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9 23:23
tags:

-

2021年2月9日发(作者:遁世)



《自动控制理论




2


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2-1 (a)


U


2


?


s


?


R


1


R

< br>2


CS


?


R

2


R


2


R


1


CS


?


1



?


?


?


R


R


U


1


?


s


?


R


1


R


2


CS


?


R


1


?


R

2


R


1


?


R


2


1


2


CS


?


1


R


1


?


R


2


U


1


?


s


?


1


?


(b)




U


2


?


s


?


R


1


R


2


C


1


C


2


s


2

< br>?


(


R


1


C


1


?


R


1


C


2


?


R


2


C


2


)


s


?


1


2-2 (a)


U


?


s


?


R


U


2


?


s


?


RCs


?


1


U


?


s


?


R


?


R


1


?


?


?


1


?


(b)


2


(c)


2


?


?


1


?

1


Cs


?


1


?



?


U


1


?


s


?


R


R


U


1


?


s


?


R


?


4


U


1


?

< br>s


?


RCs


?

< br>Cs


?


1


4

2-3


设激磁磁通


?


?


K


f


i


f


恒定



C


m


?


?


?


s

?



?


60


U


a


?


s


?


?


?


s


?


L


a


Js


2


?


?


L


a

< p>
f


?


R


a


J


?


s


?

R


a


f


?


C


e


?


C


m< /p>


?


?


2


?


?


?


2-4


C< /p>


?


s


?


?


R


?


s


?

< p>
K


A


C


m


?



60


?

< br>?


iL


a


Js

< br>3


?


i


?


L


a


f


?


R


a


J


?


s


2


?


i


?


R


a


f


?


C


e


?


C

< br>m


?


?


s


?


K


A


C


m


?


2


?


?


?


?


3


2-5


i


d


?


2


.


19


?


10


?


0


.


084


?


u


d


?


0


.


2


?



2-8 (a)


?


G


1


?


G


2


?


G


3


G


1


?


G


2


G


3


?


G

< br>4


?


C


?


s


?


C


?


s


?


?


?


(b)



R


?


s


?


1


?


?


G


1


?


H


1


?


G


3


R


?


s


?


1


?


G


1

< br>G


2


H


1


?


?


G


2


G


3


?


G


4


??


H


2


?


G


1


H


3

< p>
?


R(s)


+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如图


A-2-1


所示 。



0.7


_


+


+


1


s


2


?


0


.


3


s


?


1


0


.


16


1

< p>
.


2


?


2


s


C(s)


Ks




A-2-1


2-9


框图化简中间结果




C


?


s


?


0


.


7


s


?


0


.


42


?


3



R

?


s


?


s


?


?


0


.


9< /p>


?


0


.


7


k


?


s


2

< p>
?


?


1


.


18


?


0


.

< br>42


k


?


s

?


0


.


52


2-10


G


1


G

< br>2


G


3


C


?


s


?


?


?


G


4



R


?


s


?


1


?


G


2


H


1


?


G


1

< br>G


2


H


1


?


G


2


G


3


H


2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


A-2-2


所示。








A-2-2

< br>题


2-11


系统信号流程图


< /p>


C


1


?


s


?


G


?


1

< p>
G


2


G


3


R


?


s


?

1


?


G


1


G


2


?


G


4< /p>


?


G


1


G


2


G


4


G

< p>
5


H


1


H


2


C



2

?


s


?


G


1


G


2


G


4< /p>


G


5


G


6


H


2


R


?

< p>
s


?


?


1


?


G


1


G

2


?


G


4


?


G


1


G


2< /p>


G


4


G


5


H


1


H


2

< p>
2-12



(a)


C


?


s


?


1


R


?


s


?


?


1


?


cdh


?


abcdef


?


ag def


?


abcdi


?


adgi


?


C


?


s


?


R


2

< br>R


?


s


?


?


R



1


C


1


R


2


C


2


s


2


?


?


R


1


C


1


?


R


2

< br>C


1


?


R


2


C


2


?


s


?


1


2-13

由选加原理


,


可得



C


?


s


?

< br>?


1


1


?


