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重修胭脂井亭碑记考课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13:02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校正英文)


重修胭脂井亭碑记考



潜山博物馆李騊










潜山县 位于皖西南,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东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 /p>


193


年),庐江太守陆康为远避战乱,将庐江郡治迁

< p>
至皖城(潜山)。此后,袁、曹、孙三家交替据有此地,皖城遂成为兵争的


重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传说至今还在民间广泛流传,但是此间留下的遗


物遗迹被发现 甚少。潜山县博物馆内就收藏一块清光绪年间记录有关修复三


国时期胭脂井的石碑,此碑 外表平淡无奇,特别是在地表文物众多的潜山大


地并没有任何特色,但是仔细阅读碑文后 ,不仅对研究三国时期的潜山人文


地表和印证传说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就前人对于历史问 题的考证以及当时政


府对于文物古迹保护修缮的力度都具有一定的参考研究价值,学生不 揣浅


陋,谨对该碑记进行考释。




一、形制及年代、作者考




此碑为汉白玉质地。高


52


厘米,宽

< p>
89


厘米,厚


12


厘米, 阴刻全文楷



25


列,共计

< p>
472


字,全碑文如下(图片附后):




光绪七年辛巳秋八月重修胭脂井亭记



予尹潜阳幸民驯易治时习其风土人情亦既熟之



复之矣今年禾稼有秋簿领间暇披图史得乔公墓



于彰法山之麓策骑往游出郭北阡陌交横溪流纡



折行三里许至广教寺山门破落残僧迎门外小憩



禅室供茗饮僧导出寺后绿野平芜荒塚累累辄指



一小阜不封不树曰是墓矣碣石题后汉乔公墓粤



稽乔元汉光和元年迁太尉二年以疾罢避地於潜



卒葬此历有防护乃乱后荒凉有如是耶汉书乔元



传字公祖梁国睢阳人魏志曹公军谯遗使以一太




1


牢祀墓墓似在睢阳何又葬此然则乔公或竟别是



一人耶抑或即元琐尾流离迁徙来潜耶迤东南不



数武见眢井井阑石泐认若建康元年二月相传为



二乔梳洗所水恒作胭脂色因号为胭脂井井即乔



公故址后人建亭名秀英黄山谷诗松竹二乔宅雪



云三祖山是也按二乔为太尉女皆国色一统志亦



谓是元之女似非无据固不能谓二乔定是元女亦



不能谓二乔必非元女正不必考其乡里定为何处



今井废亭圮流览古今不禁沧桑之感是以重为浚



治瀹井及泉井之上仍覆以亭颜其额为秀英沿古



迹也偶与二三父老憩於亭汲於井井泉犹带浅红



色古称胭脂井有自来矣亭既成爰为之记



诰授中宪大夫知潜山县事岭南陈慎容涵川氏撰



邑举人拣选知县葛南谔生氏书丹



后学葛苑敬




碑记为光绪年间中宪大夫知潜山县事陈慎容撰文,由邑举人拣选知县葛


南书丹。葛南在 程绍颐先生编撰的《安庆历代名人》一书有记载:“葛南,


字谔生,又字三乐。潜山人, 光绪元年举人,挑选训导,改庐江。著《重订


历代君臣歌》、《风尘锁语》一卷、《续语 》一卷”。



清代有阶官制度,阶官以定班位,职事官以定职守 。阶官对应着职事


官,每一名官员既有阶官之品级也有职事官的官位,阶官和职事官有同 级


的,也有不同级的



,此碑记撰者陈 慎容就是官、阶不同级。陈县事乃中宪


大夫,为清朝正四品文阶官



,而其实职官位只为七品的知县,这种高品的


阶官来执行低 品的县令职务就写作“知某某县事”



。这里的邑举人拣选知< /p>


县葛南是特派大臣拣选出来的举人。根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清初制


度规定凡举人三科不中者,准予铨补知县,称为拣选。因为后来人数众多,


到乾 隆时拣选仅成虚名,此后本省官员不够,可要求在候补人员中挑选若干


相宜者委用,经吏 部奏请后,由特派大臣负责拣选。这样看来葛南确实在候


补人员中属于拔尖人物,由他来 书丹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二、关于胭脂井、乔公墓、广教寺、秀英亭




