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Denotation和Connotation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9 19:57
tags:

-

2021年2月9日发(作者:jiggy)


Denotation



Connotatio n


毛荣贵





跋涉译林,对英语汉语之异同,当有“凌绝顶”之鸟瞰,对英 汉语之“美”,当了然于胸,


如此,方不至于迷途于茫茫译林;如此,方能译出精彩。< /p>



笔者曾经参加了


《新英汉词典》


(世纪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的修订工作,


修订英汉词典,


案头自然也少不了一部汉语词典。


徜徉在英语辞典和汉语词典之间,


竟也时时感受到两种语

言文化交会时的撞击,而感慨丛生。



一个强烈的对比是:


汉语词典对一个个词语的解释单纯而清晰,


一目了然,


犹如春日破土而


出的竹笋,没有分叉,没有枝蔓,短而利落;而英语辞典 对单词的诠释则洋洋洒洒,一如长


成的竹子,除长长的竹竿外,还有婆娑的枝叶。



以“脚趾”一词为例,《现代汉语词典》(


P.637


)对它的释义是:脚前端的分支。



而英语中的


tiptoe


一词的释义和用法就如长成的 竹子,枝叶繁多。《新英汉词典》(世纪


版)对


tiptoe< /p>


的词形就提供了四种,含义也琳琅满目:



1.


作名词(脚趾)



2.


作副词(踮着脚)



3.


作形容词(踮着脚走或站的;小心翼翼的;偷偷摸摸的;兴奋的;得意洋 洋的;急切的;


期待的)



4.


作不及物动词(踮起脚;蹑手蹑脚地走)等



该词典还提供了两个与


tiptoe


有关的成语:


be on the tiptoe of expectation


(翘首 以待;


殷切期待);


on tiptoe


(踮着脚;急切地;期待地;悄悄地;偷偷摸摸地)



细析之 下,


读者很快就能发现英语辞典对单词释义之所以


“臃肿庞杂” ,


其源在于英语词汇


的丰富的转义。



“脚趾”和


tiptoe


的类比,便足 以说明问题。



英语能够对


tipto e


一词加以淋漓引申,加以尽情演绎,英语的这种能力或特色令我们以汉


语为母语者惊诧不已,同时还有几分暗羡。



一个俗词


tiptoe


,居然能从“踮着脚走或站的”出发,不断引申, 以至于有了“小心翼翼


的;偷偷摸摸的;兴奋的;得意洋洋的;急切的;期待的”诸多转 义!



我尝想,以汉语为母语者,终其一生,能有几次用到“脚 趾”一词呢?汉语词典明白告诉我


们,国人对“脚趾”一词,只用其本义(脚前端的分支 ),而不用或者说根本没有转义,脚


趾就是脚趾,别无他义。



英汉驾词驭字之渊别,由此可见一斑。本讲欲对导致这种渊别的


Denotation



Connotation


作一浅析。



一、何谓


De notation



Connotation


这是英语词汇学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Webster



s New World Dictionary


对它们作了如下的定义:



Denotation: the direct, explicit meaning or reference of a word or term. (P.368)


Connotation: idea or notion suggested by or associated with a word, phrase, etc.


in addition to its explicit meaning, or denotation:



politician

< p>



ha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from


statesman



. (P.295)


《英汉大词典》释义如下:



Denotation:


(词等的)指示意义,本义:



The denotation of



home




is



place where one lives



, but it has many


connotations.



ho me


”这个词本义是“家”,但它还有多种隐含意义。


(P.4 52)


Connotation:


内涵意义,隐含意义;转义:




Politician




ha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from



statesman



.


“政客”和“政治家”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


(P.360)


以上两部词典所提供的释义使我们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印象。

< br>Denotation


,又称


dictionary meaning, inherent meaning, central signification



其对应的汉译除了


《英

< br>汉大词典》所提出的“指示意义,本义”之外,尚有“词典意义”、“所指意义”、“中心


意义”



“外延意义”


等译名 ;



connotation


又名


non-inherent meaning, secondary

meaning


,其对应的汉译除了《英汉大词典》所提出的“内涵意义,隐含意义 ;转义”之


外,还有“涵义”、“比喻意义”、“引申意义”、“次要意义”等名称。< /p>



本文取目前较流行且较简明的说法:


d enotation---


本义;


connotation-- -


转义。



二、

Denotation



connotation


的主要形式



Webster



s New World Dictionary


在述及


denotatio n



connotation


时措词极 为精


当,它用了“


word or term


”,“



a word, phrase, etc.


