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战略与相关政策(doc 142页)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1 21:43
tags:

-

2021年2月11日发(作者:你是谁的英文)









< br>目



项目号:


G



0105



05712







中国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






































全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信息中心



1


/


143




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










中国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战略及相关政策研究


























项目号:


G



01 05



05712


资助者:


美国能源基金会


< p>
执行者:


全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信息中心






二○< /p>



二年六月











摘要


………………………………………………………………………… …………………


1


总报告



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结构调整战略及政策研究


……………………… …


5


前言……………………………………………………………… ……………………


5


一、中国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 …………………………………………


6


aaaa


(



)


基本情况…………… …………………………………………………………


6


aaaa


(



)


中国工 业结构调整与能源节约………………………………………………


9

aaaa


(



)

< br>存在问题………………………………………………………………………


13


二、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和重点…………………………

< br>14


aaaa


(


< p>
)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p>


14



aaaa


(



)


工业行业结构调整…………… ………………………………………………


16


aaaa


(



)


能源工业结构 调整……………………………………………………………


17


aaaa


(



)


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


22

< p>
三、若干政策措施……………………………………………………………………


30


aaaa


(



)


技术政策………………………………………………………………………


30


aaaa


(



)


节能政策…………………………………………………………… …………


31


aaaa


(

< p>


)


能源政策………………………………………… ……………………………


32


分报告一



中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对减 少能源消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35


前言……………………………………………………………………………………


35


一、钢铁工业概况……………………………………………………………………


36


aaaa


(



)


钢铁工业产品产量和主要设备…………………………………… …………


37


aaaa


(

< p>


)


产品结构………………………………………… …………………………


38


3


/


143


aaaa


(

< br>三


)


工艺技术装备结构……………………………………… …………………


40


aaaa


(



)


企业组织结构…………………………… ……………………………………


40


aaaa


(



)


能源消费现状及能源结 构…………………………………………………


41


二、钢铁工业 结构调整成效…………………………………………………………


43

< br>aaaa


(



)


提高生产集中度……………………………………………………………


44


aaaa


(



)< /p>


企业生产工艺结构日趋完善………………………………………………


44


aaaa


(



)


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


45


aaaa


(


四< /p>


)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


46


aaaa


(



)


钢铁工业布局进一步改善…………………………… ……………………


46


aaaa


(< /p>



)


结构调整对节能的贡献……………… ……………………………………


47


aaaa


(



)


影响结构调整的制约因 素…………………………………………………


51


三、钢铁工业 结构调整规划和发展战略基本框架…………………………………


52

< br>aaaa


(



)


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52


aaaa


(



)< /p>


结构调整目标………………………………………………………………


52


aaaa


(



)


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62


aaaa


(


四< /p>


)


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对改善环境的作用……………………………… ………


72


分报告二



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政策措施


………………………


75


前言…………………………………………………………………… ………………


75


一、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

< p>
(


设备


)


的界定及《淘汰 目录》的制定原则……


76


aaaa


(



)


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 /p>


(


设备


)


的界定 ………………………………


76


aaaa

(



)


强制淘汰…………………… ………………………………………………


76


aaaa


(



)


制定《淘汰目 录》的依据和主要原则………………………………………


76


二 、中国淘汰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77


aaaa


(



)


淘汰工作开展的现状…………………………………………………………


77


aaaa


(



)


目前淘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82


三、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86


aaaa


(



)


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 的必要性……………………


86


aaaa


(



)


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的可行性……………………


90


四、二○一○年以前的淘汰目标……………………………………………… ……


91


aaaa


(



)


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达到的 节能目标……………


91


aaaa


(



)


未来十年部分主要耗能行业需淘汰 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


92


五、淘汰高耗能落后技 术、工艺和产品(设备)政策措施的建议……………


93


aa aa


(



)


加 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淘汰工作的政策措施………………………………


93


aaaa


(



)


加快制定国家能效标准的进度……………………………………………


98 < /p>


aaaa


(



)


加大对淘汰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98


aaaa


(



)


加大对淘汰工作的宣传力度………………………………………………


99


aaaa


(



)


加强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 ………


100


aaaa


(

< p>


)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


100


附录


… ………………………………………………………………………………………


101


aa










5


/


143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第二产业的比重达


50%


以上,但中国工业整体素


质不高,能源密集行业比重较大,用能设备落后 的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总体能耗高、效


率低、污染重,环境压力加大。今后一段时期,能 源节约、减缓排放的基本思路:一是


合理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工业内部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耗能行业,大幅度降低资源 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二是


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


依 靠淘汰老旧设备,


削减小型、


分散、


工 艺落后的污染源,


推广高新技术,把住新建项目能耗关,通过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 益,控制能源消


费的增长。三是优化一次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清洁化方向 发展。



节能是保护环境和减排温室气体的有效措施。通过努力 ,


“十五”期间,主要用能


产品单位能耗将有较大幅度降低,每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


2000


年的


2.68tce


降至


2005


年的


2.20tce



1990


年不变价)



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

3.4


亿


tce



年均节能率达


4.5%



其中 通过高耗能行业技术进步形成的节能量约


1.0



1.5


亿


tce




钢铁工业是中国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 作用,二十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钢铁工业是高耗能行业之 一,年耗


能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0%


左右;


其能源费用是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钢铁


联合企业的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已达到


30%


左右。因此,节约能源、降低单位产


品能耗是增加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钢铁 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990



2000


年是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的十年,钢产量从


6635



t


增加 到


12850



t

,钢铁制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钢材生产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过剩,


钢 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数量,而是品种、质量和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因此,


未来 钢铁工业发展的重点将转移到结构调整和结构优化,以及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


和效益 。




1990



2000


年是中国钢铁工业由“规模扩张”逐渐进入到以“ 结构调整”为中心的


十年。重点进行了发展转炉炼钢,淘汰平炉炼钢和增加市场急需钢材 品种的产品结构调


整;大力发展以钢水连铸、高炉喷煤和钢材连续轧制为代表的现代冶金 技术,进行了工


艺技术装备调整;进行了以提高钢铁生产集约化程度和集中度为目的的企 业结构调整。


钢铁工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带来


了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0


年钢铁工业能源消耗量达到



12960



tce

< br>。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钢铁工业


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吨钢综合能耗由


1990


年的

< br>1.611tce


降到


2000


年的


1.18tce


。根据对


1990



1999


年的分析,结构调整取得的 节能效果占同期节能量的


75%


左右。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还较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


定的差距,要通过进一步的结构调整,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尽快全面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十 一世纪初是中国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预计钢铁产量将有一定的增


长,单位产 品的能源消耗将进一步下降。钢铁工业将加速进行企业规模调整、采用先进


工艺和技术、 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设备,能源消耗水平将有较大改善,技术经济指


标全面赶上世界 先进水平。


由于钢铁工业持续多年强化节能工作,


能源浪费已明 显减少,


只靠加强管理即可节约大量能源的时代已经过去,


技术 进步和结构调整将起越来越大的


作用。



在高耗能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高耗能落后技术、


工艺和产品


(设 备)


同样导致能耗高、


效率低、污染重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


7


/


143


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的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 和产品(设备)工作是中国产业


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节约能源,促进技术进步,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


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大量落后的技术、工 艺和产品(设备)如不能尽


快淘汰,将对我国的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造成严重 影响。



为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保护 环境,


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生产技术、


工艺、装备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指导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国内工商企业在国际上的

< p>
竞争力,二十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工


作的政策法规,发布了多批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的目录,淘汰工


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淘汰目录》的发布实施是国家重要的产业政策和有效的宏观

< br>调控手段,对当前中国工业结构调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

由于国家有关淘汰工作的政策措施尚不够完善、监督管理和宣传工作力度较小等原因,


致使淘汰工作远未取得预期效果,距加入世贸组织(


WTO




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纲要》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为使中国的技术和装备水平尽快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报告对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政策措施提出了


建议。



总报告









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



结构调整战略及政策研究

















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



9


/


143


结构调整战略及政策研究













能源是 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结构以煤为


主的国家,也 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能源开发和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在给中国


经济可持续发展 带来日益沉重的压力。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节约和污染治理 问题。


“九五”时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下降了

< p>
30%


,年节能率达到


7.6%

< br>,节约和少用能源


4.1


亿


tc e



ce


——标准煤)



“九


五”期间节约和少用能源量主要来自于经济结构 调整形成的结构节能,技术节能仅占


五分之一左右。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第 二产业的比重高达


50%


以上,但


中国 工业整体素质不高,能源密集行业比重较大,用能设备落后的问题仍然存在,导


致总体能 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环境压力加大。今后一段时期,能源节约的基本思


路:一是合理 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在工业内部加快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耗能行业,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


放强度。二是加强高耗 能行业的结构调整,依靠淘汰老旧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


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高新 技术,把住新建项目能耗关,通过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 三是优化一次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清


洁化方向发展。


节能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通过努力,“十五”期间,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


合能耗有较大幅度降低,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


2000


年的


2.68


tce


降至


2005


年的


2.20tce< /p>



1990


年不变价)

< br>,


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


3.4


亿


tce



年均节能率为


4.5%



其中通过高耗能行业技术进步,形成的节能 量约


1.0



1.5

< br>亿


tce



< br>本研究报告除了对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结构调整进行综合性战略研究之外,以钢


铁行业为例,对高耗能行业


“节能、降耗、减排”


作了深入研究 。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企业组织结构、产品品种结构、生产工艺结构、技术和装备 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和


减排的潜力仍然十分可观,预计到


200 5


年,年节能量可达


3600



tce


,年减排二氧化


2556



t


。钢铁行业的案例研 究对于其它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 报告的另一分报告是《淘汰高能耗落后技术、工艺、产品


(


设备


)


政策措施》



淘汰高耗能落后的技术、工艺、产品(设备)是中国工业加快结构调整,节约能源、减


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近


20


年来,中国政府部门发布了 一系列淘汰高耗能落后


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目录及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取得了一定 成效。由于淘汰工作


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够,致使淘汰工作远未取得预期 的效果。该报告的


重点是完善淘汰工作的政策措施,强化监督管理,以促进淘汰工作的开 展。



促进节能和减排工作,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节能激励机制,


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 机制。


二是加强法制建


设,引导和规范用能行为,组织修订《中 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制定主要工业用能设


备能源效率标准, 为实施淘汰高耗能产品,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源效率标识制度提供


