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浙大动物学课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2 04:16
tags:

-

2021年2月2日发(作者:calculator)


动物学(甲)课件文字简稿



主讲人:姜乃澄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


1.


动物学及其发展< /p>













2.


动物分类













3.


动物的演化



1.



动物学及其发展



1.1.



动物学的分支学科的概况



动物学是研 究动物生命现象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动物学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斗争中对动物不断认识、利用与改


造的知识总结,因而动物学来自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学 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同时也由于动物种类


的繁多(约


1 50


万种左右)


,生命现象复杂,又由它派生出许多学科,涉及 生物学的各个领域。




动物形态学(


animal morphology




研究动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形态结构和显微结构。



可分为解剖学(


animal anatomy




组织学(


animal histology




胚胎学(


animal embryology




细胞学(


animal cytology





动物分类学(


animal zootomy




研究动物之间相类 似的程度,将动物分为各个类群,以反映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原生动物分类学、甲

壳动物分类学、鱼类分类学、鸟类分类学等等。




动物生理学(


animal physiology




研究动物体 机能的演化规律,以阐明动物生理机能的发展,以及生理机能对环境条件所起的反应等。依据研究对


象的不同可进一步细化,如昆虫生理学、鱼类生理学、哺乳动物生理学等等。



动物生态学(


animal ecology

< br>,


zooecology




研究动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动物地理学(


animal geography



zoogeography



研究动物种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以及分布的方式和规律。



动物遗传学



研究动物遗传变异的规律 ,包括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等。




动物学按其研究对象划分,还可以分为:


原生动物学(


protozoology




蠕虫学(


helminthology




寄生虫学(


haras itology




软体动物学(


malacology




甲壳动物学(


carcinology




昆虫学(


entomology

< br>)



鱼类学(


ichthyol ogy




鸟类学(

< br>ornithology




哺 乳动物学(


mammalogy






1


1.2.



动物研究的概况



中国古代的人民在与 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就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动物学知识。



公元前


21



11


世 纪,甲骨文



公元前


2000


年夏朝


,


《夏小正》记录了蜉蝣、蚂蚁生活现象



唐代《本草拾遗》记有鱼类的分类,其中就有侧鳞数目,至今 仍作为分类依据之一



明代《本草纲目》记述了


400


余种



但长期的封建社 会和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极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学也处于落后状

< br>态。




西方动物科学奠基于希 腊的亚里斯多德(公元前


384



32 2


年)他被誉为动物学之父。



15< /p>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动物学也发展起来,并逐渐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此后对动物学发展 做出过伟大贡献的


西方生物学家:



约翰·雷(


J. Ray



1627-1705


英国



确立了“物种”的概念,划分了 “种”



“属”及其他分类等级的范畴。



列文虎克(


A. V. Leeuween- hook



1632-1723


荷兰



发明了显微镜,被誉为原生动物之父。



林奈(


C. Linne



1707-1778


瑞典



建立了物种的双名命名法,奠定了现代分类学的基础。



拉马克(


J. B. Lamark



1744-1829


法国



提出了物种进化思想,对无脊椎动物分类学做了贡献。



施莱登



M. Schleiden



1804-1881


施旺



T. Schwann



德国



发现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奠定了细胞学说。



达尔文(


C. R. Darwin



1809-1882


英国



从自然选择观点确立了进化论,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



赫克尔(


E. Haekel



1834-1919


德国



澄清了许多无脊椎动物的亲缘关系。



海曼(


L. Hyman



1888-1969


美国



对无脊椎动物及亲缘关系做了系统的总结。



2.



动物分类



2.1.



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生物的分界是随着科学发展的水平在不断的改变及深化的。



1969


年提出了五界系统



五界系统反映了有细胞形态的生物的进化过程,已被多数动物学家所接受。



由于病毒的起源问题至今尚未搞清,所以病毒是否独立成界,目前生物学家尚有不同 的看法。假若把病毒作为非


细胞形态的生物(一定得寄生在其他活的细胞中)

< p>
,那么就是六界系统了。




2.2.



动物分类



动物界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王 国,现存动物约有


150


万种之多,动物学家根据它们的形态、 生理、生态、发育特征


而分门别类,并反映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这就是分类学。




“种”或“物种”



species


)是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 br>


物种的定义可以表述为:



物 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成:在有性生物,它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


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群体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是隔离的。




可以根据物种间相似程度的差异,划分 成不同的分类等级,即界(


kingdom


)门(


phylum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 /p>


以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的种类,其分类等级越小,例如把相连的种合并成属,相近 的属合并成科,依此


类推。




为了统一物种的命名,林奈创立了双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


)以给每一个物种一个学名。



学名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书写,由属名和种名构成。属名在前,多为单数主格名词,第 一个字母大写,种


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




动物界的分门


原生动物(


Protozoa


)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




2












1


原生动物门(

< br>Protazoa



*


后生动 物(


Metazoa


)多细胞动物













2


中生 动物门(


Mesozoa




侧生动物(


Parazoa


< br>












3 < /p>


海绵动物门(


Spongia



*


真后生动物(


Eumetazoa




二胚层、




辐射对称:














4 < /p>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











5


栉水 母动物门(


Ctenophora




三胚层、



两侧对称:



无体腔:


6


扁形动物(


Platyhelminthes



*










7


纽形动物(


Nemertinea












8


颚胃 动物(


Gnathestomulida



有体腔动物:



假体腔:



9


腹毛动物门(


Gastrotricha


< br>*










10


轮形动物门(


Rotifera



*











11


动吻动物门(


Kinorhyn cha












12


线 虫动物门(


Nematoda



*











13


线形动物门(


Nematomorpha












14


棘头动物门(


Acanthoc ephala












15


内肛动物门(


Entoprocta




真体腔动物:



裂腔动物:



































16< /p>


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


17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


18 < /p>


鳃曳动物门(


Priapulida


)< /p>



19


星虫动物门(

< br>Sopunculida












20


螠虫动物门(


Echiurida


)< /p>











21


须腕动物门(


Pogonophora












22


有爪动物门(


Onychophora












23


缓步动物门(


Tardigrada












24


舌形动物门(


Pentastomida













25


节 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26


外肛动物门(


Ectoproc ta












27


帚 虫动物门(


Phoronida












28


腕足动物门(


Brachiop oda




肠腔动物:











29


毛颚动物门(


Chaetognatha












30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eata



*










31


半索动物门(


Hemichor data



*










32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注:


*


为重点 讲解的门



3.


动物界的演化



系统树(图)



第二章



动物的基本组织、早期胚胎发育



本章主要内容:




3


1.



动物的基本知识



2.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3.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




1.


动物的基本组织



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随着身体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间的形态与机能产生了分化,结果使形态相似、 功能相


关的一群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了组织(


tissue



,以执行某种生理机能。其基本组织有: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1.1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




上皮组织覆盖于身体 表面、各种内部器官、管道、囊、腔的内表面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细胞具极性,分为基底面与游离面,以基底面附着在基膜(

basal membrane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及感受等多种机能。




被覆上皮(


cover epithelium




腺上皮(


glandular epithelium




感觉上皮(


sensory epithelium





1.2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结缔组织常位于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器官之间。



由分散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其中细胞间质有液体、胶状体、固体基质和


纤维形成多样性的组织,如疏


松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软 骨、骨及血液等。



结缔组织具有营养、保护、支持、贮存、输送等功能。




疏松结缔组织(


loose connective tissue




致密结缔组织(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脂肪组织(


adipose tissue




软骨组织(


cartilaginous tissue




骨组织(


osseous tissue




血液(


blood





1.3


肌肉组织(


muscular tissue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 胞组成,肌细胞呈纤维状,因此称肌纤维(


muscle fiber




肌纤维的细胞膜称肌膜(


sarcolemma



,细胞质称肌浆(


sarcoplasm



,肌浆中有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



myofibril



,它们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主要物质基 础。




骨骼肌(


skeletal muscle




平滑肌(


smooth muscle




心肌(


cardiac muscle





1.4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 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也称为神经元(


neuron





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可分为树突 (


dendrite


)和轴突(


axo n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l cell


)具有支持、保护、分隔、营养细胞元的功能。



2.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 p>
动物的精子和卵子成熟后相互结合为一个细胞,


即称为受精卵。

< p>
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由此进入胚胎发育。



2.1


卵裂(


cleavage




3.1.1


完全卵裂(


total cleavage




3.1.2


不完全卵裂(


partial cleavage





4


.


