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柴胡(抗炎——皂苷)
清虚热中药,用于
感冒
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
落、月经不调。
柴胡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
化学成分:柴胡其成分主要含
柴胡
皂苷
(
saikosapoins
a
、
b
、
c
、
d <
/p>
四种)
,
甾醇
,
挥发油
(柴胡醇、
丁香酚
等)
,
脂肪酸
(油酸、
p>
亚麻油酸
、
棕榈酸
、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还含
黄酮
、<
/p>
多元醇
、
香豆素
和微量元素等成份。
大叶柴胡
的根和茎中含有柴胡
皂甙
a
、
c
、
d
、
I
,含量高达
3.8%
。
鉴别:
薄层层析
样
品
液
:称取该品粉末
200
g,
加甲醇
800
< br>ml,
提取至甲醇近无色,减压回收甲醇,得
甲醇浸膏,
以乙醚脱脂后,乙醚不溶物加水溶解,除去不溶物,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
3
次,
分取正丁醇层,
水洗一次,
回收正丁醇至干,
得总皂甙.
取少量总皂甙溶于甲醇作为供
试液.
对照品液
:取柴胡皂甙
a
、
c
、
d
加甲醇溶解为对照品溶液.
展
开
:硅胶
G
薄层板上,以氯仿
-
甲醇
-
水(
30
∶
10
∶
1
)展开.
显
色
:
晾干后喷
1%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
10%
硫酸试液,
加热到
105
℃
5
分钟显色,
样
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
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理化鉴别
1
.取该品粉末
0.5g
,加水
10ml
,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
/p>
.取该品粉末
0.5g
,加
甲醇
20ml
,置
80
p>
℃水浴回流
1
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
缩至
5ml,
滤过,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
液。
另取柴胡皂苷
a
、
柴胡皂苷
d
对照品,
加甲醇制
成每
1ml
各
含
0.5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
溶液各
5
μ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
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
/p>
(8:2:1)
为展开剂,展
开,取出
,晾干,喷以
2%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的
40%
硫酸溶液,
6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
(36
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
二、香附(抗炎——香附醇;
抗菌——香附挥发油)
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
痛;月经不调;脘腹痞
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用于
肝郁气滞,胸、胁、脘腹
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化
学
成
分
:
根
茎
含
葡
< br>萄
糖
8.3%-9.1%
p>
、
果
糖
(fruc
tose)1.0%-1.7%
、
淀
粉
(starch)40%-41.1%
、挥发油
(essenial oil)0.65%-1.4%
。绿叶萜烯酮
(patchoulenone)
α
-
及
β
-
莎草醇
(
α
-Rotunol
及
β
-Rotunol)
、香附醇
(Cypero1)
、异香附醇
(lsocy
perol)
、古
巴二烯
(copad
iene)
、环氧莎草
奥
(epoxy
guaine)
、香附
醇酮
(cype
rolone)
、莎草奥酮
(rotundone)
、考布松
(dobuson)
及异考布松
(isokobusone)
,
4
α
,
5
α
< br>-
环氧
-11-
烯
-3
α
-
桉
叶醇
(4
α
,5
α
-oxidoeudesm-11-en-3
α<
/p>
-ol)
,香附子烯
-2
,
5
,
8-
< br>三醇
(sugetriol)
等。另据
< br>报
道
,
挥
发
油
中
含
古
巴
烯
(copaene)
,
香
附
子
< br>烯
,
β
-
榄
香
烯
(
β
-elemene)
,
丁
香
烯
(caryophy
llene)
