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8 05:22
tags:

-

2021年2月8日发(作者:thirteen)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读《


1948


·长春·未能寄出的家信与照片》有感


< /p>



1948


·长春·未能寄出的家信与照 片》是一部纪实性文学,真实摘录了


1948


年国共

< p>
内战期间,


困守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国民党军士兵与军官的家书和照片,


真实反映了当时国民


党由盛及衰的一个投影,也向世人无声讲述了一 段沉痛的悲剧。



阅罢此书,


掩卷沉思 ,


胸中竟不由生出一股抑郁难平之气。


耳边忽然回荡起屠洪刚的


《精


忠报国》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


何须百死保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我


不禁喟叹:


那些血洒疆场,马革裹尸的儿郎们,来自大江南北四面八 方,可是他们最终永远


地躺在了异乡的土地上。


今天繁华的沥青 马路下,


静静地掩埋着他们的累累白骨。


他们当初


投身国共的军队,


绝大多数都是满怀一腔赤诚,


抱着 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志向,



是,最终,


当法西斯日本侵略者低下他们高昂的头颅的时候,


这些血脉贲张的大好青年, 在


“如山倒”


的军令下,


不得已向自己 的同胞举起了屠刀。


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而死?又为什


么而生? 他们的忠魂魂归何处?那些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无比珍贵的家书和照片,


静静地为我


们阐述了六十多年前在长春那座东北老城里发生的故事。


我惊讶地发现 ,


在那些堂而皇之的


借口背后,


血淋淋 的事实让一切道貌岸然的理由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每一幅黑白照片背后


的主人,都有一段鲜活的故事,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过后,

< br>或是化作一缕忠魂,


或是苟延


残喘得以善终,

< p>
或许在他们心中那场战争本身就是一个遗憾。


如今仍然在世的老人恐怕寥若


晨星了,很多鲜为人知的记忆随着他们而化为尘土,恐怕永远无人得知。



书中第一幅给我深刻印象的照片,盖因其上的一句话:


“这第二代国民,将会永远地食


着民主行宪的果实。


”今天的 我读到这句话,忽而想到了前不久国庆六十周年之际上映的大



《建国大业》


中张国立扮演的蒋介石蒋委员长的一句话,


当时面 对国民党内忧外困的窘境,


他说:


“治,亡党;不治,亡国。< /p>


”其中的“国”自然指的是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不知历


史上蒋 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


但这句话确实代表了当时国民党面临的绝境。

可能当初高高兴


兴“和平接收”东北的国军没有想到,仅仅两年后,长春会面临那样 的困境,酿成了那样的


惨案。


当时驻守东北的是国军精锐新一军 、


新六军,


总司令乃是郑洞国中将,


那 位和孙立人、


戴安澜、


杜聿明、


廖耀湘 齐名的抗战名将。


守军中有一部分人参加过中国远征军,


远征缅 甸,


在异国他乡驰骋疆场,


和日本侵略军决一死战。

< p>
看到那些远征战士们的铁血英姿,


我不禁遥


想当年 战火纷飞中战士冲锋的万丈豪情。


只是没有想到,


最终他们会在 自己的国家,


自己的


同胞手中画上了句号。这是怎样的悲剧啊!



国军占据长春时,大多数老百姓眼里还认为国军是所谓的“正 统”


,其实想想也是。孙


中山先生创建国民党,国民党推翻了封 建政权,创建了中华民国,


在八年抗战中,


也是国民

< p>
党军在战场上主要地、正面地迎敌,


可以说,


在抗 战中,


国民党的战功是不可磨灭的也是共


产党不可比拟的,


虽然说蒋在抗战初期令人寒心的


“攘外必先安内”

< br>和妥协消极抗战令人愤


懑不齿,


但我们无法抹煞国军为国 家为民族付出的牺牲,


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


所以 ,


照片中显示,


在国军进驻长春时,


百 姓夹道欢迎,


那场面和解放军解放某地不相上下。


但是,谁能想 到,仅仅两年时间,在


1948


年,国军“杀民养军”


,和围城的共军一同导演了


那场惨绝人寰、骇人听闻的围城惨案!



从很多封家书和照片中我们可以发现,


在长 春围城之后,


在城内粮食只能维持到七月的


残酷事实摆在面前时 ,


所谓的尊严礼义是多么廉价。


长春城内先后有两次结婚热,< /p>


第一次是


46


年国军进驻长春时,那时姑 娘们嫁给军官室因为体面和荣耀。但是,到了围城之后,粮


尽之时,姑娘们嫁给军官,不 过是为了生存,为了那一口高粱米饭而已。书中写到,


“兵团


部 政训处处长杨某,


都快


60


的人了,< /p>


竟娶了个


17


岁的少女!