2



明代 庐陵人罗庄留有一首《潜山古风》,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记载了“潜


阳十景”:舒王夜月、 乔公故址、吴塘晓渡、诗崖漱玉、酒岛流霞、山谷流


泉、石牛古洞、九井西风、天柱晴雪 、丹灶苍烟。清诗人陈昌国的一首《题


潜山十景》也将它们写的形象生动,余味悠长。然 而累月经年,沧海桑田,


时至今日,也只留下了半数的景色继续恪守着“潜阳十景”的名 头。碑记中


记载的陈知县所游玩的乔公墓就是在“潜阳十景”之一的“乔公故址”内。< /p>


根据《天柱山史话》记载“乔公故址内溪水环绕,松竹繁茂,相传汉末乔公


避居于此,其故宅后改建为广教寺,寺旁有乔公墓、胭脂井”。



有关于乔公墓的方位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县城北麓坐落在彰


法山的 潜山县博物馆向北


200


米处,第二说是在潜山县城东北方向原 广教寺


后,梅城镇农场内。这两种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说是在博物馆以北大主要


根据博物馆以北原来是有一处大的坟塚,占地面积


400


平方米,座东北朝西


南,三面环山,前临潜水,百米之外还有座高

< p>
5


米、围


20


米的祭台, 墓地


位置十分讲究。并且墓前有神道,神道旁有神兽和翁仲数对,村民们在


1958


年修幸福河渠时将神道挖断,神兽和翁仲推到至河里,


1994


年将它们运至


博物馆内

< br>⑷


。乔公的故事在潜山民间家喻户晓,因此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座大


塚就是乔公墓。说是在原广教寺后的主要是依据已发掘出来的胭脂井和史料


记载 配合。从碑记中“披图史,得乔公墓于彰法山之麓”来看,陈知县是翻


阅了史料记载,才 得知乔公墓方位,陈县事来到位于彰法山之麓的广教寺,


通过僧人指引看到“后汉乔公墓 ”碑及胭脂井。潜山县


1976


年农田改造

时,广教寺及四周山丘全部夷为平地,致使当时地表文物荡然无存,让如今


的人们甚 至怀疑他们的存在。但根据潜山县梅城镇广播站刘友良先生介绍,


1976


年他参加广教寺附近的农田改造及东关河兴修工程时,发现广教寺后的


岗峦上 确有一坟塚,前立有汉白玉碑,文曰“后汉乔公墓”,此碑


1976


被抬至潜山县东关河永丰闸内



。更重要的是潜山的文物考古部门在


1995



通过调查勘探发掘出了胭脂古井,此举对其地址判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地 址家父早在


