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一)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2 08:57
tags:

-

2021年2月12日发(作者:space是什么)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


(


)


【内容提要】



抗战时期,中 国社会被分为三大块: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在国


统区,译作一再遭到查禁,译者遭 到种种恐怖迫害;解放区的出版条


件差,


又时常受到国民党的文 化



围剿




在沦陷区,


殖民者明确规定要


移植优于 本土文艺的日本艺文



,造成日本文学翻译的畸形繁荣,而


反法西斯文学的译介环境则险恶艰辛。在抗日救亡精神的感召下,三


大块的外国文学翻译事业在艰难地进行着,并在炮火中取得了可观的


成就。



【关键词】抗日战争


/


国 统区


/


解放区


/


沦陷区


/


翻译文学



一引言



抗战时期,中国社会被分为三 大块,即国民党统治的抗日大后方、共


产党控制的解放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本侵略 军占领的沦陷区。


国统区主要指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它受国民党的统治,流行以欧< /p>


美为代表的西洋文明;解放区指的是延安以及华北、华中、华南敌后


抗日根据地,以受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文化影响为主,处在文化相对封


闭的状况中,


还时常受到国民党的文化



围剿

< p>


和文化封锁;


沦陷区是指


伪满洲国、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以上海、南京为中心


的华中沦陷区,以 及武汉、广州等地,这些区域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控


制,日本在文化上实行殖民主义渗透。 从总体上说,国统区和解放区


的抗日和救亡意识都很强烈,即使在沦陷区,民族主义和殖 民主义的


冲突也非常激烈。基于文化(文学)建设之难以进行的战争状态,不

< p>
少学者想当然地以为,翻译文学的成果不值一提,而沦陷区的翻译文


学连同 沦陷区文学一样,更被打入历史的另册。这样的观念与事实是


不相符的。抗战的爆发,的 确中断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但同时,中


国现代文学又以新的方式突进,



战争


……


使中国在为了抵抗 帝国主义的


入侵中进入了全面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动员之中





这其中就

包括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事业。


不同区域的译者在民族危难的历史时期,


以顽强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翻译了一大批外国文学精品佳作,笔


者据《民 国时期总书目(


1911



1949< /p>



》一书统计,抗战


8

< br>年间,所译


各类文学书目多达


1150

< br>种。


而一向被视为生荒地的沦陷区的文学翻译


也异常繁荣 :在日本控制下的沦陷区,自我言说的空间相对狭隘,民


族国家意识弱化,文学中的民族 形象相对模糊,民族国家话语与政治


意识形态话语基本上处于分离状态。但这并不妨碍外 国文学、尤其是


日本文学的译介研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翻译家和学者通过改变工


作方式,继续从事外国文学的译介研究,如转入地下,以隐蔽的方式


译介研究抗战文学,或在战火中继续经典文学的译介,如朱生豪;另


一方面是日伪当局在 政策上扶植日本文学的译介研究工作。当然,在


沦陷区,


不容忽 视的,


也有不少中国翻译家以丰富中国新文学为动力,


积极译介 日本文学。在他们看来,日本既然比中国抢先抵达现代,在


文化上必然有其优越之处。只 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不少译者很难将


现代性与殖民性区隔开来,错误地把现代性等同于 日本性,从而产生


民族认同上的危机。从总体上讲,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这三大区< /p>


域的外国文学译介研究,都显示出选择性的操控和压抑性质。



二国统区的翻译文学



1938



3



27


日,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


成立 宣言切


实表明中国抗战文艺工作者试图将抗战的文化事业融入到世界反法西


斯潮流中,支持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和立场,以


及与世界 反法西斯的文艺家携手共进的迫切愿望,并号召中国翻译界


加强团结,奋力抗敌,



在增多激励与广为宣传的标准下





把国外的


介绍近来 或把国内的翻译出去




< p>
文协



成立时发布的


《告 世界文艺家》



《致日本被压迫作家的公开信》等函件与决议, 由盛成、戈宝权等译


为英、法、德、俄、世界语等文字,发表于世界各大报上。此后,< /p>






多次致电国际作家保障文化自由协会以及苏联、英、法等国的文化


组织 ,


感谢他们对中国抗战的声援。



文协



还多次声援西班牙人民反法


西斯的正 义斗争。译协报刊杂志发表文章阐述抗战文学出国的意义。


《抗战文艺》



2


卷第


3

< br>期的



每周论坛



专栏就发表了一组这样的文章,


如蓬的《翻译抗战文学到外国去》

< p>
、权的《加紧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工


作》




在抗日救亡的危急关头,


译介世界反法西斯 文学成了国统区一个热点。


翻译苏联反法西斯文学的有曹靖华、戈宝权、王语今、葛一虹 等人,


翻译英国反法西斯文学的有马耳、铁弦等人,翻译法国反法西斯文学


的有马宗融、金满成等人,翻译日本反战文学的有夏衍、胡风、适夷


等,


从世界语翻译反法西斯文学的有胡愈之、


孙用等,

< br>陈瘦竹、


方敬、


秦似、彭慧、穆木天等也翻译过部分世界 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和优秀名


著。这支队伍遵循



合于我们社会





足救时弊


”③


的原则,从事反法


西斯文学的译介工作和世界名著的译介工作。据统计,抗战八年译介


出版的外国 文学作品达


700


多种,其中,俄苏作品最多。苏联是当时


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战斗堡垒,中国人民与苏联人民命运相关,休戚


与共。当时,中国抗战文艺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苏联作家的


反映苏联人民反法西 斯斗争生活的短篇小说、诗歌、戏剧,还出版过


较多的长篇小说和多幕剧作,诸如《俄罗 斯人》


(剧本,西蒙诺夫作,


桴鸣译)