,
α
-
< br>香附酮,香附醇,广藿香烯醇乙酸酯
(patchoulenyl
acetate)
,香附
子烯
-2-
酮
-8-
醇乙酸酯
(sugeonyl acetate)
。
根茎也含鼠李素
-
3-O-
鼠李糖基
(1-4)-
吡喃鼠
李糖甙
挥发油中含
p>
β
-
蒎烯
(
β
-Pinene)
、樟烯
< br>(camphene),
桉叶素
(1
,
8-cineole)
、柠檬烯
(limonene)
、对
-
聚伞花素
(p-cymene)
、香附子烯
(c
yperene)
、芹子三烯
(selinatriene)<
/p>
、
β
-
芹子烯<
/p>
(
β
-selinene)
、
α
-
香附酮
(
α
-cyperone)
、
β
-
香附酮
(
β
-cyperone)
。
鉴别:
取该品粉
末
1g
,加
乙醚
5ml
,放置
1
小时,时时振摇,滤过,
滤液
挥干,残渣加
醋酸
乙酯
0.5ml
使
溶解,作为供试品
溶液
。另取
α
-香附酮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
色谱
法(附录Ⅵ
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10
μ
l
,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
p>
GF254
薄层板
上,以苯-醋酸乙酯-
冰醋酸
(92:5:5)
为
展开剂
,
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254nm
)
下检
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
位置上,显相同的深蓝色
斑点
;喷以二
硝基苯
肼试液,放置
片刻,斑点渐变为橙红色。
三、莪术(抗菌——莪术挥发油;
抗炎——)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
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
伤作痛饮食积滞。
p>
化学成分:
莪术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
分为莪术呋喃烯酮(
curzenone
)占
< br>44.93%
,
龙脑
(
borneo1
)
占
4
.28%
,
大牻牛儿酮
(
pormacrone
)
占
6.16%
,
还含
α
< br>-
和
β
-
蒎烯
(
pinene
)
,
樟烯
(
camphene
)
,
柠檬烯
(
limonene
)
,
l
,
8-
按
< br>叶素
(
l
,
8-cineole
)
,
松油烯<
/p>
(
terpinen
)
< br>,
异龙脑(
isborneol
)
,丁香烯(
caryophyllene
)
,姜黄烯(
curcumene
)
,丁香烯环
氧化物
(
caryophyllene
epoxide
)
p>
,
姜黄酮
(
tur
me
)
,
芳姜黄酮
(
ar-turmerone
)
,
莪术二酮
(
cudione
)
以及莪术烯醇(
curcurmenol
)
,异莪术烯醇(
isourecumeno
l
)等。另含二呋喃莪术烯酮
(
dif
urocumenone
)
,
莪
术
二
醇
(
aerugi-diol
)
。
又
含
抗
氧
化
剂
活
性
的<
/p>
姜
黄
素
类
(
curcuminoids
)化合物。
p>
鉴别:吸收度检查:取本品中粉
30g
,加氯仿
10ml
,超声处理
40min
或冷浸
24
小时,滤
至
10ml
< br>量瓶中,
用氯仿洗涤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本溶液在
p>
242nm
处有最大吸收,
其吸收度
不得低于
0.45
。
四、夏枯草(抗病原微生物、抗菌)
有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以及止血等作用。血止的功效,适用于
< br>淋巴结核
、
甲状
腺肿
、
乳痈
、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
、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
炎及细菌性痢疾等。
p>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夏枯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并能扩张血管,
其所含芦丁有抗炎作用,
并能降低血管通透
性,减少脆性,降低肝脂。夏枯草还有抵制癌细胞的作用。
化学成分:夏枯草全草含有以齐敦果酸(
Oleanolic
acid
)为苷元的三萜皂苷.尚含有
芸香苷(
Rutin
)
、金丝桃苷(<
/p>
Hyperoside
)等苷类物质.亦含有熊果酸(
Ursolic acid
)
、
< br>咖啡酸(
Caffeic
acid
)及游离的齐敦果酸等
有机酸
.尚含维生素
B1.
维生素
C
、维生素
p>
K
、
胡萝卜素
、树
脂、苦味质、鞣质、
挥发油
、生物碱及氯化钾等无机盐.
