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S
计算能带图分析
能带图
的横坐标是在模型对称性基础上取的
K
点。为什么要取
K
点呢?因为晶体的周
期性使得薛定谔方程的解
也具有了周期性。按照对称性取
K
点,可以保证以最小的计算量
获得最全的能量特征解。能带图横坐标是
K
点,其实就是倒格空间中的几何点。其中最重
要也最简单的就是
gamma
那个点,因为这个点在任何几何结构中都具有对称性,所以在
castep
里,有个最简单的
K
点选择,就是那个
gamma
选项。纵坐标是能量。那
么能带图应
该就是表示了研究体系中,
各个具有对称性位置的点
的能量。
我们所得到的体系总能量,
应
该就是整个体系各个点能量的加和。
记得氢
原子的能量线吧?能带图中的能量带就像是氢原子中的每条能量线都拉宽为一个
带。通过
能带图,能把价带和导带看出来。在
castep
里,分析能带
结构的时候给定
scissors
这个选项某个值,
就可以加大价带和导带之间的空隙,
把绝缘体的价带和导带清楚地区分出<
/p>
来。
DOS
叫态密度,也就是体系各个状态的密度,各个能量状态的密度。从
DOS
图也可以
清晰地看出带隙、价带、导带的位置。要理解
DOS
,需要将能带图和
DOS
结合起来。分析
的时候,如果选择了
full
,就会把体系的总态密度显示出来,如果选择了
PDOS
,就可以分
别把体系的
s
、
p
、
d
、
f
状态的态密度分别显示出来。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在
分析的
时候你选择了单个原子,
那么显示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子的
态密度。
否则显示的就是整个体系
原子的态密度。要把周期性结
构能量由于微扰裂分成各个能带这个概念印在脑袋里。
p>
最后还有一点,这里所有的能带图和
DOS
的讨论都是针对体系中的所有电子展开的。研究
的是体系中所有电子的能量状态。
根据量子力学假设,
由于原子核的质量远远大于电子,
因
此奥本海默假设原子核是静止不动的,
电子围绕原子
核以某一概率在某个时刻出现。
我们经
常提到的总能量,就是体
系电子的总能量。
这些是我看书的体会,不一定准确,大家多多批评啊!
摘要:本文总结了对于第一原理计算工作的结果分析的三个重
要方面,以及各自的若
干要点用第一原理计算软件开展的工作,分析结果主要是从以下三
个方面进行定性
/
定量的
讨论:
1
、电荷密度图(
charge
density
)
;
2
、能带结构(
Energy
Band Structure
)
;
3
、态密度(
Density of
States
,简称
DOS
)
。
电荷密度图是以图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非常直观,因此对于一般的入门级研究人员
< br>来讲不会有任何的疑问。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这种分析的种种衍生形式,
比如差分电荷密图
(
def-ormation
charge
density
)和二次差分图(
difference
charge density
)等等,加自旋极化
的工作还可
能有自旋极化电荷密度图(
spin-polarized
charge
density
)
p>
。所谓
“
差分
”<
/p>
是指原子
组成体系(团簇)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
“
二次
”
是指同一个体系化学
成分或者几何构型改变
之后电荷的重新分布,
因此通过这种差分
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体系中个原子的成键情况。
通
过电荷聚集(
accumulation
)
/
损失(
depletion
)的具体空间分布
,看成键的极性强弱;通过
某格点附近的电荷分布形状判断成键的轨道
< br>(这个主要是对
d
轨道的分析,
对于
s
或者
p
轨
道的形状分析我还没有见过)
。分析总电荷密度图的方法类似
,不过相对而言,这种图所携
带的信息量较小。
能带结构分析现在在各个领域的第一原理计算工作中用得非常
普遍了。但是因为能带
这个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对于能带的分析是让初学者最感头痛的地
方。关于能带理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