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文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一课教案
湛江师范学院
思政
张森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章概述
我国于
1997
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
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是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加快现代化建设
步伐的重要保证。
本课主要学习
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
< br>2
个框题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
促进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
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
力。
新课程学习
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 br>、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
建设
目标。
2
、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
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
衡的发展过程。
3
、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p>
(二)
能力目标
< br>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培养学生用联系
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
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
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
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
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
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
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
年
10
月,党的十三大提出:
“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
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
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下个世纪中叶,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p>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
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
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
,第一步在80年
代翻一番,
以1980年为基数,
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
翻一
番达
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
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
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我们
制
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
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
翻两番,
大体上达
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
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
2000
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
第一步和第二步,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为实现第三
步战略部署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但是,
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
不到
1000美元,
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
经济文化落
后的状况还
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
衡
的小康”
。
材料四:
1997
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
“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
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
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
使国民
经济更加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
时,
基本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实际上提出了到下个世
纪中叶,跨
度达
50
年的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大“三步走”
发展
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第三步
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按照新的
“三步走”
战略规划,
进
入小康生活后的战略规划,
将分
2010
年、
2020
年和
2050
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是以江
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
小平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下面我们就学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问题。
(二)进行新课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教师活动:请
同学们阅读教材
100
-
101
页内容,并联系上面四则材料思考现阶
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
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
点拨:到
20
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
步,人民生
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
跨越
2
、总体小康的表现
(
1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
消费迈进。
(
2
)宏观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
值和主要
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3
、现
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101
页虚框内材料,思考这些数字说明什么
?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说明我国只是从总体上说达到小康,
不同地区经济、
生活发展不平衡,
还有不少地方没有达
到小康水平,甚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本世纪初
20
年,
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1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p>
年力争比
2000
年翻两
< br>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师活动: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请同学们看教材
101
页“
名词点击”
。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
总结:国内生产总值又称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水平
的基本指标。
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国家分为四组:
756
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
756
――
2995
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
2997
――
9265
美元为上中等
收入国家,
9265
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请大家想一想:<
/p>
2000
年的小康和
2020
年的小康,
在经济实力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
总结:
2000
年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是低标准小康;
2020
年达到中等国家
收入水平,国家的综
合国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是高标准的小康。
2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
的经济体系
教师活动:衡量工业化水平主要看农业、工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业)产
值所占比重和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两个指标。
2002
年工业产值达到
51.5
%,初
步实现现代化。
2000
年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是:
50
%、
22.5
%、
27.5
%。
2020
年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达到
5
%、
55
%、
40
p>
%,
就业比重则达到
20
< br>%以下、
40
%、
40
%以上,这时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从经济
体制和经济体系来看,
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旧体制的弊
端尚未完
全清除,还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到
2020
p>
年,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
济体系。
3
、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
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
步扭转
<
/p>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刚才列举的实例,思考它说明什么问题?
2000
年我国农村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在
93
%左右,
城乡收入差距在
3
:
1
以上。
1999
年西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
84.18
%,
中部和东部地区为
93.18
%、
97.86
%,
人
均
GDP
最高的上海市突破
4000
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只有
300
多美元。
4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
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