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高考“诗歌鉴赏”题模拟训练(附答案解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1 02:29
tags:

-

2021年2月11日发(作者:话)


高考“诗歌鉴赏”题模拟训练



(附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br>A


.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


.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 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


. 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


.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2


.请结合全诗,赏析

< br>“


道边修竹水潺潺



之句。




【答案】



1



A


2< /p>




1


)以景作 结、寓情于景。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


辛的跋涉后超然物 外的人生态度;



2


)与前面形成对比 ,拓展意境。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


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 意境。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



1


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 /p>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


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


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 /p>


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句的手法还考核诗 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


项,


“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


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 ,由颔联“北客”



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

< p>
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的“征夫”同义。故选


A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


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



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


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 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 诗句的


妙处,


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诗句 的内容,


使用的手法,


表达的效果及作用。

答题模式基本是,


该联(句)


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 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


再次写使


用该手法所传 达出的效果,


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道边修竹水潺潺”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


腾的渭河,渐向西南 ,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景结


束全诗,含蓄表露 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合“蜀人从此送残山”


愁渡奔河


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 终见清幽明丽之


喜,拓宽诗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秋水无 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 p>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 br>



2


3




笛声吹彻云山翠

< p>


的运用了


________


__________


的表达技巧。


4


.围绕


渔事



,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3


.夸张




视听结合


/


以声衬静




4

< br>.



1


)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 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对秋日美景的


欣赏、赞美之情。



2


)后写渔翁垂钓的成果的展示,写垂钓的欣喜之情 。



3


)由于渔翁不

< br>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后二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


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


4



末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


枕莎而眠,


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


同时也表现了 隐


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解析】



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是借助填空题的方式来考查技巧,如


题干 问的是“笛声吹彻云山翠”运用哪两种表达技巧,然后回顾常考的技巧有哪些,再理解诗


句的啥意思,看该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来写的。


“笛声吹彻云山翠”



这句是说渔翁吹起了


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 遏行云;从修辞角度来看,


“彻”意思是“透”



这是使用夸张的


修辞,体现笛声的穿透力;从描写的角度来看,


“笛声”是耳中所闻,


“云山翠”是眼中所见,这


是 使用视听结合的手法,


“笛声”是声,是动,而“云山”是静,这是以声衬静,既写出笛 声的优


美,又写出山谷的幽静。



4< /p>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围绕‘渔事’



词 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然后梳理诗

< p>
歌内容,尤其要圈出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也可以根据诗歌中的景、事来分析情感。从此词



3


中来看,


词中塑 造了一位自由自在的渔翁形象,


词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一形象之上。



一开始“秋水无痕清见底,


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 烟雾里”



这三句是写景,


抓住“秋水 ”



蓼花


汀”



西风”



小舟”


烟雾”等意象把秋日的小河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给后


文渔翁垂钓设置场景,字里行间充满赞美欣赏之情;接着词人以“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来展示渔翁的成果,船上挂着一枝柳条儿,串着两尾金色的鲤鱼,这是展示垂钓的欣喜;


“自


叹直钩无处使,


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



渔翁面对并不丰盛的成果,自叹使用直


钩钓鱼已经不行了,他吹起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然后将鲤鱼烹煮,笛声的悠扬和鱼< /p>


肉的精细中表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最后说“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 br>,


渔翁就着鱼肉,开


怀畅饮,直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沉沉 睡去,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得,也流露出词人的向


往之情。




【点睛】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


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 法。


描写手法包括:


(1)


衬托,分正 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2)


联想和想




(又叫虚实结合 )



(3)


对比;

(4)


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 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


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 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


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



苏轼①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 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 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4


人画竹身肥拥肿,


何用?先生落笔 胜萧郎③。


记得小轩岑寂夜,


廊下,


月 和疏影上东窗。




注:


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


②本词截取杜甫


《严郑公宅同 咏竹》



白居易


《画竹歌并引》



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 善画竹。




5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 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


.上阕中



< p>


字照应



雨洗



,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


< br>乱



字则照应






?


C


.下阕中


< br>先生



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





竹更胜一筹。



D


.苏轼借笔下的

< br>“


墨竹



,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 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6


.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请


结合 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5



C




6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雨后竹 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视觉嗅觉相结合,竹阴使


杯里的酒带上凉意,

< br>这是触觉,


多种感官结合,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巧妙运用动词

< p>
或化静为动,巧妙运用“洗”



吹”



侵”



过”等动词,细腻 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


美,使画面生动可感;正侧结合,既有对竹子形 色香味的正面描写,也借“书秩晚”



酒樽凉”


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




【解析】



5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反复阅


读全 诗,


(包含注释)


,理解诗意,然后逐项分析。本题

< p>
C


项“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不


合文意, 原文“人画竹身肥拥肿”中“人”指的是一般人、别人,而非“萧悦”



故选


C



< br>6


.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应按照“手法

+


诗句分析


+


效果”的模式作


答,题目“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考生应注意景物描写的角度



5


有正侧面、虚实、动静、远近、视听等,有修辞手法的需一并说明。本诗中描写竹子的诗句


是“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其中“雨


洗娟娟嫩叶光,

风吹细细绿筠香”为正面描写,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写出了“雨后竹叶润泽,


风吹竹叶清香”的情景;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为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


