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题
5
1
、中央处理器有哪些基本功能?由哪些基本部件组成?
2
、什么是指令周期、
CPU
周期和时钟脉冲周期?三者有何关系?
3
、参见图
5.1
所示的数据通路。画出存数指令“STOI Rs,(Rd)”的指令周期流程
图,其含义是将源寄存器
Rs
的内容传送至
(Rd)
为地址的主存单元中。
4
、参见图
5.13
所示的数据通路。画出取数指令“LDA (Rs),Rd”的指令周期流程
图,
其含义是将
(Rs)
为地址的
主存单元的内容传送至目的寄存器
Rd
。
标出相应的微操作
控制信号序列。
5
、参见图
5.15
所示的数据通路。
画出加法指令“ADD
Rd,(mem)”的指令周期流程
图
,其含义是将
Rd
中的数据与以
mem
为地址的主存单元的内容相加,结果传送至目的
寄存器
Rd
。
6<
/p>
、假设
CPU
结构如图
< br>5.56
所示,其中有一个累加寄存器
AC
、一个状态条件寄存器
和其它
4
个寄存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数据通路,箭头表示信息传送方向。要求:
(1)
标明图中
a
、
b
、
c
、
d
这
4
个寄存器的名称;
(2)
简述指令从主存取出到产生控制信号的数据通路;
(3)
简述数据在运算器和主存之间进行存
/
取访问的数据通路。
图
5.56
CPU
结构图
7
、简述程序与微程序、指令与微指令的区别。
8
、微命令有哪几种编码方法,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9
、简述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
10
、某机的微指令格式中有
10
个独
立的控制字段
C0
~
C9
,每个控制字段有
Ni
个互
斥控制信号,
Ni
的值如下:
请回答:
(1)
如果这
10
个控制字段,采用编码表示法,需要多
少控制位?
(2)
如果采用完全水平型编码方式,需要多少控制位?
11
、假设微地址转移逻辑表达式如下:
μ
A4=P2·ZF·T4
μ
A3=P1·IR15·T4
μ
A2=P1·IR14·T4
μ
A1=P1·IR13·T4
μ
A0=P1·IR12·T4
其中
μ
A4
~
μ
A0
为微地址寄存器的相应位,
P1
和
P
2
为判别标志,
ZF
为零标志,
IR15
~
IR12
为指令寄存器
IR
的相应位,
T4
p>
为时钟脉冲信号。试说明上述逻辑表达式的
含义,画出微地址转移逻
辑图。
12
、已知某机采用
微程序控制方式,其控制存储器容量为512×48位。微指令字长
为
< br>48
位,微程序可在整个控制存储器中实现转移,可控制微程序转移的条件共
p>
4
个(直
接控制)
,微指令采用水平型格式,如图
5.57
所示。
图
5.57
微指令格式
(1)
微指令格式中的三个字段分别应为多少位?
(2)
画出围绕这种微指令格式的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图。
13
、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题中的横线上。
微指令分成水平型微指令和
A
两类。
B
可同时执行若
干个微操作,所以执行
指令的速度比
C
快。
在串行方式的微程序控制器中,取下一条微指令和执行本条微指令在时间上是
D
进行的,而微指令之间是
E
执行的。
实现机器指令功能的微程序一般是存放在
F
中的,
而用户可写的存储器则由
G
组成。
供选择的答案如下:
A
p>
~
C
:①微指令;②微操作;③水平型微指
令;④垂直型微指令。
D
,
E
:①顺序;②重叠。
F
,
G
:①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
;②
只读存储器(
ROM
)
。
14
、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的含
义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5
、
简述微程序控制器与硬连线控制器的相同点与差别,并分别说明两种操作控制
器的一般组成。
16
、什么叫并行性?粗粒度并行与细粒度并行有何区别?
17
、并行性有哪两重含义?实现并行处理技术主要有
哪几种形式?
