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资治通鉴论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9 20:43
tags:

-

2021年2月9日发(作者:灰背燕尾)


资治通鉴论文



内圣外王的理想性与现实性







学生:康宝瑜



学号:


20136790


指导教师:钱锋



专业:安全工程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2013



12



关键字:


“内圣外王”


“儒学思 想”


“资治通鉴”


“理想性”


“现实性 ”



前文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


郁而不发,

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


以自为方。



-----


《庄子·天下》





温公的进书表上写到:


“臣今 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


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


”编《资治通鉴》花费了他十九年,


描述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


供统治者借鉴。


就连宋神宗认为


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即以历史的得 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


名为《资治通鉴》


。使读者翻读 些许,历史便已过去千年光阴。何等功绩,何等


意义!




将千年中各种人物的命运浓缩在一部书中,

< p>
其所带来的振憾,


远非一般讲一


两个主角命运的书 籍可比。


一千三百年,


无数的风流人物贯穿其中。


伟大的人物


的确推动并书写着历史,


普通的人也在其 中扮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在


这漫长的一千三百年中,


任何的伟大风流,


又能够延续多久?任何一个英雄,

< p>


他诞生到建功立业,到最后的逝去,最多不过几卷的篇幅。在他之后,又 有新的


人物不断诞生,不断殒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的光辉都是如此短暂。纵使< /p>


能略有所成,进而荫及子孙,又算得了什么?开国的帝王混壹四海,号令天下,

< p>
但真又能保江山几何?子子孙孙,


也终有为阶下囚的一天。


刘邦规定


“非刘氏不


得王”


, 但也止不住汉献帝的悲剧。李世民英武盖世,又怎料得到子孙为无赖出


生的朱温诛杀。大 燕开国,雄据东北,一时风头无两。但数百年后的女真契丹,


又有谁还会念及当年慕容氏 的荣光?蜀地天险,历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


孟知详,最终谁能长保一姓王朝?江 南世家,门阀大姓,屡经岁月涤荡,风流最


终也被雨打风吹去。读通鉴的历程,正如《桃 花扇》里唱的:


“眼看他起朱楼,


眼看他宴宾客,


眼看他楼塌了!




所有的 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微如星火,



瞬即逝,太渺小,太渺小 。看透这一切,人真的应该更豁达。



就如六尺巷的启


示一样: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内圣外王的理想性






“内圣外王”的话题在《资治通鉴 》中也得到了阐述,千多年里,时代在变,


儒学的诠释也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在 “内圣外王”的模式里运思。



“内圣外王”

< br>是经典的儒学话语,


也是一个引起长期争论并言人人殊的问题。

< br>它


是现代新儒学中的核心概念,


表现着现代新儒家对儒学 的认同。


对于


“内圣外王”


在我看来可 以说这有点类似德尔斐神庙上的命题


--


“认识你自己”


。相似体味与


思索,不同的却是各自的看法。


“内圣外王”的问题在中国的“文化追求”



“文


化理想”中,成为“人”对“此在”的一种“终极关怀”


,是中国哲学史上的 一


个“圆圈”


。现代新儒家的认同正是在这样一种基础上作出的 。




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也就 是由“内圣”到“外王”


。这里,


“内圣”是“外王”


的前提和基础,


“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

< p>
“修己”自然能“治


人”



“治人”必先“修己”


。所谓内圣外王,其内涵通俗的讲,


“ 内圣”就是修身


养德,


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外王”


就是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内圣外王”


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p>



内圣外王”


一词最早出自


《庄子?天下篇》




“不 离于宗,


谓之天人。


不离于精,


谓之神 人。


不离于真,


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


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


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

< br>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


寡 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及“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 不一,天下多


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 有所


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


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


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


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虽然“内圣外王”一词不是直接出自儒学和孔子之 说,但《天下篇》作者所


阐述的


“内圣外王之道”


与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


这就为儒家采用这一术语


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内 圣”方面,孔子主张,


“为仁由己”


。子曰:

< br>“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个品 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9 20: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23838.html

资治通鉴论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