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长与《山海经》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骇
(
h
à
i
)
疮
疤(
< br>chu
ā
ng
)
掳
(
l
ǔ)
诘
问(
ji
é)
孀(
< br>shu
ā
ng
)
惧
惮
(
d
à
n
)
玑(
j
ī)
霹雳
(
p
ī<
/p>
l
ì)
震<
/p>
悚
(
s
ǒ
ng
)
懿(
y
ì)
僧
恶(
z
ē<
/p>
ng
)
颈(<
/p>
j
ǐ
ng
)
p>
灸(
ji
ǔ)
矩(
j
ǔ)
二、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
四、词语积累
悚:害怕。
掳:把人抢走。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
郑重:严肃认真。
渴慕:非常思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
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惶急:惊慌急迫。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空前:前所未有。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疏懒: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
五、文学常识
1
.作者简介
鲁迅(
1881
~
1936
)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
第一次使用
“鲁迅”
笔名,
中篇小说
《阿
Q
正传》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
《彷徨》等。
本文是鲁迅先生于
1926
年
9
月
< br>18
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这篇文章最早
发表
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
p>
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六、文章内容及文章主旨
1
、本文主要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p>
事
人物性格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切切察察的毛病
饶舌多事
不大佩服
摆成“大”字的睡相
粗俗、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的规矩
善良真诚
不耐烦
欲扬先抑
讲“长毛”的故事
无知、淳朴
特别的敬意
为
“我”
买
《山海经》
热爱关心孩子
新的敬意
2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
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
敬、感激、思念之情。
七、写作特色
1
.欲扬先抑,真实写人
作用:使描写的人物——阿长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
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2
.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对她的称呼的由来,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写
了元旦的古怪仪式,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写了她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写了她谋害
“我”的隐鼠,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她没有文化、
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 br>
3
.叙述语言的妙用
一般说来,散文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叙述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等来刻画人物性
p>
格。但省去不必要的描写而改用叙述性质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也会获得成功。
八、简答题
1.
阿长形象:阿长是一个很不幸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他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
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2.<
/p>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答:“我”知道阿长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表明了“我”心存隔膜乃
至轻视阿长,对阿长
没抱希望的心理。
3.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
的心情
答:“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
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p>
4.
为什么不详细描写阿长去买书的过
程
答: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
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
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
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
神力”。
< br>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里的“神力”指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阿长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长
妈妈的敬佩和爱戴。
6.
< br>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这是作者儿时念念不忘,梦寐以求的书,得之心喜;阿长将作者无意说的话放在心上,
并找来书,体现阿长的热情
,
仁慈
< br>,
乐于助人以及她对
我
的关爱之情,以及作者对阿长的感
激之情,别人
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敬佩之情;对儿时、对阿长的回忆。
所以
p>
这四本书
,
乃是我
最初得到
,
最为心爱的宝书
7.
统观全文,作者想要表达内心对长妈妈的
感情到底是怎样的呢作者这样谋篇布局有什么
用意呢
答: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先抑后扬,这种手法就是“欲扬先抑”,
p>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
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
抑处落笔。一方面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
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更加
酣畅、深沉。
8.
课文前半部分,
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
她的同情与怀念吗
答: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一是写作时的眼光。
“憎恶”“讨厌”是儿童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了阿
p>
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是很不适合儿童心理的,但心是好的。
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
描
写中饱含同情。
9.
“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
安她的魂灵!
”赏析。
答: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永恒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
凝聚
着
“我”
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
,
寄托了
“我”
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
.
抒发了对阿长的感激、敬爱
.
< br>
10.
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
/p>
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
、
“讨厌”
,又是“不耐烦”
、
“麻
烦”
,如用“妈妈”
称呼,名不副实,将“阿长”与《山海经》
连接,看视矛盾,却令人好奇。用“阿”字有亲
昵的意味,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
46
岁的中年人的口气。
四、语段阅读
< br>(一)文中作者“憎恶”
、
“讨厌”阿长的原因是:
p>
(
1
)
;
(
2
)
p>
;
对阿
长产生敬意的原因又是:
(
3
)
;
(
4
)
;
(
5
)
p>
。
(
1
p>
)
我一定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
2
)
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
(
3
)
常常对我讲
p>
“长毛”
。
(
4<
/p>
)不料她还有这样(脱下裤子,站在城墙上,外面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神力
。
(
5
)给我买来《山海经》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二)阅读课本
42
页
19
段第
27
段
1.
当“我”听到阿长买了《山海经》后,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请用
原文回答并指出这句话所用
的修辞方法。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比喻。
<
/p>
2.
