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文句子构式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13:47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挖掘)


汉语“(X)连


Y



/



VP”句式的“构式—语块”探析











“连”字句的探讨,


从开始讨论“连”字的性质扩展到认识“连”字 句的句式


意义,


又从“连”字句的语法分析扩展到语义分析和语 用分析。


如今,


在前人的


基础之上,< /p>


对“连”字句的分析有了更多的角度,


更多的方法,


“连”字句的研


究也将继续下去。





关于“连”字句的研究,


宋玉柱



1982


)< /p>


认为“连”字句的语法意义是既可


以“表示递进关系”,


又能表示一种“程度由深入浅,


由重到轻,


逐步 递降的关


系”,


还有“用一种极言其甚的方法表示隐含比较,< /p>


表达某种言外之意”。


崔希


< p>


1984



认为“连” 字句中的“连”除表示加合的意思外,


还有“标举极端事


例”的 意思,即“连”字后面的成分所标举的事物带有一种极端性。周小兵


< br>1990



从功能和语义出发对“连”字句进行研究,< /p>


指出在汉语句式的分级语义


序列中,


“连 ”字句处于这一序列的顶端而受到强调,


认为“连”字句的强调意


义是由“连”字结构和它的对比条件共同表达的,并且把“连”字句分为基础


句、类推 句和隐含句三类。刘丹青、徐烈炯(


1998


)认为“连”字句 所带的成分


属于话题焦点,


“连”字句的强调作用来源于该句式 特有的预设和推理含义,



由整个句式表示的。





我们比较倾向宋玉柱先 生的观点,认同“(


X


)连


Y



/



VP”这种“连 ”


字句表示一种“隐含比较”,



Y< /p>


成分同“连”字前的


X


成分


(可以隐含)


进行


比较,


而 这种比较是由“连”字句的句式所赋予的,


而不是“连”字的性质导致

< br>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Y


成分与


X


成分要在一个统一范畴内才能进行比较。

例如:





1


)他连老虎肉都敢吃。






2


)连校长也来了。






3


)我这 话说出来不但你不信,他不信,连我自己都不信。






4


)连女 孩子都不叫苦。





在例



1


< br>中,


是将


Y


成分“老虎肉”跟隐 含的


X


成分如“猪肉”“牛肉”“鱼


肉 ”等肉类进行比较,


得到“这个人的胆子很大,


连老虎肉都敢吃 ,


说明他什么


肉都敢吃”的意义。


例< /p>



2



中,


是将“校长”跟隐含在同一个校园范畴内的“老


师”“教导主任”等 进行比较,


“连校长也来了”,


证明所有的人都来了。




3



中,


将“我自己”与“连”字前的“你”和“他”进行比较,


连“我自己”都不


信,说明“我”说的这句话太假了,所有人都不信。





宋玉柱认为汉语 “连”字句这种句式本身蕴含了一种特殊的比较意义。


那么


“连 ”字句本身为什么能蕴含特殊的比较意义?又是怎样蕴含特殊的比较意


义?其内部结构的 机制和动因又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试着运用“构



-


语块”理论来分析汉语“连”字句的结构模式和语义配置。< /p>





构式语法 理论是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逐渐兴起、


90


年代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


语法分析理论。

< br>构式语法理论是在批判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基础上产生、


发展起

< br>来的,


并深受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符合认知语言学“整体 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


原则。构式语法学派的代表人物


Gold berg



1995


)对构式的经典定 义是:





语法结构是任何语义和形式的结合体,


而且形式和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直接


从构式的构成部分或者其他业已建立的构式中推出来。





陆俭明(


2008


)在《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中提到了构式语法理论的

< br>一种思想,


认为“构式表示与人类经验有关的重要情景”,


“是语言系统中的基


本单位”;


语法有生成性,


但“非转换的”;


除包含在语法格式即构式之内的组


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外,


“构式本身也具有意义”,


不同的构式有不


同的构式意义。





语块理论是由


Miller



1956


)的短时记忆理论演化而来的。


Miller



1956

< br>)


认为语块是一种具有心理现实性的语言组块



chunking



现象,

是认知心理层面


的“组块”在语言句法层面的体现。而陆丙甫、蔡振光(

< p>
2009


)认为语块理论的


核心内容是根据心理实 验所提供的数据,


大脑运用语言进行组码


(即编码)

< p>
也好,


解码也好,能容纳的离散块的最大限度是“7+2”。处理者会把需 要记住的离散


块数量尽量控制在“四”以下。苏丹洁和陆俭明(


2010b


)认为“语块”指的是


“chunk”,是一个构式 中以一定的句法形式相对独立地承载该构式的一个语义


单元的句法语义聚合体。


如“桌上放了一本书”中,


“桌上”“放了”和“一本

< br>书”就分别是一个语块。


后来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


将构式语法理论和语块


理论结合起来使用,提出了所谓的“构式


-


语块”理论。





陆俭明先生在


《再论构式语块分析法 》


这篇论文中总结了构式语块分析法的


基本理念:


a.


语言的句法层面存在的是各种各样的构式;


b.


构式内部语义配置的


每一部分语义,都以一个语块的形式来负载 (陆俭明,


2009a



< p>
c.


构式由语块构


成,语块是构式的构成单位,语 块序列构成语块链(苏丹洁,


2009a


2010




d.


构式义是认知域中意象图式在语言中的投射


(陆俭明,


2010a




e.

