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标签
:
标题
]
篇一:无锡市<
/p>
2014
年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无锡市
2014
年秋学期高二期末试卷
语文
2015.1
注意事项及说明
: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 br>
2
.请将所有答案全部写在
答题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2
分)
1
.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
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①当前各种社会矛
盾错综复杂,
接访人员一定要专心、
耐心、
细心,
推诿敷衍,
粗心大意,<
/p>
搞官僚主义那一套。
②经调查,这一事故不是人为的,是一个偶发事件,完全与他无关,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是
无可
的了。
③
注胶虾和残余农药超标的“立顿”
茶叶,
都曾经
地摆在大超市的柜台上,
这不能不令人
深思。
A.
切忌
质疑
冠冕堂皇
B.
切记
置疑
冠冕堂皇
C.
切忌
置疑
堂而皇之
D.
切记
质疑
堂而皇之
2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3
分)
A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B
.紫艳半开篱菊静,鸿雁不堪愁里听
C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D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3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
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
: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
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
国科学院院士。
B.
张老师遇到原来的同事: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你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
矍铄。
C.
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
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
.
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
典,对此深表歉意!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个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近年来,养老金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人们希望老有所养,即人们进入老年后,不
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家庭、社会的赡养。
。老有所养
,快乐养老,平等
养老,可见养老并轨彰显的是改革决心。
①人到了老年以后,自身没有生产能力,只有消费了。
②中国传统文化中,
尊老爱幼是一个文化传统,
每个人都有年老的这个阶段,
这是自然规律,
不可回避。
p>
③但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养老双轨制,这
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产物之一,失去
公平、公正的基础,也不符合让改革成
果惠及大众的愿景。
④中国进入老
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将逐渐增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p>
⑤如何让老有善终、老有所养,这是每个人很都关注的民生问题。
A
.②③④①⑤
B
.④②①⑤③
C
.④⑤③②①<
/p>
D
.②③⑤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
6
题(
6
分)
。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念父母,
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乃有所不得已也。
今仆不幸,
.
.
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
,
独身孤立,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
义,
何处.
.
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
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
犹能.
.
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
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
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贪生恶死恶:讨厌,憎恨
.
B
.顾妻子
顾:照顾,关怀
.
C
.勇者不必死节
死节:为守气节而死.
.
D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缧绁:囚服
.
.
p>
6
.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
.彼且奚适也
D
.死生亦大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
—
9
题(
16
分)
。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
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①多盗,逋赋日积。
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
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
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
壅故道,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
江公堤”
。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
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
议发兵剿,公曰:
“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
寇耳。
”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
.
.<
/p>
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
,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
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
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
然莫敢
犯。
越四
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
泣思
归。公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
帅
卒,
.
饷
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饷应.
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
,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
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
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
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
,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
鞍,
< br>踞地稍憩,
徒步邀使者登,
使者有难色。
公曰:
“上命也,
木苟可出,
守臣当先以身殉。
”
遂短衣持筇,扶两小.
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
顾使者日:
“何如
?
”使者咋舌,大<
/p>
呼亟返,
.
曰:
“是不可取。
”公曰:
“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
”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
呼戴上恩德。
卒康
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
节,
贤达皆叹仰之。
[
注
]
①苶:
ni
é
,
疲倦、精神不振;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
军队征敛繁多。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A
.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
勒:拘押
.
B
.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
.
C
.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促”
,催促
.
D
.使者强随之
强:勉强
.
8.
将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
9
分)
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
3
分)
⑵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
(3
分
)
⑶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
(3
分
p>
)
9.
