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从世说新语_看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2 10:05
tags:

-

2021年2月2日发(作者:观点用英语怎么说)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



[





]


《世说新语》所记人和事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


,


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主要记载


了魏晋清谈 风尚


,


揭露了统治者豪奢淫佚和颓废堕落的面貌


,


赞颂了士人的嘉言懿行


,


并 有对上层妇女


精神风貌的描写


,


是了解 魏晋士流、魏晋风度、魏晋玄学、魏晋妇女以及整个魏晋时期思想政治面貌


的重要文献。



《世说新语》


,

原名《世说》


,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

,


是志人小说中唯一完整地保存下来、并集大


成的一种。全 书按类书的形式编排


,


分为《德行》



《言语》



《政事》

< br>、


《文学》等


36


< p>
,


以类相从。主要


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 论、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它是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


,


映照出了 士族


名流的众生相


,


将他们的言行风貌 展现在读者面前。它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



解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试就《世说新语》一书所描写的魏晋


士人的精神风貌做一探 讨


,


以求教于方家。



一、


《世说新语》大量描写魏晋清谈风尚


< p>
曹魏正始以后


,


曹氏与司马氏之间斗争激烈。司马 氏大诛异己


,


士族文人朝不保夕。他们对现实不



,


不敢也不屑谈论政事


,< /p>


于是“托怀玄胜


,


远咏老庄”

< p>
,


终日以清谈为事


,


清谈 几乎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东西。他们沉湎于此


,


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清谈常用互相 辩论的方式以“辩名析理”


(


郭象


:< /p>


《庄子注·天下篇》


)


。就《世说新语· 文学》


(



下引文凡出自《世说新语》 者


,


仅举篇名


)


所记材料看


,


其争辩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一种是分为主客两方


,


一方诘难


,


一方答辩。双方辩论势如交战


,


分成回合


,


一来一往


,


称为“一番”


,


几个回合


,


称为“数番”


。如《文学》篇载


:




< br>(



)


孚雅善理义


,


乃与


(



)


仲堪道《齐物》


,


殷难之。 羊云


:


“君四番后


,

< br>当得见同。


”殷笑曰


:


“乃可得



,


何必相同


?


”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


:


“仆 便无以相异。


”叹为新拔者久之。



一 种是一人自作宾主


,


自己设问


,


自己答辩


,


即所谓“自为客主”


。如何晏为吏部尚书


,


有威望


,


时常谈


客盈座。


王弼未弱冠


,


往见之。


何晏听说过王弼的名声

< p>
,


便一一细说先前的精妙义理


,

< br>对王弼说


:


“此理仆


以为极


,


可得复难不


?



弼便开始驳难


,


在座的人都感到理屈辞 穷。


“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


,


皆一坐所 不及。



(


《世说新语·文学》



)


辩论的又一种方式是在稠人广坐中选择特 定的对手向他挑战


,


对手起而应战


,< /p>


辩论于是展开


,



《文


学》篇谓


:





裴散骑


(


裴遐


)


娶王太尉


(


王衍


)



,


婚后三日


,


诸婿大会


,


当时名士


,


王、裴子弟悉集 。郭子玄


(



)


在坐


,


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


,< /p>


始数交


,


未快


;


郭陈张甚盛


,


裴徐理前语


,


理致甚微


,


四坐咨嗟称快 。



还有一种辩论方式是临时拈题


,< /p>


在座者就题陆续发言


,


人人均可参与。如 《文学》


:





支道林


(



)


、许


(


询< /p>


)


、谢


(



)


盛德共集王濛家


,


谢顾谓诸人


:


“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

< br>,


此集团亦


难常


,


当共言咏


,


以写其怀。


”< /p>


许便问主人


:




《庄子》



?



正得


《渔父》


一篇。


谢看题


,


便各使四坐通。


支 道林先通


,


作七百许语


,


叙致精丽


,


才藻奇拔


,


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


,


< p>
,


谢问曰


:


“卿等尽不< /p>


?


