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
年河南地理高三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四
五
总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完成下题。
1.
表中
A
、
D
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
别是(
A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B
.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
C
.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
D
.风力作用
海浪作用
2.
与表中
B
、
C
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
.荒漠
落叶阔叶林
B
.温带草原
针叶林
C
.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
)
)
p>
1.
由表中资料可知
A
径流带降水量小于
200mm
,说明是干旱地区,外力作用
应以风力作用为
主;
D
径流带降水量大
于
1600mm
,说明此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外力作用应以
流水作用为
主。
2.
我国降水量在
200
~
400
mm
之间的地区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植被为温带草原;降
水量在
800
~
1600mm
的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降水量在
400
~
800mm
间的地区为温带季
风气候区,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应选
C
。
考点:该题考查外力作用及我国自然带分布。
乌克兰四季比较分明,总体而言春夏比较短暂,冬秋较长。
1<
/p>
月平均气温东北部为
-8
℃~
-
7
℃,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为
2
~
4
℃;
7
月平均气温西北部为
18
~
p>
19
℃,东南部为
23
~
24
℃。年降水量东南部约为
3
00
毫米,喀尔巴阡山为
1200
~<
/p>
1600
毫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⑤四地中的年
降水量和乌克兰主要自然带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降水量最丰富,国内东南沿海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
B
.⑤地降水量最丰富,国内多温带沙漠带分布
C
.⑤地降水量最丰富,且此地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
D
.①地降水量最丰富,国内的温带
草原带分布范围广
4.
以下关于乌克
兰的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美国玉米带相比,乌克兰玉米种植不利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热量
B
.平原面积占比国土总面积一半以下,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C
.第聂伯河的上游冬季有封冻现象
D
.国内有大面积的黑土分布区
【答案】
3.D
4.B
【解析】
试题分析:
3.
题干中“喀尔巴阡山为
1200
~
1600
毫米”这一信息已经说明乌克兰降水最多的地区应该
位
于山区,根据题图中等高线分布状况可判断,①区域海拔在
500
米以上,地形为山区,所
以降水最丰富的区域是①。乌克兰大部分地方降水少,所以国
内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温带草原
带。
D
项
正确。
4.
乌克兰纬度位置比美国大
部分地区要高,“春夏比较短暂,冬秋较长”,所以其玉米种植
的不利自然因素主要是热
量不足;因纬度高,第聂伯河的上游冬季河水结冰,有封冻现象;
乌克兰是世界三大黑土
分布区之一。从等高线分布可知,乌克兰近
2/3
的国土面积海
拔在
200
米以下,属于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中东部。所以<
/p>
B
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世界区域地理。
5.
下图是“我国某省区夏季
0
℃层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组合图”,该省区是
(
)
。
A
.黑龙江
【答案】
A
B
.贵州
C
.江苏
D
.新疆
【
解析】读图可知,夏季
0
℃层高度和河流年径流量关系密切,自
1970
年以来,夏季
0
℃层
高度波动上升,说明夏季气温在波动上升,河流年径流量也在波动上升,
说明河流的补给方
式增加了冰雪融水补给,出现冰雪融水补给方式的地方在我国西北地区
(
新疆
)
或者
东北地区
(
黑龙江
)
< br>,但该河流年径流量较大,可排除西北地区
(
新疆
)
。
6.2011
年第
26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
/p>
2011
年
8
月
12
日-
23
日在深圳召开,中国以
75
枚金牌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大运会期
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A
.逐渐变慢
【答案】
B
【解析】
试题解析:考查地球公转的
速度,远日点(
7
月初),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
1
月初),
公转速度最快,故
7
月初到
1
月初,公转速度越来越
快,依题意,选
A
。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为我国长江干流三个水文站
2010
年、
< br>2011
年和多年平均的水沙特征值对比,读图回答
下列
问题。
长江干流三个水文站的水、沙特征值对比
7.
甲、乙、丙三个水文站按从上游向下游排列的顺序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甲丙乙
D
.丙甲乙
B
.逐渐变快
C
.先变慢后变快
D
.先变快后变慢
< br>8.
