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选择题
1
.
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西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
期
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
.寒冷
A
.黑种人
B
.高寒缺氧
B
.白种人
C
.炎热干燥
C
.黄种人
D
.湿热
D
.混血种人
2
.
“
肤色较白,头发天生是波状,
鼻梁高,嘴唇薄
”
,他是:
3
.
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
.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
C
.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
D
.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4
.
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
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
)
A
.产生现象
B
.运动方向
C
.运动周期
D
.绕转中心
5
.
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br>
)
A
.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 br>B
.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
C
.盆地四周多被
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
.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6
.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
.海拔低
C
.边缘陡峭
B
.地面起伏小
D
.海拔高
7
.
“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
6-
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
冒”,这说
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
A
.交通
B
.人们生活
C
.农业生产
D
.旅游
8
.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
.亚洲、欧洲、大洋洲
C
.亚洲、欧洲、拉丁美洲
B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D
.亚洲、欧洲、非洲
9
.
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
序正确的是(
)
A
.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
.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
.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
.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0
.
今天(
1
月
16
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
A
.
a
B
.
b
C
.
c
D
.
d
p>
11
.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p>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
道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A
.温暖如春
A
.亚洲
B
.寒冷干燥
B
.北美洲
B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D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C
.风雨交加
C
.南极洲
D
.温和多雨
D
.大洋洲
12
.
天气与气候既密切相关又有区别,下列描述天气现象的名
词是(
)
< br>13
.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p>
14
.
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
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
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
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的影响
是
A
.纬度差异
B
.经度差异
C
.海陆差异
D
.地势差异
16
.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地势的影响
15
.
北京的小王观看
2016<
/p>
巴西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时是早晨,导致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
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
所占比例统计图。读图
,
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
A
.高原
A
.白色
B
.平原
B
.黄色
C
.丘陵
C
.褐色
D
.山地
D
.绿色
2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
该岛国的颜色
大部分是
(
)
17<
/p>
.
下列四幅图表示不同的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的名称排序与图序相
符的是(
)。
A
.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C
.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中正确的说法是
B
.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D
.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18
.
如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
1
月、
7
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下列对该图的表述
A
.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
/p>
C
.
1
月降水量
南多北少
A
.
18.6
B
.
18
B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D
.
7
月气温自北向
南递减
C
.
12.6
D
.
9.9
19
.
当海拔为
50
米的山脚气温为
18.6°C
时
,
1500
米的山顶处气温为___°C(
)
20
< br>.
亚洲文明大会于
2019
年<
/p>
5
月
15
日在北
京召开。今天的亚洲
,
不同文明
,
p>
不同民族
,
不同
宗
教汇聚在一起
,
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读亚洲示意图
,
完成下题。
关于亚
洲的描述
,
正确的是(
)
①地跨寒、温、热三带②地势中部
高、四周低③从发展水平看
,
全部是发展中国家④基督
教、佛教、伊斯兰教均发源于亚洲
A
.①②③
A
.
800
米
B
.
3200
米
C
.
12
00
米
D
.
2000
米
22
.
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是因为(
)
A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
C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自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D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
.
甲地海拔为
2000
米,乙地海拔为
1200
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
对高度是:
23
.
< br>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作为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③围湖造田,
扩大耕地面积④实施人
工降雨.
A
.①③
24
.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1
、关于①②两地降水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①②处于同一纬度,降水相同
C
.①地降水比②地少
2
、造成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是
A
.纬度位置
C
.地形因素
B
.季节因素
D
.海陆位置
B
.①地降水比②地多
D
.无法判断两地降水多少
25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C
.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
A
.我国东部季风区
B
.英国某区域
B
.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D
.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C
.法国南部某区域
D
.美国东部某区域
2
、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
26
.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显示该区域的地势是
A
.东北高,西南低
C
.西南高,东北低
2
、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
A
.①
A<
/p>
.
1500
米
B
.②
B<
/p>
.
3000
米
C
.③
C<
/p>
.