技术依据。三是推广 重大节能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对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


示范与推广。四是依法 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继续发布淘汰高耗能落后技


术、工艺和产品(设备) 目录,加强对淘汰工作的监督检查。




一、中国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



< /p>


(



)


基本概况




1996



2000


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均呈现下降态势< /p>



2000


年,中国一

< br>次能源生产总量为


10.7


亿


t ce


,发电量


13556


亿

< p>
kWh


;能源消费总量为


13.0


亿


tce


,电


力消费量为


13466


亿


kWh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年均递减率为


3.32%



能源消费总量年均


递减率为


0.49%



低耗能行业发展迅速、


优 质能源比重提高、


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下降,


是中国能源弹性系 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五年间,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减少量高达


4000


tec


,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减少


635



tec


,能源生产递减高于消 费递减。二次能源中电力


生产量和消费量继续增长,“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 p>
6.10%


,电力弹性系数


0.738

< p>
,年


均增加量近


700


亿


kWh





1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11


/


143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能源生产总量




tce


103922


104844


107256


111059


118729


129034


132616


132410


124250


109126


106988


原煤



72.43


74.10


74.30


74.00


74.60


75.30


75.20


74.10


71.90


68.30


66.60


构成(以能源生产总量为


100



%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19.01


1.96


4.80


19.20


2.00


4.70


18.90


2.00


4.80


18.70


2.00


5.30


17.60


1.90


5.90


16.60


1.90


6.20


17.00


2.00


5.80


17.30


2.10


6.50


18.50


2.50


7.10


21.00


3.10


7.60


21.80


3.40


8.20


资料来源:国家 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1





一次能源中煤炭比重下降,能源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 p>
。国家对煤炭行业实行关井压产


政策,重点对乱挖乱采、安全措施不完善、 矿工伤亡率较高的小煤窑加大了关停措施,


使煤炭产量和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 降低。与


1995


年相比,


2000< /p>


年一次能源


生产总量中原煤产量的比例由


75.3%


降为


66.6%


,减少


8.7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加大


了对石油 、天然气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使优质能源产量及其在能源生产结构中


的比例逐年 增加。与


1995


年相比,


2000< /p>


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原油的比例由


16.6%


上升到


21.8%


,增加


5. 2


个百分点;天然气由


1.9%


上升至


3.4%


,增加


1.5


个百分点;水


电的比例由


6.2%

上升至


8.2%


,增加


2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加大对国外优质能源的利


用,增加了原油进口,因 而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与


1995


年相比,

< br>2000


年能源消费总


量中煤炭的比例由


74.6%


降至


66.1%


, 降低


8.5


个百分点;石油的比例由


1 7.5%


上升至


24.6%


,增加


7.1


个百分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例都提高了

0.7


个百分点。



——中国水电 总装机容量已由


1980


年的


2032



kW


增加到


2000


年的


9549



kW



增长了


370%


;发电量由


1990


年的

< br>1267


亿


kWh


增加到


2000


年的


2224


亿


kWh


,增长


75%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


6


台,装机容量


442



kW


;运行中的核电 机组


3


台,装机容


< br>210



kW


,发电量


141


亿


kWh





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能源消费总量




tce


98703


103783


109170


115993


122737


131176


138948


138173


132214


130119


130297


原煤



76.19


76.10


75.70


74.70


75.00


74.60


74.70


71.50


69.60


68.00


66.10


构成(以能源消费总量为


100



%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16.62


2.05


5.14


17.10


2.00


4.80


17.50


1.90


4.90


18.20


1.90


5.20


17.40


1.90


5.70


17.50


1.80


6.10


18.00


1.80


5.50


20.40


1.80


6.30


21.50


2.20


6.70


23.20


2.20


6.60


24.60


2.50


6.80


资料来源:国家 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1





——到


2000

年底,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量达


610


< br>m


2


;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



2600



m


2



居世界第一位。


全国太阳光伏电 池组件的年生产能力达到


5000kW



“九


五”期间,中国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约为

50%


;到


2000


年底累计


建成


26


个风电场,


形成了


34



kW

< br>的发电能力,


全国累计安装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


19


万多台。到


2000


年底,全国共建成近< /p>


1000


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形成年产


6


亿


m


3

< br>沼气生产能力。全国累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1300


多处 ,其中地热采暖面积已逾


1000



m


2


;地热电站总装机容量约


3



kW



2000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了能源


供应能力约


1000



tce




——燃煤电厂供电煤耗已由


1995


年的


412gce



kWh< /p>



下降到


2000


年的


394gce



kWh



年节约


2000


万< /p>


tec



中国热电联产供热机组总容量已 达


2494



kW


占火电机组总容量



12.2%


,总发电量约


1200


亿


kWh


,供热量


10.4


亿


GJ



GJ


— —吉焦),年节约能源


4100



tc e




电力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 比例继续上升


。“九五”期间,中国电力生产和消


费继续保持较 高的增长速度,


电力在能源总量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按电热当 量值计算,


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相应提高,已由


199 5


年的


9.8%


上升至


2000


年的


13.6%


,< /p>


13


/


143

增加


3.8


个百分点。能源总量中用于发电的数量及其所占 比例已由


1995



3.7

< p>
亿


tce



29.4%< /p>


,上升至


2000


年的

< br>4.9


亿


tce



38.8%


,增加了


9.4


个百分点。发电及供热用煤占


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由


1990< /p>


年的


25.1%


上升为

< br>1995


年的


33.1%



2000


年达到


60.9%



电力消费比重的提高,是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单位


GDP


能耗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之一。





3



中国发电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年份



1980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发电能源在一次能源



消费中的比重



%


18.6


23.8


29.4


29.7


31.7


33.2


37.1


38.8


发电及供热用煤占



煤炭产量的比重



%


18.0


25.1


33.1


34.8


38.9


42.1


50.1


60.9


资料来源:《< /p>


2000


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国家电力公司

< br>



(二)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能源节约




1999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1301 19



tec


,其中工业消费总量


90797



tec


,占全国能


源消费总量的


70%


。从 工业内部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采掘业消费总量为


9287


万< /p>


tec



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0.2%


;制造业消费总量为


70720



tec


,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77.9%



电力、


煤 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消费总量为


10789


tec



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 1.9%



在工业行业中,煤炭消费量排前

5


位的是:电力(


51966


万< /p>


t



、冶金(


1 1433



t



、建材



11006



t



、化学工业(


8005



t



、石油 加工(


7730



t

< br>)


;原油消费量排前


5


位的是:


石油加工(


13671



t



、化学工业(


1613



t



、化纤 工业(


532



t


、电力(


75



t




建材(


48



t


< br>;电力消费量排名前


5


位的是:电力(

< br>1874


亿


kWh


< p>
、化学工业(


1058


亿


kWh



、冶金(


1005

< p>
亿


kWh



、建材(


661


亿


kWh



、有色金属(


608


亿


kWh






4



中国 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999


年)










全国消费总量



工业



采掘业



制造业



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纺织业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



其他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



能源消费总量




tce


130119.09


90797


9287.51


70720.09


1611.22


982.81


695.5


297.24


2502.79


311.73


187.96


306.17


91.57


1741.12


175.74


103.72


7085.07


12884.61


796.81


1538.2


586.36


564.62


10962.31


16960.67


3540.27


1036.67


1156.09


788.32


1299.2


573.4


590.99


140.08


1208.85


10789.88


煤炭消费量


原油消 费量



t



t


126365.35


112757.32


8641.15


50926.85


1609.15


733.16


699.48


175.90


1446.14


143.27


85.76


236.01


51.82


1628.48


54.10


20.14


7730.35


8004.76


572.84


799.30


342.48


177.05


11005.85


11432.85


1360.42


300.48


477.69


397.28


770.71


241.47


82.38


42.38


305.15


53189.32


18949.38


18775.16


2822.98


15877.31


0.38


0.44


0.48



0.04


0.12





0.53



0.09


13670.78


1613.17



531.85


0.04


0.33


47.84


9.10


0.67


0.03


0.10


0.25


0.05


0.45




0.57


74.87


电力消费量



亿


kWh


12305.23


8832.74


912.67


5875.12


150.90


96.31


55.42


29.72


305.94


43.68


24.07


297.90


10.86


192.88


26.89


17.28


207.46


1058.15


76.88


158.75


76.76


93.90


660.71


1004.72


608.07


160.61


137.27


80.67


170.74


78.10


105.66


21.30


193.44


2044.95


资料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01

< br>》



传统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 /p>



“九五”期间工业行业结构变


动的基本 特征是,传统的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工业发展相对减缓,在工业经济中的比


15


/


143


重下降;能源工业得到进 一步加强,能源结构不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比重


明显上升;淘汰了部分高能 耗、高污染的生产能力,能源密集行业比重下降。经过“九


五”时期的发展和调整,比重 上升的主要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电力、石油加工和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主要是汽车)


。比重下降的基本为传统


行业,分 别是食品加工、纺织、化工、建材和冶金。


2000


年电子及通 信设备制造业排在


第一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的


8.85%


。冶金由第


3


位下降到第< /p>


6


位,比


重由


1 995


年的


6.66


%下降到


2000


年的


5.5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行业)由第


6


位下降到第


10


位。





5



中国行业工业总产值排名次序变化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995


年排名



纺织



化工



冶金



交通运输设备



食品



非金属矿物



电气机械及器材



电力



普通机械



石油加工及炼焦



1995


年比重



%


8.37


6.95


6.66


6.01


5.54


5.49


4.72


4.44


4.30


3.69


2000


年排名



电子及通信



化工



交通运输设备



纺织



电气机械及器材



冶金



电力



石油加工及炼焦



食品



非金属矿物



2000


年比重



%


8.85


6.72


6.62


6.01


5.64


5.52


5.38


5.16


4.34


4.31


资料来源:据中 国统计年鉴(


2001


年)统计整理




由于行业结构的改善,工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慢于工业 产值增长


,


工业用电


比重下降


,


尤其是重工业用电比重在


1990

< p>


2000


年的


10


年间下降了近


6


个百分点。



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耗



“九五”期间,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作为


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在 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双高一优”技改专项、