< br>构式义通过线


性链接的语块链来表达(苏丹洁,


2009 a



2009b


。在这篇论文中,陆俭明先生


提到了一种容纳数量关系的构式,其语块链是:





根据陆俭明先 生的这种“构式


-


语块”句法分析的思路,

我们也可以将“



X


< p>


Y



/



VP”的这种“连”字句的“比较构式”用下面两个表格来说明。

< p>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 以看出,


在“



X



Y



/



VP”这种“连”字句的“比


较构 式”中,


“语块


5”的“VP”是受“语块

3”的“Y”制约的,


也就是说比较


结果是肯定还是否定,


受制于比较参项的量级。


反过来也可说是比较参项的极大


量还是极小量制约了比较的结果。


一般来说,


当比较参项是极小量,


比较结果就


是否定的;当比较参项是极大 量,比较结果就是肯定的。沈家煊先生也在《不对


称和标记论》


中提到,


对一个极小量的否定意味着对全量的否定,


对一个极大 量


的肯定意味着对全量的肯定。




如表


1


中, 针对“连女孩子也不叫苦”这


个例子,在这一个“不叫苦”量级中:




男人


>


妇女


>


男孩子

>


女孩子





“女孩子”是处在这个量级的极小量,


也就是说“在男人不叫苦,


妇女不叫


苦,

男孩子不叫苦”这同一范畴内,


“女孩子是最不容易不叫苦的”。

< br>对这个身


处“Y”的极小量的“女孩子”的否定,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不叫苦”。





运用构 式


-


语块理论分析“(


X


)连


Y



/



VP”句式的结构模式和语义配置


后,我们会发现此 句式蕴含了如下句式意义:





一、


它存在一种特殊的“比较”模式。


如“ 别说新衣服,


他连旧衣服也舍不


得扔”是“拿扔新衣服和扔旧衣 服进行比较”的一种特殊表达模式。





二、它表示特殊的比较意义。如上例中,用比较词

< p>
1“连”将被比较参项


——“新衣服”


(可以省略 )


跟比较参项——“旧衣服”进行比较,


得到一个比

< p>
较结果“没扔”。





三、它内部语义配置是“被比较参项(可省)—比较词


1


(连)—比较参项


—比较词


2


(也


/


都)


—比较结果”;< /p>


包含五个语块——


[


被比较参项]“新衣 服”,


[


比较词


1]“连”,


[


比较参项]“旧衣服”,


[

< br>比较词


2]“也”,


[


比较结果 ]“舍


不得扔”。





四、


这种比较构式具有一个共同的语 用特点:


以比较参项为话题,


凸显比较


结果,整个句式具有高度的比较意义。





此句式能表达这些特殊的比较意义,是因为“(


X


)连


Y



/



VP”这种构


式形态本身 所具有的特点。


Goldberg



1 995



2006


< br>2009


)认为构式语法理论的


基本观点是:

< p>
a.


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含功能)的匹配;


b.< /p>


构式本身能表示独特的


语法意义,自身有独特的语义配置方式(即 独特的语义结构关系)



c.


构式的形


式、


意义都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其他构式推理。


“具体语言中所存在的每一个构


式,


都反映或体现了人 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的一定认识,


这种认识是以该语言为


母语的 人在认知域中所形成的——先通过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某一方面,


其所感


知在人的认知域里形成直观形象或直觉”


(陆俭明,


2 009b




“连”字句并不等


于带“连”字的句子。“连”字最初是一个介词,如:“他连书一起搬走”。这


一句里的“连”字是“和”“跟”的意思,


整个句子不具有比较意义。


后来人们


在使用日常语言时,逐渐将“连”字和“也

/


都”联系在一起使用,形成一个


“连??也


/


都??”的句式,如“别说新衣服,他连旧衣服都舍不得扔”,这


里将“扔新衣服”和“扔旧衣服”作了比较。


这种句式的使用频率增加之 后,



们逐渐就在认知域中将这种“连”字句的比较意义的这种 认知固定了下来,


从而


形成了这种带有“比较意义”的构式,也 就是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比较构式”。


如果用一种图式来表达的话就是:





“构式


-


语块”是一个崭新的思路和方法,用“构式


-


语块”理论来分析


“连”字句这种“比较构式”,给我们打开了研究“ 连”字句的一扇新的大门。


通过“构式


-


语块”理论,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连”字句本身的结构模式和语


义配置。“构式


-


语块”理论建设还不太完善,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


需要我们挖掘更深的语言事实,进而完善“构式


-

< br>语块”理论。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


.


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8




1



.




[2]


陆俭明


.


从构式看语块


[Z].


首届全国语 言语块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



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9a.




[3]


陆俭明


.


构式与意象图式


[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b



3



.




[4]


陆俭明


.


再谈相同词语之间语义结构关系的多重性


[J].


汉藏语学报,


2010a



4



.




[5]


陆 俭明


.


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


20 00-2010


演讲集)


[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2010b.




[6]


陆俭明


.


再论构式语块分析法


[J].


语言 研究,


2011



< br>2



.




[7]


陆丙甫,

蔡振光.“组块”与语言结构难度


[J].


世界汉语教学,


2009




1



.




[8]


苏丹洁


.


从存现句习得实验看构式理论和语块理论在汉语语法课堂教学


和网络教学中的作用


[R].


北京:


首届全国语言语块教学与研 究学术研讨会,


2009a.



< /p>


[9]


苏丹洁.“构式


-


语块”教学法的实质和价值——以兼语句教学实验为例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13: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3825.html

中文句子构式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