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桔小实蝇的研究进展
桔小实蝇
Bactrocera dorsalis
俗称果蛆,属双翅目
Diptera
,实蝇科
p>
Tephritidae
,寡鬃实蝇亚科
D
acinae
,果实蝇属
Bactrocera
Macquart
,是一
种世界性检
疫害虫。
该虫原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印度早有发现,<
/p>
我国台
湾于
1911
年发现,
我国大陆
1937
年有记
载,
1945
年传人夏威夷群岛,
现已
成为中
国、
东南亚、
印度次大陆和夏威
夷群岛一带的危险性果蔬害虫。
国内分布于广东、
广西、湖南、
贵州、福建、海南、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桔小实蝇为
杂食性害虫,
寄主范围广,
可危害柑橘、
番石榴、
杨桃、
芒果、
香蕉茄子、
辣椒、
瓜类等
40
多科
250
多种水果和蔬菜
’
p>
8j
,对番石榴、芒果、杨桃、蒲桃、沙田柚
等水果为害最为严重。
据调查发现在广州市区附近的果园,
其
对番石榴的为害率
在
40
%以上。
p>
尤其是在桔小实蝇生长适期,
对番石榴果实为害的比例更高,
部分
地方成熟番石榴果实的为害率甚至达到
8
0
%~
90
%。一般每果内有幼虫
p>
10
头左
右,
严重
的每个果里有
20
~
30
头幼虫,
当寄主缺乏时每果内的幼虫在
100
头以上。
桔小实蝇对杨桃果实的为害率一般在
20
%~
30
%,
而在大面积的杨桃园为害率往
往在
30
%以上旧
o
。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其成虫产卵于果皮内,
孵化后幼虫潜
居果瓤取食,
常造成水果腐烂或未熟先黄而脱落,
严重影响水果的产量质量,
有
的甚至完
全失去食用价值。
由于该虫对果蔬业、
花卉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
失,
不
仅作物本身遭受严重破坏,
也影
响果蔬对外贸易的发展,
危害性巨大,
因此许多
国家已将其列为检疫对象¨
0I
。
在我国被列为二类检疫性害虫,
1995
年农业部发
布的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名单中,桔小实蝇也名列其中‘
1
J
。
1
桔小实蝇的分类
< br>1
.
1
形态分类
世界上具有经济价值的实蝇主要有
5
个属,分别为按实蝇属
Anastrepha
、果实蝇
属
Bactrocera
、寡鬃实蝇属
Dacus
、小条实蝇属
Cerath
is
和绕实蝇属
Rhagoletis
?
。。国际上,
White
和
Elson
—
Harris
于
1992
年在桔小实蝇的分类基础上,又区
分出另外
4
个近缘种,但没有发表有关的描述,只是
暂定为
B
.
sp
.
Near
B
.
< br>dorsalis(A)
,
(B)
,
(C)
,
(D)
< br>。
48
。;
1994
年,
Drew
和
Hanc
ock
正式发表了有
关的描述,
将上述
未定名的
4
个种分别命名为杨桃果实蝇
*
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
目
(2003
22
.
E0021)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Bactrocera <
/p>
carambolae
、
木瓜果实蝇
p>
B
.
papayae
、
菲律宾果实蝇
B
.
phdippinensis
和康迪果
实蝇
B
.
kandienis
,加上桔小实蝇
B
.
dorsalis
共为
5
种㈨。
Drew
和
Hancock
通过
广泛、
大量的标本采集、
雌性荷尔蒙化学分析
技术、
组织同工酶电泳技术,
并参
照寄
主资料,证实了桔小实蝇是由
52
个姐妹种组成的复合种团¨<
/p>
?
。其中具有重
要经济意义的有
8
种,分别是:杨桃果实蝇、木瓜果实蝇、菲律宾果实蝇和康迪
果实蝇、桔小实蝇、胡桃果实蝇
B
.
caryeae
、芒果实蝇
B
.
occipitalis
和沙梨果
实蝇
B
.
pyrifoliae
p>
。
1
.
2
分子生物学分类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分子生物学的飞
速发展使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层
出不穷,
分子遗传标记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
应用于昆虫学
的各个领域,
如昆虫系统分化、
分类鉴定、
害虫防治、
生态适应等。
为适应检疫需要,发展了快速的分
子鉴别手段。对
GenBank
的检索结果发现,美
国、
新西兰、
日本、
澳大
利亚等国家对有关桔小实蝇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注册,
我
国目前尚
无注册。
2000
年美国
David<
/p>
等注册了夏威夷桔小实蝇的无果基因
(fruitless ge
ne)BTB
序列‘
4
?
;
1999
年新西兰
Arm
strong
和
Cameron
分别测
定了
桔小实蝇
2
个品系的
ITSI
部分序列、
ITS2
的部分序列以及
rRNA5
.
8S<
/p>
的全序列‘
5
3I
。日本人
Mura
证等人也于
19
99
年测定了
Amami
—
oshimas
和
Ogasawara
品系的
G6pdh
基因的
DNA
的序列
[503
;澳大利亚昆士
兰大学的
Hoeben
等于
1997<
/p>
年测定了
Tahiti
品系的
mtDNA
环区的全序列以及核糖体基因
18S<
/p>
的部分序列
b
“;
Han
等于
1997
年报道了
rRNAl6S
及线粒体基因的部分序列,
并
于
1994
年注册了
rRNAl8S<
/p>
的部
分序列¨引;
He
< br>等测定了
pBdAl
,
pBdA
l
.
