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仪器分析复习及自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1 19:01
tags:

-

2021年2月1日发(作者:zn)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



各仪器分析方法的仪器组成、原理、定量分析方法、应用。



第一章



引言



一、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





⒈化学分析定义





⒉仪器分析定义





⒊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检测能力(灵敏度)





②样品的需求量





③分析效率(速度)





④使用的广泛性(代价、分析种类)



⑤精确度(误差)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⒈光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⒉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⒊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三、仪器分析的发展概述



⒈计算机技 术在仪器分析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⒉不同方法联用提高仪器分析的功能。



⒊各学科的互相渗透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


2-1



气相色谱法概述



1


、色谱法的产生和发展



2


、色谱法的优点和缺点




1




色谱法的优点





分离效率高。



分析速度快。




检测灵敏度高。




样品用量少。




选择性好。




多组分同时分析。易于自动


化。





2




色谱法的缺点



定性能力较差。



3


、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



4


、气相色谱仪器






气相色 谱仪流程图:钢瓶、减压阀、稳压阀、


(稳流阀)


、进样器、色 谱柱、检测器、记录仪。



5


、基本参数



基线:



保留值:




1




死时间



t


M




2




保留时间



t


R




1



3




调整保留时间



t



R


= t


R


- t


M




4




死体积



V


M


=t


M


F


0< /p>




5




保留体积



V


R


=t


R


F


0




6




调整保留体积



V

R



=t


R



F


0


= V


R


- V


M




7




相对保留值



r


21


= t



R



2


)< /p>


/ t



R


(< /p>


1



(也可用


α


表示)



区域宽度:




1




标准偏差(


σ




0.607h



1/2W



2




半峰宽度(


Y


1/2



=2.35σ




3




峰底宽度(


Y




=4σ



§


2-2



气相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 p>
-


固色谱分析和气


-


液色 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固定相:涂渍在惰性多孔固体基质(载体或 担体)上的液体物质,常称固定液。



流动相:载气。



分配系数:


K=C


S


/C


M




(两相浓度比)



,同一物质如果色谱条件一定,则可视为常数,不同物质则不同。




分配比(容量因子)



k=m


S


/m


M



(两相质量比)


= t


R


/ t


M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1


、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把气液色谱柱当作一个精馏塔,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描述溶质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并

< p>
引入理论塔板数


N


和理论塔板高度


H


作为衡量柱效的指标。



假定:




1




理论塔板高度


H



2




载气为非连续进入




3




试样加入


0


号塔板上




4




K


在各塔板上为常数





根据塔板理论,溶质进入柱入口后 ,即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对于正常的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达到分


配平衡的次数在数千次 以上,最后,



挥发度


< br>最大(保留最弱)的溶质最先从



塔顶


(色谱柱出口)逸出


(流出)


,从 而使不同



挥发度



(保留值)的溶质实现相互分离。



理论塔板数


N


可以从色谱图中溶质色谱峰的有关参数计算,常用的计算公式有以下两式:



n=5.54(t


R


/Y


1/2


)


2


=16(t


R


/Y)


2




H=L/n




N


eff


= 5.54(t



R


/Y


1/2


)


2


=16(t



R


/Y)


2




H


eff


=L/n


eff





2


、速率理论



这是荷兰学者范第姆特于


1956


年提出的色谱过程动力学理 论。









H = A + B/u + C u






A



B



C


为常数,分别代表涡流扩散项、分子扩 散项和传质阻力项系数



⒈涡流扩散项


A





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紊乱的类似



涡流



的流动而 引起色谱峰变宽














A



2λdρ


(填充的不均匀度、填充物平均直径)



⒉分子扩散项


B/u




组分在色谱柱内运动,存在浓度梯度,引起色谱峰变宽














B



2γDg


(弯曲因子、扩散系数)



⒊传质阻力 项





包括气相传质和液相传质




(液膜厚度、液相扩散系数)