”皆



:



今日之言


,


少不 自竭。



谢后粗难


,

< br>因自叙其意


,


作万余语


,


才峰


11


秀逸


,


既自难千


,


加意气拟托

,


萧然自



,

四坐莫不厌心。



由此可见


,


这种辩论方式是最先由一人作启发性的发言


,


然后大家阐发论点


,


最后由一人作总结


[1]




辩论有时十分激烈


,


如同用兵作战


,


讲 究战略战术


,


有“坚守城垒”



“云梯仰攻”



“汤池铁城”



“崤


函之固”等。如《言语》篇谓

< br>:


“谢胡儿


(



)


语庾道季


(



):


‘诸人莫当就卿谈


,


可 坚城垒。


’庾曰


:


‘若


(



)


文度来


,


我以偏师待之


;(



)


康伯来


,


济河焚舟 。



”又如慧远的


24


岁的弟子僧彻曾登座讲《小品般若》


,


众人与之展开论 辩


,


僧彻应付自如


,

< br>听者莫不叹服。慧远称赞他说


:


“向者勍敌


,


并无遗力


,


汝城隍严固< /p>


,



者丧师。反轸能尔

< br>,


良为未易。



(


《高僧传》卷


7


《宋江陵琵琶寺释僧彻》

< p>


)


辩论过程中


,


主客之间常有“判”负责沟通。


“判”实为辩论双方的解说人、评判人 或中介人。如


《文学》篇载


:





张凭举孝廉


,


出都


,


负其才气

< br>,


谓必参时彦。


欲诣刘尹


,


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


张遂诣刘。


刘洗濯料 事


,


处之下坐


,


唯通寒暑


,


神意不接。张欲自发


,< /p>


无端。顷之


,


长史诸贤来清言

< p>
,


客主有不通处


,


张乃遥 于末坐判



,


言约旨远


,


足畅彼我之怀


,


一坐皆惊。



可见


,


张凭 充当的便是“判”的角色。



清谈的主要内容是谈玄

< p>
,


以祖尚浮虚为特征。曹魏时


,

< br>清谈家们以研究“老、庄、周易


,


总谓三玄”

< p>
的玄学


,


形成所谓正始之音。这一时期的谈玄高手 除前揭何晏与王弼外


,


尚能举出不少。如傅嘏“善言

< p>
虚胜


,


荀粲谈尚玄远


,< /p>


每至共语


,


有争而不相喻。


裴冀州释二家之义


,


通彼我之怀

,


常使两情皆得


,


彼此俱畅”


(


《世说新语·文学》


)

< br>。谈玄时


,


麈尾是不可或缺的道具。麈尾是一种用鹿尾巴 上的毫毛做成的玉柄佛



,


清谈者盛服 华饰


,


手挥麈尾


,

侃侃而谈。这种被称之为“玉麈清言”的方式


,


乃魏晋清谈 的一大特色。


如《文学》篇记孙安国


(



)


往殷中军


(



)


处清谈


,


“往返精苦


,


客主无间


;

< p>
左右进食


,


冷而复暖者数四。彼

< br>我奋掷麈尾


,


悉脱落


,


满餐饭中


,


宾主遂至莫


(



)


忘食”


。这说明清谈有时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两晋步正始遗韵< /p>


,


清谈之风仍很强劲。


西晋时乐广、


王衍诸人以善谈名噪一时


,


再煽谈风。


王衍


“容


貌整丽


,


妙于谈玄


,


恒捉白玉柄麈尾

< p>
,


与手都无分别”


(


《世 说新语·容止》


)


。乐广“尤善谈论


,


每以约言


析理


,


以厌人之心”


(


《晋书》卷


43


《乐广传》


),


他以谈吐风度而获盛誉。< /p>


《赏誉》篇载


:





卫伯玉为尚书令

< br>,


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


,


奇之


,



:


“自昔 诸人没以来


,


常恐微言将绝


,


今乃复闻斯言


于君矣


!