竹色的青葱、


竹荫的凉爽。


“侵”



过”两个动词,


运用拟人的修辞,


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


写出了竹的动 态美。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①十石②弩。



半衲③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注:①彀


(g


ò


u):


张满弓弩。②十石


(d


à


n) :


极言费力之大。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


一石。③衲


:


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




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 一项是(





A


.起首说



云头不合


”“


惟飞土



,强调 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写



负重民

< br>”



动的艰辛作铺垫。



B


.三、四句写诗人盛夏烈日之时,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意身,突 出诗人清闲自在、


不惧酷热的心态。



C


.接下来四句,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


;


结尾尤以人与牛马作对比,突出人不如


牛马的残酷现实。



6


D


.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深


切 的同情和怜惜。



8


.这首诗通过典型 细节深情刻画了



负重民


< p>
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


诗具体赏析。



【答案】



7



B




8


.①诗人刻画了一个艰辛劳作、生 活悲惨的“负重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工


的深切怜悯和同情。②这一形象是通 过典型细节刻画的。如“筋骸长教十石弩”



写劳工青筋


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突出劳作的艰苦不易。再如“半神遮背是生涯”




劳工衣着破旧,顶着烈日,出卖苦力,突 出生存艰难,生活悲惨。




【解析】



7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


及情 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

< p>
形象、主


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


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


歌的意象 ,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 情感,


思考诗歌中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 得出答案。本题中,


B


项,


“三、四句 ……深堂


高卧,无人打扰,随意身,突出诗人清困自在、不惧酷热的心态”错误,从诗中 来看,诗的


开头四句刻意渲染暑天之热,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了有力的铺 垫。一、二两句


写天气:说“云头不合”


则可见烈日当空;说“惟飞土”



既呼应了上句“三月元无 雨”



又强调了


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 扬。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盛夏赫赫,骄阳似火,深堂高卧,想动


身而未动身,就汗如 雨下,这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故选


B


< p>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7

< br>题要求“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赏析“负重民”这一形象,


然后先理解“负 重民”的意思,



结合第五至八句这几句诗来分析人物的特点以 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诗歌第五句说“忽怜


长街负重民”


,< /p>


引出“负重民”这一形象,下面四句就进入对“负重民”的正面描写:

“筋骸长彀十


石弩”



意思是“骨 瘦如柴,背上压着一百多斤”



一个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 重物,移步


艰难的苦力形象跃然纸上,


这一细腻描绘,


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而且逼真地点明物体之


重已远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


“以力受金饱儿女”意思是“一辈子就靠半件坎肩遮阳挡 雨,为


了养儿活女不管火热水深”



苦 力的区区报酬得来十分不易,


其中渗透着很多血和汗;


“半衲遮


背是生涯”



这是说“负重民”在烈日 曝晒下,尽管衣不蔽体,却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已被剥削


得一无所有,

< br>除出卖苦力外别无“饱儿女”之法。


“负重民”是家中直接挣钱者,


从事的又是如此


费力的劳动,尚且是“半衲遮背”



那么完全可以推断,所谓“饱儿女”



充其量也只不过勉强活


命而已。


诗歌中“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这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


突出了负重民的


艰辛,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


< /p>


点睛:


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


首先 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如直接对人物的


言行举止进行细节 描写,


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


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 式:


概括


形象的总体特点,


用两个四字 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


结合诗句分析其特


征 ,有手法要点出手法,


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


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从题干的提问来看,应是借景 物


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故考生要考虑景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



]


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8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



]


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


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


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

< p>
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



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


石:


宋代政治家、< /p>


改革家、


文学家,


作此诗时身为宰相,< /p>


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


药酒 名。




9


.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来诗 首句



事关休戚已成空



既交代了后面





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


基调。



B


.王诗首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既紧扣了诗的标题



元日



,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


气氛。



C


. 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


己的思 想。



D


.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 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


遇有关。



10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



春风



,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 系时有何异


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9



A




10


.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 抒情的手法。不同点:


“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


哀情,< /p>


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


景写乐情,


通 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


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

< p>
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9


【解析】



9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


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结合题目和


注 释逐句翻译诗句,


把握诗歌的意象,


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 正误,最终得出答案。要选“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br>,


A


项,分析有误。联系全诗看,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 成空”



指不管欢乐


和忧愁、幸福与祸 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


“万里相思一夜中”


是远离


故土的思念之情。


“愁到 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从晚上愁到天亮,憔悴的人看到春


风更添思念,是写愁 的深重。


“事关休戚已成空”并未交代出后面“愁”的所有原因。选项认为,

< p>
“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是曲解文意。故选


A



10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 作品的艺术技巧及比较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当


注意审题,题干中已经明确指出 “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则就应当从情景的角度来


考虑。分析景和情的关系, 来诗结句“又将憔悴见春风”中“春风”是新春之景;


“憔悴”



联系上


文看,是因于“万里相思一夜中”