与乙、丙两站相比,甲水文站
2010
年、
2011
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
大,
其原因最可能是
A
.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
C
.三峡水库的建设
【答案】
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
长江为外流河,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越往下游河流流量越大,从第二幅图可见
多年平均流量由乙、甲、丙逐渐降低,所以从上游到下游顺序为乙、甲、丙,
B
p>
对。
8.
从第一
幅图可以看出甲水文站
2010
年、
2
011
年的年输沙量远小于多年平均输沙量,甲地
区为中游,流
量减少不多,不是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
A
错;上游水土保持
工作非常出色
B
.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出色
< br>
D
.挖沙船作业
应当上游输沙量减小最多,
B
错;三峡水库的建设
使进入中游的泥沙大量减少,
C
对;挖沙
船挖不了多少,影响不大,
D
错。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量、水库影响。
如图示意陆地(用
E
代表)与海洋(用
E
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
差,单位;百帕)
的时空分布状况。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
下题。
9.
结合图中信息
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夏季风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
.赤道附近大陆东岸
C
.赤道附近大陆西岸
B
.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D
.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
10.
图己所示年份的上半年,冬、夏季风势力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
.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
C
.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
【答案】
9.B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9.110
°
E
陆地与
160
°
E
海洋分别为亚洲东部和太平洋,亚洲东部是
世界上季风最典型的地
区,
A
、
C
、
D
错;从图中来
看,气压梯度越大
,
风力越大,
7
p>
月份海陆气压梯度最大的位置对
应的纬度为
30
°
N
左右,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夏
季风最强。故选
B
。
10.
从乙图来看,该年份
1-4
月份等值线密集,海陆气压梯度比多年平均状况偏大,说明该
年冬季风偏强;夏季多
年平均等值线为
-5
、
-10
,该年份为
-5
、
-8
,即气压梯度比多年平均
状况偏小,且影响时间较短
(
从
-5
等值线的范围对
应的横坐标来看
)
,说明该年夏季风偏
弱。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和气压中心。
世界上最早准确测量子午线长度的是我国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他在黄河流域沿南、北同一
< br>条线上选择若干个点,分别测量每个点的北极星高度和它们任两点之间的地面距离,并由此
计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据此回答下题。
11.
p>
若其中两点相距
x
千米,北极星高度相差<
/p>
y
度,则子午线长度为
(
)
B
.冬、夏季风均偏强
D
.冬、夏季风均偏弱
A
.
180
xy
0
B
.
180
x/y
0
C
.
360
xy
0
D
.
360
x/y
0
12.
假如僧一行有两次测量后算出的结果有偏差,则其原因可能是
p>
(
)
A
.地球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C
.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答案】
11.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11.
< br>北极星的高度即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已知两地北极星高度相差
y
< br>度,即知两地纬度差为
0
0
y<
/p>
度,子午线跨度为
180
,由此可得出子
午线长度为
180
x/y
。选
B
正确。
12.
p>
地球的形状不影响他的测量,
A
错;北极星
相对北极点是不动的,仰望北极星的仰角就
0
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与测量季节无关,
B
错;子午线是相等的,都是半圆,跨度<
/p>
180
,这种
测量是科学的,
C
错;僧一行有两次测量后算出的结果有偏差,只能是测量时出现的误差。
选
D
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相关知识。
13.
据研究表明,近
30
年来我国境
内喜马拉雅山区海拔
5200
米附近的冰湖(以冰雪融水为
p>
主要补给的)数量和面积有增加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气温下降,蒸发减弱
C
.引水灌溉减少,节约用水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以冰雪融水为主
要补给的冰湖数量和面积有增加趋势,说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
量增加,冰川退缩,气温
下降则冰雪融水减少,引水灌溉和节约用水对高山冰川没有影响,
近
30
年来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降水没有明显增多。
考点:该题考查水资源。
下面是某月
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4.
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
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
A
.下沉干燥
B
.上升湿润
C
.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
.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15.