⒋载气流速


u



H


影响



§


2-3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分离度


R






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度平均值之比





R=2



t


R



2



- t


R



1




/



Y


1


+Y

< p>
2




(应用于能否完全 分离


R≥1.5




色谱基本分离方程式:








设相邻两色谱峰峰底宽度相等





Y


1


= Y


2


= Y



k


1


= k


2


= k








n


eff


= 16R


2


{α/


α


-1



}


2






(用于计算柱长)









L=n


eff


H


eff







H


eff


一般为


0.1cm

< br>或计算值)



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1




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




2


2




柱温的选择:程序升温



3




固定液的性质和用量



4




担体的性质和粒度



5




进样时间和进样量



6


、气化温度



§


2-4



固定相及其选择







担体






固定液




A.


对固定液的要求



B.


固定液的分离特征(静电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力)



C.


固定液的选择




1


)非极性物质


--


非极性固定液



沸点低的先出峰




2


)极性物质


--


极性固定液


--


极 性小的先出峰




3

< br>)非极性和极性物质


--


极性固定液

--


极性小的先出峰




4


)能形成氢键的试样


--

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


--


极性小的或不易形成氢键的先出峰



§


2-5



气相色谱检测器



1




热导池 检测器(


TCD



< br>通用型



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 器(


FID



非通用型(选择性)


--


无机物之外的有机物



3


、电子俘获检测器(


ECD




非通用型(选择性)


--



N



P



O



S

< br>、卤素的物质(电负性)



4


、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非通用型(选择性)


--


P



S


的化合物

< br>


5


、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


P FPD



非通用型(选择性)


--



P



S



N



25

< p>
种其它元素的化合物



6


、氮磷检测器(


TSD



< p>
非通用型(选择性)


--



N



P


的化合物


§


2-6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一)利用保留值定性




1.


已知物对照法








利用纯物质对照定性,预先准备用于对照的已知纯物质(标准 对照品)


。该方法简便,是气相色谱定


性中最常用的定性方法。






2.


相对保留值法









对于一些组成比较简单的已知范围 的混合物或无已知物时,可选定一基准物按文献报道的色谱条件进


行实验,计算两组分的 相对保留值,



并与文献值比较,若二者相同,则可认为是同一 物质。



r


is


仅随固定


液及柱温变化而变化。








可选用易于得到的纯品,而且与被分析组分的保留值相近的物质作基准物。

< br>





(二)



保留指数法









在有关文献给定的操作条件下,将选定的标准和待测组分混合 后进行色谱实验(要求被测组分的保留


值在两个相邻的正构烷烃的保留值之间)


。由上式计算则待测组分


X


的保留指数


I


X


,再与文献值对照,即

可定性。






(三)联用技术








将气相色谱与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联用,复杂的混合 物先经气相色谱分离成单一组分后,再


利用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或核磁共振谱仪进行定性 。



§


2-7



气相色谱定量方法

























m


i


= f


i


A


i
















m


i


= f


i


h


i











此两式是色谱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1


.峰面积的测量




(1)


A


?


1


.


065


?


h


?


W


h


/


2





















3



2< /p>



A


?


1


h


?


?


(

< p>
W


0


.


15


?


W


0


.

< br>85


)





















2



3


)自动积分法






2.


定量校正因子





f


i


'


?


'


m


i


A


i


























f


i


m


i


A


s


f


i


?


'


?


?





















f


s


m


s


A


i


4.


定量方法




1


)归一化法:如果试样中所有组分均能流出色谱柱,并在检测器上都有响应信号,都能 出现色谱峰,


可用此法计算各待测组分的含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


i


?


m


i


A


i


f


i


?


100


%


?


?


100


%




m


1


?


m


2


?


?


?

< br>?


?


m


n


A


1


f


1


?


A


2


f


2


?


?


?


?


?