《侵略》


(剧本,李昂诺夫作,曹靖华译)

< br>、


《虹》


(小说,瓦


希列夫斯卡 作,曹靖华译)



《复仇的火焰》


(小 说,巴甫林科作,茅盾


译)



《不朽的 人民》


(小说,葛路斯曼作,林凌译)


。肖洛霍夫的一部


未完成的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


,以苏联卫国战争为题材,陈瘦竹翻


译了其中的一节,发表在《时与潮文艺》第


3

< br>卷上,以激励我国读者


要像苏联英雄那样,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值得注意的是, 该时期俄


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译介成果也异常丰盛。主要译作有普希金的《上尉

< p>
的女儿》


(初译本为


《甲必丹女儿》



孙用译)



《欧根


·


奥涅金》


(吕荧译)



《普希金诗选》


(余振译)



《青铜骑士》


(穆木天译)等,莱蒙托夫的


《抒情诗选》


(余振译)



《毕巧林日 记》


(卞之琳译)



《恶魔》


(穆木天


译)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郭沫若、高植合译)



《安娜

< p>
·


卡列尼


娜》


(高植译)



《复活》


(高植译)



《哥萨克》


(吴岩译)


、< /p>


《托尔斯泰科


学杂文集》


(陈源译)等, 契诃夫的《樱桃园》


(焦菊隐译)等。此外,


涅克拉索夫的《在 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


(高寒译)


、赫尔岑的长篇

< p>
小说《谁之罪》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两兄弟》


( 耿济之译)



《地下室


手记》


(耿济之译)



《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


(荃麟译)等也都有了译


本。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的译本是


1937



5


月由上海潮锋


出版社出版的段洛夫、陈非璜据日译本转译的中文本,书前有苏共中


央执行委员会会长彼托洛夫斯基的序言、译者写的


< br>著者略传与其创作


过程




同年


6


月该书订正再版,

< br>1939



5


月推出战时订正初 版,


1940



1941


年先后在孤岛再版。另外,苏联的儿童文学也有不少译本,根据


苏俄文学作品 改编的电影和剧本的上映或上演,也吸引了很多观众。



中国与 法国都遭受法西斯侵略者的蹂躏,因此,法国反法西斯文学作


品也受到了中国抗战文学翻 译界的重视,并形成译介热潮。法国作家


创作的反映法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的作品,诸 如短篇小说《土伦》



中篇小说《海的沉默》

< br>、剧本《巴黎的搜查》等,也译载于当时中国报


刊杂志上。


日本人写作的揭露或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文章、


作品,


自 然受到中国译者的重视。


桂林新知书店于


1940


年出版中村义夫等人


写的、


林植夫译的


《敌军士兵日记》



西安出版的谢冰莹主编的


《黄河》


杂志


1940


年第


2


卷第


4




日本反战文学



专号上的译作,主题都是揭


露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1938


年,汉口的新国民书店出版


了《日本反侵略作 家鹿地亘及其作品》


。鹿地亘的报告文学《追念日本


三志士》< /p>



1940




《文学的感想》抨击了丹羽文雄之流鼓吹战争的丑恶


行径;另一 篇报告文学《叛逆者之歌》



1945


)则取材于作者参加南宁


战役的亲身经历;小说《前进,又前进!




1943


)如实描写了反战日< /p>


本兵,以及他本人在前沿阵地所从事的对敌宣传工作。该时期译介的


美国文学作品近


30


种,


诸如德莱塞 的


《美国的悲剧》



《嘉丽妹妹》


等,


马尔兹的《实情如此》



《舟会》等,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



《人


鼠之间》



《月亮下去了》


(共有


3


种译本)



海明威的


《战地春梦》



《战


地钟声》



《第五纵队》



《蝴蝶与坦克》


等。


马耳译的


《故园》



冯亦代、


袁水拍合译的《金发姑娘》


,张尚译的《良辰》


,汇集了英法和欧洲其


他国家战时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和独幕剧。捷克斯洛伐克、挪 威、


瑞典、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战时文学作品也相继译介。


由于德国发起了二战,其时各国纷纷与德国断交,文化交流也受到了


阻隔。我国 译界不能及时了解同时代德国作家作品,就集中译介德国


古典作家作品。该时期所出版的 小说集《德国名家小说集》



《德意志


短篇小说集》



《德国短篇小说选》等就体现了这一特点。集中 译介的


作家是歌德、席勒、霍普特曼、沃尔夫、艾兴多夫、施托姆等。总之,

< p>
这些作品涉及国家之多、文体之齐备,实属罕见,正如茅盾当年所描


述的:



我们的翻译文库,真可以说一句:琳琅满目。


”④


中国从翻译


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尤其是从苏联的反 法西斯斗争文学作品中,了解


和认识了世界,对于自身投入抗日救亡、抗日民主运动,起 着激励的


作用。在国统区,虽然这些作品一再遭到查禁,译者遭到



种种的恐怖


迫害



,但也



没有阻止住苏联文学作品的翻译思潮





同时,这些译< /p>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2 08: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42320.html

抗战时期翻译文学述论(一)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