“我”对阿长产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我”对阿长的评价是什
么(用原文回答)
因为“别人不肯做……她却能够做成功”<
/p>
,所以对她产生新的敬意。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3.
阿长为“我”买来《
山海经》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朴实,善良,关爱孩子。
4.
结尾一句是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情
抒发了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5.
“别人不肯做”中“别人”指
远房叔祖和家里除阿长以外的人。
6
.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在内。
”这里的省略号的作
用是列举省略。
7.
概括选文中“我
”对阿长思想感情的变化由鄙视到敬意。
六、中考链接
8
、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
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3
分)
答: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
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对阿长心
存隔膜乃至轻视。
9
、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说说
它们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3
分
)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10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1
分)
;“这
又
使
我
发
生
新
的
敬
意
了
”
中
的
“
这
”
指
代
的<
/p>
是
:
指
阿
长
为
“
我
”
买
来
了
《
山
海
经
》
的
事。
;
11
、文
段最后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3
分)
答: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
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
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
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
“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老王》复习材料
一
生字词
肿胀(zhǒng)(zhàng) 翳(yì)
干校(gàn)骷髅(kū)(lóu) 滞笨(zhì) 攥着(zuàn)缠(chán)
惶恐
(huáng)
荒僻(pì)取缔(dì) 镶嵌(xiāng)(qiàn)
捉摸(zhuō)(mō)侮辱(wǔ)(rǔ) 愧怍(kuì)(zuò)
二、多音多义
落下(là)
绷带(bēng)
转身(zhuǎn)
落
沦落(luò)
绷
转
转动(zhuàn)
落枕(lào)
绷脸(běng)
转文(zhuǎi)(说话时喜用文言词句
)
勉强(qiǎng)
强
强国(qiáng)
倔强(jiàng)
三、形近字
伛(yǔ):伛偻
怍(zuù):愧怍
僻(pì):荒僻
缔(dì):取缔
枢(shū):枢纽
炸(zhà):炸弹
噼(pī):噼啪
谛(dì):谛听
讴(ōu):讴歌
诈(zhà):欺诈
避(bì):避难
蹄(tí):马蹄
四、词语解释
伛:弯
(
腰
)
曲
(
背
)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凑合:将就。
攥住:用手握住。
凑合:将就。
五、文学常识
杨绛,原名杨季康,生
于
1911
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
堂?吉诃
德》
,散文集《干校六记》
、
《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
。
钱钟书(
1910
—
< br>1998
)
,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
》和学术著作《谈艺录》
、
《管锥编》等。
六、文章主旨。
1
、这篇散文以
“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回忆了
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
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
/p>
表现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
和尊重
p>
。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
幸者
。
2
、
文章主要记叙了“我”与一位靠踏三轮维持生活的老王之间相处的几件小事,赞扬了像老王那
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他们都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表达了
“我”对
老王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
。
七、人物形象概括:
1
、“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一句话概括。
明确:
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
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2
、文中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p>
善良、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严于自省和解剖自己。
八、结尾的含义。
几
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剖析: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
让他们也过
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
,所以感到愧怍。
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和对老王的无比同情与敬爱。
九、老王的“苦”与“善”
。
1
、
老王的“苦”
(
1
—
4
段)<
/p>
:
(
1
)生活艰苦
①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
车;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
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
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居住条价差,
住在荒僻的小
胡同,塌败的小屋。
(
2
)精神凄苦
失群落伍、单干户、老光棍、被人瞧不起,不被人重视。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
2
、
老王的“善”
: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
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
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③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
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
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
3
、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
苦:逻辑顺序。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
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艰难;三是
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
善: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为人善良。
十、
作者的“善”
。
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②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了他大瓶鱼肝油;③老
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作者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
活;⑤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同情、尊重老王)
十一、重点语段阅读:
(一)阅读第
1
~
7
段,完
成下列习题。
1
、
< br>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
也许是得了恶病,
反
正同是不幸,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剖析:此句表现了老王的不幸遭遇。句中的两个“也许”表示猜测,表明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
他也不被人重视。不管眼睛瞎的原因是从小营养不良,还是得了恶疾,都让人同情。
“而后者该是
更深的不幸”
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
有病没钱治,只能忍受眼疾的折磨,直到眼睛瞎掉,
这该是怎样痛苦的煎熬。
2
、
“他送的冰比他的
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
“前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答案:前任,是指在现在担任某职务的人之前担任这个职务的
。本是干部职务的词语,这里用在
送冰人身上,可说是简练,
大
词小用,幽默风趣
。
3
、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
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
“我送钱先生看病,
不要钱。
”
我一定要给钱,
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
“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