A


n


f


n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进样量多少不影响定量的准确性,操作 条件的变动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尤其


适用多组分的同时测定。但若试样中有的组分不能 出峰,则不能采用此法。






2



内标法:







内标法是在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来测定组分 的含量。内标物应选用试样中不存在的


纯物质,其色谱峰应位于待测组分色谱峰附近或几 个待测组分色谱峰的中间,并与待测组分完全分离,内


标物的加入量也应接近试样中待测 组分的含量。具体作法是准确称取


m



g


)试样,加入


m


s

< br>(


g


)内标物,


根据试样和内标 物的质量比及相应的峰面积之比,由下式计算待测组分的含量:



m


i


f


A


?


i


i


m


s


f


s


A


s

























?


i


?


m


i


f


A


m


f


A


m


?


i

< br>i


?


s


?


i


i


?


s


m


f


s


A


s


m


A


s


m
















由于内标法中以内标物为基准,则



f


s


=1








内标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因为该法是用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的相对值进行计算,所以 不要求


严格控制进样量和操作条件,试样中含有不出峰的组分时也能使用,但每次分析都 要准确称取或量取试样


和内标物的量,比较费时。



§


2-9



气相色谱分析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只 要在气相色谱仪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气化而不分解的物质,都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对部分热不稳


定物质,或难以气化的物质,通过化学衍生化的方法,仍可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比较,具有下列主要特点:



1


.高效


2


. 高速


3


.高灵敏度


4

< br>.高度自动化


5


.应用范围广(与气相色谱法相比)


6


.流动相可选择范围


广

< br>



它可用多种溶剂作流动相,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来改 善分离效果,因此对于性质和结构类似的物质分



4


离的可能性比气相色谱法更大。



7


.馏分容易收集




更有利于制备。




3-2


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离的 因素




.


减小柱内展宽,提高柱效




l.


固定相:①粒度小,均匀,以减小涡流扩散和流动相传质 阻力;②改进结构,尽可能采用大孔径和浅


孔道的表面多孔型载体或全多孔微粒型载体, 减少滞留流动相传质阻力。




2.


流动相: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有利于增大组分在溶剂中的扩散系数

D


m


,减少传质阻力。




3.


流速:从

H-U


曲线可知,


HPLC


的最佳 流速在流速很小处,减少流速有利于提高柱效,但在实践中为


加快分析速度,常采用比最 佳流速高数倍的流速。



4.


柱温: 适当提高柱温,可降低流动相粘度,减少传质阻力,但柱温升高将使分辨率降低,柱寿命短,易

< br>产生气泡,一般在室温下进行。




.


柱外展宽







柱外谱带展宽又称



柱外效应



,系指从进样点 到检测池之间除柱子本身以外的所有死体积所引起的色


谱峰展宽,柱效下降。可分为:< /p>



1


.柱前展宽




主要由进样引起,减小进样器的死体积,用阀门进样可减少柱 前谱带展宽,提高柱效。



2


.柱后展宽




主要由接管、检测器流通池体积及检测器响应时间等因素所引 起。因此,尽可能用短而内


径细的接管,减少流通池体积,改进检测器和记录系统的响应 速度等都是克服柱后展宽的途径。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1


、液


-


液分配色谱法及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 p>


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相对极性不同分为:







正相键合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大的组分后流出 。







反相键合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极性大的组 分先流出,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



2


、液


-


固(吸附)色谱法



3


、离子交换色谱法



4


、离子对色谱法



5


、离子色谱法



6


、空间(尺寸)排阻色谱法



3-5


液相色谱法流动相


< p>
吸附色谱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极性大的试样需用极性强的洗脱剂,


极性弱的 试样宜用极性较弱的洗脱


剂。实际工作中常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按不同比例混合作洗脱 剂,以提供合适的溶剂强度和



k


值 ,提


高分离的选择性。在分离复杂试样时,可进行梯度洗脱,能提高分离效率,改善峰形 ,加快分析速度。



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通常是盐类的缓冲溶 液。通过改变流动相的



pH


、缓冲剂 (平衡离子)的类型、


离子强度以及加入有机溶剂、配位剂等都会改变交换剂的选择性, 影响样品的分离效果。




常用的缓冲 剂有:磷酸盐、乙酸盐、柠檬酸盐、甲酸盐、氨水等。



3-6


高效液相色谱仪






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



高压输液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数据处理系统




.


