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PULATI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
Graeme Hugo
印尼的人口變化及發展
出自:
ASIA PACIFIC
R.F. WATTERS &
. 1997
譯者:地
90
級
林可欣
(486230938)
、黃韻琦
(4862
30929)
、
李佳芠
(
486230858)
、陳奕亨
(486230580)
199
4
年中期,世界上十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其中六個國家的人口是居住在亞太地區,
p>
同時在太平洋中所討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議題上必須提出有關人口的問題。在過去的
p>
1/4
世紀中,所有區域的人口都遭遇到經濟、社會和政治上巨大的
起始變化結果。
在
1990
年,美國的一項報告書中表示,亞太中的八個國家還未邁入轉變中的低
出生率時
期。這些地區的總出生率
(TRF)
< br>從早期的
1970
年
5.6
p>
下降至
1980
年末的
3.48
,而人口的生命
壽期從平均
55.6
歲增長至
62.7
歲。人口
遷移率也達到史無前例的水平,所以人口在空間分佈
上變化快速。居住在亞洲都市地區的
人口比例從
1970
年的
23.4%<
/p>
增加至
1995
年的
< br>34.6%
,都
市人口從五百零三萬人增至一億一百九十
八萬人。
各國家區域內與區域外的
移居人群已使資金流動並衝擊了經濟、社會。在龐大且多樣性
的環太平洋國家中不可能都
能了解所有的區域,定樣的調查資料有益於了解某國家地區所發
生的一些變化
?
於是本章目前集中注意力於印尼
,
1995
年中該國人口估計佔一百九十八萬人,
是世
界上第四個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並且,印尼自早期
1970
年代
經歷了社會與經濟上的大變
動。
<
/p>
本章開始分析印尼在蘇哈托時期構成人口變化的趨向,尤其集中於出生和死亡的趨向。
p>
印尼的人口問題經常被描述為“不平衡”分配多於過度成長。因此,另一章節中提出有關於<
/p>
人口分配的變化議題並注重於區域、都市和鄉村地區的平衡及水平的變化及人口遷移率的趨
向。
印尼
的年齡結構擁有廣泛的基礎,大部分低開發國家中為代表。因此,牽涉到教育和勞
工的影
響,尼也與亞洲其他國家一樣,在人口成長率上保持了平衡的成長。最後,一些國家
強調
把影響人口成長結構和分佈的模式政策介入。本章評定有關介入後的影響。
人口成長與發展
印尼的人口成長軌跡從圖
15.1<
/p>
中表示,印尼在早期獨立時,由於經濟蕭條,日本佔領時
期向荷蘭
爭取獨立,相對地造成人口成長率偏低的產生。因此,當時的人口成長率只達到每
年的<
/p>
1.5%
。
1960
年和
1970
年代,
由於死亡人數
的減少,
每年的成長率分別達到
2.1%
和
2.4%
,
不過,出生率自
1970
年代則減退,每年的成長率從早期
1
980
年的
2.2%
減少至
1980
年後世紀
中只
1
.8%
。
人口成長率還會持續下跌並估計每年的成長只有
1.6%
及在第六次五年計劃報告書
中表示,
人口預計會減至每年成長率只有
.5%
,所以
< br>1998
年的人口只有兩百零四四萬。
關於人口成長、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Malthus
的論文在兩個世紀前盛行後就備受爭議。在
當代
的情況下,關於人口統計學轉變趨勢發生一些小爭議,以便要加強和任何國家中個人的
經
濟和社會地位上的聯合統計。另一方面,從人口成長率偏低,出生和死亡率偏,但死亡人
數比出生人數低的方向轉變至“低平衡”和因低水平的出生和死亡率的人口成長緩慢的方
向。
有關爭論遍及自然和涉及上述
聯合關係原因的方向?在過去戰爭發生後的十年期間,出
生率的降低是經濟發的必要先決
條件?在
1960
年和
1970
年代對此的反應是爭議有關經濟成
長是導致人口成長和出生率降低的必
要條件
---
自