2001


年就曾撰文对其作以详细考证



,此间不再赘述。因此


无论从地名变迁和历史实物 资料都足以证明乔公墓及故址胜地就在原城东的


广教寺故址附近。学生也曾探访此地,自


1976


年被开垦后至今依见小溪潺


潺 ,禾苗碧碧,可见当年景观的确鲜见。



至于潜山县博物馆以 北有神道的坟塚,从墓上建筑来看形制比较高。运


至博物馆内原墓前的一对神兽和一对翁 仲遭到严重的破坏,一只翁仲残高


144


厘米,背剑,手持朝笏 ,颈部留有一孔,头部不是整体雕塑,定是后来


插接上时所留下的,另一只躯体只剩下< /p>


1/4


。一对神兽均无首,神兽残长


94



3


厘米,残高

54


厘米,体态丰腴饱满,跪卧姿。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墓前石

刻群是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墓,晚至清朝都有,年代跨越大,此石像反映其


细节的部 分均遭到破坏,且体型偏小,因此仅从石像辨别具体年代比较困


难。《潜山县志》载“唐 霍国公柴绍墓,相传在太平山”,“韩刺史墓在太


平山,未详”,据《县志》记载县博物 馆地带就是旧时的太平山,因其范围


较大,史料记载模糊,要对此坟冢考证还是颇有难度 ,如今这里也是绿野覆


盖,松树成林了。




三、乔元、桥玄和乔公墓考释




碑中质疑“乔元”是否是乔公墓主。那么“乔元”是谁呢?碑 记中的


“乔元”就是《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多次提及的后汉有名的“太尉桥


玄”,其理由有三点:一、清人避讳,因其圣祖名玄烨即康熙皇帝,因而清


人书中讳“玄”作“元”,乃成定例



二、古时“桥”姓后改 为现在的


“乔”姓,桥与乔两姓实为一姓;三、碑记中提到《汉书》


、《魏志》中


载有乔元,但《汉书》和《后汉书》中均没 有关于乔元的记载,查阅史料也


都没有发现乔元其人其事,只有《后汉书》和《三国志》 中记录有桥玄,并


与碑记中所载乔元除人名外,其他都是相同。如碑中所记“汉书乔元传 字公


祖梁国睢阳人”,查《后汉书·卷五十一桥玄传》中有“桥玄字公祖,梁国


睢阳人也



”记载,碑中所记“魏志曹公军谯遗 使以一太牢祀墓”,查《三


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七年春正月,公军谯??治睢阳渠 ,遣使以太牢


祀桥玄。进军官渡”。综上所述,无疑碑记中所指乔元即为后汉桥玄。



根据《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记载:桥玄( 公元


108



183

< br>),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今河南商丘南),是汉末著名人物,其父亲


桥肃是东莱 太守,祖父桥基是广陵太守。他年轻时为梁国郡一个县功曹,后


自荐为从事查处梁冀党羽 陈相羊昌罪行,一举成名。恒帝时期历任齐相、上


谷太守、汉阳太守、将作大匠(掌管宫 室修建之官),恒帝末年,举荐为度


辽将军,特赐可使用黄钺的权力,击退了鲜卑、匈奴 和高句丽的侵扰,在职


三年边境安宁。灵帝时期任司空、司徒,光和元年拜太尉,声名远 播。升迁


为太尉后,因疾病免职,改任太中大夫,在家养病。桥玄性直脾躁,不拘小


节,谦虚勤俭善待下级,子弟族人没有担任很高职位的。桥玄于光和六年去

< br>世,终年七十五岁。殡葬极其简单,身前也没有财产,当时被很多人称赞。


桥玄有 两个儿子,大儿子桥羽,做官做到任城王的相国。小儿子在十岁外出


游玩途中被劫持,劫 匪要桥玄拿钱赎人,桥玄不妥协,后来小儿子就被劫匪


所杀害。桥玄拜见皇帝,请求向天 下下令:“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



4

< br>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于是诏书发布了这个命令,


以后就 再没有这种事发生。




桥玄与 魏武帝曹操关系密切,魏文帝曹丕对桥玄也有高度的认知。学生


认为桥太尉对这两代人是 起到了一定的精神鼓舞的作用。《三国志》中两次


提到了祭拜桥玄,一次是建安七年(公 元


202


年)武帝曹操祭拜,遣使以太


牢祭奠桥玄。根据《大戴礼记》之《曾子天圆》记载“诸侯之祭,牲牛,曰


太牢;大夫之 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这说明了


“太牢”是高级别的祭祀礼节 了。曹操在祭文中说到“吾以幼年,逮升堂


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 ,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


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 之言:‘殂逝之


后,



路有经由,不以 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


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 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


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 心陵墓。裁致薄奠,公


其尚飨?”⑻通过这篇祭文,我们就可见曹操对于桥玄的感情是怀 才遇知己


的感情,当年曹操地位很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他曾经去拜见桥玄,桥


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对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

者,其在君乎?”⑼所以曹操常常感叹桥玄是他的知己。那年正好是官渡之


战结束, 曹操运用战略战术使自己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亲手缔造了以少


胜多的著名战例——官 渡之战,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他不仅证实了


自己的雄才韬略,也迫切的想安定天 下,所以这时他以太牢之礼祭拜桥玄是


以官渡之战的辉煌成果来感谢桥玄的知遇,祈求保 佑早日平定天下。第二次


是黄初六年(公元


225


年)文帝曹丕祭拜桥玄,那年是曹丕率军攻东吴,由


淮水欲入长江,“是岁大 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⑽然后过梁


时祭拜桥玄,此时的祭拜意味深长,桥 玄为曹操知己,桥玄死后四年(公元


187


年)曹丕才出生,像 这样从未谋面,只通过言传而产生了敬仰,可见桥


玄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曹丕祭拜父亲 的故知,并重用“太牢”之礼,体现


了曹丕对于桥玄的敬重之情。或是当年父亲怀才不遇 ,你桥太尉能够褒扬,


给予肯定。而我出征东吴,却遇冰封河道,船不能进,满腔抱负不 得施展,


因此也来祈求你保佑。



据唐 代杜佑的《通典·职官志》之一《封爵篇》记载:“公”作为一等


爵号延续了夏商周三个 朝代,秦汉废止。但“公”同样又可以理解为对人的


尊称,如同称关羽为关公一样。因此 ,可以基本认为此碑中所记“后汉乔公


墓”并不是真正的封号“公”,只是对乔姓老爷子 尊称为乔公。碑记中提及


“《魏志》中记载曹操祭拜,墓葬好似在睢阳,难道这个桥公是 别人,又或


者是迁徙来此?” 那么墓主人是否就是史料记载鼎鼎大名的桥玄呢?是否< /p>


就如碑中所疑问的从河南商丘一带迁徙来到了安徽潜山呢?学生认为此后汉



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13: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3649.html

重修胭脂井亭碑记考课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