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貌原则下的英语致谢行为
摘要:
Brown
&levinson
的礼貌模式把礼貌看作一种普遍现象,且
认为礼貌是
相对概念,
一种行为在既定语境下是否礼貌、
恰当依赖于语境因素,
其中最为明
显的是,<
/p>
受到言语交际过程中诸如交际双方的人际距离、
相对权利以及相关
言语
行为的强加力度的语境因素影响,
本文从礼貌原则理论出发
,
探讨以上语境因素
对交际双方礼貌语言选择的影响。
Abstract:
Brown and
Levinson regard politeness
a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and
hold that
politeness is a relative concept and whether
polite is polite and appropriate
in
a
given
context
depends
on
a
number
of
context
factors.
Among
these
factors,
relative
status,
social
distance
between
S
and
H
and
ranking
of
imposition
are
the
social
variables
that
directly
contribute
to
politeness
decision.
This
paper
takes
thanking
acts
as
topic,
to
analyze
how
the
above
mentioned
context
elements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thanks acts.
关键词:
礼
貌原则,人际距离,相对权利,
言语行为,语境
引言
礼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属性
,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
goffman(1967)
看来,
基于面子的礼貌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交际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Brown
&levinson
将
goffman
的“面子理论”进
一步发展为普遍礼貌模式,认为礼貌是
普遍存在于人类交际中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交际者用来缓和可能出现的
“面子威
胁行为”
的一种交际策略(
Brown &levinson 1978
,
1987
)
,他们指出,礼貌程度<
/p>
以及礼貌策略的选择会受到诸如交际双方的人际距离,
相对权利以
及相关交际行
为的强加力度等语境因素的影响。从
Brown
和
levinson
的普遍礼貌模式
提出至
今,
一些应用该模式的论文和专著不断问世,
语言礼貌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相当
的发展。然而,不足之处在于,
相当部分的研究都局限在对自然话语中礼貌现
象的研究上,很少有专门针对感谢行为的礼貌分析。
“感谢”这一言语行为是各
个语言社会相当普遍并反复使用的,
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语言行为
。
本文
拟用礼貌原则理论来对该行为进行考察,希望能对英语学
习者起到一点作用。
二.
礼貌语境制约性的内涵
关于礼貌受语境制约的问题,在
Brown
和
levinson
(
1978
,
1987
)的普
遍礼貌模式中已有阐述。
Brown
和
levinson
的“面子”内容
是随文化的不同而
变化的,
而且他们
所提出的用来缓和“面子威胁行为”的礼貌策论与社会语境
关系密切。在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Brown&
Levinson
1978,1987)
一书中,
把影响
“面子威胁行为”
的
因素归结为以下三个社会因素:
(<
/p>
i
)
D
:
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
(ii)
P
:
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相对权利
(iii)
R:
交际中相关谚语行为的强加力度
从而得出“面子威胁行为”的测量公式:
Wx = D(S,H) + P(H,S) + Rx
(Brown & Levinson, 1978:
74-76)
两位作者又进一步提出,
影响礼貌的三个社会因素本身就受语境的制约。
不同文化不同场合中
P
D:
以及
R
的值也会不一样,从而影响言语中所选择的礼
貌策略。
Brown
&
Levinson
在文中举了个很典型的例子来证明交际双方的交际
行为,
受
不同交际场景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
银行经理较之职员具有相对
高的权
利,
但如果是在职员持枪威胁
经理的情况下或是职员在法庭上出面指控银行经
理贪污罪行的情况下,
< br>双方之间的相对权利则会发生变化,
双方使用礼貌则略也
随之变化
(Brown & Levinson, 1978:
78)
。
Brown
&
Levinson
有关以上三个
社会语境影响言语行为中礼貌程度和策
略的论证,
在一定的程度
上与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相一致。
如在其关于礼貌问题
的阐述中
,
就强调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双方的社会距离、
相对权利以及言语
行为的
强加力度等三因素的重要性。
作为特定的礼貌行为,感谢言行同样受到以上三种因素的影响。
三.
研究设计
本研究就以下过程收集材料:
(
p>
1
)
,
什么是感谢行为及其存在的恰当条件
(
2
)
,
收集不同语境下的感谢行为
(
3
)
,
分析语境制约下的感谢行为的礼貌程度
(
4
)
,
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礼貌原则下的感谢行为
四.
结果与分析
Brown &
Levinson
对礼貌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为了顺利参加社交,我们
有必要承认并意识到对方的两种面子:公众眼中的“个人形象”
(the
public
self-image)
和
自我面子
(the sense of self.)
,
交际双方理应尊重对方的交际愿望,
充分考虑到对方的面子和感觉,
避免面子威胁行为的发生。
一旦交际行为发生就
会
有惠和损,
说话人要听话人为他做一件事,
受惠的一方是说话人
,
受损的一方
便是听话人;如果说话人自告奋勇地提出愿为听话
人做事
,那么受惠的便是听
话人,<
/p>
受损的一方就是说话人,
这里的
“惠”<
/p>
和
“损”
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惠和损,
p>
并不专指物质上的得和失。一般来讲,一方受惠,另一方就受损,因此,为使交
际行为顺利进展下去,受惠方就必须顾及对方面子,采取感谢行为以示礼貌。
基于此,感谢行为可被认为是受惠方为受损方所作出的补救措施,同样受
制于语境因素的制约。
本文中将分别从这三个社会变
量分析礼貌原则对感谢行为的制约性。
礼貌策略的选择首先与
交际中双方的社会距离密切相关。
“礼貌的其中一
个功能便是创
造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
”
(Mey,
1993:70).
Brown
&
Levinson
把交际中的距离分为两种:
一种是交际双方的人际距离,
即亲疏程度;
一是交际<
/p>
双方交际时的空间距离。我们所讨论的感谢行为主要涉及人际距离。
根据
Brown &
Levinson
的礼貌模式,
交际中的两个社会变量即相对
权利和
言语行为的强加力度保持不变,
交际中双方人际距离的不
同会影响到礼貌策略的
选择,产生不同的言语表现形式。一般来说,交际中双方关系越密
切,所需要的
礼貌程度就越低;双方关系越疏远,越陌生,交际中双方就越要客气。
p>
下面我们选取不同人之间的感谢行为为例,来验证交际中双方的人
际距离
对礼貌的制约性。
4
,⑴.
交际中双方人际距离对礼貌的制约性
例
1
.
(迈克和他的女朋友正在电话中商量去看音乐会的事)
Mike:
I’
ll pick you up at 5:30,
ok?
Kate:
Fine
Mike:
see you later. (
实用社交英语,
53)
例
2
.
(
大卫正在电话预约去看医生)
Nurse:
Would
3:30 be all right?
David:
Sorry, I
can’t
finish my work so
early. 5:30 will be fine.
-
-
-
-
-
-
-
-
-
上一篇:英语作文万能句子:承上启下的连接句子
下一篇:完美国际称号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