1970
年到處可見“封進內部”的標語出現,
這和
1994
年在
Bucharest
開羅國際人口
及發展會議上的“發展是最好的避孕”有著相同的意
義。但是,在過去最後廿年,這個看
法有了改變,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更複雜,同時出生率的
改變並不是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
除非它能協助加速發展。這個看法對於一些國家如印尼和
中國可達到出生率降低並部分改
變經濟和人民福利的實證支持,但並非因出生率轉變的必要
來發展龐大工業化和都市化。
在印尼的篇章中,圖
15.2
顯示在過去的三十年,經濟的發展已確實超過人口成長,當然
在過去
1969-94
年第一次五年計劃的國
民生產毛額
(GDP)
的平均成長達每年的
6.8%
。這是第三
次人口平均成長於同一階段。印尼在<
/p>
1970
年代初和
1980
的經濟快速成長,大量補替了全球
石油價格的提高。可是,
< br>1980
年中在石價格下降和國際貨幣再結盟,印尼政府改變了經濟政
策和採用強硬的市場
@@@
的態度
。
於是經濟持續成長
,
雖然這
些都建設在非石油的出口成長
,
尤其是快速擴展了製造業的領域
。在
1990
年,人口和經濟出現了兩者不同的成長率,因此在
1994
年,經濟成長平均提升至
6.
6%
是人口成長率的四倍
(1.6%)
。
馬爾薩斯主義的爭議是初期人口
成長率的穩健成長是基於為了維持生存。因此,他對於
印尼食糧出產的改變了調查的興趣
。圖
15.3
顯示了印尼全國主要食糧生產的成長,稻米佔了<
/p>
過去的四份之一世紀。稻米的產糧在
1968-92
期間,產量漲了幾三倍,從一千七百一十五萬六
千公噸提升至四千七百二十九
萬三千公噸,但人口成長卻少於三分之一。這項重大目的達成
是自稻米出產的提升
35.5%
的時期,但出產量卻從每公頃的
2
.13
公噸提升至每公頃產量
4.35
公噸。因此,印尼稻米的有效產量己比人口成長率在過去的分之一世紀中增長了逾三倍。不
過,有些人置疑關於食糧的快速產出的穩定性及出現環境破壞的跡象是否依賴大量輸入肥料
或殺蟲劑所成的。
雖然在
198
0
年代真正蓄積農耕勞工生產力只有
10%
,但是稻米的擴張則是提高了輸入除
了勞工。在世紀末,印尼的農耕勞動力第一次下
跌至一半以下,同時
GDP
則下跌五分之一。
< br>預測在
1990
年代末,印尼的農耕勞動力仍會開始幵跌
。在
1970
年,印尼在農耕科技和技術
上現代化和商業化的一些改變
,
並引領了一些勞工從事農業中
轉移
。
可是
,
Naylor
指出在
1990
年代更多
類似的發展必須取代農耕勞工的職位,尤其是女性。
雖然印尼
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中經濟快速成長,它仍斷然地面對世界上低發展國家的
排名。在<
/p>
1992
年人民的平均收入估計只
670
有美元
----
亞洲國家中最低。官方
估計,印尼生活
在貧困界線上的人口數字從
1976
的五千兩百二十萬減少至
1990
年的兩千七百二
十萬人。印
尼貧困人口水平的議題值得討論,但卻不是影響過去三十年的主因。事實上印
尼因不同地區
貧困的存在地也不同。
圖
15.4
顯示了有關估計
,
1990
年首都耶加達居於貧困的人口比例的變化在
1.3%
左右
,
East
Nusa Tenggara
則有
45
.6%
,最高的貧困發生率傾向於
Southern
Sumatra
,中和東爪哇,
Nusa
Tenggara
,西加里曼丹,
Sulawesi
和
Maluku
。
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
調查人口成長的趨勢是重要的以便區分該各別成長的因素。在
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中,
社會經濟和人口統計上的變化己改變了印,不只是罷工或出生率
的下跌。印尼女性現在只能
擁有在
1960
年代時孩子人數的一半。自
1960
年總出生率
(TRF)
持續下跌,因當時每個女人與
孩子的比
例是
5.6
,
1970
年比例是
5.2
,