?


H


?


G


?


G


1


G


2


R


?


s


?


?


G


2


D


1


?


s


?

< br>?


G


2


D


2


?


s


?


?


G


1


G


2


H


1


D


3


?


s


?


?



1


G


1

< br>?


H


2


2



第三章



3-1


分三种情况讨论



(a)




?


?


1




s


?


2


1


?


?


?


?


?


?


1


?

< br>?


n


,


s


2


?


?


?


?


?


?


2


?


1


?


?


n


?


?


?


?


?


?


?


?

< br>2


?


1


?


?


?


?


n


t


?


?


?


?


?


?


?


2


?


1


?


?


?


?


n


t

< br>?


c


?


t


?


?


t


?


2


?


?


?


1


?


e


e


?



2


?


?


2


?


n


2

< br>?


?


1


?


?


2


?


2


n


?


?


?


?


?


2


?


1


?


?


?


?


1


?


?


(b)




0


?

< br>?


?


1




s


1


?


?


?


?


?


j


1


?


?


2


?


?


n


,


s


2


?


?

< br>?


?


?


j


1


?


?


2


?


?


n


c


?


t


?


?


t


?


2


?


2


?


2


??


n


t


?


?


2

?


e


?


??


n


t


cos


1


?


?


2


?


n


t


?


1


?


n


?


n


1


?


?


2


?


e


?


sin


1


?


?


2


?

< br>n


t



n


?


t


?


2


?


?


1


?


??< /p>


n


t


?


?


?


2


n


1

< p>
?


?


?


e


sin


?


?


2


2


2


?


1

?


?


n


?


1


?


?


?


n< /p>


t


?


arctg


?


1


?


2


?< /p>


2


?


?






(b)



(c)




?


?


1




s


1


,


2


?


?


?


n


c


?


t


?

< br>?


t


?


2


?


n


?


?


?


e


?


?


n


t


?


1


?


n


?


n


2


?


2


?


t

< br>?


?




设系统为单位反馈系统


,




E


r


?


s

< p>
?


?


R


?


s


?


?


c

?


s


?


?


R


?


s


?


s< /p>


?


s


?


2


??


n


?



2


s


2


?


2


??


n


?


?


n


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



e


sr


?


?


im


s


?

< p>
s


?


0


s


?


s


?


2

??


n


?


1


2


?



?


?


2


2


2


s


s


?


2


??


n


s


?


?

< p>
n


?


n


3-2 (1)


K


p


?


50< /p>


,


K


v


?


0


,


K


a

< p>
?


0


(2)

< br>K


p


?


?


,


K


v


?


K


,


K


a


?


0



(3)


K< /p>


p


?


?


,


K


v


?


?

< p>
,


K


a


?


K


K


(4)


K


p


?


?


,


K


v


?


,


K


a


?


0



10


200


?

< p>
e


?


s


?


?


E


(


s

)


1


s


(


0


.


1


s


?< /p>


1


)


?


?



2


R


(

< p>
s


)


1


?


G


(


s


)

0


.


1


s


?


s


?


10


3 -3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s


(


0


.


1

< br>s


?


1


)


?


0


0


.


1


s


2


?


s


?


10


d


10


(


0


.


2


s


?


1


)


?


?


C


1

< br>?


lim


?


s

< br>?


lim


?


0

< br>.


1


e


s


?


0


s


?


0


ds


(


0


.< /p>


1


s


2


?


s


?


10


)


2


C


0


?


lim


?


e


?


s


?


?


lim


s


?


0


s

< br>?


0


d


2


2


(


0


.


1


s


2


?


s


?


10


)


?


20


(


0


.


2


s


?


1


)


2


C


2

< br>?


lim


2


?

< br>e


?


s


?


?


lim


?


0


2


3


s


?


0


s


?


0


ds< /p>


(


0


.


1


s


?


s


?

< p>
10


)


(1)


r


(


t


)


?


R


0


,此时有


r


s


(


t


)

< p>
?


R


0


,



?


?


?

r


s


(


t


)


?


r


s


(< /p>


t


)


?


0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e

< br>sr


?


t


?