盘裂(


discal cleavage




.


表面卵裂(


peripheral cleavage




2.2


囊胚形成(


blastulation




卵裂形成一定数量的分裂球之后,就进入囊胚期(


blastula



。囊胚中央一般为一空腔


,


称囊胚腔(


blastocod



,这层


细胞称为囊胚层(


blastederm





也有少数动物的囊胚无囊胚腔,称为实囊胚。



2.3


原肠形成(


gastrula tion




囊胚形成之后,胚胎进一 步分化发育,形成一双层细胞的胚胎,即为原肠胚(


gastrula

< br>)




原肠形成方式有内陷



inavgination


< p>


内移



ingress ion




分层



delamination



、< /p>


内转



involution

< p>



和外包


< p>
epiboly





2.4


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


mesoderm and coelom formation




三胚层动物在原肠之后继续发育出现中胚层,在大多数后生动物中胚层出现的同时还出现了体腔。



中胚层和体腔形成可分为二种不同类型



由端细胞形成原始中胚层,在中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体腔(裂体腔


sc hizocoel


)图



由原肠壁背部 两侧向外突出一对囊,随着囊的长大并与原肠分离形成体腔(肠体腔


enterocoe l




2.5


胚层分化



外胚层

-----


皮肤上皮及各种衍生物,如皮肤腺、毛、角、爪等












神经组织












感觉器官、消化管的两端




中胚层


----


肌肉












结缔组织(包括骨骼、血液等)












循环系统、生殖器官与排泄器官的大部分




内胚层


----

消化道的中肠和消化腺












呼吸器官的大部分



3.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关系



德国动物胚胎学家赫克尔提出:



生物 发展史可分为二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


ontogeny


)和系统发育(


phylogeny



。动物从受精卵到


成体的发育过程(个体发育)


,简单 而迅速地重演了其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所经过地一系列发展阶段(系统发育)


< p>


第二章



单细胞的动物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本章主要内容:



1.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2.



原生动物的重要形态结构



3.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



4.



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5.



原生动物的分类



6.



原生动物的系统演化



1.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



?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因为它们只有一个细胞就组织了一个完整的动物体。所有生 命活动都有一


个细胞来执行。



原生动 物的细胞是分化最复杂的细胞,因为除了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结构以外,原生动物的细胞在结构和机


能上分化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是任何多细胞动物中任何一个细胞无法比拟的。如原生动物的细胞中有各种 各样


的细胞器(


organelles


)来完成特殊的生理机能。图



?



?



体积小,分布广;生活方式多样, 自由生活,寄生生活,共栖共生均有。



除了单细胞外,还有单细胞形成的单细胞群体。




2.


原生动物的重要形态结构



2.1


细胞核形态的多样性




5


原生动物至少有一个核,而许多种类有数个或很多核。有圆 形、椭圆形、肾形、马蹄形等等。纤毛虫体内一般有


大小两种核,大核与代谢有关,小核 与生殖有关。




2.2

< p>
细胞质分化为外质(


ectoplasm


)和内质 (


endoplasm




外质透明均匀,内无颗粒,滞性较大



内质色泽较暗,有许多内含物颗粒,滞性较小。



变形虫(


Amoeba


)的内质又可分为两部分,外 层为凝胶质(


plasmagel


)和内部的溶胶质(


plasmasol





2.3


质膜、表膜、和虫体外壳



一些原生动物的体表如同普通细胞那样具有细胞膜(


cell membrane



,称为质膜(


pl asmolemona



,它由外质特化


而成,用来交换体内外的物质。质膜很薄(如变形虫)


,难以保持一定的形状。




多数原生动物体表不只是一层质膜,由于 体表形成了表膜(


pellicle


)使原生动物能保持一定的 形态。



最复杂的表膜是草履虫的表膜系统。电镜下它由三层膜 组成,即质膜、表膜泡外膜和表膜泡内膜。



在质膜或表膜外, 有些原生动物还有坚硬的外壳,用来保护虫体。



表壳虫(


Arcella


)几丁质外壳


< p>
鳞壳虫(


Englypha


)硅质外壳

< p>


有孔虫(


Foraminiferida


)钙虫外壳



角藻虫(


Ceratium


)纤维素外壳



砂 壳虫(


Difflugia


)本身分泌的胶质与外界沙粒粘合成 的外壳




2.4


特殊的细胞器



运动胞器



鞭毛(

flagellum



(波动膜



undulating membrane


< br>、纤毛(


cilium



、伪足 (


pseudopoium




渗透压调节和排泄的胞器――伸缩泡



刺丝泡(


trichocyst


)――存在于纤毛虫和一些鞭毛 虫中。它们发生在胞质中的小泡,以后再转移到表膜下,从小


泡的发生看,它的产生可能 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3.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几乎包括了生物界所有的营养方式



全植营养(


holophytic nutrition




全动营养


(holocoic nutrition)


腐生营养(


saprozoic nutrition




混合营养(


mixotriphic nutrition




4.



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4.1




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




二分裂(


binary fission




眼虫的纵二分裂,草履虫的横二分裂



复分裂(


multiple fission

< br>)也称裂殖生殖(


schirogony




出芽生殖(


budding reproduction




4.2



有性繁殖(


sexual reproduction




配子生 殖(


gamogenesis




接合生殖(


conjugation




4.3




疟原虫的生殖方式



裂体生殖(


merogony




配子生殖(


gametogony




孢子生殖(


spotogony





5.



原生动物的分类



已有文献记载的原生 动物约有


50000


种,其中有


200 00


种为化石。按照魏泰克的五界系统,原生动物已经上升到



6


“界”的范畴,被列在原生生物界(


kingdom prot ista




1980


年国际原生动物家协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rotozoologists


)进化分类学委员会将原生动 物定为原生动物亚界,它包括


7


个门,即



肉鞭门(


Sarcomastigophora

< p>



盘蜷门(


Labyr inthomorphra


)我国尚未见报道



顶复门



(Ciliophora)


微孢子门



(Microspora)


囊孢子门



(Ascetospora)


粘体门



(Myxozoa)


纤毛门



(Ciliophora)



根据基 础课教学的要求,我们对下面


5


个纲作一简要介绍


:


5.1


鞭毛虫纲(


M astigophora




该纲共约


1


万种,运动胞器为鞭毛,无性生殖为纵二分裂,有性生殖为配 子生殖。有的种类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


合营养。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 br>


如:绿眼虫、赤潮生物的夜光虫、裸甲虫、锥体虫(包括利曼体)披发虫、变形 鞭毛虫等



5.2


肉足虫纲(


Sarcodina



该纲约有


8000


种,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全部营 动物性营养,无性生殖为二分裂,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如:大变形虫



表壳虫



砂壳虫



鳞壳虫



太阳虫



辐球虫





5.3


孢子虫纲(


Sporozoa




该纲共约


2500


种,


全部寄生,


无运动胞器或 仅在生活史的某个时期具有鞭毛和伪足。


子孢子或裂殖子具有顶复器。

< br>


兔艾美球虫



生活史



疟原虫生活史



5.4


粘孢子虫纲(


Myxospora




绝大多数为鱼类寄生虫,少数寄生于两栖、爬行动物、环节动物和昆虫体内。 孢子具极囊和极丝。我国有近


600


种,寄生在


300


多种鱼类中。



5.5


纤毛虫纲(


Cilinta




该纲是原生动物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纲。成体或生活周期的某一时期具 有纤毛,以纤毛作为其运动的胞器,细胞


核分大、小核二种核,大核与细胞的

< p>
RNA


合成有关,也称营养核(


V


egetative nucleus



,小核与细胞 的


DNA


合成


有关,也称生殖核(


reproduction nucleus


。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conjugation

< p>
)共有


6000


多种,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如:棘尾虫、



喇叭虫、



钟虫、



车轮虫、



小瓜虫等




6.



