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
认识空气
6
、《看不见的空气》
教学目标:
1
、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
认识到空
气是一种物质。
2
、学生通过试验发
现用同样大的力量压缩空气和水,空气可以被压缩,而水占
据空间的多少不会发生变化,
让学生明白空气的体积是会发生变化的。
3
< br>、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 br>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与水的体积的异
同。
教具准备:
4
< br>个水槽,
4
个玻璃杯,
8
个注射器,
4
根吸管,大米,报纸,水。
p>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
、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2
、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石子占据瓶的位置,水就升高了。)<
/p>
3
、师说明:石子、水能占据一定的空
间。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是不
是也占据空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活动探究
1
、出示
1
只空杯子,然后倒满米。问:它的空间在哪里?还
能倒米吗?
(
1
)、学生回答
(
2
)、师述:杯子里不能继续倒米,它的空间已经被米占满了,
这说明物体的
空间是一定的。
2
、出示第二只杯子,然后向杯里倒水,说说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
/p>
(
1
)、学生
回答
(
2
)
、师述并板书:水占据空间
3
、出示
第三只空杯,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
(
1
)、学生回答:空气
(
2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 br>(
3
)、师问: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空间被空气占住,下
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第三单元
认识空气
师演示:把纸团塞进空杯,然后倒放进水槽,观察纸湿了没有?
继续把纸团塞进空杯,把杯倾斜放进水槽,你看到什么?
师述:
没有看到气泡纸是干的,看到冒泡泡纸就湿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述:杯子里的空气是一定的,当我们把杯子倾斜放进
水槽里面一部份空气变
成泡泡跑出来,水就进到杯子里,纸就是湿了。
4
、把装满水的杯子倒立水槽,瓶口
不离开水面,怎样把杯子里的水吸空。
(
1
)分小组做实验
(
2
)教师巡视
提问:哪个小组完成了任务,说说是怎么做的?
生:用吸管吹
师:看到哪些现象?
生:冒泡泡,空气占据瓶的空间,水就出来了,
(
3
)师小结:瓶的空间是一定的,空气占据瓶的空
间,水就出来了,
5
、比较空气和水的体积的异同。
<
/p>
(
1
)把两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
和空气,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
压活塞,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空气推得动,手一松活塞反退回来了。水推不动
<
/p>
(
2
)师述:是啊!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注射器里
的空气可以被压缩,体积可以改变;水推不动,体
积不会改变。
(
3
< br>)学生填写课本第
80
页的空白。
三、巩固新知
1
、师演示装了半瓶洗发水的瓶,说说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为什么用手按一下
水
就出来了?
2
、谁能用今天学习的知
识解决这种现象。
3
、说说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事例
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的
水占据空间不会变化
第三单元
认识空气
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占据空间
7
、《离不开的空气》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
必需条件
,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2
、
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
、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
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使学生潜
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
珍惜生命的情感、
态度与保护环境价
值的教育。
4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
压缩空气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调查活动,使学生
体会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科
学技术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人、动植物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
件。<
/p>
2
、难点:
(
1
)教学中教师能否关注学生生成性
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
2
)学生能否真正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进而明白“生命”的意义。
教具准备:
1
、教师为学生每人印制一张心跳次数记录表,或学生自己仿照教材上的样
式自己制作一张记录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压缩空气调查记录纸和小钟表。
2
、教师准备比较大的挂钟一个。
<
/p>
3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包
括文字资料、
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
.
引入。
1
、猜谜语: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