?


C


0


r


s


(


t


)


?< /p>


0



t


?


0



(2)


r< /p>


(


t


)


?


R


0


?


R

< p>
1


t


,此时有


r


s


(


t


)


?


R


0


?

< br>R


1


t


,


?


?


r


r


?


s


(


t


)


?


R


1


,


s


(


t


)


?


0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为



?


e


sr


?< /p>


t


?


?


C


0


r


s


(

< p>
t


)


?


C


1


r


s


(

t


)


?


0


.


1


R


1


,< /p>


t


?


0



(3)


r


(


t


)


?


R


0


?


R


1


t


?




1


1


?


?


r


?


(


t


)

< br>?


R


2


,于是稳态误差级数


R


2


t


2


,此时有


r


s


(


t


)


?


R

< p>
0


?


R


1


t


?


R


2

t


2


,


r


s


(


t


)


?< /p>


R


1


?


R


2


t



s

< p>
2


2


?


e


sr


?


t


?

< br>?


C


0


r


s


(


t


)


?


C


1


r


(


t


)


?


s


C


2


?


r


?


(


t


)

< br>?


0


.


1


(


R


1


?


R


2


t


)



t


?


0



s


2


!


3-4


首先求系统的给定误差传递函数



?< /p>


e


?


s


?


?


误差系数可求得如下


E


(


s


)


1


s


(


0


.< /p>


1


s


?


1


)


?


?


< p>
2


R


(


s


)


1


?


G

(


s


)


0


.


1


s


?


s< /p>


?


500



< /p>


s


(


0


.


1


s


?


1

< p>
)


?


0


2


0


.


1


s

?


s


?


500

d


500


(


0

.


2


s


?


1


)


1


?


?< /p>


C


1


?


lim< /p>


?


s


?


lim< /p>


?


e


s


?


0


s


?


0

< p>
ds


(


0


.


1


s


2


?

< br>s


?


500


)

< br>2


500


C


0

< br>?


lim


?


e

< br>?


s


?


?


lim


s


?


0


s


?


0


d


2


100


(


0


.


1


s


2


?


s


?


500


)


?


1000


(


0< /p>


.


2


s


?


1


)


2


98


?


?


C


2


?


lim


?


s


?


lim


?


e


s


?


0


s

< br>?


0


ds


2

(


0


.


1


s


2


?


s


?< /p>


500


)


3


50 0


2


?


?


r< /p>


s


(


t


)


?


sin


5


t


?


r


(


t

< p>
)


?


5


cos

< p>
5


t


s


?


r


?


s


(

t


)


?


?


25


sin


5


t


稳态误差级数为





C


?


?


e

< br>sr


?


t


?

?


?


C


0


?


2


?


25


?


?


?


sin


5


t


?


?


C


1


?


5


?


?


?


cos


5


t


2



?


?


?


?


4

< br>.


9


?


10

?


4


?


?


?


sin


5


t


?


?


1


?


10


2


?


?


?


cos


5


t


3-6


系统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e


sr


?


加入比例—微分环 节后



2


?


?


n



C


?


s


?


?


?


R


?


s


??

< p>
1


?


as


?


?


C


?


s

< br>?


?


G


?


s


?


?


1


?


as


?


G


?< /p>


s


?


R


?


s


?


?


?

< p>
1


?


as


?


?


C


?


s

< br>?


?


R


?


s


?


1


?


G


?


s


?


s


?


2


??


s


?


?


s


?

< p>
?


2


?


?


a


?


?


?

s


E


?


s


?


?


R


?


s< /p>


?


?


C


?


s


?


?


R

< p>
?


s


?



2


n


2


2

n


n


2


n


s


2


?


2


??


n


s


?


?


n


n


2


R


?


s


?


?


1


s


2


2

< br>?


?


a


?


n


e


sr


?


?


im


sE


?


s


?


?


s


?< /p>


0


?


n


可见取< /p>


a


?


2


?


?


n


,可使


e


sr


?


0



3-7


?


?


0


.


598


,


?


n


?


19


.


588



3-8


G


?


s


?

?


