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孝感方言词拾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20:12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reason是什么意思)


孝感方言词拾趣


































孝感人平时爱说的一些方言俗语中,有许多是代代沿袭而又无 从稽考的,但也有少量的


俗语和可以从一些典籍或行业传说中觅到来历踪迹,现举数例, 以见一斑。






寒婆婆过江



农历十月十六日,民间流传有“寒婆婆过江”之说,相传此日若风和日丽,寒婆婆就能


过江捡到柴禾,


来年初春就寒冷异常;


若天气起风下雨,


寒婆婆未捡到柴,


来年春天会暖和。


又有一说 ,


云十月十六日为一韩姓婆婆的生日,如果有人送柴禾,


来年就 有春寒。


这些说法


虽是传说,却符合孝感的气候特点:从晚秋开 始,往往伴有寒潮出现,乍寒须防,江汉平原


地处长江之滨,人们自然会韩联想到寒,< /p>


“寒雨连江”的说法,唐诗中就有记载了。上个世


纪的二十年代初 叶,


武汉出版了一本名字叫做


《商业大全》

的书,


书中有一篇


《汉口岁时记》


的文章,文章中写道:



(十月)十六日,俗云寒婆婆生日,马 和尚过江,必大风雨,行者


多避此日。



关于寒婆婆过江,


在孝感武汉一带也有一个


传说是,


从前,


有一位韩


(谐音






氏和 儿子马和尚寡母孤儿苦度岁月,


非常艰难。


韩氏对儿子百依百顺 ,


而马和尚却吃喝嫖赌


什么坏事都干,终于倾家荡产。于是他就 骗韩氏说:



已是十月十六了,进入严寒,可我家


还没有一根过冬的柴,你就去打点来吧。



接着,他 驾船把母亲韩氏骗上江心的沙洲,扬长


而去。以后,他卖掉仅剩下的房子,不久又输得精 光。想起老娘定已冻死,那头上的玉簪倒


是可以拔来变卖。十月二十四日,他又去沙洲, 不料老娘未死,正在叹气。她想:



儿子不

肖,只能怪自己对他娇惯!



马和尚横起心来,踢死母亲, 拔走了玉簪,变卖以后,再去赌


场。




玉皇大帝知道了,让风吹走小船,把马和尚困在沙洲上,要把他冻死。不料马和尚身


强力壮,


他捞鱼虾充饥,


烧芦柴烤火,


居然熬过了严冬。


玉皇大帝又知道了,


见已 春暖花开,


就突然来了个倒春寒,结果了马和尚的性命。


从此以 后,


每逢十月十六日,


人们就记起是寒


婆婆打柴的日子,


会教育子女别学马和尚。


十月二十四日若是起 风下雨,


就意味着马和尚过


不了江,来年必有倒春寒。





穷斯滥爷



“穷斯滥爷”本是论语里的 一句话: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出于《论语


·


卫灵公第


十五》




卫灵公问阵于孔 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


人遂行。在陈绝粮,从 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



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用现代语文可以解读为:< /p>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


作战列阵之事。


孔子说对于俎豆之事


——


礼乐文化的精神我懂;


军事学我还没学过,


对不起,


我不懂。孔子并不是不懂,但希望他不要发动战争。对侵略的战争,孔子是反对的。第二 天


就带了大批的学生们离开卫国,


到了陈国,结果粮食断了。跟 从的学生,因此病得起不来的


很多。这时子路很不高兴,颇有怨言,对孔子说:



正人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



孔子回答:



君子虽然困顿得无路可走了,但 是,还坚守自己的君子原则。小人就不同了,


就要想歪门邪道,便会胡作非为啦!



此处的



在陈绝粮



,字面是指的经济穷困,但在理解


时 我们觉得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


都可以理解为




< br>的范围。而凡是到了这些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



固穷< /p>



的胸襟和气度,既


来之,则安之,走出 困境。而不应该



穷斯滥矣



,胡作非为,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


态变节,苟且偷生。


即一个人不论身处何种逆境,


都应当考虑如何战胜逆境,走出困境的问< /p>


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孝感人形容一个人很穷,往往会作这种评价,说:

“这个人真是‘穷死


滥爷’



”< /p>


其实,


这是把论语里这一句话的误用,


是 从


《论语》



“君子固穷,

< p>
小人穷斯滥矣”



1


一 句衍化而来的,


今人把原句改头换面,


变成了另一种意思,


是指某人穷得十分厉害的意思,


这里和原意已是大相径庭了。



乌焦巴弓



孝感南 部的人爱把这句话说成“乌几巴弓”


,北部一些地方的人就说


“ 乌焦巴弓”



都是


指某东西被弄焦黑了 或搞得乱七八糟,例:


“么样搞的,都弄得乌(几)焦巴弓的。




乌:


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 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这 是套用《百家姓》中的句子,指的是“乌、焦、巴、弓”四种姓,孙锦标



《通俗常言


疏证


·


水火》< /p>




《百家姓》



?


