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
与微信的中学生使用行为研究
一、中学生使用社交软件概况
<
/p>
在中国中学生课外信息交往中,
除了使用电话之外,大部分都在使
用社交软件交流,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
是
QQ
< br>和微信,而使用
QQ
进行社交的中学生占
90%
以上。由此看出,社交
软件已经成为国内中学生
交流的首选渠道。在
2016
年全球社交软件排行
中,位列前
8
位的社交软件分别为:
Facebook
、
Linkedin
、
Twitter
、微
信、<
/p>
Pinterest
、
Google+<
/p>
、
QQ
空间。这里面国外的社交软件是<
/p>
Facebook
,
Twitter
p>
,
Pinterest
和
< br>Google+
,国内的社交软件就是
QQ
和微信位列前
茅了。在国内中学生应用最广泛的
QQ
、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数据统计
报告中显示,腾讯的
QQ
空间中
23%
的
用户为
16
岁以下的少年用户,
17<
/p>
~
22
岁的青年用户占
< br>28%
,可以看出,
22
岁以下
的青少年用户占据了腾讯
QQ
的一半以上,
这很明确地说明了
QQ
使用人群的定位。
< br>与
QQ
不一样的是,
微信的用户
偏重于成人使用,因为微信偏重于朋友圈和熟人之间的社交,
而国内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
在线上会隐藏身份,在熟人圈子里反而不愿意
发布个人动态,交流热门话题,常常采用<
/p>
QQ
进行聊天社交以及通过腾讯
平台进行
网络游戏交友、交流。
二、中学生使用社交软件的心理需求分析
中学生
使用社交软件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一种虚拟世界的生活方
式及探索猎奇模式,从多年
的社交软件应用心理角度分析,我们发现中学
生在使用社交软件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需求
:
1.
赶时髦与潮流
在中学
生中基本很难找到没有
QQ
号的同学,好像没有
QQ
号就和这个
第
1
页
时代脱节似的,因为学生之间的交
流、沟通、发送图片、讨论问题等各种
远程传递信息的渠道都采用
QQ
,甚至教师有时给学生发送资料也采用
QQ
发送,如果你没有
QQ
号,都感觉跟不上这个时代。
另外,
QQ
上还有一些
网络流行语、<
/p>
图片、
搞笑的段子等,
学生之间的交流语
言很多也来自网络,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
与身边的人就产生了
隔阂,
自己也与环境格格不入。
为此,跟风和潮流是中学生最常
见的心理需求,因为时代如此,谁也不希
望被甩在后面。
2.
探索猎奇
互联网
的传播速度,
满足了这个时代快节奏学习、
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无论在哪里发生的新闻或者重大热点事件,通过网络很快即可传开。信息
传播如此之快之广,
使得一批熟谙网络特点的有心人迅速在
?W
络出名,
成
为了“网红”。而
在学生中间,喜欢网络及社交的学生会经常说一些网络
语言,谈论网络话题和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里充满了各种诱惑和幻想,在
人群飞速传播,玩网游的学生会在无形中刺激到还
没有加入的同学。这就
是猎奇心理在起作用,也是人的本性中好奇心的驱使。
3.
寻找自我存在
在中学
时代,有各种各样性格的学生,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
与同学交往较少,同时又不
愿意表达,他们心里有许多的话或者想法需要
与别人沟通,
但找
不到渠道。
由于同伴少、
班里同学又不愿意与他们沟通,
为此网络社交软件为这类不善交际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隐蔽的合理的场所,
他们可以不看别人脸色地大胆发表意见,可以假装“不是自己”地叙述经
历的种种。这
就是为什么中学生之间的陌生交友和聊天会这么受欢迎。有
第
2
页
的学生的好友名单中加入的全
部都是陌生人,与这些未知身份的人交心似
乎更能够抒发和发现自己,内心能得到更多慰
藉,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4.
寻找异性交往
因为正
处于青春期,爱情的小苗开始在中学生群体中间滋长,各种网
络文章、视频内容不设限,
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另外,现实生
活中也有很多中学生开始尝试恋爱,对自己
喜欢的异性表达好感并用课余
时间展开交往,这样就特别需要一种渠道进行更深入的情感
交流和热情释
放。放学后,很多学生就通过
QQ
等社交软件与同学或者朋友聊天,有的
学生甚至到半夜还没睡觉,还有部分学生
身边没有朋友,就通过网络的方
式添加陌生人与异性聊天交往,有的还产生虚幻的爱意等
,这些方式的背
后都是人对感情的需求,以达到自己心里的一种满足和情感寄托。
5.
学习与探索
除了上
面提到的社交软件和聊天工具,在方便交流、交友、娱乐等方
面的功能外,在网络社交时
代,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积极的现象。例如:有
的中学生通过
QQ
进行远程的学习和交流、部分学生还可以通过语音的方
式为同伴
进行答疑解惑,有时可以采取拍照的方式为同学对不理解的题目
进行讲解和分析,这都是
有助于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还有部分学生通
过网络的方式查找资料、寻找各种视频课
程、通过知识题库进行练习和学
习,这样既增加了知识获取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也
使自己的精神世
界收获了果实,同时满足了心理需求。
6.
青春叛逆现象
由于中
学生所处的年龄,其心智还不够成熟,由于陌生人和网络世界
第
3
页
中的各种不健康的信息、网络
视频等的影响,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当
家长和老师进行劝说时也会与学生产生激烈的
矛盾和冲突。学生负面压抑
的情绪得不到疏解,
仍旧要回到网络
世界,
在虚拟空间里发泄不满和厌恶,
恶性循环。这样导致了很
多正值青春年少的中学生,花费掉整晚、整个周
末甚至逃学的大量时间上网,心绪跌宕起
伏,严重影响了上课的兴趣和专
注力,与身边人也产生了隔阂,甚至冲撞,有的还会直接
将网络形象映射
到自己身上,将现实和虚拟混淆,模仿斗争画面,伤害了周围人和爱他、
关心他的家人,这是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是互联网的负面效应。
7.
休闲娱乐
据有关
报告显示,中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依次为游戏、聊天交友、听
音乐、查询资料、阅读各种
信息、看新闻、看电影等,总之,中学生喜欢
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消遣和娱乐,而网聊也
是消遣和娱乐的方式之一,这
就使得
QQ
成为中学生在课外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聊天和传播信息的主战场。
有时还会有学生建立群
,在群里进行话题讨论,有些言语还很具煽动性。
特别是在
QQ
空间中一个人发起的信息其他学生或者陌生人就开始接龙式
地留
言,这种病毒式的信息传播的效果异常惊人,很多消息就这样被臆造
出来了,流言就此开
始。
三、中学生使用
QQ
和微信行为研究
在关于
上网时间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
95
后
的学生从初中以前就接触
互联网,尤其是小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更早,部分从
2
~
3
岁就开始
p>
接触互联网了。这充分表明青少年是我们国家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以下
数据更能说明这个结论。从调查表分析来看,中国网民中
20%
的人在学龄
前就开始接触网络,
33%
的人在小学
1
~
3
年级开始接触,
42%
的人从小学
4
~
第
4
页
-
-
-
-
-
-
-
-
-
上一篇:MC指令大全汇总
下一篇:微信朋友圈正能量短语说说经典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