4



s


?


s


2


?


4< /p>


s


?


6


?


3-9


按照条件(


2

)可写出系统的特征方程



(


s< /p>


?


1


?


j


)(


s


?


1


?


j


)(


s

< p>
?


a


)


?


(


s


2


?

2


s


?


2


)(


s


?


a


)


?


s


3


?


(


2


?


a


)


s


2


?


(


2


?


2

< br>a


)


s


?


2


a


?


0


将 上式与


1


?


G


(


s


)


?


0< /p>


比较,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


根据条件(


1



,可得



2


a



s


?


s


2


?


(


2


?


a


)


s


?


(

< br>2


?


2


a


)


?


K


v


?


解得


a


?


1< /p>


,于是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2


a


?


0


.


5


?



e


sr


2


?


2


a


G


(

s


)


?


2



2


s


?


s


?


3


s


?


4


?



?


1


?


M


3-10


?


2


?


M

< p>
?


3


?


t


s


p


p


?

46


.


6


%,

t


s


?


7


.


99


s


?


2


%


?


,


(


?


n


?


2


.


12


rad


/


s


,


?


?

< p>
0


.


24


)


?


16


.


3


%,


t


s


?

< br>8


s


?


2


%


?


,


(


?


n


?


1


rad


/


s


,


?


?


0


.


5


)


?


15


s

< p>
,


(


?


n


?


0


.


4

rad


/


s


,

?


?


1


.


25


)


,过阻尼系统,无超调。



3-11



1

)当


a


= 0


时,


?


?


0


.

< br>354


,


?


n

< br>?


2


2





2



?


n


不变,要求


?


?


0


.


7


, 求得


a


= 0.25



3-12 1.


单位脉冲响应



(a)



无零点时



c


?


t


?


?


?


n


1


?< /p>


?


2


e


?


??


n


t


sin


1


?


?


2


?


n


t


,


?


t


?


0

< br>?




b


)有零点


z


?


?

1




2


?


1


?


?


?< /p>


n


?


2


?


?


,


?


t

< p>
?


0


?



c


?


t


?

?


e


sin


1

?


?


?


n


t


?


arctg


2

?


1


?


??


n


?


1


?


?


?


?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可见有


z


?


?


1

< p>
零点时,单位脉冲响应的振幅较无零点时小,而且产生相移,相移角为


1< /p>


?


2


??


n


?


?


n


?


?


n


2


?


??


n


t


1


?


?


2


?

n


arctg




1


?


??


n

< br>2


.单位阶跃响应



(a)



无零点时



c


?


t


?


?


1< /p>


?


1


1


?


?


2


e


?

< p>
??


n


t


2


?


1


?


?

< br>2


sin


?


1

< br>?


?


?


n


t


?


arctg


?

< br>?


?


?


?


,


?


t


?


0


?



?


?



b


)有零点


z< /p>


?


?


1




c


?


t

< p>
?


?


1


?


1


?


2


??

< br>n


?


?


n


1


?


?


2


2


e


?


??


n< /p>


t


2


?


1


?


?


2


sin


?


1


?


?

< p>
?


n


t


?


arctg


?


?


n

< p>
?


?


?


?


?


,


?


t

?


0


?



?


?


加了


z


?


?


1


的零点之后,超调量


M


p


和超调时间


t


p


都小于没有零点的情况。



3-13


系统中存在比例


-


积分环节


K


1


?


?


1


s


?


1


?


,当误差信号


e< /p>


?


t


?


?


0


时,由于积分作用,该环节的输出保持不变,故

s




系统输出继续增长,知道出 现


e


?


t


?< /p>


?


0


时,比例


-


积分环节的输出才出现减小的趋势。因此,系统的响应必然存在超调

现象。



3-14



r


?


t


?


为常量的情况下,考虑扰动


n


?

t


?


对系统的影响,可将框图重画如下


N(s)


+


_

< p>
K


K


2


2


s


?


?


s

?


1


?


s


?


?


2


2


s< /p>


?


1


?


C(s)


?


?


?


?


K


K


?


?


1


1


1


?


1


?


