吏的位置上,他 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


李揆 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

< br>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


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 ,李


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 职。但李揆自恃


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 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


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 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


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 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


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 ,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


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 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


酒、礼部尚书, 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


仆射 。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


分)






9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p>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p>


1


)蚓无爪之利,


__________ __


,上食埃土,


_______


,用 心一也(《荀子·劝学》)




2



每至晴初霜旦,


__________< /p>



___________


< p>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郦道元


《三峡》





3


)春江花朝秋月夜,

____________


,岂无山歌与村笛,


_____ 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10


.(


1


)筋骨之强




2




林寒涧肃




3


)往往取酒还独倾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 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 所


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


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p>
1


)~(


4


)题。(


25


分)



峡谷







山被直着劈开,

< br>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


结果谷地中 央高出如许,


愈近峡口,


便愈低。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07: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8937.html

2013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卷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