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美法两国国家关系转型的根源透视
作者:于
波
时间:
2010-5-27
20:19:00
p>
[
论文摘要
]
从<
/p>
21
世纪国际战略构想、法国未来国际地位、长期能源利益
和民族心理特征四个方面探讨由伊拉克危机引发的美国与法国双边关系转型的
< br>根源,有助于正确理解未来两国关系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方
向。
[
p>
论文关键词
]
美国;法国;国家关系;观念
利益;转型;根源
一、两国国家关系驶入转型轨道
围绕伊拉克战争的国际事态演进,美国和法国的国家关系经历
了深刻变
化。战争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谋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双边关系。
旧的跨大西洋
主义概括了美国与法国双边关系的基本特征和范式。美法关
系作为美国与欧洲盟国关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苏联威胁。美国占据主
导地位,但通常采用协商和对话方式协调
大西洋两岸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和
行动。这种方式被表述为协商、达成一致、存在分歧
、谈判的程序。
布什就任总统后,尤其在伊拉克战争中,越来越充分地表现出抛开欧洲盟
国
p>
(
包括法国
)
,我
行我素的单边主义姿态。布什先后退出一系列国际条约,拒
签一系列国际协议。使多年来
国际合作的成果毁于一旦或受到严重挑战。布什
政府的单边主义做法把关法关系拖入一种
新的范式。针对伊拉克战争,法国分
别在北约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舞台对美国的颐指气使
给予杯葛,强化了旧的跨
大西洋主义范式的渐行渐远。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双方为弥合分
歧所作的努力遮遮掩掩,使人们越发认
识到美法双边关系的确发生了某些根本性改变。回
到布什上台之前的老路上缺
乏现实性.同时鉴于两国关系的重要性,维持现状也非明智之
举。美法迫切需
要确立一种区别已往的新型双边关系。一种后大西洋主义的范式。
美法这种新型
国家关系必须超越分歧。针对共同威胁。面向共同目标,建
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二战
后,西方盟国之间的关系危机并非没有发生过,
也并非只出现一次.但面对来自苏联的巨
大威胁,大西洋两岸始终能够克服困
难,团结为重。
1966<
/p>
年,由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国力提升和自主意识的
增强,北
约面临生存的严峻挑战。
1967
年,由比利时外长哈默尔
p>
(PierreHarme1)
领导的小组提交的哈默尔报告
(Ha
硼
elReport)
兼顾美欧立场,
为北约采用建立在共识之上的缓和
(D
etente)
战略,兼具进攻和防御、军事和政
治双重手段,
继续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由佩尤中心
(PewC~nter)
所作的民意调查也显示,
74
%的法国
人认为法美矛盾的根源是布什
和它的施政方针,只有
2l
%的法国人把法美矛盾与美国本身联系起来。历史和
现实都为美法两国
缓和紧张,建立新型双边关系创造了积极条件。
综上所述,美法关系已步入转型期。深入探究造成传统跨大西
洋主义终结
和新的后大西洋主义诞生的根源,是正确理解人们拭目以待的未来两国关系所
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
二、两国对
21
世纪世界蓝图的设计之间横亘着战略鸿沟
美国设想的世界新秩序是美国霸权
主导和操纵的世界秩序,被称之为布什
主义的核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从宏观上看,
布什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霸权
稳定理论,具体上则是新保守主义的崛起。
< br>
当代霸权稳定理论发端于
经济学家奥尔森
(MantlrOlson)
建立的静态公共产
品模型
(staticpublicgoodsmode1)<
/p>
和集体行动理论。金德尔伯格
(CharlesKindlebe
rger)
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互动关系角度分析近代以来英国
(
19
世纪后期
)
和美国
(20
世纪中叶
)
两个霸权模
型后,认为国际经济作为一种公共
产品在国际体系中供不应求。除非某一占据控制地位的
国家有兴趣并且有能力
提供。于是国际经济的稳定系于这样一个具有霸权特征的稳定者。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吉尔平
(RobertGilpin)
为代表的部分国
际关系理论学者将这一经济学
流派扩大到国际关系领域,确立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霸权稳定
论的理论基础。
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与国际秩序的稳定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霸权国家依
赖其超
群实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以国际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公共产品,促成国际
秩序的形成和稳定
。而且霸权实力越强,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越稳定。时下全
球治理理论被广泛接受和运用
,将全球治理狭义化并嫁接到霸权稳定理论而形
成了新的霸权治理理论,使霸权建立和维
持不仅具有“客观需求”,而且被涂
抹上西方的价值观。具有了“人道”、“人权”、“
民主”色彩。
< br>源自斯特劳斯学派
(Straussianschoo1)
的新保守主义是布什主义的具体理
论基础,伴随布什主义的演化而逐渐炽热。极端保守
的《旗帜》
(TheWeeklyStandard)
杂志主编
克里斯托尔
(William Kristo1)
是曼斯费尔德
(HarveyMansfidd)
的学生,另一代表人物、国
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茨
(PaulWolfuwitz)
是布鲁
姆
(AIlanBloom)
的学生,而两位老师都是被称之为
新保
守主义“教父”、曾培养
100
余
名博士的施特劳斯
(LeoStrauss)
的骄傲弟子。
p>
施特劳斯在
其代表作《自然权力与历史》
(NaturalRightAndHistory)
p>
一书
中阐述了新保守主义的主要思想。强权领导国际社会完成其目标
是智慧和强力
发展的“自然权利”。古罗马帝国是自然权利的典型,其最终法律都是自然
法:有些自然正确,有些自然错误。由这种自然权利不可避免地派生出“无限
正义”(InfiniteJustice)。显然,掌握这种“无限正义”的国际实体就是具有< /p>
霸权特性的国家。
1981
年,里根在英国国会发表演
讲时表示:自由不只是少数幸运儿独有的
特权,而是全人类的天赐权利。里根把苏联称为
“邪恶帝国”与布什把伊拉
克、伊朗和朝鲜纳入“邪恶轴心”,本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
即美国拥有判断
善恶的“自然权利”和“无限正义”,美国成为事实上的“道德帝国”。
新保
守主义主张处理与美国安全相关联问题时。必须同时推广美国价值观,珏要
时,须使用其超群的强大军力,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手段。表现为布什主
-
-
-
-
-
-
-
-
-
上一篇:郁郁不得志的诗词
下一篇:写兰花的诗句_诗词(精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