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
1
、<
/p>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指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
/p>
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
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
陷
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
福利
性的物
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
、
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
式是指先做出一年内某项社会保障计划,
如养老保险计划、
事业
保险计划、
医疗保险计划等所需支出的费用预
算,
然后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该项计划所有单位和个人,
当年收
缴、当年支付。
3
、社会
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
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
由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
向其
提
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和其他援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二、判断改错
1
、“社会保障”一词最初出现于
1886
年英国的《济贫法
》。
答:×(美国
1935
年的《社会保障法》)。
2
< br>、
社会保障水平应尽量满足公民的生活要求,
保障水平越
高越好。
答:×(应与生产力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p>
3
、构建和谐社会,
首当其冲的是建立健全
以
“底线公平”
为目标
的社会保障制度
及其调节机制,
其中
“底线公平”
是就
保障水平高低
的意义上而言的。
答:
×(是就政府和社会必须保障的、必须承担的责任的意义上
而言的)。
< br>
4
、
新历史主义理论和费边社会主义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提
供了理论基础
,
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
答:√。
三、单项选择
1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
A
)
A
、自助者公助
B
、权利和义务对等
C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D
、维护社会稳定
< br>2
、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
C
)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瑞典
3
、对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起过重大影响作用的福利经济学家是
(<
/p>
C
)
A
、约·梅·凯恩斯
B
、阿赛·庇古
C
、哈耶克
D
、米儿顿·弗里德曼
4
、人口老龄化是指
60
岁
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B
)
A
、
7%
B
、
8
%
C
、
10%
D
、
15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于(
B
)
< br>A
、
1951
年
B
、
1953
年
C
、
< br>1954
年
D
、
1979
年
6
、社会保障基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B
)
A
、社会救济基金
B
、社会保险基金
C
、社会福利基金
D
、养老保险基金
五、简答题
1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答:(
1
)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必要条件:①机
器大工业产生了人数众多的工薪阶层,一旦收入中断就会陷入困境。
②社会化大生产
要求劳动力再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家庭保障功能弱
化,③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
也规定了应采取社会性保障的形式来利用这些社会资源。<
/p>
(
2
)工人运动兴起迫使资产阶级从维护其统
治的角度出发,建
立社会保障制度。
2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
(
1
)商业保险的产生
先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与社会
保险各行其道、各司其职。
(<
/p>
2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类同和区别。
类同点:①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
经济繁荣的功能;<
/p>
③二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
法、预测方法类
同。
区别点:①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一种
商业行为。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险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具有非营
利性质;商业保险以
营利为目的。③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
权利与义务关系,
在劳动上面体现对等;
商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是建
立在商业契
约上。④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
人三者分担;
< br>而商业保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
⑤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
对社会保险财务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
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
但
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
⑥二者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
/p>
社会保险是
有现金补偿和服务两个方式;商业保险则主要体现货币
的支付关系。
⑦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性风险无能为力。
3
、请简要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
一、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和不足
(
一
)
现收
现付制的主要特点
一是代际转移,
< br>在职职工为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
自己的养老金
则由下一
代人支付。二是以支定收,需要多少养老金就征收多少。三
是管理简单,不存在基金的营
运和保值增值问题。
(
二<
/p>
)
现收现付制的不足
1
、是现收现付制要求人口结构稳定
2
、是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
和政治稳定。
3
、现收现付制下出现意外收益的效应较小。
4
、现收
现付制会对税收造成扭曲。
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和不足
(
一
)
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
完全积累制是为克服现收现付制的弊病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的
筹资模式,其特点:一是以收定支,在职时完全积累,退休后按月支
< br>付,支付水平取决于过去的积累数额;二是激励缴费,由于支付水平
与本人在职时
的工资和缴费直接相关,
个人有缴费积极性;
三是强制
储蓄,使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消费均等化,能够实现自我保障,不会引
起代
际冲突;
四是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经济
发展。
(
< br>二
)
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不足
一是要求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否则基金保值增值的
风险较大;二是要求市场发育良好、基金管理水平较高,否则基金收
益很不确定;三是不
能实现转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
-
-
-
-
-
-
-
-
-
上一篇:赏析Percy Bysshe Shelley
下一篇:生产厂长年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