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放下写作的畏难心理,树立写作的信心。
2.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致明确选材的范围以及输入的途径。
< br>
3.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重视观察,学会凝视。
p>
4.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
写作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
/p>
鼓励学生放下写作课常有的畏难情绪,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写起,
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
事,大致明确选材的范围以及输入的途径。
教学难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重视观察,学会凝视,
并在小学写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培养写作
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斯蒂芬·金被称为“现
代惊悚小说大师”
,他是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
说家之一。
有人曾经问他:
“你写作
是为了赚钱吗?”
斯蒂芬·金回答说:
“答案是否定的。现在不是,从来都不是。的确,我写小说确实赚
了不少钱,但我从来
不曾为了要拿稿费而落笔写过哪怕一个字。我写作是为了自我满足。
< br>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对写作的热爱,
斯蒂芬·
金在出了
严重的车祸之后,
还能坚持写
作,并且在写作的帮助下走出让人
痛苦的困境。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对写作的热爱,其实源自对生活的热爱。
那么,如何把自己热爱的生活写成作品呢?
二、写作指导
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一)放下畏难心理,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首先,
我们要放下畏难心理,不要把写作想象的多么高深,刚开始写作时,
也不要对自
1
/
7
<
/p>
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写作其实和平常说话一样,也是一种交流、沟通、分享信息的方式。<
/p>
我们可以写熟悉的家庭小事,
也可以写
喜爱的校园生活,
还可以从家庭和校园之外,
我
们所接触到的那个小世界写起。
父母之爱,
师生之情,同学交往,社会人情……只要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
都可以写
下
来。这样,就不愁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了。
(二)留心观察,化扫视为凝视
有了
可写的东西,还要留心观察,化“扫视”为“凝视”
。
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曾经在一次座谈会上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
睛,基本上都做
一个动作,
扫视;还有一个动作,凝视……很多
同学作文写不好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你只完
成了第一个动作,
没
有完成也没有想到完成第二个动作,
所以世界在你的眼里就没有什么新
< br>奇之处了。
”
这里揭示了学生
写作的重要规律:既要扫视,
又要凝视,
并形成习惯和本能,最
后成为
特长。
(三)学会提炼
除了留心观察,
p>
我们还要学会对观察到的人和事进行提炼。毕竟,
不是所有的事,<
/p>
都适
合写到作文里。
如何选择呢?
我们可以写那些有趣的
、有意义的事,还可以写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写积极阳光的事,
还可以写触动心灵的事。
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达到“思想健康、主题深刻”的要求。
(四)多阅读多积累
除了前面说到了
“放下畏难情绪”
“留心观察”
“学会提炼”以外,要解决“写
什么”的
问题,还可以多阅读多积累。
我们可以阅读名著,浏览网络新闻,还可以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电影等等。
这些输入的途径,都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内容素材和写作材料。
有了输入,才能有输出;高质量的输入,才会带来高质量的输出。
向语文课文学习写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选入中学的语文课文,
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层层把关的,
最适合中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
的范本。因此,
我们要认
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认真分析每一篇文章,
从而借鉴课文中的写
法。
2
/
7
三、写作实践
(一)
片段写作。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自然景物、人们穿戴
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
你注意到了吗?到生活中去细心观察、
< br>体验,
选取一个场景,
写一段文字,描述这些变化。别忘
了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写作指导:
1.
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并圈点勾画出这些关键词:九月份、自然景物、人们穿戴、变化、
选
取一个场景、写一段文字、描述变化、取一个别致的题目。
2.
梳理写作要求:
(
1
)时间:九月份
p>
(
2
)写作对象:自然景物、人们穿戴的变
化
(
3
)写
作角度:选取一个场景,描述变化
(
4
)写作形式:片段作文,要有标题
3.
范文:
秋
九月的初秋,
仍有着夏的余韵。
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
只有寒蝉依然在柳
树上鼓噪着它
的乐章。水面荷瓣点点,
藏在莲蓬中的莲子悄悄鼓
胀起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
在渐
冷的秋风中延续着生命
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一阵
秋雨一阵凉”
,
秋向深处走去,
奏响了
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
闹着,
舞动着绚丽的花瓣,
有的若绿波荡漾,
有的如瀑布倾泻,<
/p>
有的像玉指纤纤……它们或清淡疏
朗,或仪态万方,热热闹闹地打
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
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
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
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
彩
的秋天。
【评析】
小作者以时间为序,第
1
段从秋态、秋味入手,描写初
秋的花草。第
2
段则从秋态、秋
色入手
,描绘深秋的植物。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小作者不是“冷眼”观察,而是把它们当作
有情
感、有性格的生命,用心体会它们的生命“语言”
。比如抓住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p>
的特点,以“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的拟人化描写,写出菊花
竞相开放带给人的欢快情绪。又如,以“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的拟人化描写,
写
出松柏色彩苍翠、生机不减的特点,又写它们“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天”
,既突出了
3
/
7
-
-
-
-
-
-
-
-
-
上一篇:论壬水
下一篇:《汉乐府诗集》摘抄赏析