高压输液系统








贮液装置、高压输液泵、过滤器、脱气装置等



二.



梯度洗脱装置





梯度洗脱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溶剂,按照一定时间程序连 续或阶段地改变配比浓度,以达到改变


流动相极性、离子强度或


pH


值,从而提高洗脱能力,改善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


进样器




5






以六通进样阀最为常用。





.


分离系统







色谱分离系统包括色谱柱、固定相和流动相。通常采用优质不锈钢管制成。

< br>



.


检测系统







检测器的作用是将柱流出物中样品 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转化为可供检测的信号,常用检测器有紫外吸


收、荧光、示差折光、化 学发光等。




1.


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


ultraviolet



visible detector



UV D



,选择性的检测器。




2


.荧光检测器(

< br>fluorescence detector




FD









荧光检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有选择性的检测器,可检测能产生荧光的化合物。



3.


示差折光检测器(


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




RID




示 差折光检测器是一种浓度型通用检测器,对所有溶质都有响应,但不能用于梯度洗脱操作。




4.


电化学检测器



elec



chemical detector




ED








电化学 检测器主要有安培、极谱、库仑、电位、电导等检测器,属选择性检测器,其中,电导检测器

在离子色谱中应用最多。



5.


化学发光检测器



< br>c



iluminescence detector




CD


)选择性的检测器。



第四章



电位分析法





4-1


电分析化学法概要



4.2


电位分析法原理



电位分析法是根据测 量到的电极电位、由能斯特方程式求得被测物质的浓度。




一、原电池



二、电解池



三、电池的表示方法




四、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



1


、电极电位



2


、液体接界电位



3


、极化和过电位



4.3


电位法测定溶液的


PH







pH


玻璃电极作为正极,饱和甘录电极作 负极测定溶液的


PH








测量电池如下





Ag/AgCl



0.1mol/L HCl|


玻璃膜


|


试液式标准缓冲溶液


||KCl


(饱和)



Hg2Cl2|Hg




电动势可用下式计算




















?


?


?


SCE


?


?


AgCl


/< /p>


Ag


?


??


不对 称


?


??


L


?


K


?

















?


?


K


?















RT


PH




nF


2< /p>


.


303


RT


P H




F


在实 际中,


pHx


的测定是通过与标准缓冲溶液的

< br>pHs


相比较而确定的。



若测 得标准缓冲溶液


pHs


的电动热为


Es


,则

















Es=k+0.059pHs






在相同条件下,测得未知溶液(< /p>


pHx


)的电动势为


Es


















Ex=k+0.059pHx







由两式可得




















PHx


?


PHs


?


?


x


?


?


s



2


.


303


RT


/


F


6




4.6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和性能



一、根据电极组成分类



二、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



⒈指示电极和工作电极





在电化不测量过程中,溶液主体浓度不发生变化的电极称为指 示电极。如有较大电流通过,溶液主体


浓度发生显蓍变化的电极称为工作电极。



⒉参比电极





在电化学测量过程中,具有恒定电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⒊辅助电极或对电极





辅助电极


(


对电极


)


与工作电极形成通路,它只提供电子传递的场所。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





(一)


F


电极的结构





它由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


la F3


单晶膜、电极杆屏蔽导线组成,氟电极的核心部分是


LaF 3


单晶


膜。






(二)


F


电极的响应机理





若将氟电极浸入待测试液中,由于 氟离子的扩散而在电极表面形成双电层产生膜电位。





氟电极的电位为


E

< br>F


=E


内=


E

< br>膜




E




内参比电极电位)



E


内和



为定值时,则



2

.


303


RT


E

< br>?


K


?


lg

a


F


?