1


s

< br>1


s


s


s



A-3-2



3-14


系统框图等效变换




C


?


s


?


?


K


2


s


N


?


s


?



s


2


?


?


2


s


?


1

< br>?


?


K


1


K


2


?


?


1


s


?


1


?


n


?


t


?


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根据终值定理,


可求得


n


?


t


?


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0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1





K


1


从系统的物理作用上看,因为在反馈回路中有一个积分环节,所以系统对阶跃函数的扰动 稳态误差为零。在反馈


回路中的积分环节,当输出为常量时,可以在反馈端产生一个与时 间成正比的信号以和扰动信号平衡,就使斜坡函数


的扰动输入时,系统扰动稳态误差与时 间无关。



3-15


< p>
1


)系统稳定。




2


)劳斯阵列第一列符号改变两次,根据劳斯判据,系统有两个极点 具有正实部,系统不稳定。




3


)劳斯阵列第一列符号改变两次,根据劳斯判据,系统不稳定。


< /p>



4







< p>












A


?


s


?


?< /p>


2


s


?


6


s


?


4


< p>













4


2


s


1< /p>


,


2


?


?


j


;


s


3

< p>
,


4


?


?


j


2


。须指出,临界稳定的系统在实际中是无法使用的 。



3-16


< br>1



K>0


< br>,


系统稳定。




2



K>0


时,系统 不稳定。




3



0


时,系统稳定。



3-17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


s


?


(


?


?


2


)


s


?


(


K


?


1


)

< br>s


?


K


?


0



3


2


列 写劳斯表,得出系统稳定应满足的条件



由此得到< /p>


?



K


应满足的 不等式和条件



(


?

< br>?


2


)(


K

?


1


)


?


2


?


K


?


0< /p>



?


?


2


0


?


?


?

< p>
2


(


K


?


1


)


,


K

?


1


,


?


?


2



K


?< /p>


1


9



2.5



15



2.28



30



2.13



100



2.04



K



2



6



3



4



4



3.3



5



3



?



根据列表数据可绘制


K


为横坐标、


?


为纵坐标的 曲线,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区域为图


A-3-3


中的阴影部分。







A-3-3


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区域



3-18


根据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G


?


s


?


?


3


2


K


(


s


?


3


)



2


s


(

< br>s


?


2


s


?


2


)


得到特征方程


s


?


2


s

?


(


K


?


2


)


s


?


3< /p>


K


?


0


,列写劳 斯表



s


3


s


2


s


1


1


2


4


?


K


K


2


?


K


3


K



s

< br>0


根据劳斯判据可得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



0


?


K


?


4




K


?


4


时系统有一对共轭虚数极点,此时产生等幅振荡,因此临界增益


K

< p>
c


?


4




2


根据劳斯表列写


K


c


?


4


时的辅助方程



2


s

?


12


?


0



解得系统的一对共轭虚数极点为


s


1


,


2


?


?< /p>


j


6


,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即为


6


rad


/


s





第四章




4 -2



1



G


?


s


?


?


K


1



s


?


s


?


1


??


s


?


3


?


分离点


(


?


0


.


45


,

< br>j


0


)


,与虚轴交点

< p>
?


j


3


?


K


1


?


12

< br>?


。常规根轨迹如图


A-4-2


所示。







A-4-2


< br>4-2


系统(


1


)常规根轨迹< /p>




2



G


?


s


?

< p>
?


K


1



2


s


?


s

?


4


?


s


?


4


s


?


20


?


?


分离点


?


?


2


,


j


0


?


,


?


?


2


?


j


2


.


5


?

< br>,与虚轴交点


?


10


?


K


1


?


260


?


。常规根轨迹如图


A-4-3


所示。





A-4-3


< br>4-2


系统(


2


)常规根轨迹< /p>



4-3



1< /p>



G


?


s


?


?


K


1

< p>


s


2


?


s


?


2


?

分离点为


?


0


,

< br>j


0


?



常规根轨迹如图


A-4-4



a



所示。


从根轨迹图可见,



K


1


?

