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9 15:22
tags:

-

2021年2月9日发(作者:ray)


第四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



细胞膜(


cell membrane


)是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plasma membrane



,维持细胞特有


的内环境。除质膜外,细胞 内还有各种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各种膜泡等称为细


胞内的膜 系统。


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总称为生物膜


biomembrane




电子 显微镜下,


生物膜呈


“两暗夹一明”


的 形态结构,又称为单位膜(


unit membrane






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特性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



)


膜脂构成细胞膜的结构骨架



细胞膜上的脂类称为膜脂(


membrane lipid),


它是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形成膜的基本骨架。



主要有三种类型:磷脂



(phosp holip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糖脂



(glycolipid)


1.


磷脂



磷 脂分子:


分子中含有磷酸基团,


占膜脂的


50%


以上。


分子末端亲水基团和磷酸基团共同形成了亲水的 头


部,脂肪酸链是疏水的无极性称疏水尾。为双亲性分子或兼性分子。

< br>












1


)甘油磷脂的化学结构



磷酸基团可分别与 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结合,形成亲


水的头部。两条长短不一的脂肪酸链构成疏水 的尾部,通常为


14



24

< p>
个碳原子组成,一条烃链不含双键(饱和链)


,另一烃

链含有一个或几个顺式排列的双键(不饱和链)


,形成一个约


30


°角的弯曲。





(2).


鞘磷脂的化学结构



非极性尾部基团(疏水)


;极性头部基团(亲水)



鞘磷脂以鞘氨醇代替甘油,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在鞘氨醇


的氨基上,分子末端的一个羟基与胆碱磷酸结合。鞘磷脂及其


代谢产物神经酰胺、


鞘氨醇及


1-


磷酸鞘氨醇参与各种细胞活动 ,


如细胞分化、凋亡和增殖等。




2.


胆固醇



结构:


双亲性分子,


极性头部为羟基,


非极性疏水结构为固醇环和烃链。




定位:分布在膜中的磷脂分子之间。极性羟基紧靠磷脂的极性头部,固醇环固定在磷脂分子邻近头部的烃链


上,疏水的烃链尾部埋在脂双层的中央。




功能: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




3.


糖脂




定位:均位于质膜非胞质面单层,糖基暴露于细胞表面。




组成:由脂类和寡糖构成。细菌和植物细胞的糖脂几乎都是甘 油磷脂的衍


生物;动物细胞质膜的糖脂几乎都是鞘氨醇的衍生物。




结构:双亲性分子,极性头由一个或几个糖残基构成,疏 水尾部为脂肪酸


链或鞘氨醇衍生的烃链。




功能:作为某些分子的受体,与细胞识别及信号转导相关。





半乳糖脑苷脂



是一种最简单的糖脂, 头部极性基团仅有一个半乳糖,是髓鞘中的主要糖


脂。




(2).


神经节苷脂



极性头部除含有半乳糖和葡萄糖外,还含有一



个或几个唾液酸残基,神


经细胞膜中含量丰富。



膜脂可能的存在形式:



1).


形成球状分子团(


micelle



,把尾部包藏在里面。



2).


形成双分子层(


bilayer


,把疏水的尾部夹在头部的中间,其游离端往往能自动闭合,形成自我封闭的脂质


体 (


liposome





脂双层的特点:



A.< /p>


构成分隔两个水溶液环境的屏障,


保障细胞内环境


的稳定。



B.


自然状态下是 粘滞的二维流体,影响特殊膜蛋白的


活性,与膜的许多重要功能有关。

< br>


C.


受到损伤时能自动封闭。




脂质体的应用:



A.


用于膜功能的研究。




B.


作为


D NA


或体内药物的运载体,用于基因转移或治疗某些遗传性代谢病。


(



)


膜蛋白以多种方式与脂双分子层结合



1.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



载体蛋白—胞内外的物质运输



连接蛋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受体蛋白—信号转导



各种酶类—相关的代谢反应



2.


膜蛋白含量



膜蛋白约占膜含量的


40%



50%


。 在不同细胞中膜蛋白的种类及含量有很大差异,有的含量不到


25%

,有的


达到


75%




膜的功能越复杂


,


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越多。




3.


膜蛋白的基本类型


< p>
根据膜蛋白与脂双层结合的不同方式,膜蛋白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膜内在蛋白(

< br>intrinsic



protein





膜外在蛋白(


extrinsic



protein


)脂锚定蛋白(


lipid anchored protein







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




占膜蛋白总量的


70



80%






主体部分多以


α

螺旋构象穿过脂双层,又称穿膜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 n



,可单次跨膜、多次跨膜或


多亚基 跨膜。




穿膜蛋白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处理才能分离。





膜外在蛋白





占膜蛋白总量的


20



30%






位于脂双层的内、外表面,通过非 共价键间接与膜结合,又称外周蛋白(


peripheral protein







外周蛋白与膜结合较弱,较易从膜上分离。






脂锚定蛋白




位于膜的两侧,通过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又称脂连接蛋白(


lipid- linked protein






脂锚定蛋白以两种方式与脂类分子共价结合:




A



B



C.


穿膜蛋白,以一次或多次穿膜的< /p>


α


螺旋和


β


筒形 式;




D.


位于胞质侧,通过暴露于蛋白质表面的


α


螺旋的疏水面与胞质 面脂单层相互作用而与膜结合;




E.