4500
米
D
.④
D<
/p>
.
6000
米
3
、②、③线段的最高点图上相距
3<
/p>
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B
.东南高,西北低
D
.中部高,四周低
27
.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视角展示世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p>
、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
.甲
A
.30°N,105°W
C
.60°S,105°W
B
.乙
C
.丙
B
.30°N,105°E
D
.30°S,75°E
D
.丁
2
、乙地的经纬度是()
28
.
<
/p>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
北冰洋变暖
,
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
201
7
年
7
月中俄领
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
,
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
/p>
,
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
A
.15°E, 23.5°N
C
.15°E, 23.5°S
B
.45°W, 23.5°S
D
.45°W, 23.5°N
p>
2
、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
,
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
A
.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C
.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B
.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D
.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29
.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
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植
树。
2
018
年,石窑建造技艺入选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民间艺<
/p>
术极具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工匠精神,在建造全程技艺和手法体现到极致。由于受自然环<
/p>
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人情影响,不同区域的窑洞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
/p>
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二、综合题
31
.
图
1
为欧洲西部政区图,图
p>
2
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br>
材料:
2018
年
5
月
23
日,我国某企业高管到欧洲四国(荷兰、法国、
德国、瑞士)进行
商贸交流,签署了许多合作协议。
(
1
)“欧洲四国”中,濒临地中海的是
________
。“欧洲四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均
属于
________
国家。我国某企业与欧洲四
国之间进行商贸交流,签署合作协议,这种做法
称为“
____
______
”。
(
2
)欧洲西部气候深受
________
洋的影响,以
_________
气候为主,该气候
的特点是
_________
,非常适合
_________
业的发展。
(
3
)欧洲西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当在挪威拍摄到图示
“午夜太阳”这一美景
时,地球可能运动到图
2
中甲、乙、丙、丁中的
_________
处。
32
.
读太阳光照
示意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要求。
<
/p>
(
1
)此时北半球节气为
________
,南半球季节为
_________
季。
(
2<
/p>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________
、
________
。
(
3
)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________
,甲点的昼长为
____
小时,极夜的范围是
________
。
(
4
)此时乙点的
地方时为
________
点。
p>
(
5
)这之后的一个月内,德州的正午太阳
高度将
_________
(变大、变小),昼长将
________
(变长、变短)。
33
.
临沂某学校地理小组探究“世界人口分布规
律”,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
: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探究方法
:
通过资料分析
,
得
出相关结论
探究过程
:
搜集相关资料
,
分析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
1
)读图
1,①②③④为世界人口
地区
(
2<
/p>
)读图
2,
从纬度上看
< br>,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
3
)读图
3,
从海陆位置上看
,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
4
)读图
4,
从地形地势看
,
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200
< br>海拔米以下的
(
地形类
型
)
地区。
归纳总结
:
(
5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
、
、
等因素的影响
,
环境优越适合人
类居住。
< br>
验证迁移
:
(
6
)
D
位于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
却是人口稀疏区
< br>,
原因是
拓展延伸
(
7
)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方法
,
让全球
各地的人口均匀分布
?
为什么
?
34
.
读高线地形
图,完成下面各题。
(
1
)数字
②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_______
。
(
2
)图中
河流有甲、乙、丙三条河流,其中画错的一条是
_______
。图中④处河流的流向
是
_____
。
(
3
p>
)
A
、
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_______
,已知
p>
A
点的温度是
12.4℃,那么
B
点的温度是<
/p>
______
℃。
(
4
)地理
兴趣小组同学进行登山运动,从
A
、
B
两处往高处登山,比较节省体
力的是
______
,
理由是
________
。
35
.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
1
)写出
A
、
B
两点的经度
A B
(
2
)
p>
A
点在南、北半球中的
半球
,
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
(
3
)
B
点在
五带中的
带。
(
4<
/p>
)
C
点在
D
p>
点的方向是
。
【参考
答案】
***
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
.
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
-
-
-
-
-
-
-
-
上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下一篇: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总结(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