这是历史的悲剧,


战争的悲剧。


这让我想起来今日我们身边很多“傍大款”的妙龄女子,她们下嫁给一些年老体衰的富豪,

< br>目的就是富豪的家产,


她们不单是为了生存了,


而是为了 外表的光鲜,


这是变了质的委曲求


全,这是时代的悲剧!



那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回到


1948


年的长春,看看尘封的历史下围城之战带给百姓的无边


的梦魇吧:



?李素娥说:每天都有饿死的人。死在家里的不知道,路边越来越多 。我在南关永安桥


头卖大米,


身后咕呼一声,

< br>一个老头就倒那儿了。


灌口米汤就能活过来。


有收尸队,


一路捡,


往车上扔,说‘喂狗’


。狗吃 人,人吃狗,那狗才肥呢。




宋占林说:



死人最多的洪熙街和二道 河子。


洪熙街什么样子没见到,


二道河子十室九空。

< p>
开头还弄口棺材,接着是大柜、炕席甚么的,后来就那么往外拖也没人帮忙了。都死,谁帮


谁?



拖不动了,


就算 到地方了,


坐那儿就动不了了,


也死那儿了,

< br>最后也没人拖了。


炕上,


地下,


门口,


路边,


都是。


有的白花花剩付骨 架,


有的正烂着,


刚死的还象个好人。


大夏天,


那绿头蝇呀,那蛆呀,那味儿呀。后来听城外人说,一刮风,十里、八里外都熏 得头痛。




刘悌老人说∶



独八师当时就在二道河 子执行围困任务。通信员说有个老太太,把饿死


的老头的大腿煮吃了,吃了也死了。团长 吴子玉是个老军,说那能有这种事。通信员说,不


信我领你去看看。进去一看,锅里还剩 条大腿。团长回来跟我说,那天都没吃饭。


(以上都


是经历过那 次浩劫的老人亲身感受)



——摘自《


1948


年的国共长春围城惨剧》


,中国黄埔军校网?



从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想到那样凄惨的景象:


哀 鸿遍野,


饿殍满地,


白骨成堆,


孤魂游 荡。


而到底为何长春——曾经的伪满中央集权所在地,


竟沦落到 这样下场?看看那时候国共两党


是怎么做的:



当时国民党



一是存有幻想,


二是顾及军心士气面子,


围困之处,


国民党不准百姓离城。


尚传道提出‘人人种地,日日练兵’


,号召军民同舟共济,保卫长春 。郑洞国讲台湾正在练


大批美械新军,


即将开赴东北大举反攻,


只要守住半年左右,


大局能扭转。



幻想成为幻想,


口号只是口号。


即便人 手一把锄头,


掘去沥青的马路能长庄稼,


也得等到秋后才能吃到 嘴里,


而存粮只能吃到七月底。


五十万张嘴,成了国民党的沉重 负担。七月下旬,


蒋介石致电郑洞


国,从八月一日起,疏散长春 哨卡内人口,只准出卡,不准进。



——摘自《


1948


年的国共长春围城惨剧》


,中国黄埔军校网< /p>


?



而共产党方面,


1948



6

< br>月


5


日,林彪、罗荣桓下达《围困长春办法》

< p>
,决定对长春实行


‘久困长围’方针。要求采取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手段, 围困长春。


6


月中旬,东北野战军


进一 步明确对长春实施‘久困长围,政治攻势,经济斗争’的总方针,组成围城指挥所,由


肖 劲光任司令,肖华任政委,统一指挥第


12


纵队的第

< p>
34



35


师,第


6


纵队第


18


师,独 立



6



7< /p>



8



9



10


师共八个步兵师及一个炮兵团担负围城 任务。自


6



25

日起,对长春正


式开始实行久困长围。以方圆


45


公里,纵深


25


公里为范围划为封锁区,禁止粮 食、燃料、


蔬菜等一切生活必需品运入长春,


禁止人员出城。< /p>


对有十万重兵守备坚固设法的大城市实行


围困,

< br>在解放军战史上还是首次,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好在斗争中摸索总结。解放军采取


军事包围、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三结合的方针。



——摘自《大决战》




进一步了解,原来还发生过为了阻止难民出城,解放军战士捆绑、


辱骂、枪击 难民的事


件。



原来如此啊??



我不禁想到了号称< /p>


“世界战争史上最惨烈的围城之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


那次战争


持续了


882


天,超过


150


万人死亡,在那次战争中,一颗崭新的将星初 升——后来又指挥


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朱可夫将军。


曾和同学 戏言,


说朱可夫和斯大林的关系就如同朱德和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8 05: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12330.html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