花穗中含飞燕草素
(
Delphinidin
)和矢车菊素(
Cyanidin<
/p>
)的花色甙、
d-
樟脑(
d-Camphor
)
、
d-
小茴香酮
(
d-Fenchone
p>
)
、熊果酸、果穗含熊果酸(
ursoli
c acid)
,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
,
熊果酸及齐墩果酸为主要甙元的皂甙,
胡萝卜
甙
(
daucosterol
)
,
β
-
香树
脂醇
(
β
-mayrin
)
和它的二十四烷酸(
tetra-cosanic
acid)
、二十产烷酸(
hexac
osanic
acid)
,二十八烷酸
(
octa-cosanic
acid)
及三十烷酸(
triacontanic
acid)
的酯。
全草含具抗人
p>
免疫缺陷病毒
(
HIV
)的
酸性
多粮夏枯草
多糖
(
prunellin)
,还含
齐墩果
酸
,熊果酸,齐墩果酸为甙元的皂甙,
芸香甙
(
rutin)
,
金丝桃甙
(
hyperoside)
,
咖啡酸
(
c
affeic
acid)[5]
,维生素(
< br>vitamins)C
、
D
,<
/p>
D
胡萝卜素(
carotene)
,鞣质(
tan-nin)
,
和物感(
alkaloids)
及挥发油,其中含
p>
左旋樟脑
(
camphor)
,右旋
小茴香
酮(
fenc
hone)
。
地上部分
含香
豆精类化合物(
coumarins)
:
伞形花内酯
(
um-
bellifrone)
,东犀草素
(
luteolin)
,
马栗树皮素
(<
/p>
esculetin)[8]
,
黄酮类化
合物
:
木犀草素
(
luteolin)
,合模
荭
草<
/p>
素
(
homoorientin)
又
称
异
荭
草
素
(
isoorien
tin)
,
木
犀
草
素
-7-O-
葡
< br>萄
糖
甙
(
cinaro-side)[9]
,芸香甙,金比值桃甙,异槲皮甙(
isoquercitrin)
。
< br>花序含飞燕草素(
delphinidin)
和矢车菊素
(
cynidin)
的糖甙
[5]
p>
,报春花素
-3
,
5-
二
葡萄糖甙(
hirsutidi
n-
,
5-diglucoside)
,
槲皮素
(
quercitin)
p>
,
山柰酚
(
kae
mpferol)
及挥发油,其中含右旋樟脑及石旋小茴香酮。
叶含多种
脂肪酸
:
油酸
(
oleic
acid)<
/p>
,
亚麻酸
(
li
nolenic
acid)
,
肉
p>
豆蔻
酸
(
myri
stic
acid)
,
棕榈酸
(
palmitic acid)
,
硬脂酸
(
steraric
acid)
及月挂酸(
lauric
acid)
。
理化鉴别:
①取该品
粉末
1g
,加
乙醇
15ml
,加热回流
1
小时,滤过。取
滤液
1ml
,置蒸发皿中,
蒸干,残渣加
醋酐
1
滴使溶解,再加
硫酸
微量,即显紫色,后变暗绿色。
②取该品粉末
1g
,加乙醇
20ml
,加热
回流
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用石油醚(
< br>30
~
60
℃)浸泡
2
次,每次
15ml
(
约
2
分钟)
,倾去石油醚液,残渣加
乙醇
1ml
使溶解,作为供
试品溶液
。另取熊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
薄
层色谱法
(附录Ⅵ
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2
μ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
上,以
环己烷
-
氯仿
-
醋酸
乙酯-
冰醋酸
(
20:5:8:0.5
)为
展开剂
,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
硫酸乙醇溶液,
10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
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
的斑点或
荧光
斑点。
五、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
瘰疬
,
疮疡
肿毒。
临床应
用:消瘰丸(
《医学心悟》
)治瘰疬,痰核,咽干口燥,舌红,
脉滑数。浙贝母,
玄参,牡蛎各
120g
。为末,练蜜为丸,每服三钱,一日二次。方中浙贝母为臣药。
化学成分:
鳞茎含浙贝母碱(<
/p>
verticine
)即浙贝甲素(
pe
imine
)
,去氢浙贝母碱
(
verticinone
)
即浙贝乙素
(
peiminine
)
,
浙贝宁
(
zhebeinine
)
,