”命子弟造之


,



:

< br>“此人


,


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晴天。

< p>
”王夷甫


(



)


自叹


:


“我与乐令


(< /p>


广


)



,


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卫伯玉所言


,


典型地反映了晋人对清谈玄理一往情深的心态 。时人清谈


,


探求玄理是其内容上的要



,


言词简约是其形式上的要求


,


此二者结合起来


,


即“言约义丰”


。尚书令乐广正是以其要言不繁的本



,


博得了清谈名家王夷甫的叹服。



清谈蔚成风 气


,


所谈范围也有所拓展。


《言语》篇 谓


:


“诸名士共至洛水戏


,

< p>


,


乐令


(


广


)


问王夷甫曰


:


‘今日戏


,


乐乎


?


’王曰


:


‘裴仆射善谈名理


,


混混有雅致


;


张茂先论《史 》



《汉》


,


靡靡可听


;


我与王安丰说


延陵、


子房


,


亦超超玄著。




由此可见


,


历史与人生均为清谈的内容


,


而津津乐道于延陵、

< p>
张良


,


到底还是


反映了以 全身避世为高的意趣。


[2]552


东晋时

,


许多佛徒僧侣也参加清谈


,


如《 文学》篇载殷仲堪问庐


山慧远


:



《易》以何为体


,


答曰

:


《易》以感为体。殷曰


:


铜山西 崩


,


灵钟东应


,


便是《易》耶


?


远公笑而不


答。




当时清谈


,< /p>


往往只是追求辞令的精妙、论难的技巧。


《文学》篇所记一则便典 型地反映其重辞轻理


的倾向


:





支道林


(



)


、许掾


(



)


诸人共在会稽王

< br>(


司马昱


)


斋头


(


斋筵


)


。支为法师


,


许为都讲。支通一义


,


四坐莫


不厌心


;


许送一难

< p>
,


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


,

< p>
不辩其理之所在。



从这个记载中


,


可以看出支、


许二人所谈并非切实之事


,


乃是玄虚之论


,


而听众也 只留心于二人辞令


的美妙


,


至于论者所 谈内容属于何事理、有何意义


,


大家并不关心。



更为严重的是


,


这些士人热 衷清谈


,


不理政务


,

< br>以超脱世俗为高。


简文帝司马昱未当皇帝之前


,


以善谈


“玄”著名


,


但 却连稻子也不认识


,


问别人“是何草”


(


《世说新语·尤悔》


)


。王羲之的儿 子王徽之为官


,


“蓬首散带


,


不综府事”


。他任骑兵参军


,

< br>车骑将军桓冲问


:


“卿何署


?< /p>


”他答


:


“似是马曹。

< br>”又问


:


“管有


几马

< p>
?


”答


:


“不问马


,


何由知其数


!


”又 问


:


“马比死多少


?

< br>”答


:


“未知生


,


焉知死


!



(


《世说新语·简傲》


)


王徽之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官< /p>


,


上司来检查工作


,

徽之仅凭应付敏捷的本事


,


借用孔子的话来表达玄理就


巧妙地对付了过去。


这种严重的渎职行为


,


非但不受到指责


,


反而传为美谈


,


政治的腐败也就不言自明了。


< p>
不管事则必败事


,


不理政则必失政


,


不治国则必误国。葛洪《抱仆子·疾谬篇》曾对“终日无及义


之言


,


彻夜无箴规之益”


的清 谈之风提出指责。


王羲之有一次与谢安语及清谈之害


,


批评说


:


“夏禹勤王


,


手足胼胝


;


文王旰食

< br>,


日不暇给。


今四郊多垒


,


宜人人自效


,


而虚谈废务

< br>,


浮文妨要


,


恐非当今所宜。< /p>



但谢安


不以为然


,


答曰


:


“秦任商鞅


,


二世而亡


,


岂清言致患邪< /p>


?