江皋
是如何让使者上奏免除柳民采木一事的?请简要说明。
(
4
p>
分)
三、古诗词鉴赏(
12
分)
< br>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
答问题(
6
分)
。
山
中
(唐)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
1
)首句中“滞”具有双重含义,请简要分
析。
(
2
分)
(
2
)本诗
以景作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
4
分
)
11
.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6
分)
。
定风波
(宋)苏
轼
三月七
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
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
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1
)结合词的上片,简要概括词中“吟啸者”的形象特点。<
/p>
(
2
分)
(
2
)
p>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4
分)
< br>四、名句名篇默写(
8
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
部分(每空
1
分)
。
< br>
(
1
)但以刘日薄西山,
▲
,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
(
2
)
▲
,则芥
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
(
3
)
▲
,江月
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
4
)
▲
,千金
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
(
5
)星垂
平野阔,
▲
。
(杜甫《旅夜书怀》
)
(
< br>6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
(李煜
《浪淘沙令》
)
(
7
)
▲
,
▲
,人似黄花瘦。
< br>(李清照《醉花阴》
)
五、现代文阅读(
26
分)
(一)阅读下面文
段,完成
13
-
14
< br>题(
6
分)
。
< br>
①斑纹,对称设计。老虎,斑马。草地上黑白花斑的
奶牛,酝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
小透明的翅,
毒蜂随身佩带
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螯针。
曼妙的纹身在美女的背部,
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
医院里的那个老人在被单下羞愧地颤抖,
病变皮肤上布满令人生厌
的疱疹,丑陋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
母亲骄傲,
腹部的妊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遇
害者脖
颈上可疑的道道抓痕、
身体上深浅不一的刀伤,
组成罪孽的恐怖
条痕──斑纹无处不
在,将两极秘密地衍接,像族徽,凝聚着世袭的生和死,荣与辱。<
/p>
……
②斑纹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有意修饰并损害的生活。烧裂的陶
碗,瓷器上的冰纹,碾砣上
“巛”形的石质花纹。蛋卵上的斑点,变质面包的菌斑,粒子
的分布方式。我们甚至彼此并
不知晓,在死之前,每个人如何终身隐秘地镌刻着各自记忆
的斑纹,爱与悔恨的斑纹。
(节选自《斑纹》
)
13
.在第①段中,作者列举了六个
实例来印证斑纹的“对称设计”
:奶牛和毒蜂的翅是
▲
是生与死的对称,
▲
是美与丑的对称。
(
3
分)
< br>14
.如何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
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
18
题(
20
分)
。
秋
稼
陆
蠡
①阿富
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照在床上。阳光透过半截糊纸半截敞着的窗格,金黄色的长
方块印
在被褥上,反射起通室的透明。尘埃在空中飞舞,好像极细的蚊萤,在那里摆阵。这
温和
,这舒贴,这慰抚,叫他想起做小孩子时赖床的感觉,他微笑了。
②平常,他起身总比太阳早,回家的时候总比太阳迟,他是一
个种田人,不论阴晴雨雪,
总有事情做着,忙着的。现在却闲
,
那是因为战事发生后,这里已经成为战区,村里的男女
老幼都逃
避了,只有几个大胆的,或者是病得不能动弹的才留在这儿。
③阿富是有了战争经验的,所以比别人沉着些。十几年前江浙战争时,他正是壮年,曾被
拉去扛了几天子弹。但凭他的机敏,得安然回来,非但没有损失,还赚得两只袁大头。六
年
前,东洋人也曾打到他的村庄,走进他的家里,他又应付出去,除了牵去一头耕牛,没
有别
的损害。
这一回,
他把牛和家眷都
寄托在别处,
自家守在屋里。
一是因为舍不得离开这个家,
p>
二是因为秋稻转眼成熟,这是他半年辛苦的结晶,他全家命脉所在。
④一阵嗡嗡的声音把阿富从呆想中拉回来。一只蜜蜂一头撞在
纸窗上,向外边光亮处飞。
大概是失群的蜜蜂,
夜间迷失在他房
里,
或是被九月无力的阳光所诱,
冒寒出来。
< br>其实天气
太凉,
不是采花的时候了。阿富起来,用纸条把
它从没有糊纸的格孔中放出去,便起身走向
田野。
⑤田野是一片旷寂。波形起伏的禾稼,每一茎上都垂着重甸甸
的金黄谷穗,这些好
像是他亲手养大的孩子,在等着收获。地面草叶上,禾藁上,蛛网上
,都被夜露濡湿,踏过
的时候,簌簌地掉下来,沾湿了他的衣襟。他蹀躞着,心里好像感
觉到有一种义务,有一种
责任,
不能让天赐的粟粒委弃在地上,
这种在他心底起的惜物的心,
使他一步步更坚决地向
家里走。他想起锈钝了的镰刀,想起禾床,想起尘封的谷簟,终于想起邻居的癞子。
⑥他便先去找癞子。他和阿富是老相好。阿富时常
帮他忙,他也帮助阿富。阿富不走,他
也留在这里。他们今天碰到的时候,都意外地高兴
。
⑦
“喂
,稻黄了。
”阿富扬着烟管说。
“稻黄了。
”应声虫似地回答。
“收割吧!
