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2 06:36
tags:

-

2021年2月2日发(作者:witches)


马克思



1844


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


中的生态内涵及其现实意








摘要:







从生态 学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


稿》进行了重新解读,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饱含的生态学


思想作了一个有力 的例证。首先,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交


往的两种形式:自然界是直接的感性的外部世界 ,外在于人


而存在。同时,自然界还是间接的人的无机身体,人类改造

< br>自然界的过程正是人与自然不断地发生着交互作用的过程。


其次,他指出人与自然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运动变


化的过程是如何从统一走向对立,人类如何才能使这 对立的


两者再回到统一。最后,在现代语境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


经典文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


系的实质,为实现人与自然 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新的思路,凸


显了《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


异化劳动


;


私有制


;


共产主义


;


人与自然






中图分类号:


A8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268



2015


)< /p>


03-0075-04





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一种成熟的社会思潮已


经被东方和西方世界承认并追捧的时候,一些人开始怀疑和


追问它的源头 ――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是否有生态思想的存


在。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阐述一个 系统的生态思想


应该是怎样的,但在他们撰写的著作中却饱含着生态思想的


萌芽。从代表马克思早期思想的《


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


)中就可以略见一斑。这本《手 稿》蕴


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与自然的关


系作了明确的界定。是人主宰着自然演化的进程,还是自然


操控着人的发展,抑或人与 自然的关系有着另一种更为密切


的关系?马克思明晰了人与自然二者各自的角色及其相互


的关系。这本《手稿》中的自然观给我们展示了马克思生态


思想 的雏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中的生态思想内


涵。






在现实 生活中,人与自然在持续地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不可否认的。而把自然作为人类研究 的对象,这要追溯


到人类文明伊始。在实证科学中,从这一时期到自然科学得

< p>
到长足发展的


20


世纪止,自然都是作为客观对象 的形式出


现的,它只是人们探索和发现的对象。但从


20


世纪初起,


自然被赋予了另一种内涵,体现出自然不仅是人们研究的对


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它更具有主动性的一


面。 在马克思的《手稿》中,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较为全面


的自然观。






一、自然观:人与自然交往的两种形式






在《手 稿》中,马克思分别用了“感性的外部世界”和


“人的无机身体”来指代自然,这些不同 的称谓方式也暗含


着自然在不同场合中具有不同功能和地位,是人与自然交往

< p>
的两种方式。既然人与自然这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往


来,那么人与自然 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在这本


《手稿》中,我们也可以找到马克思对这一问题 的解答。






(一)自然界:直接的感性的外部世界






人类的 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自然,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


了丰富的物质资料,还给人类提供了丰富 的精神素材。虽然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更为密切,但是在

< p>
科技水平日益先进的今天,人类仍然离不开自然的怀抱,依


然要从自然那里 索取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各种资源。从这


种意义上讲,自然是人类生存所离不开的感性 外部世界。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


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


工人的劳动 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


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1]53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自然


是人类生存的客观条件。因为人类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他


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这是人与自然交往的一种最早也是最原


始的方式。在远古时期这一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自然不


仅为人类提供了栖居之所,


还为人类解决了衣食之需 。


但是,


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获得的还远不止这些。






(二)自然界:间接的人的无机身体






自然还以另一种方式满足着人类的 需要――为人类提


供材料和工具,使人类与自然的交往领域不断地向更大的范

< p>
围扩展。通过这种方式,自然向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存资料


和生存空间。但 是这里的自然是以客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成为人类实践的对象。


马克思在


《手稿》


中指出:


在实践上 ,


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


首 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



(材 料)


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


断的交互作用 过程的、人的身体



[1]56


。通过 这段话,我们


不仅可以看到马克思既指出了人类与自然交往的两种形式,


同时还指出了自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没有自然界,人类就无法从事生活 和生产,更不能进行


发明创造活动。在远古时期,人类更多的是从自然界中直接


获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资料,而在人类运用智慧去探索世界的


时候,人与自 然的第二种交往方式变得更为重要了。人类要


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对自然进行开发和创造, 以便生产出更多


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正是人类


具有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才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人也因


此成为类存在物。






在人类与自然的第一种交往形式中,人类往往处于被动


地位。人类必 须听从自然的安排,自然给予人类什么,人类


就获得什么。而在人类与自然的第二种交往 形式中,人类处


于主动地位,


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以求创造世界和改变世界。


那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人应该接受自 然的安


排,还是创造继而改变世界,抑或成为自然的主人实现对自


然的控制?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统一――对立――统一






人与自 然的关系密不可分,这是一个已然的事实。马克


思指出: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 自然界相联系,不


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57


。自然为人类的存在提供了充裕的物质资 料和精神资


料,


人无法离开自然而生存于真空之中。

< p>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构成一个统一体。但是随着人类经验的增加、 智力


的提升和科技的进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远古时期的自然充满着神秘,人类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之



;


在近代以前,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揭秘和探索,

< br>那种神秘感


消失了,


人类把自然当作开发的对象


;


但到了近现代,


随着人


类各种力量的激增,


人类试图征服自然,


控制自然。


从威廉


?


莱斯的《自然的控制》一书中,我们就 可以看到控制自然的


思想由来已久,从原初形式的神话和宗教到培根的《新大西


岛》和《新工具》的出版,控制自然的程度成为人们验证人


类智力发展水 平和挑战自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实


用主义在这个时候已经初见端倪,那么在近 现代这股实用主


义思潮的盛行就不足为怪了。







马克思认为这一问题


的根源在于异化劳动的出现。他在《手稿》中对 这个问题有


这样一番陈述: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 才真正


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


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


此,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 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是从人


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


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


身体 即自然界。


”一方面,人类运用自己已有的力量,对自


然界进行 改造和创作,将所到之处的自然都打上了属人的烙


印,


使自然界 呈现出人化的自然


;


另一方面,


随着经 济的发展、


社会分工的细化,人类实践的方式开始扭曲为异化劳动,使

< br>得人与自然的关系由统一走向了分离甚至是对立。工人生产


的产品越多,


他自己所得到的却越少


;


人越是要征服自然,< /p>



自身得到的自由和幸福却越来越少。马克思在《手稿》中指


出: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神的奇迹


越是由于 工业的奇迹而变成多余,人就越是为了讨好这些力


量而放弃生产的乐趣和对产品的享受< /p>



[1]60


。异化劳动使人

< p>
自由和自主的活动变成以此谋生的手段,使人的本质与人相


异化。马克思把 这一切罪恶的本源指向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正是私有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使得人与 人的本质相异


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由统一转向对立和对抗。而要使人与自


然之间的矛盾得到和解,就必须消除私有制。






在这里,马克思突出强调了社会这 个概念,他认为自然


界要成为人存在的基础,成为人现实生活的要素,只有在社


会中才有可能,即必须经过社会的中介作用,自然界和人才


是统一的。在 马克思的理论中,实践具有二重性,无论是异


化还是异化的扬弃都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中 间环节。人与自


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对立走向统一。马克思在《手稿》中


这样说道: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

< br>在的


;


因为自由在社会中,


自然 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


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


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


生活 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


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 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


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


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


义。



[1]83


从自然界作为人活动的对象这个意 义上来讲,自


然是人的一部分


;


从人的 活动受到自然的限制,


必须在自然界


中活动的意义上来说,人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而自然正是在


人的这种对象性的活动中得到了改造,继而与人对立,最 后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2 06: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7785.html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的相关文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