0


便有二个闭环极点位于右半


s



面。所以无论


K


取何值,系统都不稳定 。





A-4-4


< br>4-3


系统常规根轨迹





2



G


?


s


?


?


K


1


?


s


?


1


?


< br>2


s


?


s


?


2


?


分离点为


?


0


,

< br>j


0


?


;常规根轨迹如图


A-4-4



b


)所 示。从根轨迹图看,加了零点


z


?


?< /p>


1


后,无论


K


取 何值,系统




都是稳定的。




4-7


系统特征方程为



s


2


?


?


1


?


?


?

< br>s


?


1


?


0





?


为可变参数,可将特征方程改写为



1


?


从而得到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 /p>


?


s


s


?


s


?


1


2

< p>
?


0



G


eq


(


s


)

< br>?


?


s


s


2


?


s


?


1



?



根据绘制常规根轨迹的方法,可求得分离点为


?


?


1


,


j


0

< br>?


,出射角为


?


P


?


?


150


。参数根轨迹如 图


A-4-8


所示。





A-4-8

< br>题


4-7


系统参数根轨迹




1




无局部反馈时


?


?


?


0


?


,单位速度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 态误差为


e


sr


?

1


;阻尼比为


?


?


0


.


5


;调节时间为


t


s


?


6


s


?


5


%

< br>?




2




?


?


0


.


2


时,


e


sr


?


1


.


2



?


?


0

< br>.


6



t


s


?


5


s


(


5


%)



比较 可见,当加入局部反馈之后,阻尼比变大,调节时间减小,但稳态误差加大。




3





?


?


1


时,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此时系统有二重闭环极点


s


1


,


2


?

?


1




4-9


主根轨迹如图


A-4-9< /p>


所示。系统稳定的


K


值范围是

< p>
0


?


K


?


14


.


38








A-4-9


< br>4-9


系统主根轨迹



Ke


?


?


s


4-10


G


?


s


?


H


?


s


?


?



s


主根轨迹分离点


?


?


?


?


?


1


?


,


j


0


?


;与虚轴交点< /p>


?


j


,临界


K< /p>



。主根轨迹如图


A-4-10


所示。



2


?


2


?


?


?


?




A-4-10 < /p>



4-10


系统主根轨迹



4-11



1



G


?


s

< br>?


H


?


s


?


?


K


?


1


?


?


s


?


的根轨迹如图


A-4-11


所示。



s




A-4-11


G


?


s


?


H

?


s


?


?


K


?


1


?


?< /p>


s


?


根轨迹



s




?


?


?


K


?


1


?


s


?


?


2


?


< br>(


2



G


?


s


?


H


?


s


?


?


?


?


?


s


?


1


?


s


?


?


2


?



分离点


?


?


?


2


?


1


?


2


?


?


2

< br>1


?


2


?


2


?


;会合点


?

?


;与虚轴交点


?


j


,


j


0


,

< br>j


0


?


?


?


?


?


?


?


?


?


?


?


?


?


?


?


;临界稳定


K


值为


2< /p>


。根轨迹


?


如图


A-4-12


所示。





A-4-12


G

< br>?


s


?


H


?


s


?


?


K


?


1


?


(


?


/


2


)


s


?


根轨迹



s


?


1


?


(


?


/


2

< br>)


s


?



3



G


?


s


?


H


?


s


?


?


K



s


?


?


s


?


1


?


分离点


?


?


?


?

< br>1


?


?


,根轨迹如图

< p>
A-4-13


所示。



?


?


2


?


,


j


0


?




A-4-13


G

< br>?


s


?


H


?


s


?


?


K


根轨迹



s


?


?


s


?


1


?


讨论:当


?


较小 时,且


K


在某一范围内时,可取近似式


K


。若


?


较大,取上述近似式误差就大 ,此时应取近似


s


?


?


s


?


1


?



?


?


?


K


?


1


?< /p>


s


?


?


2


?




< p>
?


?


?


s


?


1


?


s

?


?


2


?


4-12


系统的根轨迹如图


A-4-14

< br>所示。





A-4-14



4-12


系统的根轨迹



4-13



0

?


a


?



