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一实验报告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01 18:04
tags:

-

2021年2月1日发(作者:四时之风)





实验一



陀螺仪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



加速度计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二日



1



实验一



陀螺仪关键参数测试与分析实验



一、



实验目的



通过在速率转台上的测试实 验,增强动手能力和对惯性测试设备的感性认


识;通过对陀螺仪测试数据的分析,对陀螺 漂移等参数的物理意义有清晰的认


识,同时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陀螺仪和对陀螺仪进行误 差建模与补偿奠定基


础。



二、



实验内容



利用单轴速率转台,进行 陀螺仪标度因数测试、零偏测试、零偏重复性测


试、零漂测试实验和陀螺仪标度因数与零 偏建模、误差补偿实验。



三、



实验系统组成



单轴速率转台、


MEMS


陀螺仪(或 光纤陀螺仪)、稳压电源、数据采集系统


与分析系统。



四、



实验原理



1.



陀螺仪原理




陀螺仪是角速率传感器,用来测量载体相对惯性空间的角速度,通常输出


与角速率对应 的电压信号。也有的陀螺输出频率信号(如激光陀螺)和数字信


号(把模拟电压数字化) 。以电压表示的陀螺输出信号可表示为:



U


G


?


?


?

?


U


G


?


0


?


?


k


G< /p>


?


?


k


G


f


G


(


a

< p>
)


?


k


G


?


G



(1-1)


式中


f

< br>G


(


a


)


是与比力有关的陀螺输出误差项,反映了陀螺输出受比力的影


响,本实验不考虑此项误 差。因此,式(


1-1


)简化为



U


G


?


?


?


?


U


G


?


0


?


?

< br>k


G


?


?


k


G


?


G



(1-2)


由(


1-2


)式得陀螺输出值所对应的角速度测量值:



?


测量


?



U


G


?


U


G


(0)


?


?


G


k


G


2


(1-3)




对于数字输出的陀螺仪,传感器内部已经利用标度因数对陀螺 仪模拟输出


进行了量化,直接输出角速度值,即:


< p>
?


测量


?


?


0


?


?


真值


?


?


G



(1-4)


?


0

是是陀螺仪的零偏,物理意义是输入角速度为零时,陀螺仪输出值所对


应的角速度。 且



U


G


(0 )


?


k


G


?< /p>


0



(1-5)


?


测量

< br>精度受陀螺仪标度因数


k


G


、随 机漂移


?


G


、陀螺输出信号

< p>
U


G


的检测精


度和


U


G


(0)


的影响。 通常


k


G



U


G


(0)


表现为有规律性,可通过建模 与补偿方法


消除,


?


G


表现为随机特性,可通过信号滤波方法抵制。因此,准确标定


k


G



U


G

(0)


是实现角速度准确测量的基础。



五、



陀螺仪测试实验步骤



1)



标度因数和零偏测试实验



a.


接通电源,预热一定时间;



b.


陀螺工作稳定后,测量静止情况下陀螺输出并保存数据;



c.


转台正转,测试陀螺仪输出,停转;转台反转,测试陀螺 仪输出,停


转。在正转和反转时测试陀螺仪输出量,并分别保存数据;

< br>


d.


改变转台输入角速率重复步骤

< br>c


,正负角速率的速率档分别不少于


5



(按军标要求是


11


个);



e.


转速结束后,当转台静止时,采集陀螺仪输出数据,并保存。



f.


根据最小二乘法公式


< p>
K


G


?


1


?


ij


g


F

< br>j


?


?


M


j


?


1


2


?


?


?


ij


j< /p>


?


1


M


M


?


?


g


?

< p>
F


ij


j


?


1


M


j


?

< br>1


2


M


M


j


?


1


?


?


?


?


ij


?< /p>


M


?


j


?


1


?


3




(1-6)


F


G


0


1


?


M


K


G


F< /p>


?


?


j


M


j


?


1


M

< p>
?


?


j


?


1


M


ij




(1-7)


计算陀螺标度因数和零偏。



2)



零漂测试(零偏稳定性)



在静止下采 集陀螺仪数据,并由测试数计算陀螺仪零偏稳定性。军标中通


常的测试时间是

< p>
1


小时,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


1


秒、


10


秒及


100


秒等不同


时间的平滑。本实验中可采集数据

< p>
10


分钟左右,并分别进行


1


秒、


10


秒及


100


秒平滑。



按如下公式



2


?


1


?


1


n


B


s


?


g


?


F


i


?


F


?


?


K


G


?


n


?

< br>1


i


?


1


?


?


?


1/2




(1-8)


计算陀螺仪零偏稳定性,并进行比较。



3)



零偏重复性测试



a.


令转台某角速度


200


?


/


s


下进行正转,转速平稳后,采集陀螺输出数

< br>据,并保存。



b.


令转台某 角速度


-200


?


/

< br>s


下进行反转,转速平稳后,采集陀螺输出数


据,并保存 。



c.


按计算陀螺零偏;



d.

< p>
关掉陀螺电源,并重新启动,重复步骤


a



b




e.


重复步骤


d


进行


3-5


次,共得到陀螺零偏


5-7


个;



f.



5-7


个陀螺零偏按下式


(1-9 )


?