乌焦巴弓。


?

此四姓也。今俗以物烧焦者,谓之


?


乌焦巴弓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五回:

< p>
“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


落脚旁,把左足轰得 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百家姓》把四个字连在一 起并不代


表姓以外的意思,而本地人抓住“乌、焦”二字通常所具有的含义,牵强而自然 地把这四种


变成了地方成语式的词,倒也另有一番情趣。



“肖家里婆婆”







孝感有 句方言词:


“肖家里婆婆ⅩⅩ”



家读 若



GA




而这句话后面往往带


“管”



“要”



“去”



“晓得”等词。如果是“肖家里婆婆管”这句话,在孝感话里也就是“谁也不管”的


意思,


“肖家里婆婆要”也就是“谁也不要”


。 为什么明明一句肯定句,意思却变成了相反的


否定句呢?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趣闻。



在孝南区和孝昌县之间有一个叫肖家坡的地方,这里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人们除务农外,


农闲时还多喜欢下汉口经商做买卖。



很早以前的一年,肖家坡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绝收,好多人都被活活饿死了。 有一户


肖姓老俩口,人们都称他们肖家爹、肖家婆,二老在家实在呆不下去了,为了活命 ,只得又


走下汉口收荒货(拾破烂)的老路。



不久,


老俩口来到汉口,


租了一间僻街小巷里的小屋, 开始收荒货赚钱。同行们见肖爹爹肖


家婆年纪最大,人又和善,总是照顾他们。



这老俩口经营荒货十年多,渐渐占住了脚跟。后来,肖家婆年岁已高, 不能出门收货,就在


家收货。


肖家婆经营有一窍门,

< p>
凡是别人不要的东西,


或者别人不管的东西她都能看出其潜


在的价值,


找到赚钱的门道。


当天收下后,

< p>
过若干天或过一年半载再卖,


往往能卖到好价钱。


于是,街邻就十分相信肖家婆的眼力,人家若有不要的东西,就会说:


“这东西肖家里婆 婆


要。



“这东西肖家里婆婆管”


。一来二去,肖家婆婆变废为宝的名声越传越远,汉口,孝感


一带就 慢慢流行开来这句有趣的地方俗语。




半吊(铫)子。



孝感人认为说话做事 不通情理、爱得罪人的人是半吊(铫)子,这是有来历的。相传有


一个孝感人,


在外地做生意时被当地一个叫钱厚的商人嘲笑了一通,


孝感人不好跟那人 明着


干架,只好用半吊钱(一千文)打了一个哑谜予以反击:他把一吊钱分成三份,先把 半吊钱


放在肩上,


再在胸前挂上整整二百五十个零钱,


剩下的二百五十个钱就挂在背后,


即为前后


二百 五,暗喻钱厚(前后)是二百五(共半吊钱)


。这个哑谜令那个叫钱厚的商人吃了个哑< /p>


巴亏,便不再挑衅了。旧时代,一个零钱为一吊,也叫一贯,五百钱为半吊,自然就谈不上


满贯。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满贯”


,显然就是“半吊子”了。 比“半吊子”还差一半的人


就必定是个“二百五”


。可见这两个 词都带有贬义。


“二百五”一词后来也成了通用语,这也


说明了 孝感方言词与普通话逐渐相融相通起来。


另有一说是:


孝感人喜 欢喝汤,


因此煨汤有


独到之处。孝感人煨汤用的器皿,是一种< /p>


“U”


形的陶罐,称作



铫子



,简写成


< p>
吊子



。如果煨


汤不满罐 ,就称作



半吊子


”———

< p>
它却成为孝感人骂人的一句话:



我看你真是个半 吊子!



这句话效果比较严重,轻者引起口角,重者引起全武行 。





除了 上述意思之外,


孝感人说的



半吊子< /p>



带有明显的指责性,


是说某人不开窍、


不清白、



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20: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5578.html

孝感方言词拾趣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