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数学家精彩小故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00:03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major)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


(1777< /p>



1855)


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 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


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 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 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


位就 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



数学王子

< p>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


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


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 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


会还应该处罚他们, 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


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


1



2



3


一直到


100


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 br>”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


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 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 石板开始计算:


“1



2


等于


3



3



3


等于


6

< br>,


6



4


等于


10……”


一些小朋友加到


一个 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

< p>
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 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 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 着那肥厚的手,说:



去,回去再算!错了。

< br>”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



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 的数:


5050


,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


算过,得到的数也是


5050


,这个

< br>8


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 人用来计算级数


1


+2+3+…+n


的 方法。高斯


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 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


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 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


重要的研究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



-------


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


1 902



9


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 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


可他父母省吃俭用,


拼死拼活也要< /p>


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 一堂数学课影


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 师。第一堂课杨


老师没有讲数学,


而是讲故事。


他说:



当今世界,


弱肉强食 ,


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


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在

< p>
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 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


句话是: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 学。



苏步


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 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 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


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


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


不忘读书

< p>


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 、思考、解题、演算,


4


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 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


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 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


90


分以上。



17


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 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


争光的信念 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


写了

30


多篇论文,


在微分几何


方面取 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并于


1931


年获 得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之前,


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


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 到抚育他成长的


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 回答是



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


情愿 ,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从小立志



科学救国


------


熊庆来的故事





熊庆来(


1893-1969


)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 p>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 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


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 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


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 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


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 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


参加了


收回矿山开采权



的抗法反清的 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


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 ,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


年,


熊庆来赴欧留学。


19 14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他从比 利时经荷兰、


英国,


辗转到了法国巴黎。


8


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21


年,


28


岁的 熊庆来学成


归国,


一心想学以致用,


救 民于水火。


1949



6


月,


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

< br>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


12


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 庆来怀着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的心情,决定滞留


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 br>



“……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 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1957



4


月,周总理给熊


庆来写信,动员他 回国。同年


6


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著稿后,毅然启程,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


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 回国后的


7


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


上发表了近


20


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 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p>




1969


年 ,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br>



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


——



·


诺依曼




约翰


·


冯< /p>


·


诺依曼





John V


on Nouma



1903



1957



,美藉 匈牙利人,


1903



12

< p>


28


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


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 育.冯


·


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

< br>书过目不忘.据说他


6


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


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 出


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


1911

< br>年一


1921


年,冯


·


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


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 .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


·

< br>诺依曼还不



18


岁.


1921


年一


1923


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


1926


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 布达佩斯大学数学


博士学位,此时冯


·


诺依曼年仅


22


岁.


1927


年一


1929


年冯


·< /p>


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


师。


1930


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

< br>1931


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


1933


年转到该


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


诺依曼是普 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


亚大学、


哈佛大学、

伊斯坦堡大学、


马里兰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 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



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 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

< p>
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


员会委员;


1951


年至


1953


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 p>



1954


年夏,冯< /p>


·


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


1957



2



8


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


54


岁.







数学奇才


——


伽罗华





1832



5


30


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 他是决斗


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 人世。数学史上最年轻、


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


人们说 ,


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


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 /p>


21



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 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


直前,无所畏惧。


1823


年,


12


岁的伽罗华离开双 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


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 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



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 作





< /p>


1828


年,


17


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



置换群



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


来解 决问题。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



< br>”


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


1829



5


月,


伽罗华把 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先是父

< br>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 /p>


术学校。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 稿子又因审稿


人病逝而下落不明;


1831


1


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




青年伽罗华一方面追求数学的真 知,


另一方面又献身于追求社会正义的事业。



1831


年法国的



七月革命



中,作为高等师范学校新生,伽罗华率领群众走上街头,抗议 国王的专制统治,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染


上了霍乱。即使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伽罗华 仍然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并且写成了论文,准备出狱后发


表。出狱不久,因为卷入一场 无聊的



爱情



纠葛而决斗身亡。




伽罗华去世后


16


年,他留存下来的


60

< p>
页手稿才得以发表,科学界才传遍了他的名字。








数学之神


”——


阿基米德

< br>




阿基米德公元前


287


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 文学家。阿基米德


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


11


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



智慧之都




名城里,


阿基米德博阅群书,


汲取了许多的知识,


并且做 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


钻研


《几


何原本》




< p>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并且享有



力学之父



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

< p>
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其中就有著名的



阿基米德原




,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 是几何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00: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6701.html

数学家精彩小故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