”
“收割。
”
“带
镰刀来。
”
“马上来。
”几分钟后,他们的镰刀,便在禾梗上
飕飕地挥舞了。他们沉默而奋兴,
似乎忘了早餐尚未吃过的腹中的饥饿,只顾把稻束往身
边放。
突然,身后一声口哨,他俩不
约而同地停住了,挺起腰来
往后看,
在他们身后站着两个士兵,穿着黄绿色的军服,臂上有
红膏药的符号,手里拿着枪。旁边还站着一个脸色和善的便衣。
⑧“辛苦么?”穿便衣的装着笑脸说。
“这里真是满地黄金。
”他指黄熟的稻穗继续说。
“我
们队长请你说话。
”他用手招呼阿富和癞子。
⑨据阿富的经验,和他们绝对拗不得。他把镰刀丢在地上,招
癞子一道过去,跟在他们后
面。
<
/p>
⑩在不数十步远的土庙里,所谓队长,一个戴眼镜八字须的矮胖子,坐在一只破椅上,后<
/p>
面还有十数个兵士,他招阿富过去,用温和的口吻问:
“你是本地
人么,你们做工每天可赚
多少钱?”阿富谦逊地回答:本地人,种地的,没有工钱。
p>
⑾
“你们要钱
么?只要照我们的话去做,
要多少都可以,
你们不用愁穷了。<
/p>
”
队长夸耀地说。
见没有回答,便用手指
一指穿便衣的。
⑿穿便衣的跑过来
,
凑在阿富的耳朵边说:
“事情很容易,
只要你躲在沟里,
把一天或一夜
的来来去去的人数马匹车辆记
个数目,回来报告我就成,你看这容易么?”
⒀阿富没说话。他知道当前是个大难关。他没读过书,但是他知道他自己是中国人,自己
的
篇二:
《浪淘沙令》<
/p>
(
帘外雨潺潺
)
教案
《浪淘沙令》
(
帘外雨潺潺
)
教案
主备人
海潮语文网
海潮语文网
海潮语文网
海潮语文网
篇三:
2015-2016
学宁夏育才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育才中学
2015
~
2016
学年第二学期
高
一
年
级
期
末
考
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
考试时间:
2016.7.2
2
.本卷答题时间为
150
分钟,试题总分
150
分。
3
.第Ⅰ卷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填涂作答;第Ⅱ卷在答题卡上用
0.5<
/p>
黑色中性笔作答。要
求书写工整,卷面干净。只说明:
1
.本卷共两部分(第一卷阅读题、第二卷表达题)
交答
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共
67
分)
< br>
一
.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3
题(
p>
9
分)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丰
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
p>
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
“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
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
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
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
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
支配,
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
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
的生活才是
正确的生活,
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
p>
但令人遗憾的是,
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
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
这
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
我们只能从
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
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
正确的标
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
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
色的模糊地带,
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
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我们必须
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
-
-
-
-
-
-
-
-
-
上一篇:感恩晚会主持词(完整版)
下一篇:迎新早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