原生动物的系统发生







< br>

























< br>毛






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和多孔动物门



本章 主要内容:


1.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 p>
















2.


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7
















3.


多孔动物概述




1.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 证据



?



?



?



古生物学的证据



形态学的证据



胚胎学的证据



2.


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多细胞动物起 源于单细胞动物。但是,到底是哪一类原生动物发展而来,是以何种方式起源的,直到现在还有争


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学说:



2.1


群体学说(


colonial theory




这一学说是由赫克尔 于


1874


年提出,后经梅契尼柯夫修正,

1940


年又由海曼加以复兴。是当代动物学中最广泛


的接 受的学说,被认为是后生动物(多细胞动物)起源的经典学说。又可分为两种:



?



赫克尔的原肠虫学说



?



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虫学说



2.2


合胞体学说


(syncytial theory)


3.


多孔动物门概述



3.1


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全部营固着生活,体制多数不对称。



?



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但有 几种特殊的细胞,如孔细胞、领细胞等。



?



体壁多具钙质和矽质骨针和(或) 蛋白质的海绵丝。具有特殊的水沟系可分为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



3.2


多孔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2.



1


生殖



?



无性生殖:








出芽














芽球















再生



?



有性生殖:



多雌雄同体,但精卵不同 时成熟,少数雌雄异体。生殖细胞由中胶层的原细胞和领细胞发育而来。



3.2.2


发育


胚胎发育相当特殊,具有逆转现象,即动物极性的小细胞内陷成胃层,植物极性的大细胞留在外面成皮层。故 列


为侧生动物。发育过程具两囊幼虫。



3.3


多孔动物门的分类


< p>
多孔动物已知约有


1


万种,根据骨针、水沟系等特 征分为


3


纲:



?



?



?



钙质海绵纲



六放海绵纲



寻常海绵纲



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


Coelenterata




本章内容: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腔肠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













3.


腔肠动物门的生活史



4.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1.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



?



?



幅射对称的体制,与其固着和漂浮生活相适应,并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




出现了原始的组织的分化,如上皮组织细胞中含有 肌原纤维,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具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 ,但没有神经中枢,神经传导总体上也是不定向的。



出现了原 始的消化腔,原口兼有口和肛门的双重作用。实行细胞内、外消化,这是动物向高等发展的重要步


骤,对提高新陈代谢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8



?



具有用 以攻击和防卫的刺细胞(


cnidoblast



,


生活史中常具有世代交替(


metagenesi s


)现象。



2.


腔肠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



2.1< /p>


水螅型(


polyp


)与水母型


(medusa)


水螅型是适应固着生活的体制形式,水母型是适应漂 浮生活的体制形式。这两种体制可随不同的类群而有不同的


存方式:

原始性种类以这两种型式在生活史中交替出现,


但有的则表现为水母型发达而水螅型 不发达或完全消失,


也有的却只有水螅型而无水母型。



2.2


组织细胞分化的多样性






腔肠动物内、外胚层的细胞分化具有相似性,分化为:



?



皮肌细胞(


epithelio-muscular cell



,具保护、运动、营养功能。



?



?



?



?



腺细胞(


gland cell



,是一种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其分泌物有助于附着、捕食、形成外骨骼,分泌颗粒


可转化成消化酶――进行食物的细胞外消化。



间细胞



interstitial cell




是小圆形的、

< p>
未分化的细胞,


常成堆分布在皮肌细胞的基部,


由 其转化成生殖细胞、


剌细胞、腺细胞等。


剌细胞(


cnidoblast



,是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的细胞





神经细胞



nerve cell




主要为多极神经细胞

< br>



神经传递一般没有固定的方向性而称为散漫神经系统



diffuse


nervous system



,又因其靠神经突起形成网状而称为网状神经系 统(


net nervous system





2.3


消化系统中的特殊构造



垂唇



manubrium

< br>)



口道


siphonoglyph




胃 囊



stomach pouchs




冒丝



ga stric filaments




辐射管



radial canals




环管(


circular


canals



、初级隔膜(


primary


mesenteries



、次级隔膜(


secondary


mesen teries



、三级隔膜(


tert iary



mesenteries


)指向隔膜


(directive mesenteries)


是消化系统的特殊构造。



2.4


多态现象


腔肠动物中许多营群体生活的种类都含有营养体与生殖体两种形态与机能完全不同的个体,这种现象称为二态 现


象。如是群体中包括两种以上不同形态与机能的个体,则称为多态现象。



3


腔肠动物门的生活史



3.1


生殖和发育



无性生殖的主要形式是出芽生殖。其次还有纵分裂和横分裂。



有性生殖是雌雄配子即精卵的结合。生殖细胞来源于间细胞,然后迁移到固定的位置形成 生殖腺。



受精作用或在体外海水中,或体表面(垂管)


,或在胃腔内生殖腺部位进行。



完全卵裂, 中空囊胚,以移入法或内陷法形成戚肠胚。间接发育具浮浪幼虫(


planula





3.2


世代交替


在水螅型和水母型同时存在的种类,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着发生,缺一不可的现象即为世代交替 。


亦即水螅型以无性生殖方式产生水母型,水母型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水螅型的个体。< /p>



4.


腔肠动物的分类



腔肠动物除少数为淡水外,绝大多数种类为海洋生活,现存种类约有


11000


种,分为


3


个纲:


4.1


水螅纲(


Hydrozo a




水螅纲是腔肠动物中种类多,变 化最复杂的一纲,除少数种类外,多数种类在沿海生活。多数附着在岩石、海草、


贝壳上 的小型水螅型动物,


常被误认为海藻。


常见种类有:

< p>
水螅


(


Hydra


sp )



薮枝螅



Obelia


sp




钩手水母


(


Gonionemus

< br>


sp)


,僧帽水母


(


Physalia


sp)


等。



4.2

< br>钵水母纲(


Scyphozoa




钵水母纲大部分是大型水母类,水螅型一般都绝不发达,有的甚至完全退化。水母型 的结构与水螅纲的水母型基


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中胶层较厚,伞的边缘没有缘膜,生殖腺 在内胚层中形成。常见种类有:海月水母


(


Aurelia < /p>


aurita


)


,海蛰

< br>(


Rhopilema esculentum


)


等。



4.3


珊瑚纲


(Anthozoa)


珊瑚纲全部是水螅型的单体或群体动物,生活史中没有水母型世代。珊瑚纲水螅结构较水 螅纲复杂。肌肉发达,


中胶层有细胞存在,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许多种有骨骼。全为 海产。常见种类有:海葵


(


Sagartia

< br> sp)




4.4


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一般认为腔肠动物起源于浮浪幼虫式的祖先。水螅纲是最低等的一类,钵水母纲和珊瑚纲是水螅纲 向不同方向进



9


化的结果。钵水母 纲是水母型复杂化走向漂浮生活的结果,珊瑚纲是水螅型的幼体继续发展而水母型退化,最后

消失的结果。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 nthes




本章内容:


1.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扁形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


扁形动物门的生活史













4.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1.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出现两侧对称的体制和发达的中胚 层,这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



?