国债技改专项中,加大了支持的力 度。重点开发的溅渣护炉、蓄热式加热炉、


75t


< p>
h


干法


熄焦、


大型铝电解 槽、


130t



h


220t



h

< br>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水煤浆代油燃烧等节能技


术取得重 大突破,在相关行业得到推广。如有色金属行业中预焙槽电解铝比例由


34


%提


高到


50


%左右,吨铝 电耗降低


1500kWh


。化工碱渣回收技术、磷石膏制硫酸联 产水泥


技术、煤矸石硬塑和半硬塑挤出成型砖技术和装备、煤矸石和煤泥混烧发电、纯烧 高炉


煤气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有的已 实现产业化。


淘汰落后技术、


工艺、装备在节约能源中也发挥了 积极作用,如建材行业累计压减落后小水泥生产能力


7000



t



压减落后小玻璃生产能力


2700


万重量箱。


从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来看,


每吨钢


的可比能耗由


976kgce< /p>


下降到


930kgce


;炼油单位能量因 数能耗由每吨


14.0kgce


下降到


13.5kgce


;大型合成氨吨氨综合能耗由


1268kgc e


下降到


1190kgce






6



中国近


10


年来全社会用电量及其构成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全社会用电量


亿


kWh


6126



9886



10570



11039



11347



12092



13466







%


78.7


74.8


74.1


73.0


71.8


71.8


71.6


其中重








%


62.6


59.8


59.3


58.3


57.6


57.46


56.75






%


6.8


6.2


6.1


6.2


4.0


4.0


4.0


交通运输



市政商业



居民生活



%


%


%


1.7


1.8


1.9


1.9


1.9


1.96


1.94


5.3


6.9


7.2


7.6


10.0


10.06


10.05


7.5


10.2


10.7


11.3


12.2


12.16


12.42


资料来源: 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1


年)统计整理




“九五”期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

< p>
30%


,由


1995


年的


3.97tce


下降到


2000


年的


2.68tce



年节能率达到


7.6%



节能率居世 界前列,


节约和少用能源


4.1


亿


tce



“九五”期间实现的节约和少用能 源量,主要来自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


产品结构)调整、加强能源管理形成的 结构节能(或间接节能)


,约占五分之四;技术


节能(或直接节 能)量所占比例在五分之一左右,主要来自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


增大型发电机组、城 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以及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节能技术改造


项目的投产运行。



17


/


143


与此同时,


2000


年全国工业主要污 染物排放量比


1995


年减少了


10%



15


%,污染


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于


2000


年底基本 实现了达标排放。




7



2000


年与


1995


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




单位为万


t



项目年度



2000




1995




增减率



二氧化硫



1995.1








2369.6








-15.8








烟尘



1165.4








1743.6








-33.2








工业粉尘



1092.0








1731.2








-36.9








资料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


中国环境信息网





(三)存在问题




虽然“九五”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十 五”甚至更长一


段时期内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广义能源效率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广义能源效率”


(即能源经济效率—


消耗单位能源所实现的国 内生产总值)很低。据有关资料计算的广义能源效率,日本为


6623

< br>美元



tce



1994


年,


下同)



德国


4219


美元



tce



美国


2217


美元



tce



而中国


1994


年为


536


美元



tce



2000


年为


845


美元



tce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降低


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产 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优质化等措施,节能潜


力还较大。



单位产品能耗较高



当前中国高耗能产 品的能源单耗,


比发达国家要高


25%



90%



火电厂每

< br>kWh


发电标准煤耗,中国为


394gce



2000


年)


,日本为< /p>


322gce



1998


年)


;每


吨钢的可比能耗,中国为

930kgce



2000


年)< /p>


,日本为


680kgce



1999


年)


;每吨合成氨


综合能耗(天然气,大型装置)


,中国为


1352kgce



1998


年)


, 美国为


970kgce



1997


年)


;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中国为


16 0kgce



2000


年)

< p>
,日本为


124kgce(1999


年)




天然气和水能等优质能源所占的比重较低< /p>



2000


年中国天然气和水电在能源生


产中的比例为


3.4%



8.2%



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仅为


2.5%



6.8%



与天然气探明


地质储量和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在能源资源总量中的比例不 相称。


2000


年,中国水力


发电量< /p>


2224


亿


kWh


,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为


11.56%


;天然气产量


272


亿


m


3



还不足资源量的


5%

。煤层气、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刚刚起步,其地位和


作用尚未得到应有的重 视。煤炭工业采掘能力较大,但洗选、型煤、配煤和水煤浆


等发展缓慢。



煤烟型污染是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中国燃 煤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


27


%,


是以煤 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


中国煤炭产量已连续


12


年居世界第一位,



电装机的


75


%以上是燃煤发电,


80%


的工 业工艺过程用热、


95


%以上的城市热力系

统是由燃煤锅炉供热,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业过程采用煤化工工艺,一些大中城市居


民 用气采用煤制气系统。中国排放二氧化碳


85


%是由燃煤排放的 ;排放二氧化硫


2400



t


,其中


90


%是由燃煤排放的;排放烟尘


1744



t


,其中


73


%是由能源开发


利用排放的。在全 国


2.37


亿


kW

火电机组中,仍有相当部分燃煤机组没有实现达标


排放。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整体技术装备落后以及宏观上节能激励不足是存在上述

< p>
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和重点




目前,中国第二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为


51%


,能源消费比重达


70%


。第二产业的


能源消费比重大于这一产业 在


GDP


中所占的份额,而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育不


足。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一、二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在


GDP


中的

< br>比重上升。因此,在较长时期内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但从短

期发展迹象分析,中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维持在


50%


左 右,因此中、短期内进行工业


结构调整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主要途径。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19


/


143



1


、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


法保护和 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


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政策导向,


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 协调发展。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 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


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逐步形


成中国高新技术领域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通过加快发展低能耗制 造业和高新技


术产业,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



——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快淘汰能耗高、效


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先


进高效节能技术,把住新建项目能耗关,通过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

能源消费的增长。



——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充分利 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


化一次能源结构,提高发电用煤在煤炭消费中 的比重,减少煤炭在工业和民用中直接燃


烧的数量,增加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发展洁净煤技术,扩大天然气利用,开


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 清洁化方向发展。



2


、主要目标




2005


年,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


2.2tce



1990


年不 变价),累计节约


和少用能源


3.4


亿


tce


,年均节能率为


4.5%


。到


2005


年全国能源效率达到

< p>


36%


,比


1997< /p>


年提高


4


个百分点。


——工业内部高耗电行业(冶金、化工、建材等)用电比重减少,低电耗、高附加 值


产业的用电比重相应提高。


主要用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有较大 幅度降低,



2005


年,

< p>
大中


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


980kgc e


以下;火电厂供电煤耗下降到


380gce

< br>/


kWh



10


种有色金属吨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到


4.5tce


;大型 合成氨吨氨综合能耗下降到


37 GJ


;水泥、


玻璃等主要产品平均能耗降低


20%




——


2005


年与


2000


年相比,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下降

3.88


个百分点;天


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比例达到


17.88%


,提高


5.60


个百分点。


2005


年全国原煤入选率


达到


50%


,比


2000< /p>


年预计提高


20


个百分点。到

< p>
2005


年,力争使石油储采比稳中有升;


天然气 市场开发取得显著进展,使上游生产和输送能力基本上得到发挥。水电、气电、


核电和洁 净煤发电等清洁电力在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


31%


,比“九五 ”末提高


5


个百


分点。


火电装机中,


完成单机容量


5



kW


及以下凝汽常规燃煤、


燃油机组 的关停工作,


使


30



kW


及以上的大型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


2000


年的


38%


,提高到“十五”


末的


50%


左右。



(二)工业行业结构调整




中国工业结构正跨入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高加工度阶段和从劳动密集型、资本


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换的阶段,单位产出能耗趋于下降。历史经验表明,节

< br>能主要来自于经济活动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所以,改善工业行业内部结构是“节

能、降耗、减排”的关键措施。


“十五”期间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 料


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机械、汽车等耗能低的制造业,


降低高耗能行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防治< /p>


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p>


。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核心技术领域,以


及国际上尚未产 业化而中国已有一定技术基础的领域,如纳米材料、现代中药等领域,


立足于自主创新加 快发展。对于技术已高度市场化的领域,要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利


用国内市场优势,吸 引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究开发基地,改善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


位。重点支持软件、数 字化技术、新材料、光纤复合材料、中医药、生物工程、先进制


造技术、环保技术以及企 业信息化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建设新一代高速宽带


21


/


143


信息网络、深亚微米(< /p>


0.25


微米以上)集成电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HDTV


)系统、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高速铁 路工程、新型涡轮风扇喷气支线飞机、生物技术产业


工程、


洁净 煤技术应用、


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制造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


2005


年高


新技术产业创造的增加值占

GDP



5%


,占工业增加值的< /p>


12%


左右。



加快发展耗能强度低、附加值高的产业


。除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以外,部分资金、技


术密集型行业,如汽车、精细化工、医药、仪表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将是结构变化的主要方


向。中国传统工业如钢铁、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除了少数行


业外,已主要不是表现在生产能力大小和产品产量的多少,而是在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品


种和结构、单位产品物质消耗以及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任务十分


艰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将使设备投资大量增加,形成对装备工业的巨大需求,装备工


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市场需求的制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制品业等能耗


高产业将低速增长。


矿业的多数行业由于资源约束和成本上升,



“十五”


期间趋于衰退。


由于城市化水平提高,煤气生产和供应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发展潜力较大。



经过“十五”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这对于整个工业领域的结


构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虽然还不能准确地计算出由于产业升级实现 的结构节能的具


体数量,但据经验估计,结构节能对整个工业节能的贡献率在

< p>
70%


以上。





8



“十五”预期快速发展行业与行业位次变化




电子及通讯设备业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及供热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仪器仪表业



医药制造业



文体用品制造业



塑料制造业



“十五”预计



增长率



%


210








190








170








150








130








130








90








70








70








50








二○○二年



销售收入排名



1









35









2









7









11









34









26









19









29









17









二○○五年



销售收入排名



1









31









2









3









7









30









23









15









28









16









服装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采选业



橡胶制造业



50








50








-30








-10








-10








14









8









33









31









27









12









6









35









34









3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p>


2001





(三)能源工业结构调整




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高效的


优质能源比重,减少煤炭终端消费的数量;开发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避免

< br>和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推进技术进步,促进提高能源效率。



石油




加强 西部和海域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坚持陆上石油工业“稳住东部、发展


西部”和海上石油 工业“扩大自营,稳步提高”的方针。继续扩大开放,


“走出去”积

极利用国际资源,建立海外石油基地,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树立“大石油”观念,


实施石油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依靠技术进步,搞好直接节油,提高石油经济效率。继续