(


《世说新 语·言语》


)


其实谢安这里的反驳近乎


诡辩


,


王羲之的批评则切中时弊。


< /p>


关于清谈误国的事实


,


《轻诋》篇中的一 则史料颇为典型


:





桓公


(


温< /p>


)


入洛


,


过淮泗


,


践北境


,


与 诸僚属登平乘楼


,


眺望中原


,


慨然曰


:


“遂使神州陆沉


,


百年丘墟


,


王夷

< br>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


”注引《八王故事》曰

< p>
:


“夷甫虽居台司


,


不以 事物自婴


,


当世化之


,


羞言名教


,


自台


郎以下


,


皆雅从拱默


,


以遗 事为高。四海尚宁


,


而识者知其将乱。


”注引《晋阳秋》曰


:


夷甫将为石勒所杀


,


谓人曰


:


吾等若不祖尚浮虚


,


不至于此。



< /p>


桓温对王夷甫“不作为”的指责切中要害


,


就连王夷甫本人死前也已有悟


,


自觉有负天下人。

< p>


如上所述


,


尽管刘义庆 是以同情和欣赏的笔调来写清谈之士的遗闻轶事


,


但由于他实事 求是地描写


了他们的言行风貌


,


因而在 客观上还是反映了清谈误国的流弊


[3]



二、揭露统治者的豪奢淫逸和颓废堕落



《世说新语》一书对统治者的荒淫腐朽的生活、暴虐凶残的本性和颓废堕落的精神面貌

< br>,


均有所


揭露。如《文学》篇有一则记曹丕令亲兄弟曹植 行七步必须作成一诗


,


“不成者行大法”



《尤悔》篇


也有一则记曹丕毒杀亲兄弟曹彰


,


又企图陷害曹植的故事


: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


(


曹彰


)


骁壮


,


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


,


并啖 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


,


自选可食者而


进。王弗悟


,


遂杂进之。既中毒


,< /p>


太后索水救之


,


帝预敕左右毁瓶罐


,


太后徒跣趋井


,


无 以汲。须臾


,


遂卒


,

< br>复欲害东阿


(


曹植


),


太后曰


:


“汝已杀我任城


,


不得复杀我东阿


!




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


,


就这样不择手段地陷害兄弟。



《尤悔》篇还揭露了皇帝的阴暗心理


: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


,


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


,


王曰


:


“温峤年少未谙


,


臣为陛下陈


之。


”王乃俱叙宣王创 业之始


,


诛夷名族


,

< br>宠树同己


,


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

< p>
,


覆面箸床曰


:


“若


如公言


,


祚安得长


?




王导叙述了晋宣王创业之初


,


杀戮名门大族


,


培植亲信势力


,


以及晋文王末年杀掉高贵乡公等罪恶

< p>
勾当


,


而覆面箸床的行动刻画和“祚安得长”的语 言描写


,


形象地揭示了最高统治者做贼心虚、恐慌万

< p>
状的内心世界。



《世说新语》对于曹操谲诈的性 格和凶狠的手段也多有揭露。


《假谲》篇一则谓


:





魏武常言

< p>
:


“人欲危己


,


己则心动 。


”因语所亲小人曰


:


“汝怀刃密来我 侧


,


我必说心动


,

执汝使行刑。


汝但勿言其使


,


无他


,


当厚相报。


”执者信笃


,


不以为惧


,


遂斩之。此人 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


,


谋逆者挫


气 矣。



这位曹操


“所亲小人”


死得冤枉。


曹操借他的性命达到慑服他人的目的


,


是典型的


“杀鸡给猴看”


,


用心不可谓不高明。



统治阶级集团为了争斗或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


进行着极其尖锐、残酷的斗争。而生活方 面


,


则极


尽奢侈荒淫之能事。


《汰侈》篇记石崇与王恺斗富


,


一个用米浆洗锅


,


一个用白蜡当柴


;

< br>一个作紫丝布步


障四十里


,


一个 用锦作步障五十里


;


王恺涂墙用赤石脂


,


石崇就用香椒泥。


而王济也是饮食服用样样讲究


,


甚至用人乳喂猪


,


肉嫩味 鲜


,


连晋武帝都气不平


,


没吃完饭便走了。



《世说新语》还揭露了士族名流 纵酒放达、任诞不羁、消极颓废的精神面目。


《任诞》篇谓


:< /p>


“张


季鹰


(


翰< /p>


)


纵任不拘


,


? ?或谓之曰


,


卿乃可纵适一时


,


独不为身后名耶


!