具有皮肤肌肉囊,即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组成了体壁并包裹全身,这一 结构更有利于


动物的生存和发展。



出 现原肾管


(protonephridium)


形式的排泄系统 。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内陷形成,一端有排泄孔通体外,


末端由焰细胞

< p>
(flame


cell


)

组成。原肾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体内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一些真正


的 排泄物如含氮废物是通过体表排出。



具原始中枢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在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并产生了“脑”及从“脑”向


后分出 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又有横神经相连。



生殖系统不 仅具有固定的生殖腺,还有一定的生殖导管和附属腺,有利于生殖细胞通至体外,进行交配和体

< br>内受精。



?



?



2.


扁形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1


体壁



扁形动物体壁的上皮细胞在自由生活的种类是由一层扁平或柱形细胞排列而成,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表面有


纤毛,但寄生生活的种类细胞界限消失形成合胞体,而且细胞核沉入实质组织中,上皮细胞的 基部附着在基膜


上而细胞表面具微绒毛


(microvilli )




自由生活扁形动物的上皮细胞内 散布有杆状体


(rhabdoid),


它是由实质组织中的成杆 状体细胞所形成,


而后再贮存


于表皮细胞中,排到体外的杆状体 遇水后形成粘液,可起防卫及攻击作用。上皮细胞的色素可构成动物的体色。



扁形动物上皮细胞之下形成独立的肌肉层,由外向内分为三层,即环肌、斜肌和纵肌,此外还有背 腹肌。这些


肌肉对扁形动物的运动十分重要。



2.2


实质组织


体壁之内为实质组织,也是一种合胞体结构,实质填充在皮肌囊内器官系统之间。实质组织担任着体内营养物


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动物的再生、组织损伤的修复,以及生殖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消化与营养


< br>扁形动物消化系统绝大多数仍然不完全,包括口、咽及肠等部分。



?



囗位于腹中线上,可前可后,与种 类有关。寄生种类囗的周围有环肌及放射状的肌肉,称囗吸盘。



?



咽是体壁内陷形成的一种管道,其 功能是吞食或抽吸食物并输送食物入肠。依据复杂程度分为


3


种 类型:管


状咽、褶皱咽和球形咽。



?



肠道是主要的消化部位,有的简单 有的复杂,各种类型的肠道均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


绝大多数为肉食 性,并具很强的耐饥能力。寄生种类的肠道趋于简单,甚至消失,但体壁的皮层对营养物


质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2.4


呼吸与排泄


< br>扁形动物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自由生活的种类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行有氧呼吸


(aerobic


respiration)


。寄生


生活的种类,由于周围环境中,特别是寄生在消化道内很少有游离的氧,因此行无氧呼吸


(anaerobic respiration)



无氧呼吸能利用糖元


(glycogen)


在无氧条件 下进行发酵作用以产生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糖酵解作用


(glycolysis)




绝大多数扁形动物的排泄器官为原 肾型


(protonephridium type)


结构,< /p>


是外胚层起源的


1


对或数对排泄管


(excretory


canal)


,它有 许多小分支,其末端由帽状细胞


(cap cell)


及管细胞


(tubule


cell)


组成盲管。帽状细胞顶端能伸出若干


鞭毛并悬于管细 胞中央。鞭毛不停的摆动犹如火焰,故称焰细胞


(flame cell)




原肾的主要功能是体内 水分的调节,其次才是作为排泄器官。焰细胞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寄生



10


种类由于体内、外环境中离子的浓度相对稳定,所以原肾 对渗透压调节作用很有限。



2.5


神经与感官





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绝大多数为梯 形神经系统。自由生活种类感官比较发达,包括眼


(eye)


、 触角感受器


(tangoreceptor)


、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及趋流感受器

(rheoreceptor),


它们分别感受光刺激、触觉刺激、化学刺


激及水流刺激。寄生种类的感官很不发达,通常在体表散布有感觉毛或感觉乳突,且在头区较为丰 富。



2.6


生殖与发育






绝大多 数扁形动物为雌雄同体,


但仍需异体交配受精。


淡水及陆地生活 的种类为直接发育。


海产种类为间接发


育,螺旋型卵裂,幼虫为 牟勒氏幼虫


(Muller



s larva)


,变态为成虫。



寄生种 类多为雌雄同体,通常情况下行异体受精,有时也发生自体受精。生殖系统组成较复杂。



?



?



雄性系统包括精巢(睾丸)


、输精管、贮精囊、前列腺及雄性生殖孔 等。



雌性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劳氏管、卵黄腺、 卵膜腔、梅氏腺、子宫和雌性生殖孔。



扁形动物中无性生殖现 象十分普遍,自由生活的涡虫具有很发达的再生能力就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形式。寄生种类


中的幼体生殖也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3.


扁形动物门的生活史


< p>
扁形动物中的寄生种类,特别是复殖吸虫的生活史最为复杂,有更换寄主现象,一般有


2



4


个寄主,进一步可分


为中间寄主和终未寄主。生活史中有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时期。



不同的寄生扁形动物在生活史中所经历的虫态期可分为:



?



单殖吸虫:卵

(egg)


、钩毛蚴


(onchomiracidium)


及成虫


(adult)




?



复殖吸虫:卵、毛蚴


(miracidium)


、胞蚴


(s porocyst)


、雷蚴


(redia)

、尾蚴


(cercaria)


、后尾蚴

(metacercaria)


及成虫



?



绦虫:卵、六钩蚴


(oncosphere)


、囊尾蚴


(cystice rcoid)


、成虫



――――――――――――――



4.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


20000


种,一般可分为< /p>


3


个纲:



?



涡虫纲(


Turbellaria




平角涡虫、土蛊



?



吸虫纲(


Trematoda




指环虫、双身 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布氏姜片虫



?



绦虫纲(


Cestoda




猪绦虫



第七章



假体腔动物


(Pseudocoelomata)


本章内容:


1.


假体腔动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线虫动物门


(Nematoda)












3.


腹毛动物门


(Gastrotricha)












4.


轮形动物门


(Rotiferra)


1.


假体腔动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假体腔动物是动物界比较复杂的一个庞杂类群,形态并不很相似、亲缘关系也不十分清楚 的一些类群,又称


为原腔动物(


Protocoelomata



。一般包括


7


个独立的门,即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轮形动物门、


动吻动物门、棘 头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这类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体壁与消化道之间都有一个空腔,称假体腔

(pseudocoel)





?



假体腔






假体腔 也称作原体腔,


是由胚胎发育时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

其中充满体腔液,


只有体壁中胚层,


既无体腔膜又没有管道 与体外相通。假体腔的出现使假体腔动物成为比无体腔动物更为进化的类群。



?



?



?



?




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即有口有肛,消化机能更为完善,与腔肠 动物和扁形动物相比是个飞跃,也是动物进化


的特征之一。


< /p>


绝大多数假体腔动物为雌雄异体,甚至雌雄异形,故从结构上避免了动物的自体受精。



体表覆盖一层角质膜,因此生长过程需蜕皮,虫体纤毛减少或完全 消失。



仍未形成呼吸和循环系统,排泄系统依然属原肾管型。



11


2.


线虫动物门


(Nematoda)





线虫是假体腔中最大的一门,已报 道的有


15000


种。分布广泛生活方式多样。自由生活的种类 可分布于海洋、


淡水及土壤,甚至深渊海底、沙漠及温泉都有分布。许多线虫是动植物的 寄生虫,造成人畜重要疾病及农作物的


减产。



2.1


简要特征



?