18
、造成流
水线断流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分别给出它们的解决方法。
19
、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题中的横线上。
某机采用两级流水线组织,第一级为取指和译码,需要
200ns
完成操作;第二级为
执行和
写回,大部分指令能在
180ns
内完成,但有两条指令需要<
/p>
360ns
才能完成,在程
序运行时,这
类指令所占比例为
5%
~
10%
。
根据上述情况,机器周期(即一级流水线时间)应选为
A
。两条执行周期长的
指令采用
B
的方法解决。
供选择的答案如下:
A
p>
:①180ns;②190ns;③200ns;④360ns。
B
:①机器周期选为
360n
s
;②用两个机器周期完成。
20
、今有
4
级流水线,分别完成取指
、指令译码并取数、运算、送结果四步操作,
今假设完成各步操作的时间依次为
100ns
,
100ns
,
80ns
,
50ns
。请问:
(1)
流水线的操作周期应设计为多少?
(2)
若相邻两条指令发生数据相关,而且在硬件上不
采取措施,那么第
2
条指令要推
迟多少
时间进行?
(3)
如果在硬件设计上加以改进,至少需推迟多少时间?
21
、判断以下三组指令中各存在哪种类型的数据相关。
(1) I1 LDA
R1
,
A
;M(A)→R
1,
M(A)
是存储单元
I2 ADD
R2
,
R1
;(R2)+(R1)→R2
(2) I3 STA R3
,
B
;R3→M(B),
M(B)
是存储单元
I4 SUB
R3
,
R4
;
(R3)-
(R4)→R3
(3) I5 MUL
R5
,
R6
;(R5)×(R6)→R5
I6 ADD R5
,
R7
;(R5)+(R7)→R5
22
、指令流水线有取指(
IF
)
p>
、译码(
ID
)
、
执行(
EX
)
、访存(
MEM
)
、写回寄存器
(
p>
WB
)五个过程段,共有
12
条指令连续输入此流水线。
(1)
画出流水处理的时空图,假设时钟周期为
100ns
< br>;
(2)
求流水线的
实际吞吐率(单位时间里执行完毕的指令数)
;
(3)
求流水线的加速比;
(4)
求流水线的效率。
23
、
设有主频为
16MHz
的微处理器,
平均每条指令的执行时间
为
2
个机器周期,
每个
机器周期由
2
个时钟脉冲周期组成。问:
(1)
存储器为“0”等待,求出机器速度;
(2)
假如每两个机器周期中有一个是访存周期,需插
入一个机器周期的等待时间,
求机器速度。
(“0等待”表示存储器可在一个机器周期完成读
p>
/
写操作,
因此不需要插入等待时
间)
24
、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题中的横线上。
微机
A
和
B
是采用不同主频的
CPU
芯片,
片内逻辑电路完全相同。
若
A
机的
CPU
主
频为
8MHz
,
B
p>
机为
12MHz
。
则
A
机的
CPU
主振周期为
A
μ
s
。
如
A
机的平均指令执
行速
度为
0.4MIPS
,那么
A
机的平均指令周期为
B
μ
s
,
B
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
C
MIPS
。
供选择的答案如下:
A
p>
~
C
:①0.125;②0.25;③0.
5;④0.6;⑤1.25;⑥1.6;⑦2.5。
25
、
(1)
设某机主频为
8MHz
,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
2
个时钟周期,执行每条指令平均
花
2.5
个机器周期,试问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为多少
MIPS
< br>?
(2)
若机器主频
不变,但每个机器周期平均含
4
个时钟周期,执行每条指令平均
花
5
个机器周期,则该机的平均指令执行速度又是多少
MIPS
?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26
、提高单机系统指令级并行性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习题
5
1.
略
2.
略
3. STOI
指令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如附图
5.1
所示。
p>
附图
5.1
STOI
指令的指令周期流程图
4. LDA
指令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如附图
5.2
所示。
-
-
-
-
-
-
-
-
-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中文翻译
下一篇:《题李世南画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