在石油行业推广机械采油,余热余压利用、油气回收等系统节能技术。提高抽油机井系


统 和加热炉等主要耗能设备运行效率。



2005


年石油生产的目标是


1.65



1.75


亿


t


2005


年全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


消费量由


2000


年的


0.24t

降到


0.21t


,年均节油率


2. 64%


左右,


2005


年的石油消费总 量


控制在


2.63


< br>2.67


亿


t




天然气




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立足国内资源勘探及开发,充分利用油型气和煤型


气等多 种资源,增加探明地质储量,稳定天然气生产。加强西部和海域天然气资源的勘


探开发, 使其成为中国大型天然气生产供应基地,适当引进国外天然气。加快气田勘探


开发、输气 管道工程的建设经营、下游城市管网和用气工程的对外开放。促进天然气上


下游一体化经 营。天然气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材料,供给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但消费量


增长相对缓慢, 今后一段时期要促进天然气的工业和民用消费。



根据


“十五”


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7%


的要求和能源需求总量的预测,


2005


年 天然气的需求量为


500


亿


m


3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为


4.5



4.6%



“十五” 期间


23


/


143


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


12.9%


,天然气消费弹性系 数为


1.850







9



中国


2005


年天然气需求量预测表








能源总量



天然气需求量



天然气所占比例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产值天然气耗










tce


亿


m


3



%


亿元



m


3









144467



146952


500


4.6



4.5


125393


39.9


资源来源: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




煤炭



< /p>


采用综采、综掘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一批大型矿井,实现集中、高效、安


全生产。对依法开办及布局合理的小煤矿实施联合改造,扩大单井规模,改善安全生产

< br>条件,提高矿井回采率。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适时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

化矿井。




10



1995



2015


年中国主要工业部门用煤消耗及预测


行业



合计



电力行业



冶金行业



建材行业



化工行业



其他用煤



1995


年实际



130739



47661



10147



15452



8168



49312



1999


年实际



108000



53600



10400



14000



7600



22400



2005


年预测



120000



63300



10000



11500



7400



27800



2010


年预测



130000



73300



10000



11500



7400



27800






单位为万


t



2015


年预测



135000



85700



10000



11500



7400



20400


资料来源:中国计量出版社,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01





发展和推广洁净煤技术是保证中 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大力推广


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与引进大 型先进技术,加快推动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改造和建设选 煤厂。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充分发挥选


煤厂的能力利用率,优化 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大中型煤矿要有配套的选煤厂,


小型煤矿要依托大矿的选煤 厂或建设群矿集中选煤厂。重点在山西、陕西、山东、内蒙


古、河南、安徽等省(区)建 设一批先进的选煤厂。



——发展配煤一条龙服务体系。在煤炭 中转港口和主要集散地建设配煤厂,为用户


提供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环保型动力配煤。 建设


3



5


个 大型动力煤配煤基地。


2005


年,初步形成产、配、销、送及 售后服务一条龙体系。



——完善水煤浆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 开发水煤浆新型添加剂,提供质量稳定、满


足市场需求的水煤浆。重点研究提高燃烧器效 率和水煤浆在炉内燃烧过程中的固硫、脱


硫技术。进一步降低燃油锅炉改造费用,建设< /p>


10



kW


以上 机组改造示范工程。在集


中改造燃油锅炉的地区,鼓励煤矿与用户合资建设水煤浆制备、 配送公司,发展集中洗


选、制浆、管道输送、燃烧发电一体化工程。


——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实行地面开发和井下抽放并举的煤层气开发方针,重点


加快山西沁水煤田、河东煤田、安徽两淮煤田、辽宁铁法、抚顺矿区、贵州六盘水等地< /p>


区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及开发利用。


2005


年,大中型煤矿瓦斯利用量达到当年抽放量的


80


%,建成< /p>


2



3


个煤层气 地面开发及利用示范基地。



——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 发和应用。引进国外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建设


大型煤炭气化与煤化工示范项目。继续做 好煤炭地下气化试验,探索煤炭开发和利用的


新途径。




2005


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

< p>
50%


,比


2000


年预 计提高


20


个百分点。动力配煤


量达到


7000



t


左右,煤层气产量


30



40


亿


m


3


,水煤浆产量< /p>


1000



t


左 右,煤炭液


化产油


250


< p>
t




火电




20 00


年全国火电装机容量达到


2.37


亿


kW


,火电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达到


81%


。在火电发电中,煤电占到


95%


以上,油电、气电比重不足


5%


。火力发电结构调

< p>
整的目标是:



2005


年,


30



kW


及以上的大型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由


2000


年的


38%


,提高到“十五”末的


50%


左右,使每


kWh


供电煤耗从

< br>2000


年的


394 gce


, 减少到


2005


年的


380gce



2005


年当年可节约

< br>1932



tce


< p>
2005


年底烟尘排放总量控制在


160



t


以下,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率


2.4g



kWh


,比


2000


年下降


17%


2005


年二氧化硫


排放总量控 制在


385



t


的水平,



2000


年下降


10.4%



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率达


25


/


143



5.8g



kWh


,比


2000


年下降


25%< /p>




——按照国家现行政策,压缩小火电 ,到


2005


年,全国要关停


5



kW


及以下的


凝汽 式机组约


3000



kW


。继续严格限制常规小火电的发展。



——加快技术 改造。新建的燃煤电厂主要采用单机容量


30



kW


及以上的高参数、


高效率、调峰性能好的机组。在 已掌握制造亚临界


300



600MW


机组的基础上,要加


快开发、


研制超临 界机组的步伐,


通过引进技术或合作制造,


逐步实现国产化和批 量化,


逐渐提高超临界机组在火电装机中的比重。


与此同时,< /p>


抓紧超临界机组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条件具备时建设超临界机组的 示范工程。推进循环流化床等洁净煤发电示范工程。采


用三维气动热力设计改造


125



200



300MW


汽轮机的通流部分,以增加出力,降低热


耗。采用低


NO


X


燃烧技术改 造锅炉,提高机组的环保性和调峰性。



——发展以天然气为主 的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这是改变发电能源结


构、


改 善环境、


提高电网调峰灵活性的重要措施,


中国现有燃气轮机发 电容量


720



kW

< br>,


而且单机容量偏小。在中国沿海地区适当发展以天然气、


LNG


为主的大型燃气轮机联


合循环发电机组。



——推进热电联产和综合利用发电,


以改善城市环 境,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山西、


陕西 、内蒙古和西南等能源基地建设矿区、坑口电厂,向东部及沿海缺能地区送电。



水电




水能 资源是可再生能源,水能发电不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在“十五”期间


要大力加快水电基 地建设和水电按流域的开发速度。重点开发长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


红水河、澜沧江中下 游、乌江和黄河上游等流域的水电资源。调峰能力不足、系统峰谷


差大的电网,在对各种 调峰手段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技术经济性较好的站址,


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十五”期间,开工建设龙滩、小湾、水布垭、构皮滩、三板


溪 、公伯峡、瀑布沟等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改善水电电源结构。同时做好水电河


流规 划和重大水电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保持必要的前期储备。对部分水电站进行技术


改造, 提高水电站自动控制水平,保持大中型水电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的稳定,对部


分水电站 进行扩机增容改造,提高出力和调节能力。



“十五”期间,水 电新开工规模约为


2730



kW


,其中抽水蓄能电站


740



kW



共计投产


1274< /p>



kW



其中抽 水蓄能电站


110



kW



2005


年水电装机容量


9500



kW


2010


年达到


11000



kW



水电的开发率可达到


30%


左右。


“十五”


期间在 中国建设


400


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核电




充分 利用中国已经形成的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能力,以我为主、中


外合作,以有竞争 力的电价为目标,实现核电国产化。在抓好在建核电项目的基础上,


“十五”

< p>
期间,


适时开工建设核电国产化依托项目。


201 0


年前,


中国将建成


2000



kW


核电站。


除在沿 海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核电站外,


一些内地能源短缺省份也将建设核电站。


在堆型构成上,压水堆仍是主力堆型。采取地方集资、外方独资、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

< br>办核电,使核电得到较快发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在中国是指除常规能源和大型


水力发电之外的生物 质能、


风能、


太阳能、小水电、海洋能、


地热能、氢能等能源资源。


重点发展热管型平板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的玻璃真空集热 管、真空管闷晒热水器以及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研究和开发太阳能热利用 、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


体化技术;推广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开发


600 kW


级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实现规模化


生产;


研究开发无齿轮箱、


多级低速发电机、


变速 恒频等新型风力发电机组;


提高


10 kW

以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的生产技术水平,


推广风



光互补、




柴互补和 风





柴联 合


供电系统。


重点发展利用厌氧发酵技术,

处理高浓度工农业有机废水的大中型沼气工程,


提高沼气专用设备技术水平。加快生 物质型煤和高效直接燃烧设备的开发利用。加快地


热回灌技术的研究


地热利用设备生产和成套设备技术开发。加快地热源热泵技术的引


进和消化吸收,提高设备国产化程度。



2005


年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含小水电和生物质能传统利用)年开发利用量


达到


1300



tce


,相当于减少


60


多万


t


二氧化硫的排放。


2005


年全国 太阳能热水器年生


产能力达


1100



m


2



拥有量 约


6400



m


2



全国太阳光伏电池年生产能力达到


1.5



kW


形成应用器件配套齐全的太阳光伏产业,累计拥有量达到


53



kW



2005

< br>年并网风力


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20


kW


,形成约


15



20



kW



年的设备制造能力,以满足国内


市场需求。


2005


年地热采暖面积达到


2000



m


2


< p>
工业有机废水和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


气工程及生物质气化工程等高效利用方 式形成近


20


亿


m

3


的燃气供应能力。




(四)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



27


/


143



工业领域的节能必须要抓好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冶金、有色金属、建材、化工


等资 源—能源—污染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具有量大面广、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大和


污染排 放多的特点。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主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推广重大节能技术,