浙贝丙素
(
zhebeirine
)
,
鄂贝乙素(
eduardine; ebeinone
< br>)
,浙贝酮(
zhebeinone
)
,贝母辛碱(
peimisine
)
,异浙
贝母碱(
isoverti
cine
)
,浙贝母碱
-N-
氧化物(
verticine-N-oxide
)
,去氢浙贝母碱
-N-
氧
化
物
(
verticin
one-N-oxide
)、
11-
脱
氧
-6-
氧
代
-5
α
,
6-
二
氢
芥
芬
p>
胺
(
11-deoxo-6-oxo-5<
/p>
α
,6-dihydrojervine
)
,
12
,
1
3-
环氧
-11-
去氧
-6-
氧代
-5
α
,
6-
二氢
-N
,
O-
二
乙
酰
基
芥
芬
胺
(
12
,
< br>13-epoxy-11-deoxo-6-oxo-5
α
,
6-dihydrojervine
N
< br>,
O-diacetate
)
,
3
β
,
17<
/p>
,
23
α
-
p>
三羟
-6-
氧
-N
-
,
O
(
3<
/p>
)
-
二乙酰基
-
12
,
13-
环氧
22s
,
25s
,
5
α
-
藜芦碱〔
12
,
13-epoxy-22s
< br>,
25s
,
5
< br>α
-veratramine-3
β
,
17
,
23
α
-triol-6-one N
,
O
(
3
)
d
iacetate
〕及胆碱(
choline
< br>)等多种生物碱,还含浙贝母碱甙(
peiminoside
)
,浙
贝宁甙(
zhebeini
noside
)
,贝母醇(
prope
imine
)
,
β
-
谷甾醇(
β
-sitoster
ol
)
,胡萝卜
素(
< br>carotene
)
,苦鬼臼毒素(
picrpodophyllotoxin
)
,多种二萜类
化合物:反式
-
半日花三
烯醇(
communol
)
,反式
< br>-
半日花三烯酸甲酯(
communic
acid
methyl
ester
)
,
19-
异
海松醇
(
isopimaran-19-ol
< br>)
,
19-
异海松酸甲酯(
p>
isopimaran-19-oic acid methylester
)
,对映
-16
β
-17-
贝壳松二醇(
ent-kauran-1
6
β
,
17-diol
)
,对映
-16
β
,
17-
环氧贝壳松烷
(
ent-16
β
,
17-epoxykaurane
)
,
对
映
-16
α
-
甲
氧
基
-17-
贝
壳
松
醇
(
ent-16
α
-methoxy-kauran-17-ol
)
,<
/p>
对映
-15-
贝壳松烯
< br>-17-
醇
(
ent-kaur
-15-en-17-ol
)
,
对映<
/p>
-16
α
,
17
-
贝壳松二醇(
ent-kauran-16
< br>α
,
17-diol
)及脂肪酸
:消旋
-13-
羟基
-9Z
,
11E-
十八碳二烯酸
(
coriolic
acid
)
p>
,
消旋
-13-
羟
基
-9Z
,
11E-
< br>十八碳二烯酸
(
13-hydroxy-9E
,
11E-octadecadienoic acid
< br>)
,消旋
-9-
羟基
-10E
,
12E-
十八
碳二烯酸(
α
-dimorphecolic
acid
)
,消旋
-9-
p>
羟基
-10E
,
1
2E-
十八碳二烯酸(
β
-dimor
phecolic acid
)
。
<
/p>
地上部分含生
物碱:贝母尼定碱(
bai
monidine
)
,异贝母尼定碱(
isobaimonidine
)
,
浙
贝母碱
及去氢浙
贝
母
< br>碱
,
还
含
茄
啶
3-O-
α
-L-
吡
喃
鼠
李
糖
基
-
(
1→2
)
-
β
-D-
吡
喃
葡
萄
糖
甙
(<
/p>
solanidine-3-O-
α
-L
-rhamnopyranosyl-
(1→2)
-
β
-D-glucopyranoside
)即<
/p>
β
1-
查
茄
p>
碱
(
β
1-cha
conine
)
,
茄啶
3-O-
α
-L-
吡喃鼠李糖
基
-
(1→2)
-
〔
β
-D-
吡喃葡萄糖基
(1→4)
〕
-
β
p>
-D-
吡喃葡萄糖甙。
鉴定:
六、制半夏
制半夏是半夏的炮制加工
品。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制法: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
合并
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
1
~
2
次,并保持浸液
< br>pH
值
12
以上,至剖面黄色均
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