”,而没有具体言明这个词的


词性。 其实,英语使用词汇的转义,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绝大多数的英语词汇除


de notation


之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connotati on


。甚至,其


connotation


的含义超过



denotation


。现列举一词为例。



Storm


(< /p>


n.



的本义是


a rough weather condition with wind, rain, and often lightning.


在这个意义上,


该词对所有 使用英语的人都是一样的。


使用其本义的词不论出现在怎样的上


下文中,其意义均固定不变。如:



islanders were warned that a storm was coming.


岛民们已经得到警报,暴风雨即将来临。



forecast says there will be storms.


预报称将有暴风雨。



请再读:



his last words brought on another storm.


可是,他最后的言辞引起了激烈的反响。



book provoked a storm of controversy.


这本书挑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



singing took New York by storm.


她的歌唱在纽约引起了轰动。



thought that they had decided not to get married but their quarrel was just


a storm in a teacup.


我们想他们已经决定不结婚了,可是,他们的争吵不过是小题大做而已 。



我们在阅读以上


3



4



5


6


四句时,其中的


storm< /p>


使我们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而


获得其隐含、比喻或引申意义 。这四个


storm


用的是其转义。其形式可以是单词(如句< /p>


3


中的


storm




也可以是词组,


(如句


4


中的


a storm of

< br>)



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习语


( 如



5


中的


t o take


?


by storm;



6


中的


storm in a teacup


)。



Storm



V.


)的本义是


t o be stormy; blow violently, rain, snow, etc.


如:



1. It stormed so hard that all the electricity went out.


风雨大作,全都停电了。



2. It stormed all the day.


暴风雨终日未停。



请再读:



3. Their only hope of victory was to storm the enemy camp at night.


他们获得胜利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夜间突袭敌军的营地。



4. The mob stormed through the streets.


暴徒们洗劫了街市。



5. He stormed at me for five minutes on end.


他对我咆哮了整整五分钟。



6. John stormed in the meeting waving a piece of paper about.


约翰在会议上咆哮不止,手里还挥动着一张报纸。




3



4



5



6


四句中的


storm


均为转义:



stormy



adj.< /p>


)的本义是


: having or characterized by storms.


如:



1. Don



t take the boat out in this stormy weather.


在暴风雨大作的情况下,不要把船驶出去。



2. It



s too stormy to sail today.


风浪太大,无法起帆。



请再读:



3. Today



s meeting was rather stormy.


今天的会议颇不平静。



4. He was in a stormy mood.


他正在狂怒之中。



5. His parliamentary career was stormy.


他的议员生涯充满曲折。



6. He turned back and met her stormy eyes.


他转过身,正好遇到她那双怒目。



3



4



5



6


四句中的


st ormy


均为转义。




英语中除以上所示的名词、


动词及形容词的转义比较活跃以外,


介词的转义也相当活跃。


如:




At



pr ep.


)的本义是:


on; in; near; by.


如:



1. His son was at Cambridge.


他的儿子在剑桥大学。



2. Let



s meet at the entrance of the station.


我们在车站入口处见面吧。



请再读:



The children are always at me to take them to the zoo.


孩子们老是缠着我,让我带他们到动物园去。



Above



prep.


)的 本义是:


in, at, or to a higher place; overhead; up.


如:



1. We flew above the clouds.


我们在云层上面飞翔。



2. The temperature was only a degree above zero.

< br>气温只有零上


1


度。



请再读:



He ought to be above cheating in the examination.


他在考试中不应该作弊。



Besid e



prep.


)的本义是:


by or at the side of; alongside; near.


如:



1. The church at Stratford is beside the river.


斯特拉特福的教堂坐落在河边。



2. Dinny saw her uncle walking out beside the girl. < /p>


Dinny


看见她的伯父和女孩一起走了出来。

< br>


请再读:



Beside last year



s results, the figures for this year have fallen.


