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中的年月日时
若读《资治通鉴》,可发现在每卷开头都可见到如“起屠维赤奋若,尽旃蒙
大荒落,
凡十七年”等字样,
此外其它书籍中尚有“马日”、
“齐电”、
“既望”
等词语,
不知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是古代年月日的一些纪年法或日期异称。
< br>下面
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有关资料。
年:
1
、王公年号纪年法,主要是按王公在位年次纪年,在春秋、秦朝之时使用,
如鲁隐公元年、宋穆公七年和秦文公四十七年等都是指公元前
722
年。
2
、<
/p>
帝王年号纪年法,
主是特点是每一帝即位建立一个元号,
在位中间可改元。
从明清时代起一帝一元,
因此
可用年号呼其名如朱洪武即指朱元璋,
洪武是年号。
3
、干支纪年法,东汉王莽开始使用,用天干(
10
位)地支(
12
位
)配合。
周期较长,农历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年是农历甲申年。
4
、
岁星纪年法,
从战国时期开始使用,
主要是根据木星在天体运行的规律纪
< br>年。在木星轨道上分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取十二个次名。如“岁在星纪”(《国
语
》)“岁在折木”(《春秋》)等。
5
、太岁纪年法,用假想岁星由东向西,名为“太岁”,十二等分按十二辰。
如“
太岁在寅”(《汉书》)。
6
、
十二肖属纪年法,
在少数民族和民间流传使用,
用十二辰配十二兽名
(子
鼠、丑牛??)来使用,如
“泰定鼠儿年”(《泰山圣旨碑》)。泰定是年号,
鼠儿年指子年,即公元
1329
年。
7<
/p>
、公元纪年法,国际通用,以耶稣生年为公元元年。(舶来品)
详细对应关系如下:
岁星十二次
太岁十二辰
(太岁十二辰的别名)
十二肖属
星纪
丑
赤奋若
牛
玄枵
子
困敦
鼠
诹訾
亥
大渊献
猪
降娄
戌
阉茂
狗
大梁
酉
作噩
鸡
实沈
申
涒滩
猴
鹑首
未
协洽
羊
鹑火
午
敦牂
马
鹑尾
巳
大荒落
蛇
寿星
辰
执徐
龙
大火
卯
单阏
兔
折木
寅
摄提格
虎
西汉历家给十天干配十个名称,叫“岁阳”,其对应关系如下:
岁阳
:
天干
阏蓬
甲
旃蒙
乙
柔兆
丙
强圉
丁
著雍
戊
屠维
己
上章
庚
重光
辛
玄黓
壬
昭阳
癸
岁阳与十二辰别名配合是:阏蓬摄提格(甲寅年)、旃蒙单阏(乙卯年)、
以此类推。如
《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
五年。即表示从戊寅年
开始到壬子年结束。具体年份表示如下:
甲子
(阏逢困敦)
乙丑
(旃蒙赤奋若)
丙寅
(柔兆摄提格)
丁卯
(强圉
单阏)
戊辰
(箸雍执徐)
已巳
(屠维大荒落)
庚午
(上章敦牂)
辛未
(重光
协洽)
壬申
(玄黓涒滩)
癸酉
(昭阳作噩)
甲戌(阏逢阉茂)
乙亥
(旃蒙大
渊献)
丙子
(柔兆困敦)
丁丑
(强圉赤奋若)
戊寅
(箸雍摄提格)
己卯
(屠维
单阏)
庚辰
(上章执徐)
辛巳
(重光大荒落)
壬午
(玄黓敦牂)
癸未
(昭阳
协洽)
甲申
(阏逢君滩)
乙酉
(旃蒙作疆)
丙戌(柔兆阉茂)
丁亥
(强圉大
渊献)
戊子
(箸雍困敦)
己丑
(屠维赤奋若)
庚寅
(上章摄提格)
辛卯
(重光
单阏)
壬辰
(玄黓执徐)
癸巳
(昭阳大荒落)
甲午
(阏逢敦戕)
乙未
(旃蒙
协洽)
丙申
(柔兆涒滩)
丁酉
(强圉作噩)
戊戌(箸雍阉茂)
已亥
(屠维大
渊献)
庚子
(上章困敦)
辛丑
(重光
赤奋若)壬寅
(玄黓
摄提格)癸卯
(昭阳
单阏)
甲辰
(阏逢执徐)
乙巳
(旃蒙
大荒落)丙午
(柔兆
敦牂)
丁未
(强圉
协洽)
戊申
(箸雍涒滩)
己酉
(屠维
作噩)
庚戌(上章阉茂)
辛亥
(重光大
渊献)
壬子
(玄黓困敦)
癸丑
(昭阳
赤奋若)甲寅
(阏逢摄提格)
乙卯
(旃蒙
单阏)
丙辰
(柔兆执徐)
丁巳
(强圉
大荒落)戊午
(箸雍敦牂)
己未
(屠维
协洽)
庚申
(上章涒滩)
辛酉
(重光
作噩)
壬戌(玄黓阉茂)
癸亥
(昭阳大
渊献)
其它年概念别称:
年的前后——昔年、曩岁、旧岁、去岁、上年。明年、来年、
来岁。
年的头尾——年头,年尾、岁尾、周年、经年、经岁、匝岁。
时间重复——频年、屡年。周年、
匝月、弥月。前日、昔日、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