大力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达到节能、降耗、减缓排放增长


率的目的。



1


、冶金



钢铁工业年耗能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10%

< br>左右,


其能源方面的支出是生产成本的


重要组成部分,< /p>


其中钢铁联合企业的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已达到


30%


左右。


未来


若干年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以 品种结构调整为重点,实现节能降耗和减排的目标。结


构调整采取的措施与成效预期如下 :



(1)


加快实现设备大型化和现代化



①冶炼设备



——高炉:发展大型高炉 ,改造中小型高炉,


预计


2005


年< /p>


1000 m


3


以上高炉的生产


能力占大中型企业的


60%


,占全国能力的


50%



2010


年分别占


65%



55%



2015


年分


别占


70%



60%


。< /p>



——转炉:


推进转炉大型化,


预计


2005



50t


以上转炉的生产能力占全国生产能力



63%



2010


年和


2015


年分别占全国生产能力的


75%



85%




——电炉:预计


2005



50t


以上的超高功率电炉生产能力占全国比重将达到


50%< /p>



2010


年、


2015


年将分别达到


60%



70%




2005


年以后用于生产板带材的钢水质量要进一步提高,


将全部配备在 线铁水预处理


和炉外精炼装置。



②轧钢设备



——热轧宽带钢轧机:< /p>


2005


年生产能力为


5120



t




——冷轧宽带钢轧机:


2005


年生产能力为


2217



t




——高速线材轧机:预计


2005


年高速线材轧机的生产能力约占线材轧机能力的


65%



2010


年和


2015


年分别占


80%



90%




——小型连轧机组:


预计


2005


年小型连轧机组的生产能力占全 部小型轧机的


70%



2010


年和


2015


年分别占


80%



90%


< br>


(2)


大力推广和采用先进技术



①冶炼与轧制技术



——炼铁方面,主 要是推广原料准备技术,其中包括精料技术和小球烧结法等烧结


新技术;扩大非焦煤利用 技术,包括煤捣固炼焦、配型煤和装炉煤水分控制等装煤预处


理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 风温技术、富氧喷煤技术和节能技术。



——炼钢方面,主要是 提高炼钢生产高效化,其中包括发展高效转炉吹炼工艺,包


括采用“三脱”


(



S


、脱


Si


、脱


P


)铁水和溅渣护炉 技术,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作业率。


预计未来中国的炉外精炼比,


2005


年可以达到


40%



2010


年达到


65%



2015


年达到


80%

< p>
以上。



——轧钢方面,主要开发和推广控轧控冷 技术、低温轧制技术等,以适应开发高性


能、长寿命钢材品种需要;开发灵活、高效传动 系统和轧制过程精确控制技术,确保产


品加工质量和高生产率;掌握新引进的装备,提高 装备国产化水平,其中包括新型冷、


热钢板连轧生产线、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炉卷轧 机、热轧薄板镀锌线;连续热处理


设备等。



②工艺技术节能



——连铸机建设和高 效化改造:目前中国连铸比已达到


82.5%


,现有连铸机要搞 好


高效化改造。今后还要建设一大批大板坯、大方坯和薄板坯连铸机。

< br>


——高炉喷煤:重点改造制粉及输、喷煤系统,提高综合喷煤能力,降低焦炭的 使


用量,


适宜的高炉要全部采用喷煤技术。

2005


年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高炉喷煤量要达到


150k g



t


铁,


2 010


年达到


170kg


< p>
t


铁,


2015


年达到< /p>


180kg



t


铁。



——干熄焦:


“十五”期间建设


10


余套干熄焦装置,


2005



100



t


规模以上的普


钢企业,干熄焦普及率达


30%


以上,


2010


年和

< br>2015


年分别达到


40%


和< /p>


50%


以上。



——高炉顶压压差发电:凡是采用高压操作的大中型高炉,都应建设高炉顶压压差


发电装 置,


2005


年实现


70%

< p>


2010


年全部配建压差发电装置。

< p>


——转炉煤气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转炉煤气逐步实现全部回收利用,推 广高炉热


29


/


143


风炉余热回收、烧结余热回收、入炉煤调湿等节能技术,发展利用副产煤气发电替代燃

< p>
煤发电。



③环境治理



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


重点推广钢铁厂水处理、


钢铁渣综合利用、


焦炉煤气脱硫、


脱氰,以及低浓度 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



④资源综合利用



把节能、环保和资源 综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实现钢铁厂排放的废物无害化、


最小化和资源化。资源综合 利用重点是搞好包钢稀土资源和攀钢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


开发高附加值钢铁综合利用产 品、稀土产品和钒钛产品。



(3)


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



预计


2005


年小转炉炼钢可以基本淘 汰;小高炉、小烧结在


2005


年可能淘汰

50%



2010


年才能基本淘汰 ;小轧钢厂和改良焦生产设备,


2005


年可能淘汰

< p>
50%



2010


年淘< /p>



80%



20 15


年才能基本淘汰。



通过结构调整 ,


预计吨钢综合能耗由


2000


年的< /p>


1180kgce


下降到


2005


年的


980kgce



2010


年的


890kgce



2015


年的


800kgce



2005


年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节能效果将占


该行业全部节能的


88


%以上,其中技 术装备调整节能占


40


%以上,调整产品品种结构


占近三分之一左右,其余为淘汰陈旧落后生产能力和调整企业结构取得的节能效果;到


2015


年,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节能效果将占全部节能的近


92%


,其中技术装备调


整节能占到


37


%,调整产品品种结构节能占近


38


%,其余


17


%为淘汰陈旧落后生产能


力和调整企业结构取得的节能效果。





11



节能成果和环境减排效益汇总表







1


钢产量



2


吨钢综合能耗



3


吨钢综合能耗年均下降率



4



节能量



[1]














t


kgce



t





tce











1999


12395


1240






2000


12850


1180


4.83


[1]


2005


18000


980


3.65


[2]


2010


19000


890


2.78


[2]


2015


20000


800


2.56


7600



[2]


771



3600



5510




经济效益


[3]




[4]




减排二氧化碳(以碳计)




节能量




[3]


经济效益




[4]




减排二氧化碳(以碳计)



[1]


亿元




t



tce


亿元




t












43.3


547.4


578.2


32.5


410.5


202.3


309.7


427.1


5396.0


6976.8


392.1


4953.5


2556.0


3912.1


3178.8


5019.6


178.6


282.1


5


2256.9


3563.9


[1]


:以

< p>
1999


年为基准,计算


2000


年的年节能量。



[2]


:以


2000


年为基准,计算目标年的年节能量。

< br>


[3]


:以


1999


年平均能源单价


562




tce


计。


[4]


:根据


GEF


项目排碳数据 (


0.71t-c/tce


框算节能减排碳量)





2000


年的单位能源消耗为基准,到


2005


年,预计年节 能量可达


3600



tce

< p>
(通


过结构调整取得的节能量达


3178.8



tce




年减排二氧化碳


2556



t



结构调整节能取


得减排量 为


2256.9



t

< br>)


;



2015


年节能量可达


7600



tc e


(通过结构调整取得的节能


量达


69 76.8



tce


< br>,减排二氧化碳


5396



t< /p>


(结构调整节能取得减排量为


4953.5



t





2


、有色金属




1


)电解铝



2000


年中国电解铝企业


126


家,总产能


334



t


,其中自焙槽生产工艺占总产能的


48%

< br>,预焙槽占


52%


;年产


10< /p>



t


以上的企业


7


家,年产


20


t


以上的


2


家。

< br>“十五”


期间电解铝行业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是:



——有步骤地进行自焙槽的淘汰和预焙槽改造,


“十五”末淘汰所有 自焙槽生产工


艺和设备。对于电力条件、生产经营状况较好、有一定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 企业的自焙