和你去年的结果相比,今年的数字有所下降了。



以上三个用于转义的介词


at


above



beside


已分别 引申出动词、否定和比较意义。



三、


Connotation----


汉译英的重要措辞方法



如果认为,< /p>


词典上所记录的词义即为


dictionary meaning




“本义”



那未免太片面了。


其实,目前流行的中型辞书,如《新英汉词 典》(世纪版)、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Advanced Learner



s Dictionary

< br>等无一不详录了词的本义


和转义,而且,词的本义所占据的篇幅远在转义所占据的 篇幅之后。



初入译林者应注意培养对英语词汇转义的敏感性。


Hartwell


在论述词语的字面意义及其引


申意义之区别时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A college professor tells of talking with a foreign student in her office when a


colleague stopped in to ask about a problem.



It



s taken care of,




she replied.



I chewed him out, and it won



t happen again.





You mean



, gasped the


student incredulously,



that you bit him?




这则语言笑话的缘由在于 :



chewed him out



言者用其转义



Webster



s New World


Dictionary



P. 242: to rebuke severely; reprimand; often with out ,


即“责骂”之


意),而闻者



the foreign student



却取其本义(


WNWD P.242: to bite and grind or


crush with the teeth.


即“用牙齿咬并磨碎”之意)。



英语和汉语的这种区别,


严重地制约影响着我们的英语学习。

< br>且不说汉译英,


就说对英语原


文的理解,在英语灿若朝霞 的单词转义面前,我们往往思路关闭,想象折翅。



最近,笔者嘱学生翻译下段:



Most of us, however, take life for granted. We know that one day we must die,


but usually we picture that day as far in the future. When we are in buoyant(



义:有浮力的


) health, death is all but unimaginable. We seldom think of it. The


days stretch out in an endless vista


(展望)


. So we go about our pretty tasks,


hardly aware of our listless


(冷漠的)



attitude toward life.


重点句是:


When we are in buoyant(


本义:有浮力的


) health, death is all but


unimaginable.

< br>句中的


buoyant


已经提供了本义,但是,学子们却 仍视之若畏途,不能跨越。



请读他们的译文:



1.


我们大多数人对生命的意义不甚清楚。


当我们尽情享受着浮华的生活时,


死不过是件不可


想象的事情。


< p>
2.


当我们处于基本艰苦的状况时,死亡是不可想象的。

< br>


3.


当我们艰苦还是生机澎湃时,死是难以想象的。< /p>



4.


当我们处于“飘飘然”的健康状态 时,死亡并非不可想象的。



5.


当我 们青春飞扬的时候,死亡是那么不可想象。



6.


当我们的健康发生问题时,死亡就不再是不可想象的,而我们很少想到这一点。



7.


当我们的健康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时,死亡并非不可想象 。



8.


当我们的健康状况有起伏时, 死亡也是无法想象的。



9.


当我们受 病魔缠身时,死亡就绝不是不可想象了。



一个形容词


buoyant


,难倒一批学子!何也?其源可溯至英汉驾词驭字之渊别 。假如说英


汉语的句法之别在于“形合(


hypotaxis< /p>


)和意合(


parataxis


)”,那 么,是否可以说,


英汉语的词法之别在于“本义(


denota tion


)和转义(


connotation

< br>)”?



当然,现代汉语也在演变之中,行文至此,笔者 在报上独到这样一句广告语:



世纪大手笔


---


淮海中路旗舰摄影广场



“旗舰”二字 ,并非店名,而用作形容词。这个用法是新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旗舰”


的释义简约 如“笋”,只有本义:某些国家的海军舰队司令、编队司令所在的军舰,因舰上


挂有司令 旗(晚间挂司令灯),所以叫做旗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叫指挥舰。


而英语词典里的


flagship


(旗舰)则繁茂如“竹” ,除了本义外,亦“挂”上了不少转义:


最佳者;最优秀;王牌等。同理,以英语为母语 者,终其一生,也许极少用到


flagship



本义,但是,其转义却被频繁使用。如:



the bank



s flagship downtown branch


该银行最重要的市中心分行



A flagship computer company


名列首位的计算机公司



That school has been the flagship of the city



s education system.