答曰


:


使我有身后名


,


不如即时一杯


酒。


”另条载


,


毕 茂世


(



)



:


“一手持蟹螯


,

一手持酒杯


,


拍浮酒池中


,


便足了一生。


”注引《晋中兴书》云


:



(



)

< p>
为吏部郎


,


尝饮酒废职。北舍郎酿酒熟

< p>
,


卓因醉


,


夜至其瓮间取 饮之。主人谓是盗


,


执而缚之。知为


吏 部也


,


释之。


”刘伶纵酒放达


,


在屋内脱衣裸形


,


有 人讥之。他回答说


:


“我把天空和大地作为房屋


,


把房


屋当作裤子


,


诸位先生为什么跑进我的裤裆里


?


< p>
(


《世说新语·任诞》


)


阮仲容


(



)


在同族中饮酒


,


用大


瓮盛酒围坐


,


当时有一群猪也来饮


,

他就与猪一道饮酒


(


《世说新语·任诞》

< br>)


。诸如此类


,


反映了在魏晋< /p>


统治者的高压政策之下


,


士族名流没有能 力反抗


,


只有从放诞狂饮中寻找寄托和慰藉的思想情绪


,


抒发


他们内心的苦痛和愤懑。名士们这种纵酒 放诞之举对世风影响颇大。晋惠帝元康年间


,


政治混浊


,


社会


上放荡恣情风气更盛

,


当时的王公贵族没有一个不染上放诞的风气


,

< p>
其流弊之极


,



“相与为 散发裸身之


饮”


,


甚至“对弄婢


13


妾”


(


《晋书》 卷


27


《五行志上》


)


。或谓此即魏晋风度


,


我们则认为

,


这种堕落


行为只能看成是贵族子弟对魏晋风度的亵渎。< /p>



三、赞颂士人的嘉言懿行


< p>
《世说新语》记述了当时一些可敬可爱人物的嘉言懿行


,

< br>无论是对待国家或对待公务


,


也无论是对


人对己或对待学问


,


都有一些令人难忘之处。如《言语 》篇记王导忧国忧民


:





过江诸人


,


每至美日


,


辄相邀新亭


,


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


“风景不殊

< p>
,


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


视流泪。唯王丞相


(



)

< p>
愀然变色曰


:


“当共戮力王室

,


克复神州


,


何至作楚囚相对


!




永嘉南渡之 后


,


一些士大夫虽处良辰美景、饮酒赏花之际

< br>,


仍以国家社稷为念


,


甚或“相 视流泪”


,


还算有些忧患意识。而王导更能发出“当共戮力王室


,


克服神州”的壮语


,


号召人们从忧伤中振作起来


,


以国事为己任

< p>
,


这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 br>《德行》篇记王恭居官清廉


,


身无长物

< br>:





王恭从会稽还


,


王大


(



)


看之。见其座六尺簟


,


因语恭


:


“卿东来

,


故应有此物


,


可以一领及我。< /p>


”恭无


言。大去后


,

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


,


便坐荐上。后大闻之


,


甚惊


,


< p>
:


“吾本谓卿多


,


故求耳 。


”对曰


: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 物。




史载


,


王恭


“起家著作郎


,


历任丹阳尹、


中书令


,


出为五 州都督前将军


,


青兖二州刺史”



(


世说新语·



行 》注引《王恭别传》


),


但他虽然为官多年

,


簟席却只有一条


,


足见其律己之 严。


“作人无长物”是一种


境界


,


尤其是财力有余时


,


能达到这种境界颇为不 易


,


得有一份不俗的清朗才行。



《德行》篇又记殷仲堪居官节俭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2 10:0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8813.html

从世说新语_看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