?



?



?



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故又称圆虫(


roundworm





体表覆盖有一层 光滑的角质层,一般可以辨出


4


行纵行的线,在背方称背线,在 腹方称腹线,在两侧称侧线,


体表没有纤毛,但有各种乳突,一般具感觉功能。



体壁由角质层、合胞体表皮和纵肌层组成,其中肌细胞可分为原生质部 和收缩部。



排泄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完全没有纤毛,可分为腺型和管型。



?



除生殖系统之外,发育过程中细胞 分裂一般停止了,故细胞数目恒定,靠细胞体积的







增大来实现虫体的增大。



2.2


常见寄生种类



人蛔虫、蛲虫、钩虫、丝虫。



3.


腹毛动物门


(Gastrotricha)






产于海洋或淡水,体形小,约


400


种,是 假体腔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因身体腹面披有纤毛而得名。淡水常


见的种类有鼬虫


(


Chaetonotus


)


,腹毛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



?



身体腹面及头区还保留较发达的纤毛,有运动或感觉的功能。



上皮细胞为单纤毛上皮细胞,而且电镜下上皮细胞界限清楚,不是合胞体结构。



淡水种类具


2


条焰茎 球的原肾管,海产种类无原肾。



?



淡水种类只有雌虫,行孤雌生殖,海产种类雌雄同体。直接发育,无幼虫期。

< p>


4.


轮形动物门


(Rotiferra)





轮形动物也称轮虫,主要生活在淡 水,约有


1800


种左右,一般体长在


0.5mm


以下,最大也不过


3mm


左 右,


许多种为世界性分布,在生态和形态方面具有多样性。虫体可分成不明显的头部、躯 干部及尾部,如臂尾轮虫



Brachinus




大多数轮虫以水中小动物、


藻类和食物碎屑为食,


对水有清洁作用。


轮虫又可作为鱼类和 甲壳动物


的饵料,在淡水食物链中起重要的作用。



轮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身体前端有轮盘


(trochal disc)


,也称头冠(


corona



,其上有纤毛,具游泳和摄食的功能。除轮盘外,体表无纤


?



?



?



毛。



咽构成特有的咀嚼器

< p>
(trophi)


,具有机械消化作用,也是分类的特征之一。

< p>


原肾由多个焰茎球及一个排泄管组成。



生殖方式主要是孤雌生殖,生活史如下: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Annelida)

本章内容:


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环节 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


环节动物的分类




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不仅 表现在体表,而且许多内部器官也按体节重复排列,这就是分节现象


< br>metamerism



,由于绝大多数体节形态上基本 相同,故称为同律分节


(homonomous


metame rism)


。体节的出


现对有机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向更高级分化 为头、


胸、


腹等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在动物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发达的真体腔(


true coelom

< br>)


。这虽然也是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隙,但从胚胎发育过程来看是由中胚层


体腔囊的空隙直接演变而成。与假体腔相比它有


3

< br>个重要的特点。真体腔的出现无疑是动物演化过程中一个


很大的进步。

< p>


?



?



?




?



一般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


closed


vascular


system


)< /p>


,有


2


个重要的特征可与纽形动物原始的 闭管式循环系统


相区别。



排泄系统出 现了按体节排列的肾管


(nephridium)


或称体节器。 环节动物的肾管不同于原肾管,它两端均开口,


其中在体外的开口叫肾孔


(nephridial pore)


,在体腔的开口叫肾口

< br>(nephrostome)




神经系统更为集中,称链状神经系统。包括脑(咽上神经节)


、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及其腹神经


12


节。



2.


环节动物门的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1


皮肌囊结构进一步复杂化






环节动 物的体壁也是皮肌囊,但结构较复杂,由外向内依次为角质膜、表皮、环肌、纵肌和体腔上皮。表皮、

< p>
为单层柱状细胞,表皮细胞之内有一层簿的结缔组织,环肌较簿纵肌较厚,纵肌之内为体壁体腔膜。



2.2


疣足和刚毛






疣足是 环节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是体壁向外的扁平状突起,体腔也伸入其中,一般呈叶状,典型的疣足分两

< p>
叶。疣足的功能主要是游泳,但对不同生活的适应,疣足也起种种变化。疣足上有刚毛,疣足退化的 种类,刚毛


直接附着在身体上。



2.3


消化系统与取食、营养



由于真体腔的产生和肌肉参于消化道的组成,消化系统进一步复杂化。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场所肠 道。肠道由


外向内依决为肠壁体腔膜、肠壁纵肌、肠壁环肌和肠上皮细胞。壁体腔膜在蚯 蚓称黄色细胞层,它在物质的中间


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还有一定的排泄作用。

< p>


环节动物的取食方式与其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可分为肉食性、腐食性、滤 食性。有的吸血的半寄生生活种类,


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都产生了相应的适应。



2.4


呼吸







多数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有的种类具有鳃作为呼吸器官,但鳃实际 是体壁的突起


组成。



2.5


感觉器官


环节动物有典型的链状神经系统,不少种类的感觉器官也比较发达,包括眼、项器


( nuchal


organ)


和平衡囊


(statocyst)




?



沙蚕的眼只能感觉光线的强弱,主 要结构包括角膜、晶状体、光感受细胞和色素细胞组成。



?



?



?



沙蚕的项器为一对具纤毛的感觉窝 或感觉裂缝,


项器由具纤毛的柱状细胞及感觉细胞组成,


有时也 有腺细胞,


它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对食物中发现有重要作用。



沙蚕的平衡囊位于头部的体壁内,呈球形,内有硅质或石英颗粒,具定向和平衡能力。< /p>



蚯蚓表皮内有独立的感光细胞,呈晶体状,有突起进入皮下与神 经纤维相连。它能感受光的强弱,主要分布


在头、尾两端的背面。



2.6


后肾的排泄机制



典型的后肾包括具漏斗状带纤毛的肾口、很长的肾管、膨大的膀胱及肾孔。另外体腔细胞与肠壁细 胞对排泄


也起辅助作用,特别是黄色细胞(


chloragog en





2.7


生殖与发育


< br>多毛类中存在无性生殖,主要是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同时也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大多数多毛类雌雄异体,


只行有性生殖。产端黄卵,螺旋型卵裂,发育过程具担轮幼虫(


trochophore



,变态后成成虫。

< br>


寡毛类雌雄同体,但仍需交配受精,直接发育。



3.


环节动物的分类



环节动物约有


17000


种,海、淡水及陆地均有分布 ,可分为三个纲:



?



多毛纲


(Polychaeta)


头 部明显,感官发达;具疣足;雌雄异体,螺旋型卵裂,具担轮幼虫。绝大多数海洋生活,约


10000


种。



?



寡毛纲


(Oligochaeta)


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无疣足,具刚毛;雌雄同体,直接发育。大多数陆生,少数淡水生活,约


6700


种。



?



蛭纲


(Hirudinea)


头部不 明显,常具眼点数对,无刚毛,体前后各具一吸盘。体腔退化,形成血窦,生活在水中或陆地,营暂


时性外寄生生活。约


500


种。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本章主要内容:


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软体动物门主要形态结构和重要 生理功能

















3.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13


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



?



?



?



?



?



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和内脏 团三部分,体背部有外套膜及其分泌的贝壳。



体腔退化,仅存围心腔、生殖腺内腔。



绝大多数种类为开管式的循环系统,心脏由心室和心耳两部分构成,两者之间有瓣膜,可防止血液的逆流。



具有专职的呼吸器官――鳃。



排泄器官为肾脏,和环节动物的肾管同源。


< br>多数种类口腔内具颚片


(mandible)


和齿舌


(radula)


,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

< br>


神经系统中神经节数量减少通常为四对神经节,即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 节和脏神经节。



2.