1970<
/p>
年末則只剩
4.68
。
< br>1990
年口調查中,總人口出生
率在
< br>1985-90
期是
3.326
,
在
1994
年印尼人口統計和健康調
查中
,
最近兩年的記錄則是到了
2.8
56
的水平。
在印尼
人口繁殖力在大規模的減低,
(
圖
15
.5)
顯示印尼地域還留下顯著的差異。印尼內部
比其他外島的
人口繁殖力還要低。
1994
年
Java-Bali
的總出生率為
2.6
對比外島的
3.26
和其它地域的
3.3
。
在這大前提下為什麼在外島的人口成長超過
Java-Bali
。例如在
1980-90
年這十年間,
Java-Bali
每年的人口成長只有
1.64%
而蘇門答臘有
2.47%
。
雖然在廣闊的地域有相當多的變化
。
在
1994
年
,
人口繁殖力逐漸下降的
Yogyakarta(1.79)<
/p>
、
雅加達
(1.9)
和最大地域東爪哇
(2.22)
。
1994
年值得注意
Bali
的人口繁
殖力衰退總出生率只有爪
哇
(2.143
。主要的總出生率為
2.77
,這是有點落後。但是在大地域
西爪哇
(
總出生率
3.17
為平
均水準以上。
< br>人口繁殖力的衰退其原因非常複雜,不過明確聯合了婦女的角色和地位的重要轉變及家
庭的組織和功能。其含有離開大家族核心和關係的轉變,選擇結婚的對象、婚姻伴侶之間的
< br>關係等等。在這轉變的社會還聯合了一般教育的概念,滲透了大眾傳播媒體及重要的是家庭
生產率的衰退
。
1972
年有
400000
對經營家庭計劃
,
然而
1993
年其人口只有
< br>21.3
人民
。
在
1994
年有
96.3%
的
已婚婦女受到國際人口統計和健康的調查訪問,表示至少有一個家庭有家庭計
劃。
雖然應考慮十年一次的改變,印尼現時的生產是在亞洲鄰國汶萊,馬
來西亞,菲律賓,
新加坡和泰國之下
。
這些評定是在場
1971
年統計調查
,
男性和女性期待生產分別為
45
和
p>
48
。
因此最後
2
0
年改良幾乎
30%
。
1971
年人口死亡率
(IMR)
在
145
,
1980
年有
109
,
1990
p>
年有
71
。
人口死
亡率男性非常地高
(
在
1990
年有
79)
女性(
6
4
)
。而且(圖
15.6
)顯示人口死亡率有地域
性變化。
也顯示一些地域的經濟較好及其健康水準非常好,所以人口死
亡率非常低。這些包含了
雅加達
(40)
和
Yogyakarta(42)
,另一方面,造成人口死亡
率較高的是貧窮和孤立的地方,主要
是東印尼
(
圖
15.6)
數個要素聯合死心的改變包含了全面改良
有效和食物及干淨的水源、教育、
免疫及更好的健康服務。雖然如此,傳染疾病殘留下來
所造成印尼人民的死亡率,營養和衛
生是最基本需要改良的,但健康的服務也需要很高的
技能。
人口分布和人口死亡率
前總理
Soekarna
非常清晰印尼人口分布過度不均衡
< br>。
(
圖
15.7)
明顯示出人口之間的稠密分
布在印尼內部
(
爪哇、巴里
和馬都拉
)
,
1990
年
61.5%
為印尼人口,只有
6.9%
是在本國地域和
印尼外部。雖然如此,財源和社會地位之間有變化。而且,知覺外在印
尼確實很遠
----
如蘇門
答臘人民有
三百七十萬是全世界第
28
個大國。外島是有一定的發展潛在力
,後期的人口成長
政策須尋找解答,印尼人口巨大的遷移計劃是不可實行的。其潛在的目
的為地域的吸收或計
算遷移人口在爪哇
(
和固定在其他場合。印尼人口遷移計劃由內部到外部,印尼自從第一個一
世紀的十年,
雖然其目的到現在優越清晰可見。印尼外部的人口統計重新分配。雖然如此,
不平坦的分
配(圖
15.7
)描述凸起的特徵為國民人口統計。
一世紀爪哇人口的成長比較頗慢
Outer I
ndonesia
,印尼人民居住在爪哇的比率為
2/3
,
1990
年統計調查的
60%
。在
1970
年代末期和<
/p>
1980
年代初期有
1.29
人民遷移。無論如爪哇在
1980
年代後期政府的
變換政策在促進投資和工業化。
1985
年代和
1990
年代之間,爪哇的人口從
773
,
789
增加到
973
p>
,
340
。
p>
印尼人口的流動性水準不可能制定,因為據統計調查發覺有這種趨向。在
1990
年統計調
查舉出有
10.