A-4-15


所示。



1


1


1


时,有两个分离点,当


a


?


时,有一个分离点,当


a


?


时,没有分离点。系统的根轨迹族如


9


9


9




A-4-15



4-13


系统的根轨迹族





第五章



5-1 (1)


G


?


s


?


?


1


s


?


s


?


1


?



< /p>


G


?


j


?


?


?


1


?

< p>
1


?


?


2


5.0




?


G


?


j


?

?


?


?


90


0


?


arctg


?

< br>?



G


?


j


?


?



?


G


?


j


?


?



0.5



1.79



-116.6



?


1.0



0.707



-135



?


1.5



0.37



-146.3



?


2.0



0.224



-153.4



?


10.0



0.0095



?


0.039



-168.7



-174.2



?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A-5-1


所示。




A-5-1



5-1


系统(


1


)极坐标图



(2)

G


?


s


?


?


1



?


1< /p>


?


s


??


1


?


2


s


?



1


?


?


2


1


?


4

< br>?


2


?


G


?


j


?


?


?


?


arctg


?


?


arctg


2


?

< br>G


?


j


?


?


?


1


?



G


?


j


?


?



?


G


?


j


?


?



0



1



0



?


0.2



0.91



-15.6



?


0.5



0.63



-71.6



?


0.8



0.414



-96.7



?


1.0



0.317



-108.4



?


2.0



0.172



-139.4



?


5.0



0.0195



-162.96


?


< br>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A-5-2


所示。

< br>






A-5-2



5-1


系统(


2


)极坐标图< /p>



(3)


G


?


s


?


?


1



s


?


s


?


1


??


2

< p>
s


?


1


?



?


1


?

?


2


1


?


4


?


2


?


G< /p>


?


j


?


?


?


?


90


0


?


arctg


?


?


arctg


2


?


G


?


j


?


?


?


1


?



G


?


j


?


?



?


G

< br>?


j


?


?



0.2



4.55



-105.6



?


0.3



2.74



-137.6



?


0.5



1.27



-161



?


1



0.317



-198.4



?


2



0.054



-229.4



?


5



0.0039



-253



?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A-5-3


所示。





A-5-3



5-1


系统(


3

< p>
)极坐标图



(4)


G


?


s


?


?


1



s


2


?


1


?


s


??


1


?


2


s


?



?

2


1


?


?


2


1


?


4


?< /p>


2


?


G


?


j


?


?


?

< p>
?


180


0


?

< p>
arctg


?


?


arct g


2


?


G


?< /p>


j


?


?


?


1


?



G

< p>
?


j


?


?



?


G


?

j


?


?



0.2



22.75



-195.6

< p>
?


0.25



13.8



?


0.3



7.86



?


0.5



2.52



?


0.6



0.53



?


0.8



0.65



-276.7



?


1



0.317



-288.4



?



系统的极坐标图如图


A-5-4


所示。



-220.6



-227.6



-251.6



-261.6







A-5-4



5-1


系统(


4


)极坐标图< /p>



5-2 (1)


G


?


s


?


?

1



?


j


?


??


1


?


j


?


?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A-5-5


所示。





A-5-5



5-2


系统(


1


)伯德图



(2)


G


?< /p>


s


?


?


1



?


1


?

< p>
j


?


??


1


?


j


2


?

< br>?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A-5-6


所示。







A-5-6



5-2


系统(


2


)伯德图



(3)


G


?< /p>


s


?


?


1


j


?


?


1

< p>
?


j


?


??


1


?


j


2

< br>?


?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A-5-7


所示。





A-5-7



5-2


系统(


3


)伯德图



(4)


G


?< /p>


s


?


?


1



2


?


j

< p>
?


?


?


1


?


j


?


??

< br>1


?


j


2


?


?


系统的伯德图如图


A-5-8< /p>


所示。







A-5-8



5-2


系统(


4

< p>
)伯德图



5-3


G


?


s


?


?


1



s


?


0


.


1


s


?


1


??


0


.


5


s


?

1


?


G


?


j


?


?


?


1< /p>


?


1


?


(


0


.


1


?

< p>
)


2


1


?