软体动物门主要 形态结构和重要生理功能



2.1


外套膜







外套膜


(mantle)


是躯干部背侧皮肤 的一部分褶襞伸展为膜状而成。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有一空腔与外界相


通,称为外套腔


(mantle cavity)


。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构成 ,外层上皮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内层上皮细胞具纤


毛。



2.2


贝壳







贝壳< /p>


(shell)


是一种保护器官。通常可分为三层,最外一层称角 质层


(periostracum)


或皮层

(periostracum)


,很簿,


透明,有各种色泽 ,由壳基质(


conchiolin


)构成,不受酸碱的侵蚀, 但易磨损。中间一层称棱柱层


(primatic layer)


或称壳层


(ostracum)


,占据贝壳的大部分,由角柱 状的方解石


(calcite)


构成。最内层称珍珠层


(pearl


layer)


或称壳底


(hypostracum)


,富有光泽,由霰石


(aragonite)


构成。



2.3




水 生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由外套腔内面的皮肤伸展而成,结构因种而异,最原始的是栉鳃。在此构造的基


础上还进化成丝状和瓣状的鳃。



常见的河蚌的鳃称瓣鳃。



2.4


感觉器官



软体动物的感觉器官常见的有:



?



?



触角生于头部,一对或二对,只见于腹足纲(螺类)



眼通常于头部,又称头眼,一对,位于触角的基部或顶端。头眼的构造和发达程度随种类而异。最 发达、最


复杂的是头足纲乌贼的眼,与高等动物的眼相仿。



?



平衡器存在于多数软体动物的足部 ,左。右各一。系由足部皮肤陷入成小胞囊所形成。



2.5


齿舌



齿舌是软体动物口腔内最典型的器官,


用来刮食水底表面单细胞藻类、

< br>细小动物、


下沉腐屑等有机覆盖物等。


齿舌表面颇似挫刀 ,被有几丁质小齿。



2.6


排泄



排泄器官肾脏基本上也是一管状的构造,一端开口围心腔,称肾口,另一端开口在外套腔,称肾孔或称排泄


孔。肾口具纤毛,用作收集体腔中的废物,后有腺状部。富有血管,能提取血液中的代谢产物, 也可由围心腔收


集废物,由于软体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其排出的废物也不同。水生种类特 别是淡水种类,排出物主要是氨,陆生


种类是尿酸。







除肾脏外,围心腔腺


(pericardial gland)


,如河蚌的凯泊耳氏器


(Keber



s organ)


,乌贼的附鳃心(


branchial heaart


appendage



,也可收集围心腔中的代谢产物。



2.7


生殖和发育







软体动物一般为雌雄异体,生殖腺由体腔壁形成,雌雄生殖细胞均有生殖腺上皮形成。许多海 产软体动物在


发育过程中需经过两个幼虫时期――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头足类和一些腹 足类为直接发育,河蚌发育过程中有


钩介幼虫。



3.


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已发现


130000


余种,分布广泛,依据贝壳、足、鳃、神经及发生特点等特征


分为


7


个纲,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腹足纲、瓣鳃纲、掘足纲和头足纲。



3.1


单板纲


(Mono placophora




主要为化石 种类,自


1952


年发现现存种以来,只报道

< br>1


属即新碟贝


(


Neopili na


)


。左右两侧对称,贝壳近圆形而


扁,腹足强大,但周缘发达中央簿,故无吸附能力,鳃


5


对或< /p>


6


对,雌雄异体。生活于


2000


――


7000m


的海底。



14


3.2


无板纲


(Aplacophora)


体呈蠕虫状,无 贝壳,体表有角质或石灰质骨剌,左右对称,体腹面中央有一纵行中沟。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

< br>期。海产,如我国南海的龙女簪


(


Proneomeni a


)




3. 3


多板纲


(Polyplacophora)


体呈椭圆形,背稍隆,腹平,左右对称,头部不明显,足块状,背侧具


8


块贝壳,呈覆瓦状排列。全部生活在沿


海潮间带,常吸附在岩石上。< /p>



3.4


腹足纲


(Gastropoda)


左右不对称,头部明显,具贝壳时,一般呈螺旋型。生活在 海洋、淡水及陆地,全球分布。




3 .5


瓣鳃纲


(Lamellibranchia)

< p>
左右对称,无头部,足斧状,具左右两贝壳。大部分海产,少数淡水生活。



3.6


掘足纲


(Scaphopoda )


左右对称,头部不明显,足圆柱形,贝壳为牛角形的两端开口的管。全部海产。



3.7


头足纲


( Cephalopoda)


左右对称,分头和胴(内脏)两部分,足的一部分成条状的 腕,一部分成漏斗状体,贝壳为外壳,或内壳,或缺


失。全部海产。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本章主要内容:


1.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p>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形态和重要生理功能

















3.


节肢动物的分类概述

















4.


甲壳纲

















5.


昆虫纲



1.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



?



?



?



?



具明显的异律分节


(heteronomous


segmentation)


现象,一般可分为头、胸、腹

< br>3


部分,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


的趋避能力。

< p>


具分节的附肢,最大特征是以关节与身体相连,附肢本身也有关节。



具几丁质的外骨骼(


exoskelet on



,出现周期性的蜕皮现象。


< /p>


具混合体腔,其内充满血液,故又称血体腔


(haemocoel )




肌纤维均为横纹肌,能作快速的收缩。



呼吸系统更为多样化,既有鳃,又出现了书鳃、书肺和气管。这些构造均为体壁外突或体壁内陷形成的。



2.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形态和重要生理功能



2.1


异律分节使各种生理机能更加 集中与分化



节肢动物部分体节的愈合形成了体区。如甲壳类形 成头胸部和腹部;多足类形成头部和躯干部;昆虫类形态


头、胸、腹部。形态的这种分化 伴随着机能的分工:



?



?



?



头部具感觉和取食的功能。



胸部主要为运动的机能。



腹部是代谢及生殖的中心。



2.2


外骨骼的结构



节肢动物的体壁仅一层上皮细胞,但上皮细胞向外分泌坚实的外骨骼,覆盖整个身体,起保护、支持和运 动


的作用。



外骨骼结构上明显分为三层。



外骨骼 限制了身体的生长,但蜕皮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蜕皮液中含有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


分解溶化,其分解产物即被上皮细胞吸收,但新外骨骼却不受这些酶的影响。



蜕皮受激素调控。




甲壳类



昆虫类




器官名称



Y









生理作用



分泌甲壳类蜕皮素



分泌蜕皮素



甲壳类和昆虫得激素



器官名称



生理作用



X





咽侧体



15


分泌蜕皮抑制激素



分泌保幼激素




2.3


附肢的结构




节肢动物几乎每一体节都有一对附肢,称为节肢


(arthropodium)




?



双肢型


( biramous)


,较为原始,由原肢、内肢、外肢三部分组成,如虾腹部的附肢。< /p>



?



单肢型< /p>


(uniramous)


,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 ,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如昆虫的


3


对步足。

< br>


附肢能适应许多功能,节肢动物的感觉、运动、捕食、咀嚼、呼吸、生殖都会和 附肢发生关系,而且附肢本


身也产生相应的变化,产生许多不同的形状。



2.4


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关系



节肢动物循环为开管式。循环系统的心脏和背部动脉血管位于消化道的背方,血液由心脏经其前 端的动脉进


入头部,末端开口,血液进入身体名部分的组织间隙,再由血窦经心孔回归心 脏。



循环系统复杂性与呼吸系统有密切关系。



?