1


?


B


r


?


?


B


?


B


(1-9)


0


?


0

< br>i


?


?


Q


?


1


i


?


1


?


Q


?


?


2


1/2


求均方差,得零偏重复性指标。< /p>



4



六、



实验结果



1.



数据处理



将原始数据剔除后绘图如下




2.



计算陀螺标度因数和零偏



根据陀螺在


10


°/s,


20

°/s,


40


°/s,


60


°/s




80


°/s


角速率下正反


转的输出,分别求得正 转下陀螺的标度因数和零偏,及反转下陀螺的标


度因数和零偏,然后求的均值。




K


G


= 0.9901



F


G


0


= 0.0358



3.



零偏稳定性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


1


秒、


10


秒及


100


秒等不同时间的平


滑,如下图。


5




零漂计算结果(

< p>
1000s


平滑):


Bs= 0.0144


4.



零偏重复性



以角速度


40


°


/s


正反转,共采集< /p>


5


组数据



组号



1


2


3


4


5


零偏重复性:


0.009309


七,实验小结



由零漂平滑后的结果可 知,对采集的数据平滑时间长可以提高零偏的稳定性。



八,源程序



6



陀螺零偏



0.18789


0.17844


0.16965


0.18459


0.19401


%%%%


加载数



%%%%%%%%%%%%%%%%%%%%%%%%%%%%% %%%%%%%%%%%


Gyro_0end=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a1


标度因


数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0start=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 br>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 data1


标度因


数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10n=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10p=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20n=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20p=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40n=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40p=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60n=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60p=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80n=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Gyro_80p=load('E:


惯性器件综合实验



惯性导航试验数据


1


惯导实验


1


实验数据


Gyro_dat a1


标度因数


和零偏测试


Gyro_');


%%%%%%%%%%%%


剔除不合格数



%%%%%%%%%%%%%%%%%%%%%%%%%%%%%%%

< p>
Gyro_10p=Gyro_10p(find((Gyro_10p>9)&(Gyro_10 p<11)));


Gyro_20p=Gyro_20p(find((Gyro_2 0p>15)&(Gyro_20p<25)));


Gyro_40n=Gyro_4 0n(find((Gyro_40n>-50)&(Gyro_40n<0)));


Gyro_40p=Gyro_40p(find((Gyro_40p>35)&(Gyro_40p<45) ));


Gyro_60p=Gyro_60p(find((Gyro_60p>50 )&(Gyro_60p<70)));


Gyro_80p=Gyro_80p(fi nd((Gyro_80p>70)&(Gyro_80p<90)));


7



for i=1:11145


k(i)=i;


end


plot(k,Gyro_0end (1:11145,1),'r',k,Gyro_0start(1:11145,1),'r',k,Gyr o_10n(1:11145,1),'r',k,Gyro_10p(1:11


145 ,1),'r',k,Gyro_20n(1:11145,1),'r',k,Gyro_20p(1:111 45,1),'r',k,Gyro_40n(1:11145,1),'r',k,Gyro_40p(1:< /p>


11145,1),'r',k,Gyro_40n(1:11145,1),'r',k ,Gyro_60n(1:11145,1),'r',k,Gyro_60p(1:11145,1),'r' ,k,Gyro_80n(


1:11145,1),'r',k,Gyro_80p(1 :11145,1),'r');


title('


剔除数据后


','fontsize',12);


xlabel('


时间


t(s)','fontsize',12);


ylabel('



/


秒< /p>


','fontsize',12);


%%%%%%%%%%% %%5555


计算标度因数


%%%%%%%%%%%%%%%% %%%%%%%%5


Gyro_0end1=mean(Gyro_0end);


Gyro_0start1=mean(Gyro_0start);


Gyro_10n1=mean(Gyro_10n);


Gyro_10p1=mean(Gyro_10p);


Gyro_20n1=mean(Gyro_20n);


Gyro_20p1=mean(Gyro_20p);


Gyro_40n1=mean(Gyro_40n);


Gyro_40p1=mean(Gyro_40p);


Gyro_60n1=mean(Gyro_60n);


Gyro_60p1=mean(Gyro_60p);


Gyro_80p1=mean(Gyro_80p);


Gyro_80n1=mean(Gyro_80n);


%% %%%%%%


求正转标度因数


%%%%%%


F=[Gyro_10p1 Gyro_20p1 Gyro_40p1 Gyro_60p1 Gyro_80p1];


W=[10 20 40 60 80];


J=[Gyro_10p1*10 Gyro_20p1*20 Gyro_40p1*40 Gyro_60p1*60 Gyro_80p1*80];


KG0=(sum(J)-(sum(F)*sum(W))/5)/(sum(W.^2)-(su m(W)*sum(W))/5); %%%%0.9905


%%%%%%

< p>
求反转标度因数


%%%%%%%%%%%



F1=[Gyro_10n1 Gyro_20n1 Gyro_40n1 Gyro_60n1 Gyro_80n1];


W1=[10 20 40 60 80];


J1=[Gyro_10n1*(10) Gyro_20n1*(20) Gyro_40n1*(40) Gyro_60n1*(60) Gyro_80n1*(80)];


8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01 18: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94305.html

北航惯性导航综合实验一实验报告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