(


0


.


5

?


)


2


2.0


3.5



3.0



1.77



?


?



?


G


?


j


?


?


?


?


90

< p>
0


?


arctg


0


.


1


?


?

< p>
arctg


0


.


5


?


?



G

< p>
?


j


?


?



?


G


?

j


?


?



0.5



17.3



-106.89

< p>
?


1.0



8.9



-122.3


?


1.5



5.3



?


5.0



0.67



-184.76

< p>
?


10.0



0.24



-213.7



?




系统的 极坐标图如图


A-5-9


所示。



-135.4



-146.3



-163






A-5-9



5-3


系统极坐标图



系统的 伯德图如图


A-5-10


所示。







A-5-10



5-3


系统伯德图



相角裕 度


?


?


0


.< /p>


7


?


,


增益裕量


GM


?


3


.< /p>


55


dB



5-4



1



G


?


j


?


?


?


1


,此为 非最小相位环节,其幅频、相频特性表达式为



j


?


?


1


< br>1


?


?


2


?


G


?


j


?


?


?


?


180


0


?


arctg


?


该环节的伯德图如图


A-5-11


所示。



G


?


j


?


?


?


1< /p>




A-5-11



5-4


伯德图


< p>


2


)惯性环节


G


?


j


?


?

< p>
?


1


是最小相位的,其幅频、相频特性表达式为< /p>



j


?


?


1


1


?


?

< p>
2



?


G


?


j


?


?

?


?


arctg


?


该环节的伯德图如图


A-5-11


点划线所示。由图可 见,两个环节具有相同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有根本区别。




G


?


j


?


?


?


1



5-7 (a)


G


?


s


?


?


10


,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图


A-5-12


所示。



0


.


5

< p>
s


?


1




A-5-12



5-7


G


?


s


?


?


10


相频特性曲线



0


.


5


s


?


1


(b)


G


?


s


?

< p>
?


3


.


92


,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图


A-5-13


所示。



s


?


0


.


5


s


?


1


?




A-5-13



5-7


G


?


s


?


?


3


.

< br>92


相频特性曲线



s


?


0


.


5


s


?


1


?

< br>(c)


G


?


s


?


?


0


.

5


?


2


s


?


1


?


,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图


A-5-14


所示。


s


2


?


0


.


5


s


?


1< /p>


?




A-5-14



5-7


G


?


s


?


?


0


.

5


?


2


s


?


1


?


相频特性曲线

< br>


2


s


?


0


.


5


s


?


1


?


5-8 (a)


闭环系统不稳定。


(b)


闭环系统稳定。


(c)


闭环系统稳定。


(d)


闭环系统稳定。



2

< br>e


?


?


s


5-9


G


?


s

< br>?


?



s


?


1


?


s


? ?


1


?


0


.< /p>


5


s


?


?


?


0


时,经误差修正后的伯德图如图


A-5-15


所示。从伯德图可见系统的剪切频率


?


c


?


1


.


15


rad


/


s


,在剪切频


率处系统的相角为



?


(


?


c


)


?


?


90

< p>
?


?


arctg


?


c


?


arctg


0< /p>


.


5


?


c


?


?


168


.


9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9 23:2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24860.html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的相关文章

  • 余华爱情经典语录,余华爱情句子

    余华的经典语录——余华《第七天》40、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见你——余华《第七天》4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

    语文
  • 心情低落的图片压抑,心情低落的图片发朋友圈

    心情压抑的图片(心太累没人理解的说说带图片)1、有时候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想快点睡过去,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

    语文
  • 经典古训100句图片大全,古训名言警句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

    语文
  •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鲁迅,关于青年奋斗的名言鲁迅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励志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

    语文
  • 三国群英单机版手游礼包码,三国群英手机单机版攻略

    三国群英传7五神兽洞有什么用那是多一个武将技能。青龙飞升召唤出东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青龙。玄武怒流召唤出北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玄武。白虎傲啸召唤出西方的守护兽,

    语文
  • 不收费的情感挽回专家电话,情感挽回免费咨询

    免费的情感挽回机构(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1、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4万余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