2
,
pB
dA2
.
I
,
pBdA2
,
pBdA3
和
pBdA5
等
6
个克隆的
肌动蛋白基因全序列。
13|
。
在国内
深圳检验检疫局通过筛选分子标
记基因,应用
SYBR Gre
en
实时荧光
PCR
技术,测定了杨桃
果实蝇、木瓜果实蝇、
菲律宾果实蝇、桔小实蝇、芒果实蝇、辣椒果实蝇
B
.
1atifrons
、番
石榴果实蝇
B
.
correcta
p>
、
南亚果实蝇
B
.
tau
和瓜实蝇
B
.
cucurbitae
等
25<
/p>
种检疫性实蝇
mtDNA
CO
I
基因序列
28
条,
并设计、
筛选出能特异区分地中海实蝇
Ceratit
厶
s
capitat
a
、
桔小实蝇、木瓜果实蝇、杨桃果实蝇、菲律宾果实蝇、芒果
实蝇、辣椒果实蝇、
番石榴果实蝇、瓜实蝇和南亚果实蝇等
10
种实蝇的引物
13
对
< br>H7I
。有关桔小实蝇
种群分子生物学的报道在国内外都
较少,目前仅有
He
.
Mei
等于
1997
年对夏威夷
和泰国的桔小实蝇种群进行了识别研究。他们运用
PCR
和<
/p>
EPIC(exon
.
primed <
/p>
intron
—
crossing)
p>
技术,检测了
2
个室内种群和
3
个野生种群不同种群个体的肌
动蛋白基因内含子序
列。直接测序结果表明,
3
个等位基因在这些种群中以不同
p>
的频率存在,诊断性限制酶切技术的测定结果表明,
3
个野生种群都具有等位基
因
1
;
2
个夏威夷种群均具有等位基因
2
;
而等位基因
3
仅在泰国种群中发现’
2
。
。
2
.
1
桔小实蝇的生活史和各虫态的特性周又生等报道了芒果柑桔小实蝇在云南景
谷地区
1
年发生
5
代,以老熟幼虫、蛹在潮湿疏松表土层或成虫栖于杂草丛中越
冬¨,“’“。
|
桔小实蝇的产卵前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
1
0
~
20 d
,秋季
< br>25
~
60 d
,冬季
3
—
4
个月。成虫产卵
前需吸食蛋白质、糖类
(
蚧、蚜、粉虱分泌
物
)
才能发育成熟。桔小实蝇成
虫一般在早晨或下午
3
~
4
时后觅食、产卵。卵期
也随季节而变化:夏季仅
1
d
,春季
2
~
3
d
,冬季
7
~
20
d
。该虫迁移能力强,成
虫可飞行数公里,而且其繁殖力相当强,成虫一生可产卵
1 000
多粒,卵的
孵化率
80
%~
90
%。
桔小实蝇幼虫有
3
龄在果
实内,
3
龄幼虫老熟后即脱离寄主果
实
,入土化蛹,羽化后即钻出地面。幼虫期:日均温度
27
~
p>
30
℃时
4
~
p>
7
d
,冬季
日均
温度
15
~
20
℃时为
13
~
20
d
,
发育的有效温度为
11<
/p>
~
34
℃。
前蛹
期:
夏季
1
.
5
d
,冬季
12
< br>d
,在表土
1
~
3
ca
处形成拟蛹。蛹期:夏季为
< br>8
~
9
d
,春、秋季
10
~
14 d
p>
15
℃时
64
~<
/p>
90 d
,有效发育温度
11
~
36
℃。在
20
~
25
℃时蛹期短,羽化率最高。
在低温或食物不充足时,
幼虫、
蛹的发育历期较长
;
在干旱或
35
℃以上时,
幼虫
和蛹都滞育¨’“’“
]
。
(1)
卵:梭形,长约
1 mm
,宽约
0
.
1
mm
,乳白色。精
孔一端稍尖,尾端较钝圆。
< br>(2)
幼虫:
3
龄老熟幼虫长<
/p>
7
~
11
mm
,头咽骨黑色。前
气门具
9
~
10
个指状突。肛门隆起明显突出,全部伸到侧
区的下缘,形成一个长
椭圆形的后端。
(3)
< br>蛹:椭圆形,长约
5
mm
,宽
约
2
.
5
m
m
,淡黄色。前端有气门
残留的突起,后端气门处稍收缩。
p>
(4)
成虫:体长
6
~
8
mm
;黄褐色至黑色。额上<
/p>
有
3
对褐色侧纹和
1
个中央的褐色圆斑,触角细长、第
3
节为第
2
节长的
2
< br>倍,翅透
明,前缘及臀室有褐色带纹、腹部椭圆形,上下扁平。
< br>
2
.
2
桔小实蝇的发生规律
柑桔小实蝇在我国南方全年发生,世代
重叠严重。在广东每年有
2
个危害高峰,
从
5
月开始成虫发生量逐渐增多,到
8
月出现
1
个较大的发生高峰,
11
月又出现
1
个高
峰,
直到
12
以柑桔为主的地区,
p>
每年可发生
3
~
5
代,当桔园周围有芒果、
番
木瓜、番石
榴和桃、梨等其它寄主植物存在时,则每年可发生
9
~
10
代成虫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