那所学校一直是该市教育系统中的王牌。


此例告诉我们,


假如我们对英语词汇中丰富多彩的转义感到隔膜,

< br>不善利用,那么,我们所


掌握的许多英语词汇将是死的,而不是活的。比如


flagship


一词,我们能有几次在汉译英


中用到其本义(旗舰)呢?反之,一旦译者能够自如地活用英语词汇的转义,我们的译文将

有另一番景致,我们的实际词汇量也将成倍增加。



请看上一讲中的一个译例:



二十岁的 时候,有书店必逛,有书必买。三十岁之后,对书店视而不见,直接去了隔壁的美


容院。



At the age of twenty, bookstore was a must for me, and I was a big book buyer.


While after thirty, paying no attention to the bookstore, I breeze into the beauty


parlor next door.


译者没有将原句中的“去了”二字简单地译成


went into/stepped into


,而是别出心裁地


运用了


breeze


一词,不仅绘其形,而且传其神!遗憾的是,善用


breeze


的转义者为数实


在太少。




四、


Co nnotation


风行英语的心理依据:


Synaesthe sia



Synaesthesia


是一个心理学名词,


含义是:


联觉,


牵 连感觉;


共同感觉。


Webster



s New


World Dictionary


对它做出的释义是:



Sensation felt in part of the body when another part is stimulated.



A process in which one type of stimulus produces a secondary, subjective


sensation, as when some color evokes a specific smell.


钱钟书先生曾用“通感”二字来取代“联觉”。唐诗 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常被用来注释


Synaesthesia


。一个“闹”字,触动的分明是我们的听觉系统,但是,所“牵连”的确是


我们的视觉 。因为一个“闹”字,分明让读者眼前出现杏花怒放,争奇斗艳之景。



所谓


Synaesthesia


,未必就是基于人的各 种感官感觉之间的“错位”而获得的“通感”。


从广义言,读者的阅读是对视觉的运用( 即


felt in part of the body


),而 阅读所能产生


的极为有限的视觉美感之外的其他感觉


(即


another part



都可一并称为< /p>


Synaesthesia



都是一种“ 牵连感觉”。应当看到,所谓感官之间的“互动”领域狭窄而有限。“暗香浮动


月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一类的打通嗅觉和视觉,混淆视觉和触觉的名言佳句毕竟有限,


而大量 存在的却是阅读时的视觉所牵连的形形色色的感官刺激、


心理起伏和联想展开,


可以


说,通过阅读而产生的各种感官感觉、心理变化和思维活动等都可归 入


Synaesthesia



范畴。




Synaesthesia


的基础是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容量、想象能力和感悟水平。其中,又


以前两者为核心。



比如,以汉语为母语者并不难理解、掌握和 运用


tiptoe


的转义。如:



With Christmas coming, the children were on tiptoe.


即使读者对


tiptoe< /p>


的转义一无所知,对其转义也能有所感悟,而把上句理解为:圣诞节快

到了,孩子们都殷切盼望着。因为,


“翘首盼望”与


on tiptoe


之间存在着形象而又内在的


“生活经验”的关联。



五、


Connotation


风行英语的“硬件”探源:


Conversion

< br>以“脚趾”一词为例,汉语不用或不存在其转义,这并不说明


tiptoe


一词不具备


Synaesthesia


的功能 。英语就对此功能进行了成功开发。



英语能够对


tiptoe


这样的词汇进行


Synaesthes ia


的功能开发,汉语没有对“脚趾”进行


开发,这丝毫不说明 汉语的“落后与幼稚”,更不能说明以汉语为母语者缺乏想象,思维保


守,不善开拓。< /p>



追根溯源,这也许是英汉语言,或曰英汉词汇各自固有的特征使 然。



据笔者陋见,英语对其词汇的


S ynaesthesia


功能开发如此成功,如此如鱼得水,词汇的

转义如此绚丽多彩,


如此琳琅满目,


也许同英语词汇


“易如反掌”


的词性转换


< br>conversion



不无关系。


再以


tiptoe


一词为例,< /p>



Synaesthesia


的功能能够 得以充分开发,


其转义令人美不胜收,


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名 词


tiptoe


能“摇身一变”,用作副词、形容词或动词。< /p>



别小看了这“摇身一变”!这就为


ti ptoe


施展


Synaesthesia


搭起了广阔的舞台,这就为


tiptoe


具备一系列的转义设 定了必需的前提。换言之,假若,英语中的


tiptoe


只能用 作名


词,那么,其精彩的转义将不复存在,《英汉大词典》(


P .1987


)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当


tiptoe


用作名词时,它的含义是:脚趾尖,脚尖。仅此“本义”而已,别无“转义”!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以


flagship


一词为例,当该词用作名词时,就已经存在极为丰富


的转义。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英语词汇“易如反掌”