图示月份,下列河流中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
B
.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D
.降水增多,雨水补给为主
B
.两次测量时的季节不同
D
.测量时的误差
A
.巴拉那河
B
.刚果河
C
.湄公河
D
.莱茵河
16.
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在
(
)
A
.东非高原
C
.撒哈拉沙漠
【答案】
14.A
15.C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14.
< br>从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来看,②处在南回归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
流,因而高温、干燥、少雨。
15.
对北半球来说,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示中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
道以南,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明显南移,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正值旱季,湄公河进入枯水季节。
16.
①、②之间的地区是受东南信风影响的地带,撒哈拉沙漠在北半球,东南信风影响不
< br>到。
A
、
B
、
D
三地都部分或全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 br>
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河流、气候的影响。
<
/p>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气压带的移动判断南北半球对应的季节。明确
对北半球来说,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p>
17.2009
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
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
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p>
(
)
A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C
.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我国东部发
达地区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升,环境污染有加重趋势,一些
劳动密集型企业有东南沿
海迁往我国中西部地价、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的地方,以降低生产
成本,我国劳动密集型
产业的转移也引发了我国农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开始从东部地区向
中西部地区转移。<
/p>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农民工流动的原因。
点评: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有关,学生只
< br>要对此有所理解就不会误选。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
三农政策的实施
)
,使我国
中
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
城乡经济差异缩小;近年随着经
济结构调整
,原东部地区很多制造类企业加速西进步伐,内地不少省市就业机会增加、薪资
B
.我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
D
.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
B
.巴西高原
D
.马达加斯加岛
< br>待遇提高;区域之间比较优势的弱化,导致劳动力的分流;中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量来自长三
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劳动力需求大。
评卷人
得
分
二、双选题
读“信风带某海区表层水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8.
图示水温分布情况最有可能出
现在(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大陆东岸
D
.大陆西岸
19.
图示洋流可能是(
)
A
.墨西哥湾暖流
C
.东澳大利亚暖流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
18.
< br>读图可知,越往北气温越高,应该位于南半球;从图中可以看出,等温线向温度低的方
向凸出,应该为暖流,南半球暖流主要分布在大陆的东岸。
19.
由上题可知,该洋流为南半球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和日本暖流都位于北半球。
考点:该题考查洋流类型的判断和洋流分布。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科学家指出,格陵兰和南极冰盖融化的速度正迅速加快,成为
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下图是格陵兰岛
2002
年与
2010
年冰架对比图,回答下题。
< br>
20.
海平面上升的相关影响是
A
.风暴潮灾害减弱
C
.三角洲面积扩大
B
.海岸侵蚀加重
D
.咸潮入侵增强
B
.日本暖流
D
.巴西暖流
21.
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
A
.扩大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以吸纳上升的海水
B
.全部沿海建设堤防工程,并升高加固
C
.及时监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降
<
/p>
D
.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建设
【答案】
【解析】
20.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风暴潮灾害加强,海岸侵蚀加重
,三角洲面积减小,咸潮入侵增
强。
21.
针对我国海平面上升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减
少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防止
地面沉降,导致海水入侵;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建设堤防工程
;及时检测和预测海平面的升
降;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等生态系统建设。
读图(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该产业园可能位于
A
.新疆
B
.海南
C
.云南
D
.湖南
2
3.
该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这体现在该产业园
< br>
A
.通过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零产生
、零排放
B
.通过橡胶资源的综合利
用和深度开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C
.通过缩短产业链,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
D
.通过废水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工业。
< br>22.
结合该地区的主要作物—橡胶,故判断该产业园区位于热带地区,故判断位
于海南或云
南。
23.
结合该产业园的生产图示,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不可能实现“零排放”,
A
错误;
图示反映该地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延长了产业链,
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故
C
错误。
p>
下列经纬网表示两个发达国家的主要区域范围,阴影部分为该国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完成
p>
23
—
24
题。<
/p>
-
-
-
-
-
-
-
-
-
上一篇:2019年福建省中考会考地理试卷
下一篇:2019年江西省初中会考地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