槽,进行大型预焙槽改造,使其产能提高到年产


5< /p>



t


;对于有条件生存但外部条件欠


缺的企业进行小型预焙槽改造;坚决关闭


60kA

< br>以下自焙槽工艺、设备和环保不能达标


的相关设备。到


2 005


年自焙槽全部淘汰,可节电


24


亿


kWh


,相当于节约


93

< p>


tce







12



自焙槽改造后与预焙槽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电流强度,


kA








60








70



82


31


/


143


电流效率,


%


直流电耗,

< p>
kWh



t


< p>


AL


2


O


3


单耗,


kg


< p>
t


氟化盐单耗,


kg



t


87



89


15000


1945


45


91



92


13600



13700


1930


30


资料来源:中国电解铝工业发展战略市场分析研讨会,


2001



——发展大型预焙槽。


截止到


2000


年,


160kA

以上预焙槽的企业


16


家,


总产能


112



t



平均规模


7.4


t



达到


10


t


以上经济规模的企业只有


7< /p>


家。


中国已有的


160kA



200kA



280kA



320kA


大型预焙槽与国外拥有同 型号预焙槽的先进企业相比,在成本


竞争方面处于劣势,


电流效 率低


2



3


个 百分点,


电耗、


阳极净耗还有一定差距。



“十


五”期间通过预焙槽改造,吨铝电耗下降


400kWh


,同时,新增大型预焙槽


200



t



上。上述两项 合计可以节约


12


亿


kWh

< p>
,相当于节约


47



tc e





2


)铜


< /p>


1998


年铜工业消耗能源


305



tce


,占有色金属工业总能耗的


15%


。其中,消耗电力


43

< br>亿


kWh


,占铜工业的


57%< /p>


,消耗煤炭


87



t


,占铜工业的


21%


,消耗焦炭< /p>


31



t


,占< /p>


铜工业的


10%



1990



1998


年,吨铜综合能 耗由


5.387tce


降到


5.039 tce


,降低了


6.45%



按产品能耗降低计算,


1998


年比

< p>
1990


年节能


42.1



tce



2000

< br>年粗铜生产能力


105



t



粗铜产量


102.3


t



2000

< br>年电解铜能力


170



t


,生产阴极铜


137



t





13



国内外大型预焙槽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电流强度,


kA


电流效率,


%


直流电耗,

< p>
kWh



t


< p>


AL


2


O


3


单耗,


kg


< p>
t


氟化盐单耗,


kg



t







135



320


91



94


13460



13800


1930


27







140



320


93



96


13040



13460


1920


25


资料来源:中国电解铝工业发展战略市场分析研讨会,


2001



——提高企业经济规模。中国现有铜熔炼厂

< br>30


家,规模


12.5



t



1


家,


5



10


< p>
t



5


家,


5



t


以下的


24


家。发达国家主要铜熔炼厂一般规模在


20



t



“十五”< /p>


末中国铜工业


10


t


以上的企业达到


10


家以上,最 大的达到


20



t



——采用先进工艺。采用富氧熔池连续熔炼,如诺兰达 法、三菱法、特尼恩特法、


氧气顶吹熔炼法、


瓦纽柯夫炼铜法以 及


2002


年推广的浸出—萃取—电积湿法提取工艺,


降低能源消耗。





14



国内外粗铜冶炼工艺能耗比较表



工艺



反射炉



密闭鼓风炉



电炉工艺



闪速炉



白银炉



国际先进水平



tce



t



0.820


0.750


0.690


0.500



国内先进水平



tce



t



1.123


0.878


0.760


0.606


0.917


国内先进水平比国际



先进水平高出



%


36.95


17.07


14.49


21.2



资料来源:高耗能行业调查报告,


2000



——推广先进节能措施。在传统的铜鼓风炉上采用富氧熔炼, 提高冶炼强度,降低


焦耗;改造转炉,增设环保烟罩和余热锅炉,提高烟气浓度,降低排 烟温度;对转炉高


压风机采用变频调速装置节能,使产品电耗降低


30%



40%


;改造铜精炼反射炉 ,改造


喷咀,对高温烟气采用喷流热交换器进行回收等。



预计到


2005


年,每吨铜综合能耗由


1998


年的


5.039tce

< p>
降到


4.791tce



2010


年降到


4.649tce


,< /p>


2015


年降到


4.507tce


。每个阶段的节能潜力分别为


34



tce



22



tce



23



tce




3


、化工



1 999


年化工行业能源消耗总计


12884


tce


,其中煤炭


8004



t


,原油消耗


2 30



t



天 然气


56.7


亿


m

3



电力消费


1058

< p>
亿


kWh



合成氨是中国 化学工业主要耗能产品,


每年消耗的能源约占化学工业总能源消耗的

40%



合成氨生产装置按规模分为三类:



类是引进的年产


30



t


装置(大型)


,占全国产能的

< p>
28%


;二是国内建设年产


4


t



上装置(中型)

< p>
,占全国产能的


19%


;三是国内自行设计的年产


4



t


以下装 置,占全


33


/


143


国产能的


53%




大型合成氨




引进装置吨氨能耗平均水平为


40GJ


(油、气为原料)


,引进装置国内


先进水平为


29.5GJ< /p>



能耗相差


30%


以上。


国内平均水平与先进水平相比,


每吨氨节能潜


力为


300kgce



1998


年产量


855.5



t


,节能潜力为


250



tce


。随着中国天然气产量增


加 ,天然气制氨的比重将增加,相应减少国内用煤、焦制氨的比重。按目前中国天然气


制氨 的能耗与煤、焦制氨能耗相比,吨氨少用


700kgce


。中国


1998


年生产合成氨用天然



63


亿


m


3



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


30%

< br>左右。


2005


年、


2015< /p>


年中国天然气产量


500



900


亿


m


3



可供合成氨用气


150



270


亿


m


3



2005


年天然气制氨比目前净增< /p>


900



t


。< /p>


与煤、


焦制氨相比,天然气制氨节能潜力


630



tce



中型合成氨




中国以煤、焦为原料的中型合成氨吨氨能耗,国内平均为


56.10GJ



而国际先进水平


48.48GJ

< p>
,主要原因是中国合成氨以煤、焦为主,企业规模小,单机效


率低,


工艺技术落后。


目前,


国内中型合成氨吨氨能 耗为


1918kgce



国内先进水平


1700


kgce


,每吨节能潜力< /p>


200kgce



1999


年中型合成氨产量


600



t


,据此计算,节能潜力


120



tce


。按国际先进水平,节能潜力


250



tce




小型合成氨




现有小型合成氨企业


661


家,其中以气体为原料的


70


个,合成氨生


产能力


150



t


,其余的以煤、焦为主。 对于小型合成氨装置,大力推广低温变换技术、


精脱硫、优化的合成氨蒸汽自给技术、造 气炉改造技术、垂直筛板塔技术、流化床燃渣


锅炉等先进技术。目前吨氨能耗

< p>
1894kgce


,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节能潜力


200kgce



2000


年小型合 成氨产量


1800



t



2005


年可有节能潜力


3 50



tce


。预计

< br>2010


年小型


合成氨产量


16 00



t


,吨氨能耗达到


1500kgce


,节能潜力


640



tce





4


、建材



建材工业是以工业窑炉为主的产业,包括水泥旋窑、立窑、玻璃熔窑、陶瓷窑炉、


砖瓦窑等。燃料以煤炭为主,年消耗燃料煤约占全国煤耗的


15


%以上。


2000


年中国水

< br>泥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


5.97


亿


t



5.90


亿

t



从需求结构分析,


2005< /p>


年优质旋窑水泥需


求量达


2.1


亿


t


,其中预分解窑水泥


1.2


亿


t



“十五”期间需新增旋窑水泥


9000


t







15



建 材工业


2005


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及措施



技术措施



1


、水泥工业



发展窑外分解新工艺



水泥窑技术改造



淘汰土窑



余热利用



2


、平板玻璃



熔窑大型化



采用富氧燃烧技术



回收余热



3


、陶瓷工业



推广辊道窑



隧道窑改造



窑体保温、烟气利用



4


、制砖



推广内燃砖、空心砖



大力利用隧道窑



利用余热烘干砖坯



5


、石灰工业



推广机械化生产



发展石灰综合利用



单位产品能耗



1997





回转窑:


173.58



kgce



t


< p>


机立窑:


154.05



kgce



t




2005





150



kgce


t




140



kgce


< br>t




年均节能率



%



1.8


1.2



25.58kgce


/重量箱




20kgce


/重量箱




3.0




建筑陶瓷:


7.02



kgce



m


2




5.5



kgce



m


2

< p>



卫生陶瓷:


14.5 4



kgce


/件)

< br>


12



kgce


/件)




3.1


2.4



799.94



kgce


/万块)




700



k gce


/万块)




1.7



181.4



kgce



t





160



kgce



t

< p>




1.6


资料来源:建筑材料工业分行业“十五”规划




——发展预分解窑水泥,新增能力


6 000



t


,产量较

< br>2000


年增加一倍。坚决制止


低水平重复建设,除新型 干法预分解窑生产线外,严格禁止新建、扩建其他工艺水泥生


产线。日产


2000t



4000t


级预 分解窑生产线推广取得突破,开发日产


5000t


< p>
10000t



分解技术装备。

< br>


——改造一批企业。对于“十五”期间未列入淘汰计划的湿法窑和机立窑企业, 按


照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要求进行技术改造。



——淘汰一部分落后生产能力。按照“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通过发展

< br>35


/


143


新型干法预 分解窑生产线,


继续淘汰产品质量不稳定、


环保不达标的落后生 产能力


0.6


亿


t



——向利废环保型发展。在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在粉 煤灰等工业废渣利用,处理


城市垃圾和有害废弃物,以及废油、废轮胎等再生能源的利用 方面发挥作用。



2005


年回转窑吨 熟料煤耗


150kgce


,机立窑吨熟料煤耗

< br>140kgce


;预分解窑水泥综


合电耗


105kWh


,机立窑水泥综合电耗


90kWh



1999


年水泥产量


9300



t


,预计“十

< p>
五”期间水泥行业年节约能源


330


< p>
tce


,年减少粉尘排放量


170



t



2005


年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四个行业节能量将超过

< br>5000



tce


,相当于


减排二氧化碳


3550


< br>t


;工业领域的节能量


1


亿


tce


,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7100



t





三、若干政策措施




为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在发挥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的同时,必须制定引


导企业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相关政策。



(



)


技术政策




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




在未来五年内,支持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重点


的新工艺和新装备 的采用,加大科研投入,对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示范与推


广。近期应加紧攻关 的技术:一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的节能技术,推广热电联产、集中


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 利用率,


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


冷联产技术和热、电 、


煤气三联供技术;二是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发展电机调速节电和电力电子节


电技术,推广节能变压器,开发、生产、推广质优、价廉的节能产品;三是提高煤炭利< /p>


用效率的技术,发展和推广适合国内煤种的流化床燃烧、无烟燃烧和气化、液化等洁净


煤技术。重点耗能行业都应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节能示范工厂(项目)


,推动


高耗能行业节能工作。



依法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



< /p>


有关部门继续发布《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


和产品(设备)目 录》


,保持《淘汰目录》发布的连续性,使《淘汰目录》在产业结构

调整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当前尽快出台《淘汰高耗能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


管理办法》


,指导淘汰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对淘汰工作的监督检查,完善设备报废的


程序和制度。对没有按时淘汰的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


,加 大处罚力度。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


程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在


5

< br>个行业和


10


个城市开展清洁生产示范,


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大力推行节能、节水,实施重点行业的能耗和用水定额标准。

< br>积极开展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 认证,在国家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开



ISO14000


的活动,创建


15



ISO14000


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若干个国家生态


工 业示范园区,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开展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评估


和环 境信息公告。



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


境保护法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通过“以新带老”

< p>
,做


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推行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业污染源排放 的各种污染物要


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在重点地区 推行许可证制


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重点发展多联供、余热余压回收、


“三废”综合利用、共


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组织实施重大示范工程,加


快企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重新修订《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研究公 共财政


政策支持综合利用政策。




(二)节能政策




加强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节能法》


,加快制定《节能法》配套法规,引导和

< br>规范用能行为。近期重点组织制定《节约石油管理办法》



《能效标识管理办法》


。为促


进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进步,组织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制订《中


国资源综 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


。大力宣传节能法律法规,适时开展节能执法检查。做

< p>
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依法保障和促进节能工作深入发展。



制定和完善主要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




加强对量大面广用能产品的节能管理,国

家制定最高能耗限定值及能耗等级标准,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和能效标识制度。在借


鉴国外实施能源效率标识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先自愿、后强制,先试点、后


37


/


143


推行”的原则,启 动和实施主要家用电器能源效率标识,并逐步扩大到照明器具、办公


设备等用能产品。< /p>



建立节能激励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推动能源节约与


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包括:基于市场的节能信息传播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服< /p>


务机制;


运用综合资源规划和需求侧管理方法;

< br>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机制;