F


'



(三)


F


电极的干扰,主要干扰离子为


OH< /p>


















LaF


3


+30H


-





La



OH



3< /p>





+3F


-




使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时,溶液的


pH


应控制在


5-6


之间。















H


+




HF




4.7


测定离子活


(



)


度的方法



本节介绍了浓度与活度及测定离子活度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及连续标准加入法,是测定< /p>


离子浓度


(


活度


)


的常用方法。



一、测量仪器



二、浓度与活度



如测定


F


-


时:











2


.


303


RT< /p>


2


.


303


RT


E


?


K


?


lg


a


F


?







E


?


K


?


lg


?


C


F


?



F


F




若总离子强度保持相同时,离子活度系数


γ


保持不变,则



K


视为恒定,则上式可写为:













E


?


K


'


?


2


.


303


RT


lg


C


F


?



F


电位分析法中采用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


( TISAB)


的方法来控制溶液的总离子强度。



例如,


测定


F


-

< p>
时,


常用的惰性电解质组成为:


NaCl



1mol/l



——


调节溶液的离子强度;


HAc



0.25mol/l



NaAc



0.75mol/l



——


调节溶液的


pH

< br>值约为


5.0


;柠檬酸钠(


0. 001mol/l



——


掩蔽


Fe


3+



Al


3+


的干扰。



三、标准曲线法



四、标准加入法




7













S


E


x


?


K


?


lg


C

< p>
x



n


'


'







2


.


303


RT< /p>


S


?



F
















若在试 液中加入


V


s


的标准溶液,浓度为


C


s






S


C


x


V


0


?


C


s


V


s


E


?


K

< br>?


lg


n


V

0


?


V


s


































?


E


/


s


?


1)


?


1





解联立方程可得

< br>C


x



S


预先求出,或用


0.059






c


x


?


?


c


(10


4.8


影响测定的因素




1


、温度





2


、电动势测量





3


、干扰离子



4


、溶液的


PH


5


、被测离子的浓度(线形范围)



6


、响应时间



4.11


电位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是一种利用电位确定终 点的分析方法,电位滴定法与直接电位不同,它是以测量电位的变


化为基础的方法,


不以某一确定的电位值为计算的依据。


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掌握判 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一、方法原理



二、确定终点的方法



⒈用图解池确定终点





E



V


曲线法;②


ΔE—ΔV


曲线法;③




Δ


2


E



/



ΔV



2< /p>


—ΔV


曲线法;



⒉二阶微商内插法确定终点



三、指示电极的选择:



1

< p>
、酸碱滴定法


——


饱和甘汞电极

< br>+


玻璃电极(或复合玻璃电极)



2


、沉淀滴定法


——


饱和甘汞电极< /p>


+


银电极



3< /p>


、配位滴定法


——


饱和甘汞电极


+


离子选择性电极



4


、氧化还原滴定法


——


饱和甘汞电极< /p>


+


铂电极



第六章



库仑分析法



6.1


法拉第电解定律及库仑分析法概述



对 试液进行电解,测量电解反应消耗的电量,再根据法拉第定律,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



m


?


Q


M


I


?


t


M

















?


?


?


?


1


F


n


96500


C


?


mol


n


根据电 解方式不同,库仑分析法分为控制电势库仑分析法和恒电流库仑分析法。



6.2


控制电位电解法


< p>
为了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定量的分离,


把阴极电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电解,


从而达到分步测量。



阴极电位 的选择,


如果两种金属离子的还原电位相差较大,


可以控制阴极 电位电解,


使两种金属分离,


通过能斯特方程计算,可以得出起 始浓度大致相同的两种一价离子,只要其标准电位相差


0.3v


以上


,


就可以


通过控制阴极电位电解使 其定量分离


,


对二价和三价离子相差分别为

0.15,0.10v


就可分步测定。



U




=



E


a



+ ω


a



-



E


c



+ ω


c



+ iR



8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1 19:0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4654.html

仪器分析复习及自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