位于胞质侧的脂锚定蛋白,以共价键直接与胞质面脂单层 中的脂肪酸链结合。




F.


位于质膜外表面的脂锚定蛋白


GPI





G



H.


膜 外在蛋白,与内在蛋白亲水区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间接与膜结合



(



)


膜糖类覆盖细胞膜表面



含量:细胞膜 中含有的糖类称为膜糖类,约占细胞膜重量的


2


%~

< p>
10


%。




形成方式:





功能:有助于蛋白质在膜上的定位与固定,参与细胞识别及与 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1.


细胞外被(


cell coat





大多数真核细胞膜外表面富含糖类的周缘区,也称糖萼。



2.


细胞外被中的糖类





与糖蛋白和糖脂相连的低聚糖侧链。





被分泌出来又吸附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与蛋白聚糖的多糖侧链。





二、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



(



)


膜的不对称性



膜中各种成分在脂双分 子层中的分布不均一,


分布的不对称



性导致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


与细胞膜的


功能有密切关系 。



1.


膜脂的不对称性




磷脂和胆固醇分布为相对不对称,仅为数量上的差异。





糖脂的分布为绝对不对称,糖脂仅分布于脂双层的非胞质面。




不同膜性细胞器中脂类组成成分不同。




2.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膜蛋白分布是绝对不对称,各种膜蛋白在质膜中都有一定的位 置。




膜蛋白在脂双层内、外两层中分布的数量不同。




穿膜蛋白穿越脂双层有一定的方向性,两个亲水端的长度、氨 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




3.


膜糖的不对称性




糖脂、糖蛋白的寡糖侧链只分布于质膜外表面。




内膜系统中,寡糖侧链分布于膜腔的内侧面。




(



)


膜的流动性



是指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 白的运动性。


膜是动态的结构,


细胞膜的各种重要功能活动都与 其流动性密切相关。



1.


脂双层为液晶态二维流体




生理条件下,膜脂分子既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 体的流动性,是居于晶态和液态之间的液


晶态。





温度的改变使膜可以在液晶态和晶 态之间转换,这种膜脂状态的改变称为相变。发生相变的临界温度称


为膜的相变温度。< /p>




液晶态的膜处于流动状态,与运动状 态的膜蛋白协同完成膜的各项功能活动。




2.


膜脂分子的运动方式






侧向扩散





翻转运动





旋转运动






弯曲运动






伸缩和振荡运动




3.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脂双层中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大。




脂肪酸链越短,膜脂流动性越大。




胆固醇分子:相变温度以上,限制膜的流动性,稳定质膜;相 变温度以下,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


扰晶态形成。




卵磷酸


/


鞘 磷脂:比值越大,膜脂流动性越大。




脂双层中嵌入的蛋白质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


pH< /p>


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的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4.


膜蛋白的运动性



侧向扩散:膜蛋白在膜脂中可以自由漂浮和在膜表面扩散。




旋转运动:膜蛋白能围绕与膜平面相垂直的轴进行旋转运动。





三、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



)


片层结构模型(


lamella structure model




1935


年,由


J. Danielli & H. Davson


提出。细胞膜是



蛋白质-磷脂-蛋白质


的三层夹板样结构。





(



)


单位膜模型



(unit membrane model)


1959


年,由


J. D. Robe rtson


提出。表明了各种生物膜在形态结构上的共同


特点, 把膜的分子结构同膜的电镜图像联系起来。细胞膜在电镜下呈现



“两暗夹—明”的单位膜结构。



(



)


流动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1972


年由


Singer



Nil son


提出,较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为普遍接受的膜结构模型。脂双层构成膜


的连贯主体,它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分子以不 同形式与脂双分子


层结合。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四)脂筏结构模型



定义:脂 质双分子层不是一个完全均匀的二维流体,内部存在富含胆固醇和鞘脂以及特定种类膜蛋白组成的


微区称为脂筏。



特点:脂筏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 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其周围是流动性较高的液态区。脂筏提供一个有


利于蛋白质形成有 效构象的变构环境。



功能:参与信号转导、受体介导的内吞作 用以及胆固醇代谢运输等,脂筏功能的紊乱涉及多种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



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



一、



物质简单扩散依赖于膜的通透选择性



1.



膜的选择通透性



易于通过膜的物质: 脂溶性物质


;


不带电荷小分子物质


< /p>


不易通过膜的物质:带电荷物质


;


大分子 物质



2.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特点



溶质分子通过质膜进行自由扩散 ,不需要膜转运蛋白协助,也称被动扩散


(passive diffusion)




转运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 ,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所包含的势能,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条件



溶质在膜两侧保持一定的浓度差;



溶质必须能透过膜。



二、膜运输蛋白介导物质穿膜运输



膜运输蛋白定义



膜运输蛋白(


membrane transport pro tein


)是指细胞膜上负责转运


不能通过

简单扩散穿膜的物质的蛋白质。如负责转运各种离子、葡萄糖、


氨基酸、

< p>
核苷酸及各种代谢产物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膜运输蛋白类型



载体蛋白



carrier prot ein



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


通过构 象改变进


行物质转


运,既介导被动运输又介导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


channel protei n


)在膜上形成亲水孔道,贯穿脂双层,介导特定离子转运,仅介导被动运输。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9 15: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22028.html

《医用细胞生物学》知识总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