企业自愿协议,


以引导企业或协 会采取自愿方式实现节能目标。


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开展能源节约的税

< br>收及税赋转移政策;研究制定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公共财政支持政策;研究进一步

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能源价格预报制度;把能源节约与资源综


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纳入政策性银行支持范围;对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的产品和设备课


以重税,强制实施高耗能落后产品淘汰的政策。制定不同地区发电环保折价标准;对电


厂 建设脱硫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保证脱硫电厂电量优先上网;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


准; 鼓励煤矿发展洁净煤工艺生产。



建立节能市场机制




广泛采用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及按此机


制运行的“节能服务 公司”


(简称


EMC




EMC


是商业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


益还贷方式实现节能项目。创建节能环保产业基金。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推


动规范化节能市场的形成,促进节能产业化发展。实施“电机系统节能计划”

,推进电


机及其拖动系统和调速系统的一揽子节能促进标准、政策、投资、计划。< /p>




(三)能源政策




加快煤炭清洁利用




鼓励洁净煤的使用推广,分阶段实现清洁煤炭的使用,在中心


城市通过立法,要 求民用锅炉经过改造必须使用清洁煤炭,并逐渐向其它城市推广;国


家制定相应法规和财 政支持,鼓励洁净煤示范工程及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的开发应用,


发展煤层气产业,对煤 电一体化项目给予支持。推广节能技术,对大型冶炼企业,要加


快实施节能技术和装备,


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可燃气,


减少一次能源投入量,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对使用节能技术和装备达到较低排放标准的,技术改造费用给予< /p>


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利用石油,加强石油储备




依照相关法律建立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提高石油


利用效率。建立起 宏观节油监控体系,对全国石油供需状况实行适时监控,对相关设备


和产品进行定期抽验 ,保障石油的节约使用。尽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制度,形成中国完


备的石油储备体系,保 障稳定供应。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开发海外油气基地是保证


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 举措。支持石油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实现油气进口方式


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积极 扶持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建立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金和信贷


支持。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对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要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发展


风力发电、太 阳能光热利用和地热利用,研究开发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产业化技术,对


有发展前景的项 目要给予重点支持,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


重。



39


/


143


总报告









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



结构调整战略及政策研究


















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



结构调整战略及政策研究













能源是 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结构以煤为


主的国家,也 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能源开发和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在给中国


经济可持续发展 带来日益沉重的压力。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能源节约和污染治理 问题。


“九五”时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下降了

< p>
30%


,年节能率达到


7.6%

< br>,节约和少用能源


4.1


亿


tc e



ce


——标准煤)



“九


五”期间节约和少用能源量主要来自于经济结构 调整形成的结构节能,技术节能仅占


五分之一左右。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第 二产业的比重高达


50%


以上,但


中国 工业整体素质不高,能源密集行业比重较大,用能设备落后的问题仍然存在,导


致总体能 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环境压力加大。今后一段时期,能源节约的基本思


路:一是合理 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在工业内部加快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耗能行业,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


放强度。二是加强高耗 能行业的结构调整,依靠淘汰老旧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


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高新 技术,把住新建项目能耗关,通过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和效益,控制能源消费的增长。 三是优化一次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清


洁化方向发展。


节能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通过努力,“十五”期间,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


合能耗有较大幅度降低,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


2000


年的


2.68


tce


降至


2005


年的


2.20tce< /p>



1990


年不变价)

< br>,


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


3.4


亿


tce



年均节能率为


4.5%



其中通过高耗能行业技术进步,形成的节能 量约


1.0



1.5

< br>亿


tce



< br>本研究报告除了对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结构调整进行综合性战略研究之外,以钢


41


/


143


铁行业为例,对高 耗能行业


“节能、降耗、减排”


作了深入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 表明,


通过企业组织结构、产品品种结构、生产工艺结构、技术和装备结构调整,节能降 耗和


减排的潜力仍然十分可观,预计到


2005


年,年节能量可达


3600



tce


,年减排二氧化



2556



t


。钢铁行业的案例研究对于其它高耗能 行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报告的另一分报告 是《淘汰高能耗落后技术、工艺、产品


(


设备

< br>)


政策措施》



淘汰高耗能落后 的技术、工艺、产品(设备)是中国工业加快结构调整,节约能源、减


缓温室气体排放的 重要措施。近


20


年来,中国政府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淘汰高耗能 落后


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目录及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淘汰工 作


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够,致使淘汰工作远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该报告的


重点是完善淘汰工作的政策措施,强化监督管理,以促进淘汰工作的开展。



促进节能和减排工作,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建立节能激励 机制,


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

< p>
二是加强法制建


设,引导和规范用能行为,组织修订《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 纲》


,制定主要工业用能设


备能源效率标准,为实施淘汰高耗能 产品,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源效率标识制度提供


技术依据。三是推广重大节能技术,加 大科研投入,对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


示范与推广。四是依法淘汰高耗能落后技 术、工艺和产品,继续发布淘汰高耗能落后技


术、工艺和产品(设备)目录,加强对淘汰 工作的监督检查。




一、中国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



< /p>


(



)


基本概况




1996



2000


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均呈现下降态势< /p>



2000


年,中国一

< br>次能源生产总量为


10.7


亿


t ce


,发电量


13556


亿

< p>
kWh


;能源消费总量为


13.0


亿


tce


,电


力消费量为


13466


亿


kWh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年均递减率为


3.32%



能源消费总量年均


递减率为


0.49%



低耗能行业发展迅速、


优 质能源比重提高、


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下降,


是中国能源弹性系 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五年间,能源生产总量年均减少量高达


4000


tec


,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减少


635



tec


,能源生产递减高于消 费递减。二次能源中电力


生产量和消费量继续增长,“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 p>
6.10%


,电力弹性系数


0.738

< p>
,年


均增加量近


700


亿


kWh





1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能源生产总量




tce


103922


104844


107256


111059


118729


129034


132616


132410


124250


109126


106988


原煤



72.43


74.10


74.30


74.00


74.60


75.30


75.20


74.10


71.90


68.30


66.60


构成(以能源生产总量为


100



%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19.01


1.96


4.80


19.20


2.00


4.70


18.90


2.00


4.80


18.70


2.00


5.30


17.60


1.90


5.90


16.60


1.90


6.20


17.00


2.00


5.80


17.30


2.10


6.50


18.50


2.50


7.10


21.00


3.10


7.60


21.80


3.40


8.20


资料来源:国家 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1





一次能源中煤炭比重下降,能源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 p>
。国家对煤炭行业实行关井压产


政策,重点对乱挖乱采、安全措施不完善、 矿工伤亡率较高的小煤窑加大了关停措施,


使煤炭产量和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 降低。与


1995


年相比,


2000< /p>


年一次能源


生产总量中原煤产量的比例由


75.3%


降为


66.6%


,减少


8.7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加大


了对石油 、天然气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使优质能源产量及其在能源生产结构中


的比例逐年 增加。与


1995


年相比,


2000< /p>


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原油的比例由


16.6%


上升到


21.8%


,增加


5. 2


个百分点;天然气由


1.9%


上升至


3.4%


,增加


1.5


个百分点;水


电的比例由


6.2%

上升至


8.2%


,增加


2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加大对国外优质能源的利


用,增加了原油进口,因 而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与


1995


年相比,

< br>2000


年能源消费总


量中煤炭的比例由


74.6%


降至


66.1%


, 降低


8.5


个百分点;石油的比例由


1 7.5%


上升至


24.6%


,增加


7.1


个百分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例都提高了

0.7


个百分点。



——中国水电 总装机容量已由


1980


年的


2032



kW


增加到


2000


年的


9549



kW



增长了


370%


;发电量由


1990


年的

< br>1267


亿


kWh


增加到


2000


年的


2224


亿


kWh


,增长


75%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


6


台,装机容量


442



kW


;运行中的核电 机组


3


台,装机容


43


/


143



210



kW


,发电量


141


亿


kWh





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能源消费总量




tce


98703


103783


109170


115993


122737


131176


138948


138173


132214


130119


130297


原煤



76.19


76.10


75.70


74.70


75.00


74.60


74.70


71.50


69.60


68.00


66.10


构成(以能源消费总量为


100



%


原油



天然气



水电



16.62


2.05


5.14


17.10


2.00


4.80


17.50


1.90


4.90


18.20


1.90


5.20


17.40


1.90


5.70


17.50


1.80


6.10


18.00


1.80


5.50


20.40


1.80


6.30


21.50


2.20


6.70


23.20


2.20


6.60


24.60


2.50


6.80


资料来源:国家 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01





——到


2000

年底,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量达


610


< br>m


2


;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



2600



m


2



居世界第一位。


全国太阳光伏电 池组件的年生产能力达到


5000kW



“九


五”期间,中国大型并网风力发电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约为

50%


;到


2000


年底累计


建成


26


个风电场,


形成了


34



kW

< br>的发电能力,


全国累计安装使用小型风力发电机


19


万多台。到


2000


年底,全国共建成近< /p>


1000


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工程,形成年产


6


亿


m


3

< br>沼气生产能力。全国累计开发利用地热资源


1300


多处 ,其中地热采暖面积已逾


1000



m


2


;地热电站总装机容量约


3



kW



2000


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了能源


供应能力约


1000



tce




——燃煤电厂供电煤耗已由


1995


年的


412gce



kWh< /p>



下降到


2000


年的


394gce



kWh



年节约


2000


万< /p>


tec



中国热电联产供热机组总容量已 达


2494



kW


占火电机组总容量



12.2%


,总发电量约


1200


亿


kWh


,供热量


10.4


亿


GJ



GJ


— —吉焦),年节约能源


4100



tc e




电力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 比例继续上升


。“九五”期间,中国电力生产和消


费继续保持较 高的增长速度,


电力在能源总量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按电热当 量值计算,


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相应提高,已由


199 5


年的


9.8%


上升至


2000


年的


13.6%


,< /p>


增加


3.8


个百分点。能源总量中用于发 电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已由


1995



3.7


亿


tce


29.4%


,上升至


2000


年的


4.9


亿


tce



38.8%


,增加了


9.4


个百分点。发电及供热用煤占


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由

< br>1990


年的


25.1%


上升为


1995


年的


33.1%



2000


年达到


60.9 %



电力消费比重的提高,是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单位


GDP


能耗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之一。





3



中国发电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年份



1980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发电能源在一次能源



消费中的比重



%


18.6


23.8


29.4


29.7


31.7


33.2


37.1


38.8


发电及供热用煤占



煤炭产量的比重



%


18.0


25.1


33.1


34.8


38.9


42.1


50.1


60.9


资料来源:《< /p>


2000


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国家电力公司

< br>



(二)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能源节约




1999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1301 19



tec


,其中工业消费总量


90797



tec


,占全国能


源消费总量的


70%


。从 工业内部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采掘业消费总量为


9287


万< /p>


tec



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0.2%


;制造业消费总量为


70720



tec


,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77.9%



电力、


煤 气及水生产供应业消费总量为


10789


tec



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 1.9%



在工业行业中,煤炭消费量排前

5


位的是:电力(


51966


万< /p>


t



、冶金(


1 1433



t



、建材



11006



t



、化学工业(


8005



t



、石油 加工(


7730



t

< br>)


