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下复习教案——
2
课时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一、明确成语含义。
词语的含义,从字面上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语言的使用
有一个法则:约定俗成。这约
定俗成,
就是词语的在一定环境中
的特定含义。
这种约定俗成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了词语的运用
<
/p>
规则
。
例1:随着
砰
的一声枪响,一张大网从空而降,罩住正在逃跑的疑犯,巡警迅速上前抓获
疑犯。昨日,福田巡警首次配备网枪上路,他们是全市第一支使用网枪的巡警队伍。网枪学名捕
网器,长约
20
公分,平常可当警棍挂于腰间。疑犯
逃跑或拒捕时如果现场群众多,往往不便开
枪,网枪便派上用场。网枪击发后,一张
p>
10
多平方米巨网瞬间铺开,以每秒
50<
/p>
米的速度扑向疑
犯并将其完全包裹,警员可兵不血刃地制服疑犯。
例2:战争是残酷的,在敌对双方
的厮杀中,兵不血刃是难以想象的。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血。从字面上看,可能有这么几个意义
:一是未曾发生战争或战斗;
二是指未交锋就取得胜利;三是以智取胜,不必动用刀枪。
其中第二种解释是约定俗成的。例1
兵不血刃
< br>
用的是
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这个意思,
而例2仅仅理解为
兵器上没有沾血
,
而
未交
锋就取得胜利
p>
的意义就显示不出来。
二、把握词义引申。
语言是丰富的,而词义的引申、扩大是汉语言丰富的主要原因
之一。一般地说,词语的意义
有一个基本意义,在这个基本意义上不断的延伸,不断地外
扩,形成了词语的多义性。
例1:总部的研发人员对电子商务
改变传统法则的警钟充而不闻
,
各地蓬勃发展的网络计划
被忽略和搁置。
例2: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中华民
族传统的生态哲学。
可是,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
人们却日益面对自然之物视而不见充而不闻了。
荒野
以其独到的多样性、自育性,做为生命的
温床而存在,可是,现代文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着荒野的价值。
例3、
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沸的赛场上做到充耳不闻,
心静如水,
而一旦发力,
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p>
充耳不闻
,原义是塞住耳听不见。比喻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例1取的是
不愿听取别人的
意见
,例2引申为不愿
意听到大自然的声音。例3总不能说她
不愿意
< br>
,而是精力集中。
三、
符合语言环境。
使用语言,要合乎语境。合乎语境,一是要看清说话的对象,
二是要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是要符合语境特点。
例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2、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交
行骗的人抓获。
例1
抛砖引玉
,比喻用自己的不好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好的意见或作品,谦辞。但对他
人发
言的评价,不能说是
不好的意见
。例2
守株待兔
p>
,原比喻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
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
,不知变通。贬义,与语境不符,且这里也不能看成贬义褒用。
)
四、适合语言范围。
语言的使用范围,是指语言使用在范围上限制,不能太宽,不
能过小,也不能张冠李戴。
例1、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松奇观。
例2、走进这个著名的风景区,只见瀑布叠挂,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 br>
例1
难能可贵
,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
能做到,非常可贵。用于赞许人物,不用于赞美事
物。例2
p>
飞短流长
,飞流,散布;短长,是非。意谓
布谣言,恶意中伤。可改为
飞流四溅
<
/p>
。
五、不要望文生义。
1
八年级语文下复习教案——
2
p>
课时
望文生义,是使用词语一大忌讳。这里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
一是对某个词语确实不懂,难
以确定意义,只好从字面猜想;二是基本懂得某个词语的意
义,但一时疏忽,没有准确把握词语
的含义。对于第一种情况,要结合语境,揣摩体味,
然后确定其意义;对于第二种情况,一定要
谨慎待之,防止因不慎产生的错误。
例、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
< br>80
多万元。有人认为,许鸿运虽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但
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诛,处死。意谓判处死罪还还抵偿不了罪恶。
《孟子
o
离娄上》说:
杀人盈城,
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可见,罪不容诛,是
罪不容于诛
< br>
的省略。根据语境,
由于省略,常被误解为:犯罪,但还
够不上被杀。
六、切忌语义重复。
这里的语义重复指的是,
成语的一部分意思与除了这成语外句子所表达的部分意思重叠。
语
义重复就使得句子的表述赘余,
不精练。
这就
与使用成语的目的相背。
本来使用成语的目的之一,
就是要使句
子的表述精练一此。
例1、你看他双眉紧沉默不语,恐怕真是
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例2、这所大学一的一些学生语文水
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
(贻笑大方,含有被动的
意思。<
/p>
)
例1的
难言之隐的
<
/p>
的
隐
是
苦衷
< br>的意思。例2的
贻笑大方
含有
被
的意思。
七、防止前后矛盾。
所谓的“前后矛盾”
,指的是所使用
的成语,与句子要表述的意思相反了,真像是“南辕北
辙”了。
例1、
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诗
宋词的成就,不禁令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啊。
例2、计算机
尽管是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
可以事倍功半。
例3、我们这些十七
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
中学生,正值豆蔻
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例1
今非昔比
,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
这里用反了,<
/p>
可改为
今不如昔
。
例2
事倍功
半
与
事半功倍
是一对反义词语,
这里用反了。
豆蔻年华
,常用一比喻处女,多指女子十三四
岁之时。
<
/p>
汉语历史悠久,成语丰富。在语言表达中恰当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精练、形象和生动。但
成语使用能力的提高,
是立足于大量的阅读和作文之中,
并非靠少许的练习或靠他人的点拨就能
一蹴而就的。要相信,语言是一
种
慢功
。
p>
正确使用成语
《考试说明》在要求正确使用词语时,提出“包括成语”
。这是因为正确使用成语和正确
使
用词语的目的、考查方式是一样的,只不过成语比词语更精练、更典型,因而更能体现
使用是否
恰当。所以历年高考都把成语作为高考保留项目。
<
/p>
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成语呢?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透彻了解成语的含义
掌
握成语的含义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先决条件。
有些人之所以用错成语,
原因较多,
但从根本
上来说,是由于没有透彻了解成语的含
义造成的。例如:
“当时暴雨如泣,满路泞泥,汽车无法
行走,
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句中“安步当车”使用不当。
“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步行,就当是坐车”
,而这句话要表
达的意思是,抢险队员在当时暴
雨如泣,满路泞泥,汽车无法行走的情况下,只好步行赶
到大坝抢险。句意表达的意思是“急匆
匆”
,而词义则侧重于“
慢悠悠”
。意义差别很大。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了解成语的含义,尤
2
-
-
-
-
-
-
-
-
-
上一篇:待遇太低被迫辞职报告书
下一篇: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动人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