“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


王诗的承句“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



联系注释看,


是药酒名。


该句意思是“在


送暖的春风中,

< br>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从景和情关系上看,


是以乐景写乐情,


通过新年热闹的


场景抒发了作者愉 快的心情。通过以上可知,


二诗都是借景抒情,


不同的是,第一 首诗是乐


景写哀情,第二首诗是乐景写乐情。结合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分点作答,意思对 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










夜闻


觱< /p>


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10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


欻< /p>


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


.诗人时值



衰年



,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 而生。



C


.五、六两句,写积雪飞霜 凝结着冬夜的严寒,觱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



D


.全诗内情和外物和谐统一,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

< br>


12


.从全诗看,诗人



多感伤



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



11



C




12


.①乐人吹奏的悲壮的“塞曲” 令诗人感伤;②干戈四起、战乱频仍、疮痍满地、民不


聊生的社会现实令诗人感伤;③漂 泊江湖的羁旅之苦令诗人感伤。




【解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


握诗 歌主要内容,


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重点把握诗 歌的表达意蕴。


C


选项




篥管吹奏出急风猛浪的声音”错误,


“孤灯急管” 与“风急浪湍”既是实写,也映衬出诗人此时


的心境。故选


C< /p>




12


.本题 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


正确理解其意 思,


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要求概括诗人多感伤的原因 ,


只要写出原


因即可,不需要具体分析。根据诗句“邻舟一听多 感伤,塞曲三更



悲壮”可以得知,诗人是

听到悲壮的塞曲而内心感伤。根据诗句“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可以得知写作背


景是战乱,抓住一个“难”字去看百姓的命运。此时国内干戈四起,战乱中民不聊生,内心感

< p>


11


伤。另外可以抓住诗歌的体裁是羁旅诗,


作者在外漂泊,


颈联描写了漂泊所见之景,再结合


尾联后半句,可以得知,羁旅江湖之苦。




【点睛】



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 意,


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因此,


意象


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


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


把握诗中的意象,



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



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 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 ,古属楚国。



13


.薛词上片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14


.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




【答案】



13


.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 /p>


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



12


上的是风雨声,


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


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

< br>嗅觉上的是佳人


和野花的芳香。




14


.①韦词借月寄情,睹物思人, 并用一意两写手法,从己之忆人想象人之忆己,又


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之难,

< p>
婉转动人。


②薛词同样托景寄怀,


先描绘渲染渡头 环境的苍凉和


寂寞,再引出盛装佳人等待心上人的动人图景,又以愁煞船郎的侧面描写和 “燕归帆尽”之以


景结情手法,写出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怀人愁绪,耐人寻味。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 歌的形象,需要考


生先圈出设题诗句中的形象,


再圈出写其特点 的词语,


根据这些词语来分析其特点。


赏析句

< br>子的表达技巧,


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


然后结合句子 分析该手法,


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本 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


描绘的图景,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


“红 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这三句中 主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


物形象 :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


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


这些都是景,使人突


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


而 在这样的环境中,


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


人,整幅画面寂 寞而苍凉。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


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从


选材的角度分析,有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

< p>
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


见,


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可见结 合了多种感官。


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



14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 有整体性


的理解和把握,


读懂诗歌写了什么,

< br>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


体悟其中蕴



13


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是借助 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查诗歌情感,


题干中说的是“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

< p>
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



然后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歌 ,


既要分析共同之处,


也要指出不同之处。

先看韦庄的词,


词的上片写相思之深,与前人或从


己方或从 对方着笔不同,此词从双方展开: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



这是从己方


铺墨;


“想君思 我锦衾寒”



这是从对方入手,以“想君”二字,转从对方角度 ,并且以“锦衾寒”


三字,将之具体化,使人亲同感受之;上片从空间角度,下片则从空 间转向时间,


“咫尺画堂


深似海”


,< /p>


是对上片三句双方思恋的凝缩,


“忆来”



“几时”



两句,纵横上下,先写忆 旧,再写对


将来之期冀,


更见情之真切。


再看薛昭蕴的词,


词开头就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


人图,借助秋风、秋雨、红蓼、鸥迹渲染营造了渡头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一位盛装的佳人出场了;


下片中以“几回愁煞棹船郎”进行侧面描写,


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


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 夫,而实际上“愁”的应是佳人;词的最


后一句,


< p>
“燕归帆尽水茫茫”是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

< br>只有茫茫江水,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一切都


在“不语”中。由此看来,两首词都借助景来寄托怀人之情,不同的是,韦庄使用“一意两写”


手法,而薛词以景渲染,以渔郎侧面烘托,并以景结情,这是两篇的不同之处。

< br>



【点睛】



理解诗歌的情感,


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忧国伤时。


有揭露统


治者的昏庸腐朽的,

< p>
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


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


有对 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


担忧的。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 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


山河沦丧的痛苦的,


有年华消逝,有壮志 难酬的悲叹的,


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


不为人知的愁 苦心情的。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



1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1 02: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33484.html

高考“诗歌鉴赏”题模拟训练(附答案解析)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