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政治讽喻诗导学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9 06:10
tags:

-

2021年2月9日发(作者:透视装)



政治讽喻诗导学案



主备人:黄海炎



审核人:张楠楠



【学习目标】



1.


了解讽喻诗的风格特点。



2.


理解并掌握讽喻诗的主题分类。



2.


学习讽喻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学会体悟讽喻诗的内容主题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内容】



一.点击概念



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 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


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鲁迅 先生指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


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 ‘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


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 或‘怪现状’”。而是针对“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


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情, 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发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这是


人类进步的必然;关注社会 ,心系民众,针砭时弊,更是历代进步作家的共同使命。





在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讽喻诗以其现实性和战斗性,历来 深受人民的喜爱。讽喻


诗的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诗经》,如《齐风》中的《南山》是 讽刺齐襄公淫乱无耻的


诗;《秦风》中的《黄鸟》则是控诉秦国暴君对善良人杀戮的罪恶 。到唐代讽喻诗已渐成


熟,许多诗篇对贵妃、权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进行了大胆 的揭露与谴责,甚至把


矛头直接指向皇帝,诗的思想内容达到了新的高度。如李白的《古 风》五十九首,杜甫的


《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秦中吟》、《新乐府》等等 ,都是射向黑暗现实的


利箭。




.


特点介绍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其辞质 (质朴)而径(易懂)


,欲见之者易于谕也;其言直(直率)而切(准确)



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流畅)而肆(上 口)


,可以


播于乐章歌曲也。




《新乐府》



< /p>


白居易是



讽喻诗



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


也是讽喻诗创 作的积极践行者。他的讽喻诗在


思想成就方面


,


题材广泛


,


内容丰富


,


富有强烈现实性和批判性。他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



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悲惨状况


,


注意到边疆无休止


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


,


等等。


在艺术成就方面


,

< p>
诗人因事起意


,


一吟悲一事


;


长于叙


事状物


;

< br>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


,


塑造性格鲜明、

< br>形象生动的人物


;


相反相成


,< /p>


在对比中见爱憎


;


用常得奇


,


平易中见精粹。




.


主题分类



讽喻诗是我国古代诗歌长廊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古人云: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通过作诗议论朝政的得失也是身居中下层的人民为国家恪尽职责的一种方式。


一 般我们把


这类评议朝政、批判现实的诗歌叫作讽喻诗。比起别的诗歌类型或典雅或清丽的 风格,讽


喻诗有自己的特色,


它们的风格相对活泼、

< p>
犀利。


讽喻诗从内容上来看,


主要分为两大类:< /p>


一类是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另一类则是通过品评历史事件达到借古讽今的目


的。





首先,反映国事民生,具有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


命”。如《卖炭翁》。



在讽喻诗中,


除了使用叙事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之外,


人们也善用一些比喻的手法


来表达心志,如《诗经?魏风?硕鼠》公然将当政者比喻成人人唾骂的大老鼠,形象贴切 ,


入木三分,


以简短的文字将人们对当政者重敛盘剥的怨恨和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


尽致,其诗讽刺之深、激愤之极在中国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中 ,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另外


人们也会撷取身边之物来讽刺这些作威作福的统治者,如


[


中吕?朝天子


]


(咏喇叭)此曲


通篇无一字出现宦官,


却无时不在描摹宦官的丑 态。


作者用戏谑辛辣的笔法刻画了宦官的


形象,将鄙视、厌弃和 愤懑的感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除了运用以上手法进行讽谏,


有些诗人还选择运用议论的方式来抒发对统治者的不满


与愤懑,如我 们所熟知的这首宋诗:













题临安邸




[



]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歌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一 隅,


深溺于纸醉金迷之中,


一如在汴州沦陷前的情


景,


早已忘记了亡国之痛。


所谓爱之深,

< p>
恨之切,


此诗打破了诗歌创作时温柔敦厚的传统,


直抒胸臆指摘时政,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其次,讽喻诗从多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象《观刈 麦》中



力尽不知热,


但希夏日长



的辛勤农夫


,


家田输 税尽,拾些充饥肠



的贫妇人,《村居苦寒》中

< br>


布絮不


蔽身




愁坐夜待晨


的无衣民,《采地黄者》中



愿易马贱粟,救此苦饥肠



的百姓,都


具体、真实地表现了农民饥寒交迫 ,牛马不如的生活。诗人深切同情不幸的农民,对自己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9 06: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19392.html

政治讽喻诗导学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