;原油消费量排前


5


位的是:


石油加工(


13671



t



、化学工业(


1613



t



、化纤 工业(


532



t


、电力(


75



t




45


/


143


建材(

< br>48



t


;电力消费量排名前


5


位的是:电力(

1874


亿


kWh



、化学工业(


1058


亿


k Wh



、冶金(


1005


亿


kWh



、建材(


661


亿


kWh


)< /p>


、有色金属(


608


亿

< br>kWh






4



中国 工业行业能源消费总量(


1999


年)










全国消费总量



工业



采掘业



制造业



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业



纺织业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



其他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



能源消费总量




tce


130119.09


90797


9287.51


70720.09


1611.22


982.81


695.5


297.24


2502.79


311.73


187.96


306.17


91.57


1741.12


175.74


103.72


7085.07


12884.61


796.81


1538.2


586.36


564.62


10962.31


16960.67


3540.27


1036.67


1156.09


788.32


1299.2


573.4


590.99


140.08


1208.85


10789.88


煤炭消费量


原油消 费量



t



t


126365.35


112757.32


8641.15


50926.85


1609.15


733.16


699.48


175.90


1446.14


143.27


85.76


236.01


51.82


1628.48


54.10


20.14


7730.35


8004.76


572.84


799.30


342.48


177.05


11005.85


11432.85


1360.42


300.48


477.69


397.28


770.71


241.47


82.38


42.38


305.15


53189.32


18949.38


18775.16


2822.98


15877.31


0.38


0.44


0.48



0.04


0.12





0.53



0.09


13670.78


1613.17



531.85


0.04


0.33


47.84


9.10


0.67


0.03


0.10


0.25


0.05


0.45




0.57


74.87


电力消费量



亿


kWh


12305.23


8832.74


912.67


5875.12


150.90


96.31


55.42


29.72


305.94


43.68


24.07


297.90


10.86


192.88


26.89


17.28


207.46


1058.15


76.88


158.75


76.76


93.90


660.71


1004.72


608.07


160.61


137.27


80.67


170.74


78.10


105.66


21.30


193.44


2044.95


资料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01

< br>》



传统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 /p>



“九五”期间工业行业结构变


动的基本 特征是,传统的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工业发展相对减缓,在工业经济中的比


重下降;能 源工业得到进一步加强,能源结构不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比重


明显上升;淘 汰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能力,能源密集行业比重下降。经过“九


五”时期的发展 和调整,比重上升的主要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电力、石油 加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是汽车)


。比重下降的基本为传统

行业,分别是食品加工、纺织、化工、建材和冶金。


2000


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排在


第一位,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的

< p>
8.85%


。冶金由第


3


位下降到第


6


位,比


重由


1995


年的


6.66


%下 降到


2000


年的


5.5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行业)由第


6


位下降 到第


10


位。





5



中国行业工业总产值排名次序变化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995


年排名



纺织



化工



冶金



交通运输设备



食品



非金属矿物



电气机械及器材



电力



普通机械



石油加工及炼焦



1995


年比重



%


8.37


6.95


6.66


6.01


5.54


5.49


4.72


4.44


4.30


3.69


2000


年排名



电子及通信



化工



交通运输设备



纺织



电气机械及器材



冶金



电力



石油加工及炼焦



食品



非金属矿物



2000


年比重



%


8.85


6.72


6.62


6.01


5.64


5.52


5.38


5.16


4.34


4.31


资料来源:据中 国统计年鉴(


2001


年)统计整理




由于行业结构的改善,工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慢于工业 产值增长


,


工业用电


比重下降


,


尤其是重工业用电比重在


1990

< p>


2000


年的


10


年间下降了近


6


个百分点。



依靠技术进步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耗



“九五”期间,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作为


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在 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双高一优”技改专项、


47


/


143


国债技改专项中,加大了支持的力度。重点开发的溅渣 护炉、蓄热式加热炉、


75t



h


干法


熄焦、


大型铝电解槽、


130t



h



220t



h


大型循环流化 床锅炉、


水煤浆代油燃烧等节能技


术取得重大突破,在相关行业 得到推广。如有色金属行业中预焙槽电解铝比例由


34


%提


高到


50


%左右,吨铝电耗降低

< p>
1500kWh


。化工碱渣回收技术、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技术、煤矸石硬塑和半硬塑挤出成型砖技术和装备、煤矸石和煤泥混烧发电、纯烧高炉


煤气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有的已实现产业化。


淘汰落后技术、


工艺、装备在节约能源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建材行 业累计压减落后小水泥生产能力


7000


t



压减落后小玻璃生产能力


27 00


万重量箱。


从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来看,

每吨钢


的可比能耗由


976kgce


下降到


930kgce


;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由每吨


14.0kgce


下降到


13.5kgce< /p>


;大型合成氨吨氨综合能耗由


1268kgce

< br>下降到


1190kgce






6


< /p>


中国近


10


年来全社会用电量及其构成< /p>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全社会用电量


亿


kWh


6126



9886



10570



11039



11347



12092



13466







%


78.7


74.8


74.1


73.0


71.8


71.8


71.6


其中重








%


62.6


59.8


59.3


58.3


57.6


57.46


56.75






%


6.8


6.2


6.1


6.2


4.0


4.0


4.0


交通运输



市政商业



居民生活



%


%


%


1.7


1.8


1.9


1.9


1.9


1.96


1.94


5.3


6.9


7.2


7.6


10.0


10.06


10.05


7.5


10.2


10.7


11.3


12.2


12.16


12.42


资料来源: 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1


年)统计整理




“九五”期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

< p>
30%


,由


1995


年的


3.97tce


下降到


2000


年的


2.68tce



年节能率达到


7.6%



节能率居世 界前列,


节约和少用能源


4.1


亿


tce



“九五”期间实现的节约和少用能 源量,主要来自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


产品结构)调整、加强能源管理形成的 结构节能(或间接节能)


,约占五分之四;技术


节能(或直接节 能)量所占比例在五分之一左右,主要来自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新


增大型发电机组、城 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以及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节能技术改造


项目的投产运行。



与此同时,


2000


年全国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


1995


年减少了

< p>
10%



15


%,污染< /p>


物排放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于


2000


年底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




7



20 00


年与


1995


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 排放状况对比




单位为万


t



项目年度



2000




1995




增减率



二氧化硫



1995.1








2369.6








-15.8








烟尘



1165.4








1743.6








-33.2








工业粉尘



1092.0








1731.2








-36.9








资料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


中国环境信息网





(三)存在问题




虽然“九五”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但“十 五”甚至更长一


段时期内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广义能源效率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广义能源效率”


(即能源经济效率—


消耗单位能源所实现的国 内生产总值)很低。据有关资料计算的广义能源效率,日本为


6623

< br>美元



tce



1994


年,


下同)



德国


4219


美元



tce



美国


2217


美元



tce



而中国


1994


年为


536


美元



tce



2000


年为


845


美元



tce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降低


高耗能行业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产 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优质化等措施,节能潜


力还较大。



单位产品能耗较高



当前中国高耗能产 品的能源单耗,


比发达国家要高


25%



90%



火电厂每

< br>kWh


发电标准煤耗,中国为


394gce



2000


年)


,日本为< /p>


322gce



1998


年)


;每


吨钢的可比能耗,中国为

930kgce



2000


年)< /p>


,日本为


680kgce



1999


年)


;每吨合成氨


综合能耗(天然气,大型装置)


,中国为


1352kgce



1998


年)


, 美国为


970kgce



1997


年)


;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中国为


16 0kgce



2000


年)

< p>
,日本为


124kgce(1999


年)




49


/


143


天然气和水能等优质能源所占的比重较低



2000


年中国天然气和水电在能源生

< p>
产中的比例为


3.4%



8.2%



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仅为


2 .5%



6.8%


< br>与天然气探明


地质储量和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在能源资源总量中的比例不相称。


2000


年,中国水力


发电量


2224


亿


kWh


,水能资 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为


11.56%


;天然气产量


272


亿


m


3



还不足资源量的


5%


。煤层 气、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刚刚起步,其地位和


作用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煤炭工 业采掘能力较大,但洗选、型煤、配煤和水煤浆


等发展缓慢。



煤烟型污染是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中国燃煤占世界煤 炭消费量的


27


%,


是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消费大国,


中国煤炭产量已连续


12


年居世界第一位,



电装机的


75


%以上是燃煤发电,


80%


的工业工艺过程 用热、


95


%以上的城市热力系


统是由 燃煤锅炉供热,还有相当一部分工业过程采用煤化工工艺,一些大中城市居


民用气采用煤 制气系统。中国排放二氧化碳


85


%是由燃煤排放的;排放二氧 化硫


2400



t

,其中


90


%是由燃煤排放的;排放烟尘

< br>1744



t


,其中

< p>
73


%是由能源开发


利用排放的。在全国


2.37


亿


kW


火电机 组中,仍有相当部分燃煤机组没有实现达标


排放。


< p>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整体技术装备落后以及宏观上节能激励不足是存在上述


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工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和重点




目前,中国第二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为


51%


,能源消费比重达


70%


。第二产业的


能源消费比重大于这一产业 在


GDP


中所占的份额,而耗能较低的第三产业相对发育不


足。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一、二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在


GDP


中的

< br>比重上升。因此,在较长时期内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但从短

期发展迹象分析,中国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维持在


50%


左 右,因此中、短期内进行工业


结构调整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主要途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1 21: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39130.html

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战略与相关政策(doc 142页)的相关文章

我国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战略与相关政策(doc 142页)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