?



?



呼吸器官只局限在身体的某一部分时,循环系统就比较复杂。



呼吸器官分散在身体各部分,循环系统就比较简单。



无呼吸器官靠全身体表进行呼吸的种类,循环系统全部退化。



2.5


消化系统


从发生上看,节肢动物消化道的两端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前肠与后肠,其内壁有几丁质层,蜕皮时亦随体< /p>


壁同时脱落。中肠来源于内胚层。随食物类型及取食方式不同,消化道可产生各种变化。< /p>



?



前肠主要 是取食、研磨、贮存或机械消化,若消化酶进入前肠,亦可进行化学消化。



?



中肠产生消化酶,进行食物的消化 和吸收,中肠常形成盲囊、腺体等增大了消化吸收的面积。



?



后肠主要是有用离子及水分的重吸 收、以及粪便的暂时贮存场所。



2.6


排泄系统



?



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没有专门的 排泄器官,其代谢产物通过蜕皮时排出。



?



?



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状结构,包括触角腺(绿腺)


、小颚腺和基节腺。



新产生的马氏管


(Malpighian tubules)< /p>


。马氏管的出现与这部分种类后肾管的丧失有关。马氏管是从中、后


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细管,直接浸浴在血腔的血液中,能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经后肠与食


物残渣一起排出体外。



2.7


神经和感觉器官



中枢神经系统虽仍为梯型,但随着体节的愈合,神经节也愈合。神经节的愈合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 、整


合信息和指令运动等机能,


更有利于陆栖生活。

< p>
特别是头部前


3


对神经节愈合为脑,


分别形成前脑


(protocerebrum)


、< /p>


中脑


(mesocerebrum)


与后 脑


(metacerebrum)


,形态的分化伴随机能的分工 。



?



前脑为视觉及行为调节的神经中心。



?



?



中脑为触觉的神经中心,无触角的种类则缺乏中脑。



后脑发出神经支配口器和消化道。



节 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分布于整个体表,


多集中在触角、


附肢及关节 等处,


如各种感觉器


(触角毛)



化感器等。



眼是重要的光感受器,也就是 视觉器。简单的有单眼


,


复杂的眼则由成百上千小眼(


ommatidium


)组成,即为


复眼


(compound eye)


,能感知物体的形状、距离、运动、颜色等。



2.8


生殖和发育


< br>节肢动物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生殖腺来自体腔囊,生殖导管来自体腔管,某些附肢改变成外生殖器。一般


是体内受精,表面卵裂。有的直接发育,有的间接发育并有


1< /p>


种至数种幼虫期。



3.


节肢动物的分类概述


< p>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


共约


110


――


120


万种,


占动物总数的


4/5



但分类系统目前 尚存不同观点,


我们将其分为


3


亚门< /p>


7


纲:



?



有鳃亚门(


Branchiata



:大部分水生,少数陆生,用鳃呼吸 ,触角


1


对或


2


对。



三叶虫纲(


Trilobit a


)已全部灭绝,只见于化石。



甲壳 纲(


Crustacea




有螯亚门(


Chelicerata



:大部分陆生,少数水生。陆生种类用书肺或气管呼吸;水生种类用书鳃呼吸。无触


角,第


1


对附肢为螯肢。



肢口纲(


Merostomata


)如 鲎等




16


?



蛛形纲(


Arachnoida


)如各种蜘蛛等



?



有气管亚门(

Tracheata




有爪纲(


Onychophora


)如栉蚕等



多足纲(


Myriopoda


)如蜈蚣 、马陆等



昆虫纲(


Insecta< /p>




节肢动物各纲比较







躯体分部

































甲壳纲



通常分头

胸部和腹





2





大颚


1


对,


小颚< /p>


2


对,


颚足数对




通常每节


1







绿腺或



颚腺



1


对,在胸


部后方


有幼虫期




海、淡水,


少数陆地




蛛形纲



分头胸部和


腹部








螯肢、


脚须各


1







头胸部


4






书鳃和气管



马氏管和



基节腺



1


个 ,在腹部


前方



通常无



主要在陆地



肢口纲



分头胸部、

< br>腹


部和一尾剑







螯肢、


脚须各


1







头胸部


4






书鳃



基节腺



有爪纲



分头部和躯


干部





1





颚、口瓣







每节


1






气管



肾管



多足纲



分头部和躯干


部(或有不明


显的胸部)




1





大颚


1


对,小


颚< /p>


1



2






< p>
每节


1



2






气管



马氏管



昆虫纲



分头、胸和腹


3






1





大颚


1


对, 小



2







胸部


3






气管



马氏管





1


个,在腹部


后端




主要在陆地



呼吸器官



排泄器官



生殖孔



发育



生活环境



1


个,在腹部


前方





海洋


< /p>


1


个,在躯


干部末端




陆地



1


个,


在躯干部


前方或后方





陆地



4. .


甲壳纲



4.1


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体节:



体节数及其与之相关的附肢数都较多,低等种类可多达


40


体节以上,高等种类一般只有


20


体节,其 中头节


和胸节全部愈合,体节间的界限已难辨认。



呼吸:



小型甲壳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 器官,用体表进行气体交换。高等种类用鳃作为呼吸器官。鳃的结构可分为:



?



?



?



枝鳃


(dendrobranch)


毛鳃


(trichobranch)




?



?



叶鳃


(phyllobranch)




取食与营养:


甲壳动物的食物类型及取食习性具有多样性,有滤食性、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之分。


前肠包括口、食道、贲门胃及幽门胃。中肠的前端有


1< /p>


对或数对消化盲囊。高等十足目一对消化盲囊变成消


化腺,称为肝 胰腺


(hepatopancreas)


,几乎充满头胸部,能 产生消化酶,也是糖元、脂肪及钙的吸收与贮存的


场所,故中肠是消化、吸收的场所。后 肠直管状,以肛门开口在尾节腹面。



循环与血液:



低等种类一般无循环的 结构,血液在血腔中通过身体的运动而循环。高等种类也属开管式。


< br>血浆内有血青蛋白,血液呈淡蓝色,通常含有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数量因种、年龄及生理


状态而异。



有些小型甲壳动物在血液 中含有少量血红蛋白,适合于低氧条件下呼吸。



?




17


?



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排泄器官为


1


对触角腺


(antennal glan ds)


,位于第二触角基部;


1


对小颚 腺


(maxillary glands)


,位于小颚基部。



触 角腺的结构由体腔囊、迷路、排泄管和膀胱所组成,排泄孔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代谢产物主要是氨及少


量的尿酸。



触角腺虽为排泄器官,但大量的含 氮废物是通过鳃或体壁的扩散作用而排出体外。因此触角腺的主要机能在


于维持及调节体 内离子浓度及渗透压的平衡。



?



激素及其调节作用:



甲壳动物的激素 分泌腺体包括眼柄的视神经节内的几丛神经分泌细胞,即


X


器官 ,它的分泌蜕皮抑制激素



moult inhibiting hormone




通过轴突直接把它 运送并贮存在窦腺



sinus gland

< br>)


内,


再由窦腺释放到血淋巴。



在眼柄腹面及两侧还有神经分泌细胞,即为


Y

< br>器官,它分泌蜕皮激素(


moult hormone



,引起甲壳动物蜕皮。



实验证明,< /p>


移去


Y


器官则阻止蜕皮,


移去


X


器官则能提前蜕皮。


引 起激素分泌的原因是由于外界刺激作用于


中枢的结果,如光照、温度的变化等。







甲壳动物的生殖及第二性征,生理节奏也是激素控制的。



4.2


生殖和发育


< br>绝大多数甲壳动物为雌雄异体,一般只行两性生殖,但也有一些种类为孤雌生殖(鳃足类、介形类)




大多数甲壳动物的精子是末尾的,


呈球形或星形。


精子并不游离,


而被输精管的 腺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所包裹,


形成精荚(


spermatoph ore



。交起时精荚附于雌体上,待卵子成熟时精荚才破裂, 并与卵子结合。



多数种类具抱卵习性,受精卵经发育,孵出幼 体。幼体类型很多,同一种甲壳动物常有类型不同的几种幼体。


无节幼体(六肢幼体)< /p>



nauplius


)是甲壳动物最典型 的幼体。



甲壳动物也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如断肢后可再生出新肢。



4.3


常见代表种类



甲壳纲共约


27000


种,分类系统相当复杂,以下介 绍一些常见代表种类:



5


昆虫纲



5.1


重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



?