62%
的男性和
9.03%
的女性有居
住的差異。統計調查資料有些趨向此範圍和在外
觀上範圍內部的居民
(
市區及郊區的
)
實際上也趨向此
範圍。
雖然如此,
(
圖
15.1)
表示此範圍內部的居民在
1971
年到
1990
年之間
遷移流動性的情況的
確增長。
早期此
範中內部的居民遷移
,
其繁殖力的變化和死亡率
,
在
(
圖
15.8)
的人口成長中有描述
。
?在
1980
年代爪哇其成長率很低<
/p>
---
每年有
1.8%
,
1980
年代早期和
p>
1980
年代後期只有
1.5%
。相較其他地方爪哇
(
部份人口繁殖力很低,不過
期報酬為淨值。這是因外來遷移
在外部的島。
?
1980
年代後期雅加達人口成長的新記錄還是很低
。
<
/p>
----
先前半世紀以每一年
.9%
p>
對比
4%
。確實的,不管如何保守地說雅加
達人口成長真實比
例是因為
-----
雅加達的居住發展有過剩
的人口在鄰接的
Weat Java Kabupaten of
Bogor
,
Tanggerang
和
Bekasi
。據雅加達的政府的意見有一半的居民是工人,每人每天往返雅加達鄰接的區域。過剩
的人口區域雅加達的利用新的製造工業分給他們。重要的是雅加達居民遷出鄰接的西爪哇。
----
最近在雅加達許多的
居民遷居到首都,不過沒有註冊為當地人,統計調查通常其住家就
是在居住的區域。
p>
----
除此
之外,傳單也是吸引許多居民遷移。因此往在雅加達工作但他們的家庭及他們的住
家都是
在他們的家鄉。因此部份雅加達的居民。
?另一方面西爪哇<
/p>
(
在
1980
年
代後期期國民平均成長
2.8%
及是爪哇
)
範圍的兩倍。當然部
份人口繁殖力有很高的標準,不過雅加
達有人口的過剩。西爪哇只有在爪哇範圍內增
長在
1980
p>
年代早期到
1980
年代後期之間。
?爪哇的人口成長率很低。由其是
Yogy
akarta
’
s
人口,如今新記錄在
1985
年到
1990
年有
衰退
。
大規模的人口繁殖
力逐漸減低及外來遷移在
Outer Islands
和雅加達
--
西爪哇
(
的都
市複合形。
?在蘇門答臘根據不
同模範的人口成長。主要明顯在
Lampung
’
s
居民勉強地在增加,在
1985
< br>年到
1990
年之間,由於每十年人口成長率每年過剩<
/p>
5%
。引人注目的是政府決策
轉變停止遷
移到
Lampang
在
1980
年代初期。的確,現在的
Lampung
相似
本來遷移的
Java
。另一方面人口成長缺少包含鄰國
Bengkulu
初步的途徑促進外來移民及
1
980
年代
-
-
-
-
-
-
-
-
-
上一篇:呼啸山庄 故事梗概 中英文
下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小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