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历史不能“虚无”,可以“虚假”,是这意思吗?160;——也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之真意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2 07:34
tags:

-

2021年2月2日发(作者:八旗铁骑)


历史不能“虚无”,可以“虚假”,是这意思吗?


 


——也


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之真意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关于“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的相关论著。见龚自珍著、王佩诤校:


《龚自珍全集》


,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75


版,第


22


页。










最近几年,对



“历史虚无主义”的批 判,可谓浊浪排


空。这其中,指控“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耳朵听得起茧的“罪


名”是所谓“灭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


那么,


这些人指控的“灭


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他 们所说的意思


吗?







“灭人 之国,必先去其史”出自龚自珍的《古史钩沉论》


一文。龚自珍的原话是:“夏之亡也, 孔子曰:‘文献杞不足


徵。’伤夏史之亡也。殷之亡,曰:‘文献宋不足徵。’伤殷史< /p>


之亡也。周之东也,孔子曰:‘天子失官。’伤周之史亡也。灭


人 之国,


必先去其史;


隳人之枋,


败人之 纲纪,


必先去其史;


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 之祖宗,必先去


其史。


”这段话中的“史”是历史吗?显然不是 。


这段话中的“史”,


意思显然是史籍,即历史文献。






孔子的话出自《论语·八


佾》


:“夏礼,吾能言之, 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


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 这段话


的意思是,夏、殷的礼制,他都能够大致描述,但必须要有


证据才可信。夏的后裔杞国、殷商的后裔宋国虽然都还在,


但已不足以作证,因为既没 有典籍用来考究,又没有贤人可


以参访。


若有足够的历史典籍和 贤者,


那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这段话中的“文献”,

< p>
“文”指典籍,


“献”指贤者。






“天子 失官”,


语出


《左传·昭公十七年》



“吾闻之,


‘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犹信。


”其意为周王室衰微,


礼乐卜史 流散四方,


典章损坏遗


失,


学问下移到 民间,


制度保留在四夷等远方小国。








此,龚自珍引证《论语》和《左传》的相关说法,意在说明


夏、殷、 周的礼制、官制等制度不为后代所知,是因为典籍


文献没有传下来。因此,要让一个“国 ”被人遗忘,必先使其


史籍遗失湮没,


这就是龚自珍所说的“灭 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


的意思。









史籍不等于历史。史籍可以“去” ——遗失,


被毁,但史实不可能被“灭”;一个“国”的史籍,可以被毁、遗

< p>
失,


但一个“国”的历史,


并不会就此消失。


了解一“国”的历史,


有多种办法,史籍仅是了解历史的一个途径, 把史籍完全等


同于历史,是无知;把史籍被毁、遗失等同于要“灭其国”,


不仅无知,更属诛心。






历史存在四种形态。






历史是


“过去”——过去发生或存在的事实。“事实”有两种表现形式:



(事物)


与事


(事件)

< p>


“物”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事”则是“人”< /p>


与“物”的运动。


“事”需借助“物”而发生,

< br>但“事”中还含主体“人”,


故常常比“物”更复杂。“物”不仅是“事”发生的 “记录者”,同时


还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考古学、人类学主要是通过研究

< p>
“物”来了解历史。但是,对于“事”来说,通常“物”很少能够保


留下来 ,而且有些“事”是无法通过“物”保存和了解的。因此,


历史研究的对象通常是过去发 生的事,中国史学传统也是以


“事”为研究中心,


常称“左史记 言,


右史记事”



《礼记·玉藻》



或“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汉书·艺 文志》



,而“言”实际上也


可以归入 “事”中,二十四史都是纪事体。


《说文解字》解释什


么是“史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又”,指


的是手;“中”,本来指竹简 、牍、版之类的书写材料,亦即


史册、档案、案卷等文书。所谓“正也”,指历史应当真 实、


公正、合乎正义。






历史——“过去”的事,是客观存 在,


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这是客观、真实的历史,亦即通


常所说的历史真相,是“第一历史”。






由于时间的一维性


和不可逆转性,历史——“过去”的事在发生的同时就永久性


地不可逆转地消逝 了,留下来的只是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就


是史料。历史只能通过史料来呈现,这就表现为 “第一历史”


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存在的仅仅是保存在“史料中的历史”,


可以称之为“第二历史”。






“第一历史”是客观的,“第二历


史”则是相对主观的。因为“史料中的历史”可能反映客观、真


实的“第一历史”,


也可能只是部分反映“第一历史”,


还可能 不


能反映“第一历史”,


甚至逆其道而行,

篡改、


伪造“第一历史”,


使“第一历史”面目全非。从“ 史料中的历史”去研究“第一历史”,


从理论上说只能无限接近,但无法完全复原“第一 历史”的现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2 07:3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8039.html

历史不能“虚无”,可以“虚假”,是这意思吗?160;——也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之真意的相关文章

历史不能“虚无”,可以“虚假”,是这意思吗?160;——也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之真意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