?



?



触角:



触角由头部第二体节的附肢形 成,着生在两复眼之间,分节。主要司触觉,也兼有嗅觉及听觉作用。



口器:



取食的器官,由头部的骨片及 第


4



5


、< /p>


6


节附肢组成。



足:



足主要适于步行,但随着生活方 式的不同,某些足在形态及功能上会发生变化。



翅:







翅不是附肢,由翅芽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取食与消化:



昆虫取食的范围非常广 泛包括动、植物及其汁液,腐烂的有机物,甚至其他动物不能利用的木材、毛发、羽


毛、 蜡质符也能被昆虫取食、消化。一般视觉的、化学的、机械的刺激均可引起昆虫的觅食反应。


消化道也分为前、中、后肠。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及前胃,大多数昆虫的前肠两侧还有唾液腺或唇腺。



中肠结构简单,是食物进行消化及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前肠交界处有胃瓣相隔,中肠前端突出 数目不等的胃


盲囊


(gastric cecum)

< p>
,增加了中肠消化吸收的面积。中肠可产生一层几丁质的围食膜(


peri trophic membrane




包在食物之外,以保护肠道上皮。



后肠包括肠、直肠、肛门 。后肠的功能主要是将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及盐分进行重吸收,其次是将食物残渣形


成粪粒 ,排出体外。



?



?



呼吸系统:



气体交换主要由气管系统(


tracheal system< /p>


)来完成。昆虫的气管系统远比蜘蛛、蜈蚣发达和完善。



循环与血液:



开放式循环,结构简单 ,主要为背血窦中的一条背血管,包括前端的动脉及其后端的心脏。


< br>血液也称血淋巴,兼有脊椎动物血液及淋巴的机能,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尚没有确定的分类,但普


遍有原血细胞、浆血细胞、粒血细胞。




18


?



排泄及水、离子平衡:



排泄器官为马 氏管,数目少的只有


2


条,多的可达


2 50


条。直肠也具排泄功能。



排泄物 有的以氨


(ammonia)


为主(水生昆虫等)


,绝大多数为尿酸(


uric acid





昆虫体内水及盐分的平衡与排泄过程密切相关。



?



激素:



内激素:



?



?



?



活化激素


(activation hormone)


简称


AH


,也称脑激素。



蜕皮激素


(molting hormone)

< p>
简称


MH




保幼激素


(prothoracic glands)


简称


JH




外激素或信息素:



?



性信息素


(sex pheromone)


?



?



?



?



聚集信息素


(aggregation pheromone)


踪迹信息素


(trail pheromone)


报警信息素


(alarm pheromone)


行为:



先天行为:



?



?



反射



趋性: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触性、趋地性。



学习行为



5.2


生殖、发育与变态



生殖方式:



绝大多数行两性生殖,还有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和多胚生殖。



发育与变态:



?



无变态


(Ametabola)


?



不完全变态(

heterometabola




渐变态


(gradualmetamorphosis)


半变态


(hemimetabola)


?



完全变态


(holometabola)


5.3


常见代表种类




昆虫纲现存种类约


840000


种,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纲,一些常见代表种类见教材。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本章主要内容:


1.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p>

















2.


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1.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



?



全部是五辐射对称


(pentamerous radial symmetry)


,但幼体是两侧对称,属次生性对称。


< /p>


真体腔发达,具


中胚层起源的内骨骼


,由 钙化的小骨片组成,并可形成



突出于体表之外。



具有本门动物特有的


水管系统

(warter vascular system)



血 系统及围血系统


(perihemal system)



它们都属于


真体


腔的一部分。



?



棘皮动物从发生上属


后口


动物,


全部海洋生活。

< p>


2.


棘皮动物门的分类






棘皮动 物现存


6000


种,分为


5

< p>
纲:




海星

< p>
纲(


Asteroidea







具中央盘和


5



5


的倍数的辐射的腕


;中央盘和腕的界限

不明显


;腕在


口面



步带沟




蛇尾

< p>
纲(


Ophiuroidea


< br>






腕细长,与中央盘的界限


很明显



没有


步带沟。



海胆


纲(


Echinoidea




无腕



骨骼形成坚固的球形或楯形的“壳”




海参


纲(


Holothuroidea





19






无互相关连的骨板,骨片小,分散在皮肤内;体长筒形;口为一圈触手所周围。



海百合


纲(


Crinoi dea










固着营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固着生活。具


5



5


的倍数



羽 状辐射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Hemichordata




本章主要内容:




1.


半索动物主要特点。



















2.


半索动物在动物系统上的地位。



半索动物是为数很少的动物类群,包括柱头虫、盘头虫和杆壁虫等。其中柱头虫(


Balanoglossus


)是分布甚


广的 类群,是本门的重要代表,穴居于浅海海滩泥沙中。



1.


半索动物主要特点



?



?



?



?




鳃裂





口索



< /p>


背神经索




端 具有


空腔




身体由前而后由


三个体腔


组成,


相对应


于身体外部的


吻节、领节和躯干节


。< /p>



2. .


半索动物在动物系统上的地位



半索 动物和棘皮动物的亲缘很近,它们可能是由一类共同的原始祖先分支进化而成,依据是:



?



两者都是后口动物。



?



?



?



两者中胚层都是由原肠凸出形成。



柱 头幼虫


(tornaria)


与棘皮动物


海参纲的短腕幼虫


(bipinnaria)


十分相似。



海胆和柱头虫的肌肉中都


同时含有肌酸和 精氨酸


,从生化方面证实两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 p>
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本章主要内容:


1.


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4.


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


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


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各种类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显著的区别,但本门 动物以下


共同特征:



?




脊索< /p>


(notoc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 ,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



?




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




咽鳃裂


(pharyngeal gill slits)


。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



心脏及主动 脉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2.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脊索动物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


410 00


种,


分为尾索动物、


头索动物和脊 椎动物


3


个亚门。


其中前两亚门为低< /p>


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


Protochordata< /p>










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大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


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成体有被


囊包被体外,所以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


(Tu nicate)









尾索动物分为


3


个纲:


?



?



?



尾海鞘



(Appendiculariae)


:体小,形似蝌蚪,游泳 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鞘的幼体。



海鞘

< br>纲


(Ascidiacea)


: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 甚多,幼体短暂自由生活,成体营固着生活。



樽海鞘



(Thaliacea)


:被囊薄而透明,其 上有环状肌肉带;具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



物亚



(Cephalochordata)


:鳃



多,




和 背



经管



贯 全



,终



存 在



本亚




头索纲


(Cephalochorda)


,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Acrani a)


,体表动物为文昌



(

< p>
Branchiostoma belcheri


)









脊椎动物亚门


(V

< br>ertebrata)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 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有头、有脑、有附


肢,故称有头类


(Craniata)


。脊椎动物亚门现代生存的有

< p>
6


个纲: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0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2 04: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7080.html

浙大动物学课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