的词性转换令其转义辈出,令其表


达添翼。笔者曾作痴想:


假若把英语词汇的全部转义删除,那么,


现在的英语词典将从总量


上砍掉


2/3



< br>应该承认,汉语也有词性之转换。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就被当作动词在


使用。目前流行一句广告语:做女人“挺”好。这个“挺”字在广告语中被用作了动词,而


不是用作副词(作“很”解)。



遗憾的是,汉语的 词性转换远远比不上英语,汉语“循规蹈矩”,名词就是名词,动词就是


动词,大有“井 水不犯河水”之势。



再说


breez e


一词,英语能够轻易地将它用作动词,因此就可以演绎出


to move or go


quickly, jauntily, easily


的含义,(参见


WNWD


)。再翻阅《现代汉 语词典》,在“微


风”的词条下注着:微弱的风:微风拂面。气象上指

< br>3


级风。汉语不如英语那么重视词性,


汉语词典一般都不 注明词性。这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汉语的单词的词性相对单纯,


不存在那么多变 化;二是查阅者能够意会。我们知道,


“微风”就是名词,绝对不能用作动


词,如说“她微风进了美容院”。



假如说,


Synaesthesia


是词汇获得转义的“软件”,那么,


conversion


则是词汇获得转


义的“ 硬件”。“软件”对汉语来说是不成问题的,而汉语所缺少的却是“硬件”!



六、


Connotation



Metaphor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明白


conn otation


即通过开发


Synaesthesia


的功能,借助


conversion


的形式所达 到的一种新颖脱俗的表达,而


Synaesthesia


,或曰 牵连感觉,又


是非常理性,非常科学的,所谓“牵连”,必然存在可牵连之因素,风马牛 不相干的事物是


无法牵连的。


据笔者观察,

这里的


“可牵连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比喻因素



metaphoric


factor


)。实际上是一种省略了主体,而仅用其喻体的表达。如:



I breeze into the beauty parlor next door.


可改写成:


I go into the beauty parlor next door in a manner like breeze.


又如:



With Christmas coming, the children were on tiptoe.


可改写成:


With Christmas coming, the children were anticipating its arrival so


eagerly as if they were on tiptoe.


改写句虽然保留了原句的形象,


但是措辞之冗杂足现其拙句本质,


这种


“嚼饭与人”式的表


达无人喝彩。



WNWD



met aphor


下的定义是:



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E.g. the curtain


of night,



all the world



s a stage



.


《英汉大词典》在< /p>


metaphoric


的词条下还收入了


metaphoric meaning


,将它诠释为:


比喻义 ,并提供了例句:


I had sprouted metaphoric wings.


我长出了比喻意义的翅膀。


本文前面曾经引用了


WNWD



c onnotation


所下的定义:



Idea or notion suggested by or associated with a word, phrase, etc. in addition


to its explicit meaning, or denotation:



politician


< p>


ha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from



statesman



.


细读以上的两条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姻缘”关系。



英国的语言学家


Peter Newmark

< br>曾经对


metaphor


下过一个非常广义的定义:



By metaphor, I mean any figurative expression: the transferred sense of a


physical work; the personification of an abstra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a word or


collocation to what it does not literally denote, i.e., to describe one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Peter Newm ark


如此强调


metaphor


的无 处不在:



All polysemous words (a



heavy




heart) and most English phrasal verbs (



put


off



, dissuader, trouble, etc.) are potentially metaphorical. Metaphors may be



single



--- viz. One-word, or


extended




(a collocation, an idiom, a sentence,


a proverb, an allegory, a complete imaginative text).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下这样的结论:



Connotation



Metaphor

< br>异曲同工,就本质言,并无二致。假如我们不能放心地划以下


等号:


connotational meaning = metaphoric meaning


,至少我们可以大胆地划以下


的约等号:


co nnotational meaning




metaphoric meaning





七、英汉语使用词的转义的异同



< /p>


如前所说,英汉语的句法之异在于“形合(


hypotaxis< /p>


)”与“意合(


parataxis


)” ,那


么英汉语的词法之别则在于“本义(


denotation


)”和“转义(


connotation


)”。



亮出这个观点,并不意味:汉语不使用、不欣赏词的 转义。其实,


“转义”可认为是一切语


言的一个共性。《辞海》 (


1999


年版)就收入“转义”,并对其释义是:一个词由其 本义


中派生出来的意义,包括引申义和比喻义两类。



汉语词的“转义”,自古有之,如:



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有这样的佳句:


< p>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其中的“衔”、“ 吞”,用的就是转义。《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衔”的本义:用嘴含。


并提供例句:燕 子衔泥


/


他衔着一个大烟斗。词典为“衔”提供的最后一个例句 是:日已衔


山。该词典认为:此例句中的“衔”,用的是“比喻义”。

< br>


英语词典(或英汉词典)在列出一个词的本义之后,即续列转义,几个,十几个 ,甚至几十


个,转义还附有例句或例词,洋洋洒洒,蔚为壮观。对照之下,


《现代汉语词典》就显得有


点“寒碜”,除了列出词语的本义外,一般不另列 “转义”。该词若有转义,最多不过在例


句中加以体现。如“衔”的转义就是通过例句“ 日已衔山”加以“暗示”的。



词典的这种对“转义”的编辑处 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一个客观现象:


汉语词汇的


“转


义”的发育远不如英语那么健全,使用也远不如英语那么广泛。


< /p>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汉语的“转义”词的英译,常可直译。比如上句里的“衔”和“吞”字 ,


在以下的英译中就被直译:



Dongting, nibbling at the distant hills and gulping down the Yangtze River,


strikes all beholders as vast and infinite, presenting a scene of boundless variety;


and this is the superb view from Yueyang Pavilion.


另如:



攀登科学高峰,无坦途可走。



There are no easy paths to the heights of science.


原句中的“坦途”,也被轻易地直译为


easy paths




英语和汉语的转义词放 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便感受到这样一种区别:



英语的转义词,


气象万千,


瞬息万变,


灵活自如;


汉语的转义词则显得循规蹈矩,


一本正经,


缺少变化。汉语的转义词数量少,且多为相对固定表达。如:



1.


寻花问柳:


Rove among flowers and willows --- visit places/houses of ill fame;


be promiscuous in sex relations; frequent houses of courtesans; go about in the


hope of finding girls; go to house of professional gayety; spend time with


prostitutes; visit frequently brothels.


其中的“花”、“柳”已不能从本义去理解。



2.


润色:


embroidery; retouch; polish; larded with; give the final polish to; touch


up


这篇文章需要润色。


This article needs polishing.


“润色”的对象也只能是“文章”。



3.


虎穴龙潭:


the tiger



s lair and the dragon



s den ---- a hazardous spot


当“虎穴”和“龙潭”联合使用,构成成语时,“虎穴 ”和“龙潭”已不用其本义。



4.


添油加酱:


add color and emphasis to


?


; add inflammatory details to a story etc.


同样 ,“添油”与“加酱”构成成语,“油”与“酱”也不用其本义。


英语转义词和汉语转义词的这个区别不可小视。


存在决定意识。

汉语使用转义词的氛围是如


此拘谨慎微,如此“束手束脚”,因此,国人在使用英语 的转义方面,就难以有所作为,就


缺乏如鱼得水般的自如,如鸟入林般的洒脱。比如:< /p>



我从小就对自己没有信心,


这是问题的 根子。


这种情绪使我受到一点点表扬都会难为情,


使

< p>
我怎么也说不出一个“不”字,也使我不敢向父母多要一分钱。此外,这种缺少信心的情况


也影响了我对钢琴的热爱。



对于这段文字,我们读到的英译通常是:



I lacked confidence since childhood, which was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 would


feel embarrassed while receiving the slightest praise. I found it hard to say



no



.


I even dared not to ask for one more cent from my parent. Besides, this lack of


confidence also influenced my love for piano.


译文老老实实,似乎很“信”。从这种典型的英译中,我们处处看到汉语 的影子,不仅句子


的结构“循规蹈矩”,措辞更是拘谨,压根儿没有想到去运用英语单词 的转义。英语单词的


转义是一种极为可贵的“资源”,可是,这种“资源”竟在国人的译 笔下白白地流走了!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9 19: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23546.html

Denotation和Connotation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